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80章 爱民
    陈宣帝陈蒨,本想趁北周灭齐立足未稳之际,伸出咸猪手,在北齐这具尚未全冷的艳尸上揩点油,不想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特别是吴明彻,作为陈朝旗帜性的人物,居然被生擒,这个,这个,好说不好听啊!

    听到吴老头被活捉的消息,陈宣帝做了一件事:

    把蔡景历从豫章召回(不是丰田汽车有了毛病那种召回)。

    早在吴明彻进围彭城,进退维谷的时候,蔡景历同志就劝告皇帝,目前将老师疲,应该班师了。

    结果宣帝陈顼大怒,认为他讲话太不吉利,一怒之下,请他到南昌当副市长了。

    如今大败,吴明彻被擒,陈顼才想起老蔡的话,于是恭恭敬敬请他回来——这让我想起袁绍手下的大谋略家田丰,也预言袁绍将于官渡战败,也被斥退,他的预言也不幸实现了,但,他得到的奖赏是,被他有着礼贤下士贤名的主公赐死于狱中——因为这位主公老羞成怒。

    袁绍是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姿仪伟岸,求贤若渴,势力大时,兼并冀、青、幽、并四州,而且是太子,四世三公,连着几代都是总理级的。

    不过,很明显,的胸襟还是比不上皇帝。

    看看宣帝陈顼,明显和袁绍不是一个档次的,那叫一虚怀若谷。

    可惜,正当陈顼想重用这位老同志蔡景历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他老人家病逝了。

    唉,一声叹息!

    同样遭遇的还有陈朝的五兵尚书(即长)毛喜。

    当初宣帝在准备出兵争夺淮北之前,也征求毛喜的意见——看来,这位宣帝比起北齐的那些皇帝,还真是得多。

    毛喜说:不同意。

    淮南刚刚纳入我们陈朝的边界,那里的人民已经和我们同心了吗?

    北周刚刚吞并北齐,士气正盛,这一点我们比得了吗?

    我们的特长是水军,放弃特长,与敌人在陆地作战,我们有必胜的把握吗?

    我们休养生息,慢慢消化淮南,这不是一项好的政策吗?

    我们安抚民众,与北周结好,赢得数十年的发展良机,这不比打仗好吗?

    毛喜同志逻辑性相当强,连问了五个“吗”,这五个“吗”把皇帝老儿惹毛了,大声命令毛喜退下。

    如今,吴明彻被擒,一切都被毛喜言中。

    到底是明君啊,宣帝陈顼选择了向毛喜低头。

    他拉着毛喜的手,叹道:“你的话今天应验了!”

    如果宣帝一直执政,陈朝倒也未必会坏到哪去,可惜,陈顼同志命不久矣,即将替代他登极的是历史上最有才的兼最浑蛋的顽主之一:陈叔宝。

    他和即将替周武帝宇文邕为帝的周宣帝宇文赟一样浑蛋,虽然陈叔宝不嗜杀。

    这两个活宝,一南一北,比赛谁更会玩。最后的结果是一起玩完,拱手把祖上拼死留下的家产败个精光,最后全都便宜了老流氓杨坚同志。

    我们即将看到杨坚同志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从下章开始,就将进入杨坚时代,他会表演给我们看,他是如何在武帝和宣帝(这一个宣帝是指周宣帝宇文邕)治下装孙子,又如何一步步把属于国有企业的北周变成了自家的私有财产,从而建立起了大隋朝。

    应该说,杨坚得天下是历代皇帝中最容易的,也许与此相对应,杨家失江山也是最容易的。

    因为按说不应该啊,杨坚留下的,是一个富庶、强大的隋朝,而他的接班人杨广,文武全才,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军事家.

    也许正因为杨广是各方面的大家,隋朝才如此早地灭亡。

    这当然是后话,我们只是说,北齐已灭,北周和陈朝都活不了多久了,我们很快将进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的统一时期,第一个是秦汉。

    再说吴明彻,被王轨俘虏,押送长安。老先生一辈子哪受过这种罪呀!鞍马劳顿,又气又悔又病,尽管王轨和周军对他以礼相待,但毕竟曾经的陈朝名将落得如此下场。吴明彻一头碰死的心都有。

    好容易到了长安,武帝宇文邕对吴明彻相当优待,封爵怀德公,任他为大将军。

    从此,曾经叱咤风云的吴明彻,在北周过起了优越的战俘生活,不久,忧愤而死,享年六十七岁。

    吴明彻同志,死得并不可耻,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做一件对不起国家的事,至死,也没有变节。

    比起他,同是陈朝大臣的任忠,则要不忠得多。

    吴明彻、萧摩诃和任忠,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陈将。后二者,以后历史将还会安排他们出场,不过在历史上的声名,是已经注定了的。

    萧摩诃是南朝名将,以勇武著称,在陈朝后期,已经成长为陈朝的擎天柱,虽然陈朝那时已经腐朽至极,但有萧摩诃在,尚可一战。

    当时的陈朝皇帝,已经换成了大文学家陈叔宝,大敌压境的时候,为了感谢萧摩诃的效忠,陈叔宝同志送给萧摩诃一个特殊礼物:绿帽子。

    在前敌指挥对隋作战的萧摩诃听了,差点没吐血,从此对待战事就爱搭不理,他负责的防线很快就被冲破了。

    而任忠,则比萧摩诃主动得多,一个小时前还发誓誓死保卫皇帝,一个小时后转头就投降了隋朝,还喝斥那些顽抗的士兵:“老夫都投降了,你还想干啥?”

    还是身残志坚的司马迁说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此言得之。

    吴明彻的被擒,标志着南朝从此再无精力和能力染指淮北。

    本来胜利的天平就向北倾斜,如今,歪得就更厉害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调集兵马,准备乘灭齐和生擒吴明彻的东风,向北扫荡,一鼓将突厥荡平,消灭在突厥庇护下的儿皇帝高绍义,统一天下。

    前文说过,高绍义不是什么好鸟,其实,整个高氏家族,基本没有什么好鸟。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武帝灭齐,受到最激烈的抵抗是来自高延宗的。

    这个勇力绝伦的大胖子在晋阳即位,锐意改革,战败被擒,仍然不屈,最后在被诬谋反后,一言不发,以毒椒塞口,不久气绝。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苦撑危局、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悲剧英雄,但实际上呢?固然以上所述都属实,但我们还不了解这位王爷的另一面。

    他在当刺史的时候,在楼上向下大便,让下面的人接着。

    他还把大便和食物混在一起搅拌给人吃,谁不吃就皮鞭地干活。

    他还用活人来试刀锋,看快不快。

    ……

    如果真让高延宗当稳了皇帝,也许人民迎来的,又是一个王朝,整个高家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的基因,只要是高家的种,概莫能外。

    高欢、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高俨、高绰、高延宗、高绍义,统统都是这样。

    武帝宇文邕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从根本上消灭王朝,以免生灵涂炭。

    目前的高绍义,还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来。

    但没有做出来,不代表他不想做。

    因为他目前没有这个能力,他只是儿皇帝,虽然突厥陀钵可汗对他尊崇有加。

    据陀钵可汗自己说,一见高绍义,就想起了他老爹的光辉形象。

    高绍义的老爹,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一个美男成群的家族少有的丑男。

    换句话说,陀钵可汗一见高绍义,就想起了高洋这个丑男人。

    他的话原意如此,只不过高绍义听不出来而已。

    突厥人是聪明人,几乎所有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都很会见风使舵。突厥今天对高绍义无限尊崇,是因为高绍义对他许下了很多东西。

    现在,又有一个人对突厥许了东西,而且,许的东西比高绍义多,比高绍义好。

    这个人是周武帝宇文邕。

    以武帝的为人,绝不可能半途而废,落水狗是一定要痛打的。按这个趋势,高绍义已经没几天好蹦跶的。

    突厥不可靠,他自己的这点人马,都不够武帝塞牙缝的。

    武帝已经安排了周密的用兵计划,开始调兵遣将。他刚刚解决彭城之围,志得意满,下令改元宣政。

    各路大军云集,武帝亲往云阳宫,准备北伐。

    但是,武帝不能北伐了,而且是永远不能北伐了。

    就在武帝调兵之际,突然一病不起,御医都来不及诊治,马上赶回长安,但在路上的时候,武帝就不行了,真是病来如山倒。等靠近长安城门的时候,武帝已经归天了。

    公元578年,伟大的军事家、改革家宇文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只三十六岁,共计在位十九年。

    周武帝宇文邕调兵遣将,正准备北伐时,突然病倒,只得班师,还没有回到长安,这位英才盖世的北周大帝便溘然长逝。

    宇文邕临死之前,召见了他最信任的人,进行“托孤”。

    但这次托孤,既不同于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也不同于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在的托孤,他并没有把权力下放给这位他最信任的人,尽管这个人是当时少有的德才兼备。

    换句话说,武帝临死前,只是想找个人说说最后的悄悄话。

    这个人是宇文孝伯。

    武帝握着宇文孝伯的手,说:“我恐怕已经病入膏肓,断无生理。我愿将后事都托付给你,你要努力辅助太子,别让我失望。”

    言讫,武帝宇文邕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时,皇帝的辇车刚近长安的城门。

    一个可能统一全国的人,一个可能减少战乱的人,一个让老百姓少受点苦的人,就这样死了。

    这是宇文家族的悲哀,这是北周王朝的悲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更是老百姓的悲哀。

    宇文邕是那个乱世少有的明君,因此,我们多用些笔墨给他做一个盖棺定论。

    他雄才大略自不必多说,他能灭齐,统一北方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这是一个有勇有谋、工于心计、很懂得韬光养晦,在堂兄宇文护当政期间,那孙子装得,比真孙子还象。

    杀死宇文护新政之后,宇文邕才把他的獠牙渐渐亮

    据说这位年轻的皇帝日理万机,十分勤奋,前可比千古一帝秦始皇同志,后可比他的老亲家兼老流氓杨坚同志。

    宇文邕还十分节俭,这在那个时代十分难得,南北朝皇帝象走马灯似的换,很少听说哪个皇帝很节俭,除了那们舍身同泰寺,不肯吃肉的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是拿和尚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过他被困台城临饿死之前,还是吃了几百颗鸡蛋)。

    尤其难得的是,宇文邕作为一个男人,把他的战场用在努力统一全国(虽然只是部分实现,只统一了北方)而不是床上,这在南北朝的无数皇帝当中,是极其少见的。他在后宫有名分的老婆,不超过十个。不过,可能是因为他在女色上对自己太抠了,导致他的儿子,顽主皇帝宇文赟,触底反弹,一下子给自己弄了五个皇后!

    灭齐之后,宇文邕下令把北齐境内的富丽堂皇的皇宫建筑全部拆除,砖头、木材全部分给贫苦百姓,这一点,颇象我们当年的土改。

    现在,宇文邕已经驾鹤西游,向他同为乱世枭雄的父亲宇文泰汇报工作去了。同时,他的雄才大略和他的高贵品质一样,一经肉体的消失,立即灰飞烟灭。

    北周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终于消灭原本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北齐,马上就可南渡长江,一统天下,可惜,宇文邕在这个时候死了,他这一死。使原本就处在相对平衡中的北周政局,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而北周的这些皇亲国戚,很快就要被笼罩在血雨腥风中。

    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赟即位为帝,是为周宣帝。

    这位太子,我们之前曾经提到,干啥啥不成,吃啥啥没够,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和太子。

    就是这个一个纨绔子弟,周围的亲戚都都是一流的。

    他的老爸是武帝宇文邕,那是一流的皇帝,直追千古一帝秦始皇;

    他的爷爷是北周的实际创始人宇文泰,集军事家、改造家、家于一身的大权臣;

    他的叔叔是齐王宇文宪,能文能武,是北周的柱石;

    他的老婆是杨丽华,美且贤,能够在历史上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和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并列;

    最关键的是他的老丈人了不得,既是大军事家,能打仗,又是大家,能治国,还是谋家,能篡位!所以,还是一个好皇帝,勤政爱民。

    这么多优秀的亲戚包围着,宇文赟愣是不成器。

    唉,一块石头,你放进笼屉蒸十天也是石头,成不了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