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31章 现实
    这是杜伏威所希望的,不幸的是,他希望的变成了现实。

    那个时候的人,还是单纯哪,或是傻啊。现在的人,则变得聪明多了。今天还干爹干女儿红绡帐底卧鸳鸯,明天就到纪委反咬你一口,说你有巨额财产来路不明,安插了多少亲属,有多少小三儿之类。

    但杜伏威的这个办法,在那时却相当有效地聚拢了相当一批人在他周围,而且,不仅是那时,这个办法一直延用到了上个世纪,一直是相当有效的。认干儿子也好,认老乡也好,认同学也好,总之,是用一种特殊的关系把大家在精神上捆起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李子通投靠杜伏威之后,不久,两个人再度发生内讧,内讧的结果是被隋将来整所乘,两败俱伤。

    政残暴,所以农民被逼抗暴,但抗暴者比政军更残暴,谁正义?

    在全国大乱的情形下,这一年的冬十二月,杨广任命财政部长(民部尚书)樊子盖为剿匪总司令,对暴民起发动了反扑。

    这位老而弥坚的樊子盖拿出了他的看家本事:杀人。他率领的官军负责平叛,所过之外,不管你是叛军还是平头百姓,只要属于叛军活动过的地区,格杀勿论,至于投降的叛军,一律坑杀。所谓坑杀,就是活埋。

    政军也杀人,农民军也杀人,那老老实实种田过日子的人,只有等着被杀,不是被官军杀,就是被叛军杀。樊子盖的残暴激起了农民极大的反感和反弹,参加叛军也是死,不参加叛军也是死,参加叛军,兴许还能拼条出路,可以不死。于是,在樊子盖的努力工作下,他负责的军事区的叛贼人数,更多了十倍。

    杨广不耐烦了,觉得这个杀人狂老了,不中用了,换个阴险的吧,于是,李渊上位了。

    李渊果然阴险,对待叛军,连拉带打,你顽抗,我就打你,直到把你打服;你投降,我就优待你,还选拔优秀的加入官军,给出身、给活路和给身份,甚至安排到自己身边。

    这样一来,反叛军全成了李渊的官军。李渊的声势越来越浩大,他与当局叫板的资本也越来越雄厚。

    正在此时,杨广遇到一件让他很生气、很尴尬的事件,那就是,在非常重要的新春团拜会上,有二十多个郡的代表没有出席。

    其实,不是这些人想缺席,而是发生了特殊情况,他们来不了了。要么是这些代表在到京城的路上被叛军阻截了,要么就是整个郡已经被叛军占领,连代表都选不出来了。

    总之,杨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从此,杨广开始正视各地叛乱纷起的事实。

    但他派人四出镇压叛乱的同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他一直放不下的事业上:建造离宫,修筑华宛。

    这一次,他征发了十郡军队,共约五六万人,模仿东都洛阳的东苑规模,而精巧华美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而外,杨广还想在别的地方,比如说会稽郡建筑宫殿,可惜,那时的会稽,已经陷入贼手,从而失去了作为东道主的荣幸。

    在这个时候,杨广就象一个酒徒一样,病入膏肓,明知酒已经对他的肌体产生极强的毒素,但他不能过没有酒的日子,他只能在整日醉醺醺地等死。对现在的他来说,最适合的等死的方法是,变本加厉地享受。他有权享受,因为他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他用各种娱乐来麻醉自己,蒙上自己的眼睛,不让自己看到任何不想看的东西。他一头栽进美酒、诗歌、热舞、女人、佞臣和巡视中,假装周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甚至无聊到让人捉萤火虫,等捉到足够多之后,再在一个诗意盎然的夜晚把它们全部放出来,满山遍地都布满了小星星,十分壮观。

    有一个传说,隋朝著名的能工巧匠何稠(就是和宇文恺齐名的那个)给他做了一个御女车。所谓御女车,就是杨广用来宠幸童女的,杨广一试,十分有趣,年轻无知的女孩子,被骗上车后,车子一开动,就会有机关将女孩缚住,这时,杨广再上车,童女只能任杨广为所欲为。

    御女车试制成功之后,何稠再接再厉,又成功制造出御女车2.0,修复了御女车的一些Bug,使之功能更加强大。杨广除了可以在车中象御女车1.0中一样摧残祖国的花朵外,还可以使该车上墙下楼,如履平地。就是诸葛亮复活再造木牛流马,水平也不过如此。其实,自从公元612年之后,杨广就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不时被噩梦惊醒,必须要靠一个宫女的抚摩和轻言细语才能再次入睡。这个宫女对他来说是如此重要,连宰相都比不上她。杨广给她起了一个十分贴切又温馨的好名字:来梦儿,实际这个MM的真名叫韩俊娥。那个时代,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居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芳名,这也拜杨广所赐。

    现在,任何一个小小的刺激,都能使得万乘之尊的皇帝,吓得跳起来。有一次,洛阳宫失火,杨广以为是暴民打进宫来,吓得逃入西苑,在草丛里趴了一夜,等火灭了才出来。

    杨广开始关心暴民叛乱的消息,他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相关的情况,宇文述漫不经心地说:“比以前少多了。”

    杨广不信,再追问:“比以前少了多少?”

    宇文述于是只好继续编:“只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

    杨广听了十分欣慰,但他看着宇文述那张明显写着不值得信任的大脸,决定再找个人问。他的目光在君臣脸上逡巡,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把身体躲到了柱子后面。这一回避状态激起了杨广的好奇,他命令那个柱子后面的人出来,结果,这个人是纳言苏威。

    杨广要苏威说说全国的叛贼还有多少。

    苏威不想说,于是搪塞说:“我不知道啊,这不是我的工作职责,不过,我知道叛贼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杨广“啊”了一声,问:“什么意思?”

    苏威说:“以前叛贼占据长白山(位于山东,不是今天东北的长白山),离这里一千多里地,现在叛贼占据汜水,离这里只有不到两百里。而且,以前的那些田赋,现在都哪儿去了?以前的那些民伕,都哪儿去了?不都变成叛贼了吗?各地奏报的消息,多不属实,让我们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也无法做出适当的举措。去年在雁门被围的时候,你承诺过不再远征高丽,而现在又在准备征辽,如此出尔反尔,盗贼怎能消失?”

    在苏威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杨广怒气冲冲,一甩袖子,退朝走了。

    过了一段日子,是端午节,文武百官纷纷向皇帝献上礼物,表示自己的忠心,有献金银珍玉的,有献珍稀宝物的,只有苏威,只献了两部书,一部是《尚书》,一部是《诗经》,这两部书,对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别提多熟悉了,因为《尚书》和《诗经》都是五经之一。

    苏威这一怪异行为被人抓住了把柄,上告到杨广外,诬告说:“苏威给陛下的《诗经》中,有《五子之歌》,他这是在影射您有种种骄纵奢华之举,即将丢掉政权。”杨广听了,对苏威更加生气。

    过了不久,杨广决定将第四次征辽一事提到日程上来,他让苏威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苏威说:“此次出兵,我们不必象前几次那样,征调全国队,只需赦免天下的贼寇,就能得到几十万大军。您派他们去征辽前线,他们一定会很高兴您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会争着立功赎罪,高丽自然可不战而胜。”杨广越发不高兴,等苏威走了以后,御史大夫裴蕴看着皇帝日益铁青的脸,奏道:“这个人怎么这样?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反贼!”

    杨广恨恨说道:“这老家伙,一肚子坏水,竟然用那么多盗贼来吓唬我,早就想掌他的嘴了,只是看在他过去的功劳份上,不忍心而已。”

    裴蕴退朝之后,立即唆使别人弹劾苏威,说他以前在主持地方官选拔时,收受贿赂,任用私人。而且,去年在雁门时,经常当众发表突厥十分强大,劝皇帝回到中原等一系列长突厥志气、灭大隋威风的洋奴言论。

    这两顶大帽子十分有效,一下便将老同志苏威压得喘不过气。最后,杨广令有关部门深入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些属实(那简直是一定的),杨广历数苏威的过失,将他撤职查办。

    不久之后,又有人告发,说是苏威勾结突厥,准备谋反,这个帽子更是大到足以把任何人压垮。杨广令御史大夫裴蕴依法查办,经过合议庭多次开庭,最后,这个特别法庭做出了最终的判决:判处卖贼苏威死刑,剥夺治权力终身。

    这个判决拿到杨广那里批准的时候,杨广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签署死刑命令,原因是他不忍心。他要轻判苏威,最后,苏威被判处徒刑,但可保外就医,但他的政权利,也包括他的儿子、孙子的政权利,一并剥夺。

    苏威的政生命,至此彻底划上了句号,但他一直卑微地活着,一直到隋朝灭亡。后来,隋亡唐兴的时候,苏威还试图去见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但吃了闭门羹。

    就这样,曾经为隋朝的强和富足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在治国方向仅次于高颎的大隋贤相苏威,就以这样的方式与隋朝的兴衰做了了结。

    在苏威离去不久,大隋帝国的军事支柱之一、前武威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济公爵樊子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在樊子盖同志病重期间,杨广、宇文述、裴世基、裴仁基、裴蕴等同志亲自或派人前去看望。

    杨广听到樊子盖的死讯,问裴蕴:“老樊临死之前有说什么吗?”

    裴蕴回答道:“别的没有说,只是深以雁门被围为耻。”

    杨广低下了头,长叹数声,之后令百官往吊。

    听到樊子盖的死讯,武威百姓恸哭不已,为之立碑纪念。

    樊子盖善于治军,令行禁止,吏治也颇为清明,只是为人过于惨刻少恩,杀人过多,是其短处。据说,在他临死之前,床前幕后,有无数的无头鬼索绕期间,宜矣。

    务实正直的苏威和简单刚狠的樊子盖的离去,使得隋炀帝杨广身边再无人敢直谏,杨广以比以前更加一往无前的速度和勇气朝着他的墓地一路奔去,无可能挡。公元616年七月,在宇文述的建议下,杨广决定再下江都,他写诗给后宫的美女们做别,诗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然后,奋勇踏上龙舟,踏上他的不归路,朝扬州进发。

    早在杨玄感作乱的时候,曾经把杨广的龙舟全部焚毁,但后来,杨广命人重新修造,奢华程度比起以前有过而无不及。至于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国库如何疲弊,就不是他所能关心的了。

    杨广令自己的孙子、越王杨侗留守洛阳,自己带着一大帮大臣、美女、和尚道士等,浩浩荡荡直奔江南。杨广回头望望这座东都新城洛阳,怅然有所失。

    杨广不知道,他的这些大臣们也不知道,这是他看洛阳的最后一眼。杨广这一离开洛阳,就再没有回来过: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杨广一意孤行,要离开洛阳,再下江都。

    虽然樊子盖已经去世,苏威也已经谢幕,但还是有不少人跪在杨广面前,痛哭流涕,希望他能够留在洛阳或大兴,好好过日子,千万不要再折腾了。

    杨广很痛快,也很豪迈,二话不说,将这些人斩首或流放。这些忠贞不二的倒霉蛋儿包括:右候卫大将军赵才、建节尉任宗、奉信郎崔民象、奉信郎王仁爱等,从正三品的高到从九品的基层公,甚至还有拦着他不让他走的平头百姓。

    倒是有些基础的管理人员,比如宫女或西苑的园丁们,眼泪汪汪地挽留他:“我们造这西苑,不知花了多少气力和钱粮,才有这五湖四海三神山十六院的美景,陛下您这一走,就忍心把这良辰美景抛却?”

    杨广听了这十分多愁善感的、充满才情的煽情语录,眼泪也差点掉下来,说道:“你们也不必悲伤,我这一去,难道就不再回来了?你们在此好生看守,别让花儿也谢了。”

    说罢,对着西苑的众美女口占绝句一首:

    我梦江都好,

    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

    离别只今年。

    说罢,杨广把心一横,脚一跺,做王八吃秤砣状,豪情万丈地一头扎向死亡之地,任谁也拦不住。

    杨广动身的时候,正是七月十日,酷暑难耐。但他一见这些新造好的龙舟,一下来了精神,心里直骂杨玄感,你作乱就作乱吧,还把我的龙舟悉数毁去,我的龙舟碍你什么事了?好在这新造好的龙舟,比起之前的,更加绚丽,更加雄壮,当然,也更加吸血。

    龙舟缓缓使离东都洛阳,看着渐渐远去的这座洛阳新城,杨广还是有点心酸,仿佛他有所意识,这将是他看到洛阳的最后一眼了。

    当天晚上,正在龙舟沿着河岸行进的时候,杨广听到了一首特殊的歌,十分哀怨,但又绝不是个怨妇的声音,因为明显是个男声,而且,歌声是从岸上传来的:

    我兄征辽东,

    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

    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

    路粮无些小,

    前去千万里,

    此身安可保?

    暴骨枕荒沙,

    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

    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

    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

    负其白骨归。以杨广的才情,自然听得出这位唱歌的仁兄绝不是在表扬他。于是大怒之下,令人去上岸捉人。勇敢的察、和纠察队队员们一通忙,最后的结果是:查无此人。杨广对此毫无办法,尽管他知道大家这是合起伙来蒙他。

    七月流火,连杨广这种坐船的都受不了,更可怕那些拉纤的百姓,中暑而亡的不知有多少。杨广看了十分心疼,毕竟,这些是他大隋的子民(好象以前冤死的那些百姓就不是他大隋的子民),于是,采纳裴仁基的建议,令百姓在两岸河堤上种柳,凡种柳树者,都有赏。

    不仅如此,杨广还身体力行,亲自种好第一颗柳树。这一颇具现代色彩的秀做完之后,百姓才开始种柳。这一仪式被现代的中国人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光荣地演变到电视上,“奠基仪式”便成为盛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