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14章 战略目的
    刘备信还没看完,就顺手把信扔进了马桶,现在就是孔明来了,估计他都不会给面子了。

    孙权听说刘备这个愣头青真打算玩楞的,他只好调来了大都督陆逊让他领兵五万迎战刘备。

    就在关羽死后不久,孙权的左膀右臂吕蒙也因病去世了,孙权没有了主心骨,他心中也很忐忑。好在吕蒙去世之前已经猜测到刘备会进犯东吴,并向孙权推荐了一位后起之秀,就是他的侄女婿陆逊,让他负责抵御刘备。

    陆逊,字伯言。娶了孙策的女儿为妻,在荆州之役中有着非凡的表现,很让吕蒙青睐。但是,陆逊毕竟还年轻,孙权还是担心他难以独当一面。

    于是乎,孙权便又派自己的堂弟孙桓协助他,还把东吴的老将、精英都晒出来交与他统帅。

    东吴都派了哪些人参战呢?我们来看看东吴的出场阵容,他们是:朱然、潘璋、徐盛以及韩当等。

    朱然,很早就跟随孙策起兵,是东吴的老臣了,吕蒙在病重期间,向孙权推荐的第一个大都督继承者就是他,其次才是陆逊。

    潘璋,孙策死后就效力于孙权,战场上多次立功,他的属下马忠就是在他的指挥下擒拿了关羽。

    徐盛,他也是东吴的一员名将。曾经江夏的黄祖派他的儿子黄射率领好几千人马攻打他,而徐盛仅仅带了两百名士兵就把敌人杀了个片甲不留。

    韩当,是东吴的三朝元老,跟随过孙坚东征西讨,立下无数战功,善于弓箭、骑术、而且膂力过人,更善于指挥水战,目前是东吴资格最老的虎将。

    相比之下,东吴的出场阵容比蜀国的要豪华的多!

    刘备从白帝城出发,带了三万荆州兵开始了讨吴战争,自此,吴与蜀这两个欢喜冤家算是真正角逐了,从而爆发了《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最后一场——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胜负到底如何呢?刘备能否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呢?

    七百里长的大火

    刘备是唯一经历三国历史中三大战役的人物,前两次均已客串身份登场,这一次他是主角。

    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下面即将发生的夷陵之战。

    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不同的是,前两场至少还有个热身赛,而夷陵之战一开战就进入了白热化!

    刘备军士气如虹,那些荆州兵眼睛里都充满了血丝,一上来就攻破了巫县以及秭归。陆逊好似丢了魂一样,命令部队主动后撤,不与刘备争锋。刘备得理不让人,陆逊退一步,他就追一步,吴军被刘备追的疲惫不堪,军中的怨言甚多,吴军将领们好几次提出要和刘备决一死战的请求,都被陆逊给否决了。

    刘备趁着气势正盛,不顾一切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一连串的攻破了吴军的很多个阵地。

    也许刘备以前屡战屡败的战绩使刘备落下了病根,他从来就没这么痛快地胜利过,所以他每攻克一处,都想尽办法保住他的胜利果实,他不舍得放弃他所占领的每一处地方,于是,他在攻克敌人的每一处地方都设下一个据点。一方面能加强防御,巩固战果;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运粮部队留下落脚点。

    就这样,刘备一路追,陆逊一路退,陆逊一直退到他设计的最后一处地点才停止了脚步,这个地点叫夷道。刘备仍然想继续进兵,当他追到夷道时,突然发现道口边上立着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游人止步!

    夷道是一个山口,从这个地方之前的地形都是高山峻岭的山脉地带,只要从这里出去,地势就豁亮多了,吴军出去以后,陆逊就命令朱然防守江陵,潘璋防卫当阳,并让孙桓死死地堵住了夷道山口,挡住了刘备进军的道路。刘备不信邪,仍然催促部队发动猛攻,没想到在这里遭遇了吴军的顽强抵抗。

    这里是一道峡谷,兵力难以展开,而陆逊的军队则凭借有利地势,从山道两侧扔下巨石、发射弩箭,蜀军一时间被困在这里,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于是刘备果断下令收兵,由于他一路设下据点,当他追到这里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追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刘备退守的地方正好就是蛇“七寸”的地方,这个地方叫猇亭。

    从巫县到这里刘备已经建立了好几十个据点了,弯弯曲曲的竟然绵延了七百多里地,他每到一处都留下部队防守,逐渐地刘备感到兵力不足了。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刘备又实行起他的拿手绝技——挖墙脚。他派侍中马良秘密联系秭归地区有身份的大家族文布与邓凯,还收买了荆州地区的一些胡人、蛮夷,并许给他们许多的金银和美女,甚至用官位贿赂他们,使他们纷纷前来效力。

    这些蛮人见钱眼开,他们得到了刘备的好处,纷纷前来帮忙,替刘备防御重要据点,一下子刘备就腾出来好几千人。

    刘备深入荆州腹地,急于速战,可是敌人防御在夷道龟缩着不肯出来,这么耗着不是办法,再加上当时正值夏六月,天气闷热,暑气逼人,战士们又个个身穿铠甲密不透风,将士们苦不堪言。

    刘备又发挥了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将士们沿着大江扎营,这样依山傍水,又能解渴又能消暑。可是这样一来,刘备就必须放弃水路,将大船舍弃,士兵们全部登岸驻防。

    刘备担心吴军的水军强大,会从水陆两路夹击,并且他也看穿了陆逊这是要打持久战,于是,刘备便命令士兵们高设炮楼,垒筑高台,使所有的设施都相互呼应,只要有一处受到敌人的攻击,其他的地方都能随时照应,并且还能将敌人包围在连营阵中。

    东吴的将士们看刘备在山谷之中大兴土木,都疑惑不解,都相互询问:“刘备这是不是要斗法?”吴将们便纷纷向陆逊提议:“何不赶在刘备念咒之前,我们先祭出番天印呢?”

    陆逊摇了摇头说:“蜀军士气正盛,力求速战,我们还是先观望一阵,看看刘备到底搞什么鬼再说!”

    将士们心中不快,却敢怒不敢言,便纷纷退出帐外,摩拳擦掌等待时机。

    刘备扎稳脚跟之后,便命令吴班领兵一千向陆逊公开挑战,吴军看见刘备不含糊,也纷纷跃跃欲试都向陆逊讨令,但是陆逊坚决地制止了他们,不许出战。

    陆逊说:“刘备相当地狡猾,他打仗不怎么样,但是很善于玩弄阴谋诡计,我们应该还是先观察观察再说。”

    事情果然如同陆逊分析的一样,刘备利用吴班做诱饵,在山谷中秘密埋伏了军队,静等吴军的光临,没想到怎么等也不见吴军的影子,刘备估计被陆逊识破了计策,就把山谷中的军队撤了出来。

    消息传到东吴的军营中,吴将们都流下了冷汗:“幸亏大都督机警,否则还就真中了刘备的诡计了”。

    副都督孙桓见刘备从山谷中撤出了八千多人,便向陆逊提出建议:“你看,刘备的伏军都出来了,我们现在出兵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请允许我带兵出战!”

    其他众将见孙桓这么说,也都随声附和。但是陆逊觉得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自己自开战以来始终没正式下令出战,军中难免会误人为自己消极怠战,长期以往恐怕军中会闹情绪,影响士气,既然孙王爷开口了,索性就冒个险,让他去试试,顺便也打出刘备的战略目的。

    但是陆逊仍然很小心,他告诉孙桓:“你这次出战就去做试探性的攻击,并且一定要在夷道修筑好营寨,避免中了刘备的计策被他突破出去。”陆逊又拨给了孙桓很多的兵马与钱粮,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