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94章 扬威
    高颎听后,击掌叹道:“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原以为你不过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没想到啊,竟是如何的深谋远虑,具有如此非凡的智慧!”

    这一年的冬十二月,杨广率领的东路灭陈大军陈兵于长江北岸,耀武扬威。

    同时,秦王杨俊指挥的中路大军也在汉口完成了布防。

    在长江上游,杨素率舟师东下,穿过乱石穿空的三峡,到达湖北,驻军秭归。

    这样,三路大军已经完成了对陈帝国的战略准备,只等杨坚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即将如饿虎一样,扑向陈朝。

    按说,隋军的声势不可谓不猛,决心不可谓不大。

    但是,杨广、杨俊和杨素同志的这一切工作都白做了,都是无用功。

    大隋朝陈兵于长江北岸,是给陈叔宝看的,但陈叔宝不但没有看见,连隋军进犯的消息都不知道。

    他干嘛呢?他在过他的消停日子呢!

    隋兵这么大的动静,他居然不知道!

    其实,隋军的动向,的前线保持了高度的敏锐,隋军的一举一动都由前线传回位于首都建康的总部,可惜,是总司令部没有反应。

    因为,现在的总部是由施文庆和沈客卿他们把持。

    这两位新贵,认为前线大惊小怪,隋军一点点小的军事恐吓就慌成这个样子,一点也不沉稳,一点也不矜持,成何体统!我看你们想升官都想疯了吧?

    于是,所有告急文书,都被这两位老成持重的大战略家压下了,陈叔宝毫不知情。

    毫无反应,可隋军没闲着。

    西路军统帅杨素到达秭归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向陈朝驻军发动了进攻,杨素很聪明,他知道他面对的是战斗力很强的陈朝名将戚昕,于是采用夜晚偷袭,水陆夹攻,戚大将军惨败,一百多艘战舰成了人家的战利品,自己全军覆没。

    杨素秉承了一支代表先进势力的军队的优良传统:秋毫无犯。这一切毫无争议地赢得了人心,杨素在继续进军的日子里,民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素初步得胜之后,继续率军顺流而下。

    大隋的艨艟战舰上千艘,在宽阔的江面有序排开,杨素本人端坐在旗舰上,金盔金甲,威风凛凛,气度不凡,如天神下凡一般。

    江边陈朝的军民见了直呼:“杨素真江神也!”

    素粉们的把隋军的进军神速急电,但是,没有用的,施文庆和沈客卿两位,恰似卡恩、范德萨、布冯或是赛萨尔,不管你来多少,我都高接低挡,生猛神勇,让你一个漏不进去!

    但毕竟,纸里包不住火,隋军压境的消息还是让陈叔宝知道了。

    令人惊异的是,陈叔宝不但不惊慌,反而胸有成竹,气定神闲。他对手下的大臣们说:

    “建康王气所在,北齐三次渡江,北周两次进犯,不都被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击败了吗?这次他们大举南下,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他们敢来,定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

    陈叔宝话音刚落,孔范立即接上话来:“陛下所言极是!长江天堑隔绝南北,北虏难道插翅飞过来?肯定是边防军将士急于立功,才慌报军情。我忝居都官居尚书高位,但一样嫌自己官小,正好借此北虏南渡的机会杀敌立功,那样,我一定可以登上三军的高位(太尉)!”

    孔范不愧是陈叔宝宠爱的大臣,人家一张嘴,就说到皇帝的心坎上,这就是水平,这就是层次啊。

    什么任忠、什么萧摩诃,什么袁宪,怪不得皇帝不待见他们,动动你们的猪脑吧,在人家孔范面前,你们算个P呀!

    恰在此时,又有人透露了一个机密消息:隋军的战马大批量死亡!

    孔范怒道:“那是我们的战马,为什么不好好照顾它们,让它们死掉?”

    陈叔宝开怀大笑,表示严重同意。

    于是,一班君臣继续莺歌燕舞和舞文弄墨。就象什么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佩服啊,佩服陈叔宝泰山临崩于前而神色不变的风度和气概!值得我们学习。

    公元589年的正月初一,正当陈帝国全国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军民一体度过祥和愉快的春节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

    陈叔宝在金銮殿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早会时,从大殿的外面,悄无声息地飘进一团黑雾,这团黑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最后,整个皇城和整个建康都被笼罩在浓雾之下,伸手不见五指,同时,这雾中有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臭味。

    陈叔宝立时慌了,这是天降异端,不详之兆啊!

    年已三十七岁的皇帝眼前一黑,昏到在地,不醒人事。

    这团雾,太怪了,你说是沙尘暴吧,不象,那时的人类尚有良知,知道敬天畏人,不敢与大自然为敌,因此,生态保持很好,绿化率很高,水土流失也不严重,没有沙尘暴一说。况且,沙尘暴不会有刺鼻的酸臭味。

    你说是化学武器吧,也不象,那时的人,没有能力研究,同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施放化学武器。

    那剩下只有一种可能了,有妖怪!

    总之,陈叔宝被那团黑雾侵犯之后,昏倒多时,一直到下午才醒来。

    这团妖雾我们现在把它理解成坏消息的一种预兆,因为当天下午,就在陈叔宝醒来之前,的长江防线已经被隋军从广陵突破了!

    突破广陵防线的是隋朝的吴州战区长官贺若弼。

    贺若弼我们之前介绍过,是前朝名将贺若敦的儿子,曾经在周武帝面前小小地摆了王轨一道。

    这位贺若弼,用兵谋略更在其父之上。

    早在他奉杨坚命令出镇吴州的时候,就卖掉自己营中的老马,卖马的钱,都用来购买船只(用以渡江),但是,这一切都不知道,因为贺若弼把船只都藏起来。而他展示出来的,只是几十只破船。

    就这样,被贺若弼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

    不是贺若弼太聪明,而是太笨了。这种军事智商,活该被人家忽悠!

    除此而外,贺若弼还向杨坚做了一个让人无法明白的要求:所有己方的江防部队换防时,都必须集中在广陵。

    这样一来,每当换防,就发现长江对岸,敌军旌旗招展,人喊马嘶,以为隋军要发动进攻了,于是振作精神,准备应敌。

    结果折腾了一阵,隋军又没动静了。很泄气,很浪费感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言得之。

    问题类似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每次隋军的换防,就跟着折腾一次。次数多了,都快哭了:您能不能别弄那么大动静?不就是换防嘛!干嘛呀,跟打仗似的!太欺负人了!

    不仅如此,隋军还发现了贺若弼另外一个让人忍无可忍的恶习:喜欢打猎。

    喜欢打猎你就打猎吧,可贺若弼偏偏把排场弄那么大,几万大军倾巢出动,搞得鸡飞狗跳。贺若将军这一折腾不要紧,又害得全体总动员一次,以为又要打仗了。

    实在气不过,真想在江边上树一门高炮,上书几个大字:NOTROUBLEMAKING!

    时间长了,隋军再换防也好,再打猎也好,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干脆不理了。你爱干吗干吗,我待家里猫着,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这一不变好了,贺若弼不久又一次纠集起了他的大军。

    这一次既不是换防,也不是打猎,而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雷霆直击!

    这一拳要了陈帝国的亲命了!

    贺若弼从广陵毫不费力突破江防,不是没有布防,而是没有动员起来。因为他们实在看贺若弼的折腾看够了,一看隋军动员就直想吐,就算是隋军的大刀架他们脖子上了,都得先想想是不是贺若弼又在拿他们涮着玩儿。

    在贺若弼突破广陵防线的时候,与贺若弼齐名的另一隋军名将韩擒虎也在采石矶成功登上长江南岸。

    韩擒虎官居庐州战区长官,是贺若弼的老朋友、老战友、老冤家、老对头。

    韩擒虎率五百新兵,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悄悄乘般接近长江南岸。他们个个如警惕的狸猫一样,弓起脊背,随时准备着,只等敌人发现他们,就与之进行白刃格斗。

    结果,他们白紧张了,一直到登上南岸,也没有半个敌人抵抗。

    原来,都过节去了,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醉前江防是自己的,醉后发现江防已经改姓杨了,有些人甚至永远没有等到酒醒的时候!

    就这样,贺若弼从广陵渡江,韩擒虎从采石矶(安徽马鞍山)渡江,两路大军象钳子一样,紧紧扼住了陈帝国首都建康的咽喉,而这柄钳子,正握在驻节江苏六合的晋王杨广的手里。

    直到正月初二,长江防线失守的消息才传到陈叔宝那里。

    直到正月初三,陈叔宝才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应付入侵之敌的方案。

    隋军的入侵,以一天数百里计;而陈叔宝的反应,以一天一个步骤计。连象我这样慢性子的人,都觉得陈叔宝实在实在是太慢啦,比蜗牛还慢。

    先不把他比做乌龟,因为他没有当成乌龟。

    陈叔宝总算召开御前军事会议,他气宇轩昂,大手一挥,雄纠纠地宣布了他的抗战方案:

    我亲率大军平定叛贼,同时,发布以下任命通知。

    任命萧摩诃等同志为前敌总指挥;

    任命司马消难(就是先从北齐跑到北周,又随尉迟迥叛乱不成逃到陈朝的那位与父亲的小老婆玩的仁兄)同志和施文庆同志为部主任;

    同时,组织人民战争,要求全民皆兵,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把农民、小商人、和尚老道以及在陈的外国友人编入军队,发动对入侵者毁灭性的打击。

    以韩擒虎和贺若弼为首的灭陈大军发动铁钳攻势,将敌军的杂牌军打得七零八落,长期没有战备的哪里是百战之师隋军的对手,防线立即崩溃,隋军兵锋直指建康,这下,陈叔宝真慌了。

    隋朝灭陈大军兵锋直指建康,此时,建康城内,众大臣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以任忠、萧摩诃和袁宪为首,主张抵抗,另一派以江总、孔范为首,主张非暴力不合作。

    目前,首都建康还有兵士十多万人,如果有人肯出面组织起来,还可以招架几天。但主管军机的是施文庆,他深知前线将领对他十分痛恨,于是对陈叔宝说:“前线那帮老粗,既不会吟诗,又不会做赋,平日就知道发牢骚,现在正值乱世,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手握重兵,陛下不可不防啊!”

    这话说得十分到位,完全符合陈叔宝的想法,首先,武人不懂得吟诗做赋,陈叔宝不喜欢他们,没有共同语言;现在兵荒马乱,这些握有兵权的人,万一谁有个歹心,带着刀来找陈叔宝,谁对付得了啊?

    这是施文庆过人的地方,当奸臣,没有两下子是不行的。

    但问题的,吟诗做赋可以抵挡隋兵吗?可以保陈帝国不亡吗?陈叔宝应该问问施文庆。

    大军压境,陈叔宝不再沉稳了,不再矜持了,也不再从容赋诗了,他现在所做的,只能从早哭到晚。

    现在,陈叔宝肾上腺不再丰富,改泪腺丰富了。

    要不怎么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架子下不来,野心上不去,能干成什么!

    陈叔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其实,如果不是他生在帝王家,有可以会象李白一样,成为千秋万代景仰的大文豪。

    当然,李白能成文豪,也多亏了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如果放在新社会,他也许能成作协,也许能成委员,但文豪,是万万不可能的。

    陈叔宝丰富的泪腺挡不住隋军,江总的如泉才思挡不住隋军,施文庆的投机奉承挡不住隋军,要挡隋军,还是要靠那班不懂饮酒赋诗的粗人,如萧摩诃和任忠他们。

    到头来,还是得召集这帮大老粗开会,商量破敌之策。

    萧摩诃之前屡次请求出战,都被施文庆驳回,内心那个郁闷啊!因此,一到会场,立即建议袭取钟山。

    萧摩诃的气概十分引人注目,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陈叔宝正准备以赞赏的口吻表示对萧摩诃的许可时,旁边站出了沉默许久的另一粗人任忠。

    任忠时任镇东大将军,与萧摩诃一样,是当时陈帝国为数不多的可依靠的武将,此人的头脑比萧摩诃好使一些。

    任忠说:“兵法有云: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如今虽然隋兵进犯,长江防线已经失去战略意义,但国家根本没有动摇,兵力损失不大,我们要做的是固守待援,不和他们交战,只是沿着淮河设立营栅,截断江路。同时,臣请精兵一万,直驱六合,扬言徐州,断其归路,敌军进退失据,必然大乱。待春水上涨,我们等军援军,里应外合,还怕敌军不破吗?”

    我们不得不说,任忠不只是一个一勇之夫,如果任忠的这一计策能被采用,则不仅陈不会亡,隋朝的这五十万大军能回去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这一着狠啊!

    如果陈兵固守待援,不与隋军下面交战,则战争会呈胶着状态。

    然后任忠离兵直驱六合。六合是对陈作战的大本营,杨广在那里坐镇指挥。大军都在前线,六合兵力空虚,如果任忠突然率兵出现在那里,可够杨广忙乎一阵的。

    两军相持不下,隋军战线长、给养困难,春天江水上涨,缓过劲来,援军一到,谁胜谁负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