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08章 朋友
    但杨广不是一般文人,他是皇帝,作为皇帝自持聪明就容易刚愎自用,崇尚浪漫主义就会伤害...........独孤皇后听了,不觉泪下,道:“爱卿所言,实在是太对了。每次我和他老爹派人到他的驻地去看他,他都会远远去接,一提双亲就哭,实在是孝道的典型啊!他老婆萧妃,对我派去的宫女就象姐妹一样,一个桌子吃饭,一张床睡觉。哪象见地伐和他老婆阿云,架子大得象玉皇大帝一样,我就怕这个死没良心的哪一天害了我的阿麽。”

    以杨素的老谋深算,一听便知道了独孤皇后对于两个儿子的看法,于是,吃了定心丸的他在对晋王杨广进行了肉麻的吹捧的同时,也对太子杨勇进行了象对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击。因为他知道,这种攻击对自己毫无危险,反而是让自己站好队的催化剂。

    杨素猜得一点不错,他这样说的结果是独孤皇后赏给他大量金银珠宝,并请他在皇上面前多说杨广的好话,而更多地诋毁太子杨勇。

    一个母亲做到这种份上,可算是够失败的。我十分有理由怀疑杨勇是否是她和杨坚亲生的。

    杨广如此紧锣密鼓地策划于密室、点火于高层,尽管做得十分机密,神不知鬼不觉,但太子杨勇还是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

    杨勇立即慌了,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丝丝不祥的气息,这气息背后,是弟弟杨广在悄悄积蓄实力,是父母逐渐变冷的心。

    杨勇完全被打懵了。这种应变能力完全在普通人之下,如何应对他那聪明绝顶、诡计千条的弟弟?是不是因为李家的江山李世民参与了打江山

    所以才更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呢

    有这个因素,就象历代的马上皇帝,下马治天下时,都会想起创业之艰难;其后的皇帝们没有这个经历,崽卖爷田不心疼。一代不如一代。

    是不是因为李家的江山李世民参与了打江山

    所以才更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呢

    李家的江山打的牢固呀,主要还是后继有人

    整个唐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渊、李世民固然是创业的,但到了女皇帝武则天时,尽管心狠手辣,但在治国上不得不谨小慎微,等李隆基夺回李家天下时,等于二次创业,因此,他也知道创业的艰难。这三个杰出的帝王等于给了唐王朝三次开始的机会,所以,唐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武则天挽救了唐王朝

    官二代治国,也确实不可能治好国

    官二代如果治好国,有两前提,满足一个即可,第一是真正懂得创业的艰辛,二是有一个好的体系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前者要靠统治者个人的觉悟,后者要靠国家制造和体系。

    换句话说,如果是一个无耻混蛋当美国总统,美国也差不到哪去。盖因有体系保障也

    我窃以为,杨勇此时有两个办法,任何一个都可以帮助他摆脱困境:

    第一个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只要把杨广所做的、所说的、所表演的,再原样做一遍、说一遍、表演一遍就是,反正对他来说,表演起来要容易一些,因为更真实。这样做也许赶得上弟弟的超高人气,但至少可以保证他的太子地位无虞。

    第二个办法,象一个真正的圣贤储君一样,改掉他的毛病,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完全从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为老爹兼革命领路人杨坚同志提供治国思路,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可惜,这两条路杨勇都不会走,他既做不到象弟弟杨广一样会演戏,这会使诚恳豪爽的他浑身象长了刺一样不舒服;也做不到站到一个真正伟人的高度去想问题和厉行实践,那不是他。

    所以,现在杨勇不管如何折腾,只能是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弟弟更深的陷阱,表演越卖力,陷得越深。

    对于弟弟杨广的步步进逼,杨勇采取了十分配合的态度,他在大脑短路,想出了几个办法,这些办法只能让人以为他和自己有仇。

    杨勇所做的第一件让人以为他和自己有仇的事情是找了一位风水易学大师王辅贤教授,请他夜观天象,看一看“天意”如何。

    王叫兽装模作样拿起天文望远镜看了半天,说出一句话,把杨勇吓了个半死。

    他说:“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皇太子废退之象也。”

    杨勇忙问王叫兽怎么办,后者说:“容易。”

    于是以铜铁五兵造诸厌胜,以求得鬼神的原谅。

    杨能照着做了,但他心里还是没底,他知道,老爹靠阴谋占了人家的皇位,既比别人多个心眼,也比别人多个眼睛,他天性多疑。既然杨勇都已经感觉到了这种不祥的气息,那就说明老爹对自己的猜忌不是一天两天了。

    想来想去,他决定采取下一步措施,建造庶人村。其实,这个名单还可以往下延,其中的几个人如果认真追溯的话,可能不止是官二、三代了。只是,大多数意义上,官二代代表着吃老本和不思进取,不能排除其中也有励精图治者,如人淡如茶兄所言的这些位。

    又比如,老习、老薄、刘源这些人不都是官二代吗?所谓庶人村,就是平民村。杨勇想以此显示自己没有非分之想,只是想做个皇帝的好臣民、父亲的好儿子。

    庶人村里的房屋和设施都十分简陋,真的好象普通老百姓的居所一样。杨勇时常住在里面面壁思过,身上穿粗布衣、铺茅草褥。

    这一消息当然传到了皇帝杨坚的耳朵里,他有点受感动了,你看看,皇争,都把我的娃折磨成什么样了!他决定派一个“深知朕意”的股肱大臣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勇真的是悔过自新了吗?从内心深处讲,杨坚与独孤皇后不同,他还是愿意再给儿子机会的。

    他派去看杨勇的“深知朕意”的大臣是杨素!

    杨勇听说老爹派了杨素来看他,从早晨就直挺挺站在东宫的大门口恭迎,从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杨勇心里有点冒火。这时,杨素出现了。

    但杨素到了东宫门口,并不直接进去,磨磨蹭蹭、磨磨叽叽,横挑鼻子竖挑眼,杨勇的耐心被慢慢磨尽,年轻好勇的情绪占据了上风,于是,杨素看到了杨勇涨得通红的脸、圆睁的怒目和愤怒的表情。

    看到这些之后,杨素心满意足地走了。

    杨素不是来看杨勇悔过自新的,他需要的正是刚才杨勇表现出来的样子。

    从东宫出来,杨素直奔杨坚所在的行在仁寿宫,杨坚此刻并不住在大兴城中。

    杨素详尽地、具体地向杨坚描述了他看到的一切:涨得通红的脸、圆睁的怒目和愤怒的表情。

    应该说,杨素的描述十分客观,一点也没有添油加醋。

    奸诈啊!杨坚听了,老泪,他突然感到自己很失败,很孤独,尽管他可以俯视天下,扫灭群雄,令突厥垂首,叫南陈低头,但他无法驯服自己的儿子。

    泪眼中,杨坚看到大殿以外拱卫的武士,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安全吗?儿子杨勇每天都在惦记着自己的皇位,会不会哪天他看到的就不再是儿子的笑脸,而是一把冰冷的匕首?

    一阵寒意在他的后背升起,他当即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从大兴城的正北门玄武门到东北门至德门,杨坚秘密布置了许多便衣,用以观察杨勇的反应,随时向皇帝汇报。

    同时,与伟大领袖一样,为瓦解太子杨勇的反革命武装,杨坚采取了掺沙子的办法,在东宫的卫队中自己的人,改组东宫卫队,强壮彪悍英武善战的都被调走,只留下一班老弱病残,而且,将东宫卫队的全部军官的隶属关系划归直接领导,这样,东宫卫队从杨勇的个人武装变成了国家派来监视他的盖世太保。

    看来,从古至今,玩阴谋、耍诡计,无非那么几招,玩熟了,任你是什么太子杨勇,一样滚下台去。

    杨勇的冤情、杨坚的悲情和杨素的矫情,共同构成了隋文帝晚年这幅诡异而血腥的夺嫡大幕的主色调,只是,这幅大幕的背后,所深藏不露的人,正是白璧无瑕的晋王杨广——父母眼中的完美少年。杨勇的冤情、杨坚的悲情和杨素的矫情,共同构成了隋文帝晚年这幅诡异而血腥的夺嫡大幕的主色调,只是,这幅大幕的背后,所深藏不露的人,正是白璧无瑕的晋王杨广——父母眼中的完美少年。

    看到哥哥杨勇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杨广不动声色地笑了,他还需要一个人,这个人能够帮他向杨勇发起最后一击。

    这个人叫姬威。

    姬威是太子杨勇属下的官员,但那是明的,他早已经被礼贤下士的杨广进行了洗脑,开始向杨广提供有偿服务了。

    杨广是这样对姬威说的:“太子杨勇的罪恶皇上已经深知,他已密诏晋王殿下实行废立,相信你是识实务的俊杰。”

    姬威的看法和杨广出奇一致,所以,没有费什么劲儿,姬威就如杨广所愿,成为了识实力的俊杰。

    杨勇每天的“罪恶”都会被姬威向上报告,这些报告经一些笔杆子整理之后,成为文理通顺、说服力极强的议论文,这些议论文的所有目的,都共同指向处在漩涡中的太子杨勇。

    这一年的秋天,杨坚从仁寿宫回到首都大兴城,这次回京,被蒙在鼓里的隋文帝杨坚即将掀起滔天巨澜,将刚刚建立二十年的新兴的隋王朝投入了惊涛骇浪当中。隋文帝杨坚,从仁寿宫回到大兴城,才一晚上的功夫,就听到了不知多少人说杨勇的坏话。我不由感叹,晋王杨广的渗透能力,实在非同一般啊。

    第二天,杨坚在大兴殿召开局扩大会议,会上,杨坚对东宫官员横眉冷对,斥责道:

    “仁寿宫离大兴城这么近,但每次回来我都警卫森严、如临大敌,就象进入敌国一样。”

    “昨晚我从仁寿宫回来,因为拉痢疾,本来想睡在靠近厕所的后殿,就是怕有什么不测的事情发生,只好搬回前殿。你们说说,这叫什么事儿?我身为一国之君,弄到这般样子,难道不是你们这班人破坏的结果?”

    说完,立即将东宫官员左庶子唐令则拿下,交机关大刑侍候。

    唐令则是北周和隋朝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在东宫任太子左庶子(太子侍从官),太子喜欢舞文弄墨和风花雪月,这正是唐令则的特长,因此,与太子形影不离。今天太子还没有倒霉,唐令则先被开刀了。

    拿下唐令则,杨坚怒气不息,令杨素当众公布收集来太子杨勇罪恶,除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喜欢排场、热爱路易威登、喜欢漂亮妞之外,更有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礼老师,接下来的更玄,什么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私藏兵甲、图谋不轨、包藏祸心等等。

    杨素滔滔不绝说得吐沫星子乱飞,不仅下面的文武大臣,连杨勇都听得目瞪口呆,杨杨素说的这是我吗?很多事情别说是做了,杨勇连听都是头一回。

    其实不但是杨勇,连杨素都是头一回听说,因为他是一边编一边说的。听完杨素公布的太子罪状,杨坚长叹一声,眼含热泪,发表了长篇演说:

    “这逆子的丑闻我听得太多了,独孤皇后多次劝我废去他的太子职位。不过,我念他居长,又是我在没当皇帝的时候所生,格外容忍,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会幡然愧悟。”

    “不料,这小子变本加厉,越来越不象话。曾经指着皇后身边的这些侍女说,这些将来都是我的妞。为了崇高的事业,我令他和元妃结为革命伴侣,结果,贤惠的元妃被他毒死,说他两句,竟然叫嚣要连他老岳父也要一并杀死!”

    “皇长孙杨俨,是杨勇和云昭训所生,我和皇后老年得孙,出于一片好心把杨俨抱回宫中抚养。结果这个没良心的竟然象怕我们把他儿子害了一样,一天催三遍要往回要。回想起来,阿云是她老爹云定兴与人私通所生,根据遗传学原理,焉知杨俨不是阿云和别的男人的野种?”

    “想我杨坚,虽然不敢以尧舜自居,但也不会把这大好河山托付给这样一个不肖之子。我一直很怕他会害我,所以,为了列祖列宗,为了大隋的江山社稷,我今天庄重决定,废去他的太子之位,使天下永享太平!请局表决通过。”

    说毕,老泪,泣不成声。

    杨坚在那里滔滔不绝地对儿子进行控诉的时候,阶下一个人微微皱了皱眉,他心里说:“陛下,您老糊涂了吧?这种摆不到台面上的话您也听,成何体统!”这人是元旻,时任左卫大将军、五原公爵。杨坚在上面自报家丑,和许多大臣一样,元旻听得脸都红了。

    “我得劝劝皇上。”

    想毕,出班奏道:“废立大事,非同儿戏,应该十分慎重,不然后悔也晚了。”

    言毕,低头站在那里等着杨坚的回复。但他站了很久,也没有听到杨坚回答,偷偷抬眼向上一看,杨坚正望着远方出神呢,根本没有听到元旻说什么。

    看着元旻退回,杨坚又宣姬威入见。

    姬威来了之后,只转述了他听杨勇说的一句话,但就是这一句话,威力等于一万句:

    我听到太子曾经说过:至尊位在十八年,如今已经到期,我们就等着好消息吧。

    杨勇听了,差点晕倒,感慨姬威没有人性。杨坚听了,也差点晕倒,感慨杨勇没有孝心。杨坚强打精神,颤颤巍巍对儿子的这句话进行了点评:

    “你们谁不是人生父母养啊?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我最近在看《齐书》,看到高欢放纵他的儿子,最终北齐成了王朝,越看越气,没有想到,今天竟轮到我效仿了。”

    退朝之后,杨素和杨约兄弟两人整理会议记录,发觉元旻是杨广夺嫡的心腹大患,于是上表诬告元旻交通太子,准备发动反革命。

    此时的杨坚,年老体衰,又加上最近思虑过度,大脑开始间歇性短路,听了杨氏兄弟的诬告,恍然大悟:“怪不得呢,我在仁寿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东宫马上就知道了,比打电报还快,原来是元旻在从中捣鬼啊。看来,太子的谍报工作做得还满到家的吗!”杨坚的幽默并不代表他会原谅元旻,一声令下,便将忠诚而倒霉的元旻请去吃牢饭了。

    元旻入狱的时候,当天正好宫中禁卫军的值班将领是右卫大将军元胄,元胄,就是多年前在北周赵王宇文招的鸿门宴上,力保杨坚不被宇文招所害的“樊哙”。

    但今天的元胄,说了一句话,令他之前的英名毁于一旦,他说:“我之所以该下班了没有下班,就是为了防着元旻。”

    元胄和元旻原来是好朋友,又同是太子杨勇最受依赖的人。如今杨勇落难,两人的品行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