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32章 决定
    霎时间,大河两岸柳条随风摆动,看上去就十分清凉。柳树既可保护环境、又能让纤夫们少受点太阳的折磨、还可以制造美景、甚至可以当柴烧、柳叶当哨子吹、柳姿供文人吟诗作赋、又是地方官的绝好政绩,如此多的好处,当然人人抢着干。

    杨广兴奋之下,做了一个决定,赐柳树姓杨,杨是国姓,这是柳树多大的面子啊!赐姓一说,先有鲜卑贵族赐汉人姓氏,后有国姓爷郑成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点。

    从那时起,柳树就被叫做杨柳了。

    相信这能够解决很多小朋友的问题,这也是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水浒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拔的到底是杨树呢?还是柳树?

    龙舟就这样在路上走走停停,杨广也就一路上听到奏报,说是江淮一带的反贼李子通、左才相和杜伏威各率军几万,横淮泗,无人能敌。至此,杨广已经对这些反叛的信息不大感兴趣了,于是派了老同志陈棱前去镇压。

    陈棱世代簪缨,几代都是军事有相当的造诣,对付只有十几万人的江淮贼寇绰绰有余。几个回合下来,将反贼杀得落荒而逃。可惜,全天下并非只有三个反贼,陈棱也只是在江淮一带左推右挡,勉强应付而已。

    公元616年冬十月,隋炀帝杨广最信任、最喜欢、最宠幸的一个人去世了,这个人的死,让杨广顿时觉得这个世界无聊了许多。

    这个人是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

    宇文述是鲜卑人,本姓破野头,父宇文盛,因功至北周帝国元帅(上柱国)。早在宇文述只有十一岁时,就有一位相面大师对他说:“公子好自为之,将来必位极人臣。”

    这一预言是如此准确,不知是这位相面大师高明,还是写历史的大师高明。反正宇文述确实位极人臣。作为隋炀帝时代的第一宠臣,宇文述也有谢幕的一天。宇文述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其中,隋炀帝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士及,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联合起来,排斥宇文士及,大概这就是所谓羡慕、嫉妒、恨。其实,宇文化及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他早在杨广当太子的时候就当了东宫侍卫,杨广对他十分信任和欣赏。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是标准的纨绔子弟,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终于惹出事来。

    宇文化及曾因杨广的赏识被任为太仆少卿(即车马、畜牧部的副部长),在跟随杨广北上榆林(这个榆林是现在的呼和浩特,不是现在的榆林)的时候,违犯禁令与突厥进行贸易,杨广大怒,把兄弟二人关入死牢,准备处死。

    杀头的当天,从死牢中将这二人提出,押至行刑现场,刽子手将二人的发辫散开,鬼头大刀高高举起,正当下落之时,杨广突然宣布网开一面,把二人释放。但为了惩罚他们的过失,将他们卖为奴隶。

    顺便说一下,这对奴隶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宇文述。

    现在亲人般的宇文述去世了,注重情义的杨广决定不亏待这三个孩子,除了宇文士及是驸马外,任大哥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从三品;二哥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即建设部副部长)。

    与宇文述一家人相亲相爱的隋炀帝杨广做梦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宇文化及,一年半之后,取他而代之,曾经强大富庶的隋朝,在实质上灭亡了。

    我们暂时从杨广痛失密友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去看看协助杨玄感在黎阳树起反叛大旗的军师李密现在怎样了。

    李密在杨玄感败后被隋军捉送河北杨广的行宫,但在路上他贿赂押解他的官员,在灌醉他们之后,掘开了墙壁,逃之夭夭(具体细节参见好莱坞经典励志大片《肖申克的救赎》)。

    李密逃走之后,先是投奔了山东平原的暴民首领郝孝德,但这位郝大王并不礼遇他,因此,他判断郝孝德成不了什么大事,于是离开了郝孝德。

    之后,李密又投奔了那个做《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业余词作者和职业革命家王薄同志,可也没被人家待见。

    从王薄那里出来,李密整天东躲当过几天家庭教师,忍饥挨饿,甚至剥过树皮吃,那个惨啊,比爬雪山过草地都不容易。

    我们很同意李密的判断,不重用李密的决不是好同志,比如郝孝德;当然,重要李密的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同志,比如翟让。

    后来李密终于找到一个赏识自己的王秀才,算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王秀才识货,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李密。可是王秀才这一押宝式的豪赌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不仅没有享受半点把女儿嫁给李密带来的好处,反而把命搭上了。

    因为闻迅而来的官军从天而降,将李密的新家包围,里面的人全部束手就擒,全部被捉走送官。要不是李密那天正好不在家,那这位前军事贵族出身的大谋略家的生命就至此终止了。

    李密再一次踏上逃亡之路,这一次,他选中了翟让。其实,不能说他选中了翟让,而是他没有别的地方去了。

    翟让,从严格意义来说,他不能算是是农民,因为他之前是东郡的司法官(法曹)。因犯罪被判处死刑,被监狱黄君汉偷偷放走,才得以逃到瓦岗(河南滑县),占山为王,开始谱写隋末农民最瑰丽一幕。

    放李密走的那个黄君汉,也并非是市井之待。此人后来也投奔瓦岗,成为隋末将星中璀璨的一颗,后来黄君汉辗转投唐,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封疆大吏,军衔为帝国元帅(上柱国)。

    翟让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甫一入主瓦岗,就有两个重量级的要人来投奔他,这两人,都是在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这两个人,一文一武。

    武的叫单雄信,这个人我们就不必多说了,因为在民间传说或是评书里,我们听到的已经太多了。

    单雄信本是山东曹州人,父亲单禹是北周大将,负责东昌(山东聊城)的防卫事宜,唐将李渊率兵来攻,单禹兵败被杀,他的儿子单雄信携带细软逃到山西潞州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隐居下来,用这些金银财宝结交绿林好汉,一时间,江湖上的大侠们、剑客们、乌合之众们、亡命之徒们,纷纷到二贤庄投奔单雄信。

    所以,据评书里说,单雄信是绿林总瓢把子。“总瓢把子”是文言黑话,翻译成现代黑话就是黑老大。

    文的那人,也是大大有名,此人名叫徐世勣。徐世勣者,徐懋功也,也可以叫作徐茂公。在《隋唐演义》里的那个牛鼻子老道,类似诸葛亮一类能掐会算、用兵如神的人物。

    其实,徐世勣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叫李世勣,一个叫李勣。

    听起来头是有点大,徐世勣的另外两个名字,完全得益于皇帝老儿的恩典。因为徐世勣投唐以后,战功卓著,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同志就赐老徐姓李,因此,又叫李世勣;至于李勣,则是因为李世民先生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亲哥哥和亲弟弟,逼老爹李渊让位,做了皇帝,所以,他的臣子的名字里有带“世”字的,统统都得改为。所以李世勣又成了李勣。

    不管是那个名字,人只是一个,就象不管是欧元,还是美元,还是英镑,亦或人民币,本质上都是钱。

    李世勣比起单雄信来,在历史地位上要重要得多,不仅因为他活得久,而且论文治,论武功,都远远超过单雄信,他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均是功劳大大地,而且,此人十分聪明,会做官,会做人,情商逆商都十分突出。他和前文提到的秦琼(秦叔宝)一样,都位列太宗皇帝凌烟阁二十四臣。

    这一文一武的相继来投,让翟让的实力陡然大增。徐世勣给他出主意说:“瓦岗附近,大家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咱们总不好意思抢他们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我们可以到汴水流过的荥阳(河南郑州)和梁郡(河南商丘),去抢哪里的水路客商,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翟让听了感觉有理,于是依计而行。这一战略转移是如此成功,不仅抢的财物越来越多,来投奔他们的人也络绎不绝。

    当然,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不可能一个区域就他们一家反贼,几乎每个值得抢的地区,都聚集着志同道合但不属同一个帮派或团伙的反贼,翟让他们周围的反贼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有名的王伯当同志领导的黑道大军。

    这样,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摆在了翟让的面前:对待这些同是以打家劫舍为生的盗贼同志们,是打,还是拉?是单打独斗,还是联合作战?河南的这些农民首领们,最终选择了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对抗隋帝国,这种状态非常辩证:既对立又统一。

    在各个反贼中间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就是那个前关陇军事贵族核心家族(门阀)的成员之一,李密。

    如果说这些反贼是一个一个的铜钱的话,李密就是穿铜钱的细绳,如果没有这根绳子,则这些铜钱会变得十分散乱,而经过这根绳子一穿,整吊的铜钱就完整地拎起来了。

    整吊的铜钱比起散乱的铜钱来,优势就是:短时间内形成了十分强大的购买力。

    李密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李密在一开始向这些既没文化,又没大志的反贼们贡献他“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宏图大志的时候,没几个人相信他。因为这些习惯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能有下顿吃,而不是什么解救其他的受苦人。

    李密用通俗易懂的话把道理搿开了揉碎了讲,最后说,联合起来,就可以当皇帝,干不干?

    这一下大家听懂了,于是欢呼雀跃,一致拥护李密的主张。

    而且,这些没文化没见识只知道封建迷信的暴民们相信,李密是达官之后,正符合现在秘密流传的“李代杨兴”,他能说会道,断文识字,而且多次死里逃生,莫非此人天命所属?

    于是,大家对李密尊敬有加,争着与李密往来。李密在与这些反贼头领打交道的时候,也在观察他们,李密具有非凡的识人本领,是个杰出的人力资源经理,一眼就看出,在反贼中,翟让的能力和水平明显高出这些庄稼汉一筹。

    于是,缘份让李密和翟让这对隋末农民的乱世双璧幸福地结合了。

    李密替翟让去游说那些农民的首领,说服他们紧密团结在以翟让为首的伟大领袖周围,耐心劝导,给他们灌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道理,终于争取到了这些边缘力量,从而使得翟让的力量扩大了不止十倍。

    李密之后充分发挥了一个战略家的作用,替翟让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这一蓝图说明,对翟让来说,李密的作用三国的诸葛亮之于刘备、鲁肃之于孙权更加重要。李密说:

    “刘邦、项羽都是平民出身,但最后成为帝王;现在的情况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国的精锐在辽东折损大半,与突厥的和平局面和优势地位也成过去时;情形如此危险,主上却在忙着南巡,这正是建立刘邦、项羽那样功业的时候,以你的雄才大略,定可使英雄蚁聚,席卷天下,攻克二都,隋王朝将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陷入覆亡。”

    李密连连摆手,连称不敢当。

    现在是翟让和李密的蜜月期的开始,但有些因素让翟让不由得有些不爽。那就是,来投奔翟让的多是因为李密。李密是名门之后,又顶着未来天命所归的光环,自然光芒更盛翟让一筹,不过,翟让比较宽厚,没怎么往心里去。况且,这时风行一个传说,就是以李密的身世、条件和天命,本应自立为王,但之所以要和翟让结盟,是因为身为蒲山公爵的李密,必须依靠一个沼泽池塘,而翟让的“翟”字,就是沼泽池塘的意思。这下翟让彻底放心了。

    在李密的辅佐下,翟让的势力越来越大,不仅让隋帝国的地方不敢正视,连周边的割据政权也为之侧目。但恰在上时,李密给翟让泼了一瓢冷水:

    “如今天下汹汹,兵荒马乱,农民无法正常耕种,您的势力虽大,兵马虽多,但没有固定的军需供应,全靠抢掠,能抢到就大吃一顿,抢不到就饿肚子。如果强敌压境,又没有粮草供应,您怎么办?”

    头脑相对简单的翟让一下子愣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想不出答案,干脆不想了,能混多久就多久,爱咋咋地。

    今天李密一问,马上就蒙了,但一看李密一脸坚定和自信,就知道他已有答案。

    李密说:“我们不如先取荥阳,就近取粮,洛口仓就在跟前,然后养精蓄锐,等时机成熟,再争天下!”

    妙啊,出拳打人之前,先把拳头收回来,准备好了,用尽全力,给敌人致使一击。

    李密这个主意,是高升同志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抢先版。

    翟让听了李密的主意,顿开茅塞,立即挥兵去攻荥阳。

    但荥阳不好打,因为镇压荥阳的是隋军最凶猛的悍将之一张须陀。

    荥阳本来不是老张守,因为荥阳郡守、郇王杨庆(也是杨广的堂兄弟)无力对付翟让和李密的瓦岗军,才急奏朝廷,派了张须陀来,担任杨庆的副手(通守)。

    张须陀到荥阳之后,稍事休整,立即向翟让发动猛攻。这下,翟让害怕了,因为他以前不只一次领教过张须陀的厉害,不只一次地被张须陀击败,一听张须陀三个字头皮直发麻,这个人已经给翟让留下了心理阴影。于是,一听张须陀发动猛攻,就想转身逃跑。

    关键时刻,李密拦住了他。帮他分析:“张须陀有勇无谋,最近连打胜仗,已经被胜利冲错头脑,他手下的将士,轻敌骄傲,我们只要瞅个冷子,发动猛攻,定可获胜。你只管严阵以待,我保你大获全胜。”

    有了李密这个主心骨,翟让才没有退缩,他下令全军集结,准备迎敌。在会战之前,李密事前在密林中埋伏了上千勇士,以备他用。

    张须陀一见翟让竟敢来对阵,大怒,他十分瞧不起李密,用他的坦克阵向前推进,这种坦克阵无坚不摧,人见人怕,哪是翟让这种土豹子出身的暴民所能对付得了的?农民军且战且退,眨眼已经后退十余里,眼看翟让就要支撑不住了。就在张须陀以为敌军即将崩溃的时候,李密突然挥动红旗,伏兵从密林中杀出,将毫无准备的隋军拦腰挥为两段,这些伏兵以逸待劳,个个都象小老虎一样,奋不顾身冲向敌阵。张须陀的阵腿大乱,顿时溃不成军。

    李密、翟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这瓦岗军的五虎上将联合起来,象削瓜切菜一样,将隋军冲的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