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09章 人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此言严重得之。

    杨坚在大脑短路的非常时期,非常赏识元胄的忠诚,立即下令,将大堆大堆的赏赐让元胄搬回家去,伴随着丰厚的物质奖励,还有大把的精神奖励。

    至此,所有的证据都说明太子杨勇是多么顽劣不堪,且不说谋反叛乱之类,就凭他的能力、他的“威望”,指望他领导蒸蒸日上的大隋,显然是不现实的。

    于是,沉吟多日之后,杨坚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是一个阴冷的冬日,杨坚全副武装,召集文武大臣召开局扩大会议,同时派中央警卫团去请杨勇。

    杨勇看到这些军人,从容说道:“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来送我上路的?”

    这些军人回答说:“我们是送你上朝的。”

    于是一起来见皇帝。

    杨勇来到大殿,看到首都卫戍军队已经将皇宫各有利位置牢牢占据,杨坚令百官居居东,皇族诸王居西,自己居中而坐,让杨勇和他的儿子们站在殿下。

    杨勇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这些天来,他一直惶恐,一直担心,一直忧虑,但这时,他反倒坦然了。金银珠玉,荣华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何足喜,死何足忧!

    一瞬间,杨勇好象全明白了,人世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已经被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已经彻底大彻大悟了。

    人员到齐之后,杨坚令薛道衡朗读诏书,宣布正式废去杨勇的太子之位。

    薛道衡是当时超一流的文学家,这道诏书力透纸背,威力直追汉末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和唐朝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诏曰:

    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自古储副,或有不才,长恶不悛,仍令守器,皆由情溺宠爱,失于至理,致使宗社倾亡,苍生涂地。由此言之,天下安危,系乎上嗣,大业传世,岂不重哉!皇太子勇,地则居长,情所钟爱,初登大位,即建,冀德业日新,隆兹负荷。而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并可废为庶人。顾惟兆庶,事不获已,叹言及此,良深愧叹!

    读毕诏书,薛大文学家再次质问杨勇,算做是对诏书的合理性的进一步补充:“象你的罪恶,已经达到狗嫌人不待见的地步,想不被废,行吗?”杨勇摘下帽子,披头散发,匍匐于地,再三叩头说:“以我的罪恶应该尸横法场,以儆效尤。如今皇上开恩不杀,我这才侥幸不死啊!”

    说完,泪如雨下,哭了许久才伏于地下,向皇帝叩头离去。

    这一年,是公元600年的十月九日,距离杨坚建立隋朝整整二十年,也就是说,杨勇整整当了二十年的太子。

    可见,你当再久的太子也是没用的,而且,历史证明,太子当久了,终究会出事的。杨勇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还有一个更典型的,就是康熙皇帝的那个当了三十八年的太子胤礽。

    杨勇离开大殿,同时被牵走的,还有杨勇的十个儿子。

    君臣恻然,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杨勇的长子杨俨给杨坚上书,希望能够留在皇宫里,哪怕只是当一个普通的宫廷卫士。杨坚动了恻隐之心,想把孩子留下来,是啊,杨勇有错,但这个男孩有什么罪呢,也要他受牵连。

    杨素一直在看着杨坚,他脸上阴晴云雨,都能导致杨素的喜怒哀乐。他一见杨坚有可能答应杨俨,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您的心地,应该象被毒蛇咬过的胳膊一样,记住教训,不再有妇人之仁。”

    杨坚听了,点点头,忍痛将杨俨放逐。

    这就是政,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尊严、没有亲情、没有人性。任何人,一旦走上政这条不归路,不是被人整死,就是将别人整死。杨勇被废,他身边的侍从和官员有的被杀,有的被贬——这个倒是应该的,如果不是这帮人将杨勇引入声色犬马的荒唐生活,杨勇也不至于这样。

    大家都知道是谁在背后做手脚,被蒙在鼓里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高高坐在皇位上的杨坚,而大臣们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且,并非每个大臣都选择失声,看着杨勇凄凉的背影,一个大汉跳了出来,他想替杨勇出头。

    但他选择的并非丈义直言,也不是串联互动,而是非暴力不合作动作:他二话不说,转身离开朝堂,大踏步走出殿去,直接回家了。

    这个勇敢者是史万岁,就是那个戴罪立功、将突厥打得鼻青脸肿的敦煌二流子。

    史万岁一向对杨素的专横和奸诈不满,知道杨勇的遭遇有杨素的功劳,将杨素恨之入骨。

    史万岁这一走,隋文帝杨坚愣了,问大臣们:“史万岁为什么突然走了?”

    杨素不失时机地说:“想必是忙着去见东宫了。”

    杨坚脸一下红了,心想史万岁也太直接了,刚宣布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你马上不辞而别去见杨勇,不给我面子了。

    于是派人去把史万岁找回来,问他:“你是不是去见废太子去了?”

    史万岁当然不服,反问:“谁告诉你的?”

    杨坚大怒,心想:有你这样跟说话的吗?我是万岁啊!

    转念一想,我是万岁,他也是万岁。想到这个霸气的名字,杨坚顿时就象吞了一只苍蝇。

    当然,杨坚的修养不允许他立即表现出暴怒,只是小小出卖了一下杨素:“你去问杨素吧。”

    “杨素?”史万岁忿忿不平,“我就知道是杨素告我的屌状。你去问问,三军将士哪个不对杨素恨之入骨?北征突厥时杨素有功不赏,把功劳全揽成自己的,差点造成哗变,他的话,有哪句是真的?”

    史万岁这句话惹怒了杨坚,杨素目前是他最信任的人,位在高颎之右,红得发紫,岂容你史万岁胡言乱语?于是大声斥责。

    不料史万岁今天豁出去了,毫无惧意,把平日积累的怨气一古脑发泄出来,将杨坚驳得哑口无言。

    于是,杨坚再顾不得风度了,杨坚不再顾风度的结果是史万岁哑口无言。

    因为他死了,被杨坚暴杀于朝堂。

    我理解的暴杀,是暴怒的杨坚令武士们一拥而上,棍棒齐下,将史万岁打成肉泥。

    这就是海晏河清的圣朝时期一位威震塞北的超一流战将的死法!

    史万岁刚死,杨坚就后悔了,但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而且,将史万岁定性:叛徒、内奸、工贼。这样,下令打死史万岁的杨坚就变得更加圣明、更加光辉照人。

    历史上任何一个光辉照人的人,其阴影深处,无不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从此,无从敢再为杨勇的被废喝冤,杨勇的案子被办为了铁案,永远没有翻案的可能。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旧人哭声未绝之时,已经听到新人在笑了,太子之位不可能一直空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毫无悬念,晋王杨广踏着哥哥未冷的尸骨,登上了太子宝座。但他选择的并非丈义直言,也不是串联互动,而是非暴力不合作动作:他二话不说,转身离开朝堂,大踏步走出殿去,直接回家了。

    这个勇敢者是史万岁,就是那个戴罪立功、将突厥打得鼻青脸肿的敦煌二流子。

    有时候还别说真是这样的人最讲义气,最值得交朋友

    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这是隋朝最狂傲的将军贺若弼说的。

    杨勇被废后,杨广成为太子,后来害死杨坚,当上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隋炀帝,隋唐演义中的大反派。群臣们都把头匍匐得很低,他们知道,废掉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皇帝的心中一定不能平静。不过,在内心深处,多数的大臣认为这一天对大隋王朝来说也许不是灾难性的日子,而是一个幸运的时刻。

    如果被杨广蒙蔽了的话,也许会这样想。可是,当时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杨勇的冤情,杨广的虚伪面目已经被基本认清。多数人都清楚,只是不敢说破而已。

    公元600年十一月三日,隋文帝杨坚下诏,立次子、晋王杨广为太子,这一年,他三十二岁。

    杨广长期以来的夙愿达成,但当他成功地登上太子之位之后,却发现,这并不是他的目标。权力欲望推着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方走去,至于前方是光明、是黑暗、是天堂还是地狱,没有人知道,他只知道他没有退路了,他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太子,并不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职业啊!

    杨广被立为太子,话音未落,就发生了大地震,这个兆头是好是坏?杨广心里也跟着震了三震。

    杨广就任储贰之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自己所用的官服、仪仗、专车等,所有标准都降低一个级别。

    第二件事,东宫官员,从此不准再向自己称“臣”。

    第三件事,火速抽调自己的大智囊、大恩人宇文述入京。他给宇文述的官职是左卫率。

    左卫率就是太子卫戍部队的左翼司令员。这个司令员,品级并不算高,在隋朝只是正四品,因为宇文述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晋身帝国元帅,目前又身居高位,为了表示对宇文述的重视,隋文帝杨坚专门将这个职位的品级提高,从正四品提高两级,变为了正三品。

    杨广这三个行动目的十分明确,前两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虽然已经贵为太子,是将来的皇帝,但仍然十分低调。

    一个人要想成事,尽管有千般技巧,但有一个不能说是技巧的东西最为重要,那就是低调。中国历史五千年,凡是高调的人,最后的下场必是头破血流,中国是一个中庸的国度,低调就是中庸,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人要想成事,尽管有千般技巧,但有一个不能说是技巧的东西最为重要,那就是低调。中国历史五千年,凡是高调的人,最后的下场必是头破血流,中国是一个中庸的国度,低调就是中庸,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说得对,低调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受人欢迎的,高调的人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看看这个杨广当了皇帝马上就要把自己的亲信弄上来了。人性啊!

    一个部门换个经理都要弄自己的亲信,何况是皇帝。太子,并不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职业啊

    呵呵楼主太有幽默感了,职业也有i幸福指数的高低,那现在做普工不是幸福指数最低的职业了

    在中国,当普工、当农民或农民工,都不是幸福指数高的职业,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绝大多数职业幸福指数都不高。

    而调宇文述入京,意思则更加明显,他初登太子大位,需要一个有名望、有能力、有胆识,同时又不那么刺眼的人物在身边随时请教,这个人就是宇文述。

    杨素虽然已经被拉拢过来,但他的目标太大,贵为宰相,整天往东宫跑,不是回事儿,老杨坚多疑的毛病肯定会立时发作。

    杨广虽然成功地成为太子,帝国未来的君王,但如何处理曾经的太子,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对于已经被判死缓的敌人,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办法是变死缓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杨广决定采取这种办法来对付他的哥哥、前太子杨勇同志。

    已经完全失去獠牙和野心的杨勇已经对前途不再有任何幻想,他只是想平平安安活着,能够和他心爱的阿云在一起,和他的儿子们在一起。但他不知道,就是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活着,也不被他的弟弟允许。

    隋文帝杨坚,为了让杨勇能够改过自新,特地把他的软禁地指定在东宫,好让他可以就近观察他的楷模、榜样兼弟弟的高风亮节和优秀品质。应该说,杨坚这样安排,不仅是独具匠心,还是用心良苦。

    杨广一点也没有让老爹杨坚失望,他以他的实际行动让杨勇明白,他是怎么成功,从一个普通亲王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而自己又是怎么失败,从玉皇大帝家的屋顶上,跌到十八层地狱的煤窑。这一个秘诀总结起来只有两个烫金大字:无耻。杨勇知道杨广是怎样爬上去的,但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才能爬起来,他所能做的,或是能够想起来做的,就是不断上书、甚至爬在高处向着老爹皇宫所在的方向大声呼喊,希望老爹是顺风耳,能听到他的呼吁好来解救他。

    不知道是杨坚和儿子的心灵感应,还是有哪个于心不忍的人悄悄把杨勇的情况秉报了杨坚。杨坚似乎是听到了儿子的呼唤,他决定找来杨广问个明白。

    杨广一脸欠疚,低头半晌,才问杨坚:“您听到哥哥喊什么了吗?”

    杨坚说:“没有,他到底有没有喊我都不敢确定。”

    “唉”,杨广叹口气,十分沉痛,“父皇,您不知道,失去太子之位的打击对哥哥来说十分之大,他受不了,受了刺激,精神已经有点不正常了。”

    杨素从旁边也说:“太子此言极是,我也曾经去看过前太子,试图靠近他,和他聊聊天,可他不仅精神错乱,甚至还有迹象表明他已经癫鬼附体,再无治愈可能。对此我和太子殿下都十分愧疚,是我们没有把前太子照顾好啊,请您责罚。”

    杨坚长叹一声:“我儿过于脆弱了,这点挫折都经受不起,还谈什么国家大事。看来,我把太子之位交给阿麽是正确的。至于见地伐,你们要派最好的医生医治,尽可能让他少点痛苦。”

    就这样,杨勇柔弱无力的反击被杨广和杨素的太极神拳轻轻一推,顿时化为无形。丧失了最后的反击能力之后,杨勇已经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了。堂堂的一个太子,不是说放下架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就能行的

    活着,对谁来说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权。宁死不屈不是一个好选择,在当俘虏和自杀之间,前者才更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