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49章 报应
    王世充不等李渊传旨杀他,抢先对李渊说:“计臣之罪,诚不容诛,但陛下爱子秦王许臣不死。”

    一句话包括以下内容:

    1、我承认我有罪,该死——认罪在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2、您儿子秦王李世民已经承诺了,不杀我——此时的李世民,功高盖世,擒了窦建德,降了王世充,天下混一,李渊再是老爹,再是皇帝,总是顾及点李世民的面子。

    这一切表明,王世充不但是个极品坏人,还是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当然,如果李渊眼睛一闭,猛玩流氓本色曰:“可以啊,我儿子答应不杀你,他不会食言的。但我会杀你。”遇到这种极品流氓,那他这极品坏人也只好干瞪眼。

    好在,李渊还是那种有良知的流氓,达不到极品的级别,于是,只是把王世充一家发配到四川吃辣椒。

    李渊不杀他,大概是为了让别人杀他。

    王世充没有步大英雄窦建德的后尘被李渊杀掉,心中窃喜,心想命是革命的本钱,只要有命在,总有一天我会全捞回来——王世充非常自信,我们也十分相信他有这种能力。

    就在他被软禁在长安的馆驿,准备出发到四川的时候,有一天,来了几位官员,说有旨。

    王世充大喜,知道李渊不会出尔反尔,那皇帝降旨,只有一种可能,提前释放。王世充心想:“来了,终于来了,我又自由了,我可以从头来过了。”

    他一边想一边走出去“接旨”,但来人给王世充的并不是一道圣旨,而是一刀。这一刀直接要了王世充的命:将他的人头咔嚓一声砍下。

    来人是独孤修德。

    独孤修德的父亲是独孤机,曾在王世充手下任司隶大夫,而独孤机的哥哥独孤武都时任马军总管,他们密谋反出洛阳,投奔李渊,但行事不密,被王世充将独孤一家满门抄斩,幸亏独孤修德出差在外,才幸免于难。

    于是,独孤修德长期关注着王世充,只等机会为父亲和伯父报仇,好容易等到王世充兵败降唐,被押送长安。独孤修德很高兴,窦建德这样的大英雄都被斩首,何况大坏人王世充。但结果令独孤修德十分失望,杀了好人留了坏人。

    于是,独孤修德象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一样,不再相信法律会还人以公正,他依靠自己的力量。

    于是,才出现了刚才的场景,他假借官员的身份,骗王世充出来,借机结果了王世充的性命。

    李渊听说孤独修德杀了王世充,大怒,决定严惩独孤修德。这个严惩,既不是夷其三族,也不是让独孤修德人头落地,而是罢了他的官。

    用一顶乌纱帽,换取仇人的性命,这个代价值大发了!

    王世充最后的结局是,自己被仇人取了性命,不久,已经死了的王世充被告发谋反,全族被杀。这个跨朝代的坏人、跨时代的坏人,终于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书写了他的人生格言:坏,是坏人的通行证。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严重怀疑这是李渊事先安排好了的,因为这太符合李渊的特点了。

    继王世充后,我们再讲一个人,此人是我们在这部《隋时隋地》中的正文中提到的最后一个人了,他是大隋帝国三大名相之一:苏威。

    这三大宰相中,高颎因为得罪了隋文帝杨坚而被罢官,后来又因为得罪了隋炀帝杨广被被杀头,高颎在有隋一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贤相;另外一位宰相杨素,也为杨广所不容,但这位老狐狸为了自己后代的荣华富贵,活活把自己病死了,算是善终,可惜志大才疏的儿子杨玄感兵变失败,把全家也包括老爹杨素也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三要讲的,就是苏威。

    苏威在晚年的时候,被隋炀帝杨广黜退不用,之后沦为王世充篡隋的重要吹鼓手,凡君臣劝进都是以苏威署名第一的。那个时候,苏威的影响还在,功力还在,但精神和风骨都已经死了。

    现在窦建德和王世充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历史归宿,苏威也想给自己一个交待,他来见刚刚攻占洛阳的秦王李世民。这一年,他已经八十岁。

    李世民没有见他,只是让人给他捎了一番话:

    “您是大隋宰相,王朝倾覆,您不扶持,致使君王被弑。而见到李密和王世充,您都下跪叩头,而今既然一把年纪,就不劳您相见了。”

    苏威听懂了李世民的意思,但他还想再试一试,于是跟着回到长安,再次求见,再次被李世民拒绝。

    绝望的苏威只好回家,他没有官职,没有收入,贫病交加,在度过了一段无聊兼悔恨的生活之后,溘然长逝。

    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苏威,最贴切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固然是苏威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洛阳的投降,意味着中原战事已经基本停下,新兴的唐王朝,涣发出强大的军事的能量,以下是唐王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消灭的地方割据势力:

    陇右薛举和薛仁杲父子的秦政权;

    山西的定扬可汗刘武周集团;

    河北窦建德的夏政权;

    洛阳王世充的郑政权;

    河北刘黑闼集团(窦建德的继承者);

    江淮杜伏威集团;

    湖北江陵萧铣的梁政权。

    其中,除了最后的两个割据势力是由唐王朝的另一宗室、西安王李孝恭为主力剿灭(因此,李孝恭也作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猛人也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社会精英榜)外,其余全都由李世民一人指挥(当然,刘黑闼的第二次起兵是由太子李建成剿灭,这是李建成为李唐王朝建立的唯一大功),因此,立下不世之功的秦王李世民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

    在武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唐高祖李渊还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机构。

    这种形势下,不由李世民不多想点什么,他的功劳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秦王集团和太子集团的摩擦日益强烈,终于,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同父同母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渊退位,自己登极为帝,他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唐太宗。

    唐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中国是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大魏王朝盛极而衰知性妹子惨变红颜祸水

    我们的故事,从一个名女人开始。

    这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这是一个知性的女人。

    这是一个狂放的女人。

    这是一个野性的女人。

    这是一个勇敢的女人。

    这是一个勇于挑战世俗的女人。

    这还是一个悲剧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对不起,我不知道。

    尽管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之一,但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没有之一)武则天一样,没人知道她们确切的名字是什么。

    有人说她的名字叫胡仙真,我表示怀疑。

    我们只知道她姓胡,是当朝宰相(司徒)胡国珍之女,从小锦衣玉食,是如假包换的孔雀女。

    后来,她被选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妃子,封为“充华”。那我们姑且称这个美丽知性的MM为胡充华吧,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称呼李处长、王主任一样。

    胡小姐进宫,既不是去探亲,也不是去当娘娘,她进宫,是给刚即位不久的皇帝讲解佛经的,当时,胡小姐是一个宗教工作者——尼姑。

    当时的皇帝是元恪,他那伟大、光荣、正确的老爹北魏孝文帝元宏同志刚刚以33岁的高龄病死,元恪接过了老爹手中的枪。

    南北朝尚佛,从王公卿相到平头百姓都信,虔诚程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以勇夺第一。一直到现在,山西大同附近还有北魏留下来的石窟,那是因为,大同是北魏的首都(当时称平城);后来在洛阳一带又出现了大规模的石窟,那是因为北魏的首都被孝文帝迁到洛阳了。

    孔雀女胡小姐就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被当成高级专业人才被引进了皇宫里,新皇帝元恪被她的专业知识、更是被她的风骚妩媚所打动,把她留了下来,从此,她的身份由佛教协会的工作人员变成了皇帝的枕边人。

    成为皇帝的枕边人并不意味着她从此掉进了一个大蜜罐中,更不意味着从此就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因为,皇宫波澜不惊的表象下,往往是阴谋、陷阱、争夺、残杀和冷血。而且,胡小姐在这里,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凶恶的敌人:高皇后。

    高小姐芳名高英,是一名国际友人,来自高丽。

    高英是国际友人,但她对人的态度,一点也不友善,因为高小姐的后台十分硬。她的姑妈是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也是现任皇帝元恪的生母),虽然是死后追赠,已经足够能够说明高家的势力之大了。而且,老公又是自己的表哥,血缘亲上加亲,关系铁上加铁,谁能撼动得了?

    况且,现在皇帝年轻,又懦弱,朝政牢牢把握在高小姐的伯父高肇手里。

    高MM并非一开始就是皇后,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姓于。

    公元507年,于皇后无疾而终。

    所谓无疾而终,就是没有病,但死了。那只有一种可能,是横死。是谁对一贯温良恭俭让的于皇后下此狠手?不知道,反正没有人敢怀疑当时权焰熏天的高小姐一家。

    于皇后故去,留下一个年仅两岁的可爱的儿子元昌。这一天,孩子生病了,病得还挺厉害,但负责看护他的宦官王显同志采取了保守疗法,既不请医生来看,也不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任凭孩子痛苦呻吟哀嚎。孩子在极度痛苦中捱了几天,终于结束了他的苦难历程,同时也结束了他的人生历程。

    和他妈诡异的死一样,元昌的死,同样没人敢怀疑是高小姐干的,虽然日后王显在高英的一手安排下步步高升。

    于皇后死了,高英就有机会成为皇后——这一着她算计得很准,公元508年,即于皇后死去的第二年,高小姐荣升皇后。

    于皇后的儿子死了,高英的儿子就有机会成为太子——这一着她没算准。她不是没有儿子,但儿子夭折了——我们不好说这是报应,因为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高小姐的犯罪事实;再说,孩子有什么错,要报应到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