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07章 聪明
    于是,杨广在这些贫下中农的嘴里,成了完人的化身。这种言论十分严重地影响了皇帝和皇后的判断,他们可以不信那帮大臣的阿谀奉呈,但不至于连群众都不相信了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呀!

    杨坚老夫妻心里嘀咕,这是真的假的?不行,我们得自己去瞧瞧去,信不过别人,自己看到的总是可信的吧。

    于是,老两口浩浩荡荡直奔杨广他们家而来。

    到了杨广的晋王府,溜跶了一圈,老两口的眼泪下来了。这哪里是晋王府哪,分明是一还没解放的西藏农奴的家啊!

    一进府门,没有假山,没有花草。只有那么几个中老年婆子和粗使唤丫头在忙在忙去,穿着粗布衣服。府里倒是整理得很干净,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典籍,书桌上不少还没有完成的经伦济世的文章,都是出自儿子杨广之手。再到府里自设的KTV包厢看看,乐器断了弦,所有设备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看来已经是许久没有用了。

    两个老同志在晋王府里转了半天,愣没有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侍女。这一下,独孤伽罗女士绽开了笑容,杨坚见了,也跟着绽开笑容。

    至此,皇帝和皇后对这位皇子的考察圆满结束,其实,应该是杨广和萧妃的反考察圆满结束,总之,双方皆大欢喜。

    杨坚回宫,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当着侍从的面,对这个儿子大加夸赞,而这些侍从,一个个十分识实务,不住地下拜,祝贺皇帝有这样一个勤俭节约、行事低调、专心学问和治国的好儿子,实乃圣上之福、社稷之福啊!

    从此,杨坚夫妇对杨广另眼相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不自觉地对太子杨勇有了那么一丝丝、不经意的不满。

    事实上,杨坚和独孤伽罗对杨勇的不满是有客观的理由和原因的,因为他们也曾派人去看望过杨勇,就象派人看杨广夫妇一样。

    同样是这些贫下中农,给皇帝描述的太子的形象是这样的:奢侈、排场、好色、不学无术、周围都是一帮无聊清客,整天蹓狗斗鸡,不干正事。

    他们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杨勇不懂得装孙子,或是没有入戏。

    二是这些基层人士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杨广那里几乎是敞开了供应。

    不用说,我们也知道杨广得分如此之高,完全是靠了作弊,他在父母驾临之前突击做了家庭作业,把声色犬马的生活严严实实地藏起来,把府里的漂亮妞全部赶到里屋里,扔催泪瓦斯也不准出来,把琴弦弄断,只准那些膀大腰圆的老妈子在府里穿梭——这种就会功课可笑之极而又实用之极,不然为何顺利地从古一直传到今天?

    杨坚心里已经有了偏向,就召生命科学大师(就是江湖骗子)来和教授来咨询,让他给自己的这五个儿子一一相面,问谁的长相尊贵。

    来大师煞有介事地一一看过,沉吟半晌,才缓缓说道:“晋王杨广眉骨隆起,贵不可言。”

    来大师不愧大师,一语猜中杨坚的心事,随即,获得皇帝赏赐的大量财物,在众人的圆睁的红眼中,赶着大车回家了。

    之后,为了多一份印证,好让自己对杨广的好印象不至于太过孤单,杨坚又找了另一位江湖术士兼上开府仪同三司韦鼎,问了一个足可以灭他九族的问题:“你看我这五个儿子中,谁能继承我的功业?”

    韦鼎同志高深地笑了,说:“您二圣喜欢的,就传位给他好了,我可不敢做预言。”

    杨坚读懂了这个老滑头的话中之话,笑着说:“还不肯名说,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了?”

    顺便说一句,这位老滑头韦鼎同志,位居上开府仪同三司,职位与那位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大隋的强敌突厥牢牢控制在手里的长孙晟完全相同。从所有方面都得到了与自己印象一致的对次子杨广的评价之后,杨坚决定,再给儿子一次锻炼的机会,任命他为扬州军区司令长官,令他不日启程。

    天资聪颖、反应敏捷的杨广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可以狠踹哥哥一脚的天赐良机,于是,他再一次运用了自己出类拔萃的表演天赋。

    在得到任命通知,即将远赴扬州上任前,杨广入宫向母后辞行。看着即将远行的儿子,独孤皇后感慨万千,想想这些年,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啊。嫁给杨坚没几天,父亲独孤信冤死,杨坚全靠着装孙子才在宇文护的屠刀下捡了一条命,后来篡周建隋,干的都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买卖,一直到今天,总算有了个有出息的儿子!

    独孤皇后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杨广看到母亲这个心醉样子,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跪伏在地,涕泗横流,抖得不成样子。独孤伽罗大惊,连问为什么。

    杨广哭得不能自已,等关子卖够了,才作泣不成声状道:

    “我实在是太迟钝,一直都尽自己弟弟的情分,把大哥当成无可替代的手足。但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大哥,一定要置我于死地。我真怕哪天他会置毒于我的酒杯之中,那我就再也看不到我慈祥的娘亲了。”

    说毕,匍匐在地,放声大哭。

    这种演技,比起已经身在天堂的傅彪在《大腕》中的出色表演有过而无不及。独孤皇后也跟着大哭,边哭边数落杨勇的不是:

    “见地伐着实令人生厌,我和你父皇让他娶元氏皇亲的女儿,本为接近两家关系。他倒好,放着名门闺秀不爱,去宠信阿云那个狐狸精,还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生下一堆猪狗。”

    “前些日子元妃被他害死,我却无计可施,现在又对你这个样子。我在活着他就这个样子,我要是死了你还不得被他当鱼当肉?”

    “每次一想到他和元妃连儿子都没有,你老爹千秋万代之后,你们都要向他和阿云的孩子叩头称臣,我这心里就象刀割一样啊!”

    杨广听到这里,悲愤到说不出话来,与母亲抱头大哭。

    从此,一个念头已经在皇后独孤伽罗的心中形成,他要废去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广。

    杨广成功地骗取了父母的信任,但他不傻,只凭着父母一时的宠爱,想动摇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还差得远,这只是软件。

    他必须厚结朝中有实力的大臣,这才是硬件。

    经过长期观察,他看中了三个人,这三个人能力不一、人品不一、职位不一、影响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杨广需要的。

    这三个人是宇文述、张衡和杨素。

    不要小看这三个人,正是看起来并不很起眼的三个人,颠覆了隋文帝杨坚苦心经营多年的大隋朝。

    宇文述时任安州军区司令长官,安州首府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市。

    杨广和宇文述是好朋友,也即将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但杨广和宇文述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还存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与宇文述的一个儿子直接相关。宇文述的这个儿子叫宇文化及。

    相信你们已经明白了。

    宇文述成功地将杨广送上了皇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的隋炀帝——尽管是他兼暴君和昏君于一身;

    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成功地将杨广拉下了皇位,随同他的皇位一起滚落的,还有隋炀帝的好头颅。

    当然,这些都是杨广和宇文述现在无法预知的。

    除了宇文述,杨广还重用张衡。

    此张衡非彼张衡,我们熟知的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这位杨广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的张衡,却是一位杰出的阴谋家兼杀手。

    有了宇文述和张衡这两大帮手,这三个人开始讨论如何能把杨勇的太子之位顺利地夺到自己的手中。

    宇文述是个战略家,目光阴狠而长远,他给杨广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素。

    宇文述说:“太子失去民望久矣,而您则是天下归心,但换太子是大事,就此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的,满朝文武中只有杨素。”

    于是杨广问如何接近杨素,宇文述没有回答如何接受杨素,只告诉杨广:“你给我钱,我去接近杨约。”

    杨广问:“为什么要接近杨约。”

    宇文述说:“因为杨约是杨素的老弟。”

    杨广一听全明白了,二话不说拿出一大堆金银珠宝,当作活动经费,请宇文述西入长安去完成游说大业。晋王杨广成功地拉拢到宇文述作为他的心腹,去到长安游说杨素和杨约兄弟。

    宇文述在隋朝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如果说整个大隋朝是一串铜钱的话,那宇文述就是穿起这些铜钱的绳子,没有他,故事就全散了。

    宇文述早在北周的时候就已经是朝廷重臣,晋升为帝国元帅(上柱国),之后又在平定尉迟迥叛乱以及平陈战役中立下大功,时任安州军区司令长官(安州总管)。

    有这样一位有名望、有实力、有能力、有野心的封疆大吏作为副手,杨广的成功必会事半功倍。选定宇文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杨广的眼光是很独到的。

    宇文述来到长安,找到杨约。

    杨约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他之所以成为太监的同路人,不是因为在蚕室里手术净身去势,而是小时候淘气。他在很小的时候,爬树掏鸟,小鸟没掏成,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被树枝把他的小鸟掏了去。

    于是,杨约从此变得变得很婉约,也很阴柔。

    这一次宇文述主动找上门来与他交朋友,杨约很高兴,深想结纳。两人没事就在一起或喝酒或游逛或赌博。

    宇文述和杨约一起玩的主要目的是赌博,他们的赌博有一个特点,摆了满屋子的金银珠宝,先是胡吃海塞,等喝得人事不省了,开始赌博,谁赌赢了,这些宝贝就是谁的。宇文述是杨广最信任的大臣,他在帮助杨广扳倒杨勇、即位为帝以及后来杨广的放纵生涯中,十分得宠,可以说是杨广的第一宠臣。但宇文述死后不久,他的三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和宇文智及就发动江都,缢死杨广,隋朝也实质上灭亡了。

    史书没有说宇文士及参加,那是因为宇文士及后来又作了唐朝的驸马,唐朝的史家不敢这样写——顺便说一句,唐朝人写的隋朝史,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杨广本身被缢死,他的太子杨昭早早病死,次子齐王杨暕和三子赵王杨杲在宇文化及发动的江都兵变中被杀。

    杨昭的长子燕王杨倓在江都兵变中被杀,次子越王杨侗后来成为皇泰主,被王世充所杀,三次代王杨侑被李渊立为隋恭帝,后来被杀(这也是唐朝史家不肯明说的)。

    杨暕的两个儿子在江都中被杀,遗腹子杨政道(听起来象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时用的笔名)与萧后一起流落突厥,管理厥境内的汉人,被立为“隋王”,公元630年返回中原,成为唐朝大臣。是否善终,不得而知。

    宇文述是当时的第一赌圣,但见了杨约一点脾气没有,眼睁睁看着杨约将他的金银珠宝、名人字画、古董古玩等价值连城的好东西一次次装走,疼得直掉眼泪。

    杨约有一个优点,特别节俭,自己的东西一分也不想出,一心想把别人的好东西划拉进自己的腰包。

    于是,一个愿给,一个愿拿,两人借赌博之名,行行贿之实。不过谁也不点破这层窗户纸,心照不宣。

    等杨约差不多赢够了,再看宇文述,一脸输得意犹未尽的贱相。这下杨约不好意思了,决定请宇文述腐败。

    酒席上,两人又喝得半醉,宇文述说:“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

    这些好东西都是晋王给的,让咱哥儿俩乐和乐和的。

    杨约大惊:“WHY?”

    宇文述不慌不忙,将一番道理娓娓道来:

    “自古以来,圣贤君子无不与世俱进,趋利避害。你和令兄,声名盖世,只手遮天,恐怕恨你们的人不在少数吧?”

    “太子杨勇对你们更是忌惮有加。虽然你们如今深蒙皇帝眷宠,可一旦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你们靠谁?”

    “如今太子杨勇渐失人望,皇后早有废弃之心,皇上亦有此意,废谁立谁,在令兄杨素一句话而已。”

    “如果因此为晋王立下大功,不仅晋王对你们兄弟心怀感激,而且,你们的功业就象泰山一样永久,这才是你们的出路啊。”

    听到宇文述这番分析,杨约二话没说,直接出了门回家了——去找哥哥杨素分析。一见杨素,杨约就说:“哥哥可知我们的危局吗?这个危局只有晋王杨广才能破解。”

    杨素愣道:“我身为宰相,位极人臣,何危之有?又关晋王什么事?他又如何能解我危局?”

    杨约道:“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安如泰山,可以后呢?太子即位之后,我们还能永葆富贵吗?”

    杨素一愣:“依你之见呢?”

    杨约胸有成竹,说:“杨勇已经失人望,太子之位尽早是晋王杨广的,我们趁早站队,站对队了,才能确保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杨素沉吟半晌,才说道:“我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如此说来,就依你吧。”

    杨约上前一步,紧盯哥哥,说:“皇上只听皇后的话,我们必须尽早抓住机会表态,自可长保富贵,绵及子孙。如果太子杨勇一旦羽翼已丰,地位无法动摇,那我们就大祸临头了。”

    杨素主意已定,决定不日去面见皇上。

    就这样,一个宇文述,几车金银珠宝,就换来一个杨素的支持。其实,换来的不仅是杨素,而是大隋朝的江山社稷。

    论起做生意,杨广还是相当精明的。

    过了几天,宫里进行团拜会,文武大臣全部出席,隋文帝杨坚和第一夫人独孤伽罗女士也莅临现场。大家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喝了几杯,杨素举杯来到独孤皇后跟前,顺口说道:“晋王无论是长相还是才华以至治国,都很象当今皇上啊。”其实,杨广这个人是十分聪明的,可以说是天纵英才,这个连大名鼎鼎的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认。

    但杨广的悲剧也正在于此,他的才华造就了他特别文人的气质,概括起来就是浪漫主义和自我世界的丰富。这要在一般文人身上,最多也就是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我行我素,对社会危害不大(放在现在,还能创造眼球经济,对GDP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