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82章 猛攻
    洛口才得不失。北周军猛攻一月,洛口岿然不动。

    这种战斗力对北齐来说并非个别,稍后我们会看到,周武帝灭齐,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而北齐,战斗力也并没有衰微到毫无战斗能力的地步,后面我们会看到,即使亡在旦夕,但个别将领和部分军队的战斗力仍是相当恐怖的,比如不久之后差点在晋阳之战中俘获周武帝的北齐皇族高延宗。

    但急的永远是太监,无愁天子高纬永远不急。

    但决定国家兴亡的是天子而不是太监。

    于是,北齐注定要在高纬的手中终结。

    北周军在皇帝宇文邕的亲自带领下,势如破竹,直到在洛阳附近才遭遇若干抵抗,洛口没能攻下,武帝亲自攻打洛阳的外围金塘城,守将独孤永业,高接低挡,无懈可击。

    本来北周军队围攻金墉城,占据绝对优势,但独孤永业玩弄了一个小花样,就骗过了英才盖世的武帝宇文邕。

    独孤永业命人打造马槽两千具,还故意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

    于是周军大骇,以为对方大批援军开到,不敢围得太急。

    这样,金墉城得以暂时安全。

    高纬虽然情商不行,但智商还是足够的,北齐虽然建都邺城,但洛阳重要性天下皆知,且是北魏的故都,因此不敢怠慢,派右丞相高阿那肱率兵拒敌。

    高阿那肱是高纬最得力的助手,与穆提婆一样,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整人,他的这一独门绝技让高纬欣赏不已,由是成为北齐的丞相——高氏帝国的皇帝都具备慧眼,凡是在这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被提拔重要,如稍前的和士开和祖珽,如现在的高阿那肱和穆提婆。

    周武帝宇文邕,攻金墉不下,内有独孤永业固守,外有高阿那肱威逼,不觉积劳成疾,病倒军中。

    武帝卧病,想到韦孝宽的平齐三策,也觉得不能太急。放松对敌人的压力,他们会自乱阵脚,甚至自相残杀。

    几百年前,魏武帝曹攻打袁绍的残余势力袁熙和袁尚的时候就用过这一招,这是大谋略家郭嘉的建议。

    于是武帝下令班师,北周其他将领,如齐王宇文宪、于翼、李穆等人,也将攻克的齐城三十多座一放弃,一同西归。

    这次武帝东征,就这样草草收场。

    表面看起来,两国打了平手。

    北周虽然占了些便宜,但最后还是退了回去,劳师远征,几乎一无所获。

    北齐虽然丢了几座城市,但未伤及根本。

    事实上,武帝东征半途而废,完全是因为他身体的缘故。这次退后是一次战略性的后退。

    简单说,就是我先试探你一拳,然后,把拳头收回去。

    作为敌人的北齐帝国,这下张灯结彩,大肆庆祝。高纬更是忘乎所以,用最热烈的豪华的仪式欢迎北齐的国家英雄、抵抗暴周的总指挥写高阿那肱同志凯旋。

    但他们不知道,北周暂时把拳头收回去只意味着一件事。

    那就是,真正出拳,给敌人最致命一击。吐谷浑——帝二代公费西游,狠心爹大挞不孝种

    周武帝宇文邕班师回到长安,一方面安心养病,一方面令太子宇文赟巡视西方。

    历史上有名的小顽主出镜了,这是他第一次在本书中作为事件的主角出场。

    太子,是国家的储贰,未来的皇帝。因此,武帝对这位国家的未来倾注了许多心血,这次出兵西北,特意派了两员干将作为太子的左右手。

    一是大将军王轨,一是宫正宇文孝伯。

    这两个人,都是当时北周的股肱之臣。

    王轨是东汉名臣王允的后代,为人机敏有识,性情稳重,眼光独到,智能兼备。是当时为武帝倚重的大臣,被赐姓乌丸,因此,我们也可叫他乌丸轨。

    他的一生,共做了三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帮助处在宇文护阴影笼罩中的武帝除掉前者,从此开始了英主的亲政金饭碗。

    二是击败陈朝进犯,一举俘获三万多人,使陈朝精锐损失殆尽,从而埋下灭亡的伏笔。尤其重要的,这一战而生俘陈朝名将吴名彻,后者曾经虎口拔牙,从北齐手中拔得富庶的淮南大片土地。

    三是参与武帝继承人的选拔和评判——正是这一步棋要了王轨同志的老命。

    他严重不赞同武帝立宇文赟为继承人,宇文赟不仁不孝,只知花天酒地,他多次在武帝面前表露此意见。

    武帝也认为他的意见对,可惜,其他的皇子,还不如宇文赟。

    后来宇文赟如愿当上皇帝,那就该王轨不如愿了,被小皇帝赐死,这种窝囊的死法,比起他先祖的壮烈,要差了好几个档次。

    可见,不管是官场,还是职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站队,你站错了队,就等着倒霉吧,能力再强也没用。

    站错队的危害,基本等于男人入错行,女人嫁错郞,而站队的原则,男女通用。

    除了王轨,站错队的还有与王轨辅佐宇文赟西巡的宫正宇文孝伯。

    宇文孝伯年轻有为,也算是将门虎子,其父就是鼎鼎大名的宇文深。

    宇文深宇文孝伯比王轨聪明一些比王轨聪明一些,但仍然没有逃脱掉被赐死的命运,原因与王轨一样:反对立宇文赟为太子。

    看来,宇文赟不是什么气量大如海的人物,看看几十年后玄武门之变后即唐朝皇帝位的李世民,是怎么对待魏征的,就会感叹:

    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不过,我们还是先看看,宇文赟同志在两位宿将的辅佐下,有什么样惊人的西巡成绩吧。

    武帝派太子西巡,主要目的在于吐谷浑。

    吐谷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划过几个亮点,象流星一样。

    吐谷浑自鲜卑脱胎而出,目前主要的势力范围在青海,它的首领自称青海王。虽然它的战斗力,远比不上马步芳。

    它也比不上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和女真族那么强大,这些少数民族曾建立过全国性的政权或是曾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但吐谷浑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它强大的时候,也象柔然(蠕蠕)、吐蕃、回纥这些民族一样,时不时打你一拳,踹你一脚,让中原统治者不胜其烦。

    比如现在,它就经常对着强大的北周施展它的花拳秀腿。

    武帝早就憋着一口气,想给这个不识相的家伙点颜色看看。

    志得意满的宇文赟,带领两个大人物,率兵数万,浩浩荡荡开始西征。

    不久以后,大军又浩浩荡荡开始掉头东返,踏上归途。

    这也太快了吧?

    除了宇文赟本人,西征军基本没打什么仗,而宇文赟打的仗,是肉搏。

    原来,北周的西征大军直入吐谷浑境内,对方使的招数竟然是坚壁清野,瞅冷子,打冷枪,放冷箭,敌人在明,自己在暗,非常机动灵活。

    看来,对付强大的敌人,唯有实施机动灵活地战术与敌周旋,才是克敌之道。按正规化军队去打阵地战,肯定会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李德、博古就是这样,十万工农生力军,渡过湘江之后,只剩三万。

    吐谷浑这一老成有效的和流氓打法令同样老成流氓的王轨和宇文孝伯毫无办法,因为太子宇文赟根本不想听他们的。

    他忙着听另一个人的。

    这个人是郑译。

    这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仅父、祖都是副总理一级的大官,而且,他本人也很争气,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大骑手、大音乐家兼娱乐大师。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是掌握北周兵权的随国公杨坚的同学,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关系,他帮了杨坚的大忙,从而杨坚也帮了他的大忙。

    这次太子西征,也把郑译带上了。

    他看中的是郑译大音乐家和娱乐大师的身份。

    于是,整个西征过程中,宇文赟和王轨、宇文孝伯没说几句话,因为他几乎整天都和郑译在一起娱乐。

    郑译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觉得娱乐业的精髓——拍马。

    而且,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郑译和宇文赟有断背的嫌疑,但至少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据说他们经常出外虏掠吐谷浑姑娘到军营中那啥,这个,你懂的。

    对王轨和宇文孝伯来说,这次西征是他们最痛苦的职业生涯,既不能抓住敌人主力痛痛快快打一仗,又不能遏制主帅的胡闹欲望,为将者,最怕的就是这个。

    眼看着日子这样过去,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没了,敌人看不到影子,王轨长叹一声,对宇文赟说:“敌情难测,不如全军早归,以免发生不测。”

    宇文赟说:“正合我意。”

    军旅生涯对宇文赟来说,完全没有兴趣,吐谷浑姑娘对他而言,口味重了些,只是条件不具备情况下的临时替代品,聊胜于无而已。

    听了宇文赟的意见,王轨和宇文孝伯无言以对,于是,西征大军就这样快地回来了。

    没有减员,没有败仗,没有伤兵,却有伤心,伤心人是宇文孝伯和王轨。

    这次劳师袭远无果而终的西征让周武帝宇文邕很郁闷,立即召来王轨和宇文孝伯诘问,两人趁机在武帝面前如实详述了郑述在西征过程中的蔑片作用。

    他们不敢告太子的状,只能让郑译当替死鬼,其实这也不算冤枉。

    武帝大怒,对太子宇文赟恨铁不成钢,这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肖之子。立即召来宇文赟和郑译,将二人按倒在地,拿起大棒子一顿胖揍,这一顿打,比政老爹打宝玉狠了不止十倍。宇文赟被老爸打,那是执行家法,太子还是太子。

    郑译就更惨,不仅挨了板子,还丢了信任,被逐出宫外,不得再接近太子半步。

    宇文赟这个痛吧,既痛屁股,又痛郑译。没有了郑译,谁来和我玩呢!

    这一天,有人给他传来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只要老爸看着一天,他就不可能和郑译尽兴地玩。

    好消息是,老爸马上就离开京师,东征北齐了。

    宇文赟仰天长叹:“苍天呀,大地呀,不久我就能见到郑译了!”

    不久,北周第二次东征北齐,宇文赟果然趁老爸不在,又让郑译回到自己身边,这算是完璧归赵吧。

    这块完璧从此一直陪着宇文赟,不管是在他是太子的时候,还是当皇帝的时候,还是在他已经退位当太上皇的时候,哪怕他的弥留之际。

    不过,他不知道,在自己弥留之际,郑译的身在病床边伺侯宇文赟,他的心早已经归属了新的主人——杨坚。

    但至少目前,宇文赟还得再等等,他老爸宇文邕,已经在调兵遣将,准备二次征讨北齐。

    北齐现在的状况不大妙,西有北周,南有陈朝,都不是好惹的。北周不久前刚发动过一轮攻势,南陈也刚从北齐手中抢得淮南的大片沃土。

    按说,北齐应该积极一点,或是主动出击,或是严防死守。

    但它都没有,官员们忙着贪污腐化,大臣们忙着彼此倾轧,皇帝忙着歌舞升平,老百姓忙着流离失所,国家忙着朝灭亡之路猛冲。

    高纬是个很优秀的昏君,北齐越乱,越能体现他这一卓越特征。

    如果高纬是个普通人,他可能会在安安稳稳、老老实实中度过他的一生。

    可惜他是皇帝。

    他遗传了高氏家族美男子的特点,这一点与伯父高澄、高演和父亲高湛一样。我们可以想见他作为融合了汉族和鲜卑族优良基因的脸庞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这样一个魁梧、健美的男人,却十分害羞、内向和孤僻,既不喜欢和人说话,也不太会讲话,看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

    我想起了希姆莱,据说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王生活中也是个温驯、内向、善良的人,但一旦给他地位,赋予权力,这个人的人格立马分裂。

    高纬也是这样。

    他不理他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哀号,杀功臣斛律光,杀亲王高长恭,杀亲弟弟高俨,现在,他的目标是另一个弟弟高绰。

    其实,这个弟弟,应该是他哥哥。

    听起来有点乱。

    高绰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儿子,与高纬同年同月同日生,不过高绰生在早上,高纬生在午时。

    但高绰的生母是个普通的妃子,而高纬的生母是明媒正娶的胡皇后,庶子不能比嫡子大,因此,高湛决定,让高纬当哥哥,高绰当弟弟。

    哥哥弟弟的次序不是由出生顺序决定,而是由嫡庶亲疏,头一回听说。

    高绰不在首都邺城,而是留守晋阳。

    晋阳自我们开始这部《隋时隋地》就很重要了,尔朱荣、高欢都是驻节晋阳而非都城来遥控时局。

    高绰当时仅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却有着相当的性格和爱好。

    他喜欢波斯狗,养了很多。手下大臣尉破胡劝阻他,说了几句玩物丧志,他二话不说,拔刀劈死一条,又劈死一条,再劈死一条,砍一刀,看尉破胡一眼,把尉破胡吓得直哆嗦,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这还不算什么,尚属正常。

    我们再来看一个超级残暴的,这件事发生在高绰在定州时。

    高绰喜欢在楼上用弹弓弹路过的人,我们可以完全把这理解为童趣,因为我相信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做过,或想做过。

    但接下来,他的做法会让我们大跌眼镜。

    有一次有个妇女抱着婴儿从楼下过,高绰瞄准射击,没打中,这个妇女躲在草丛中,高绰再射,又没打着。

    这个准头欠佳的亲王恼羞成怒,命左右把婴儿夺过来,扔在波斯狗面前让它吃。

    看到婴儿被狗吃掉,这位母亲五内俱焚,连哭带骂扑上去。

    高绰又放狗咬人,但只是咬伤该妇女,并不打算吃掉她。

    高绰命手把婴儿的血涂在妇女身上,狗群才扑上来,不一会儿,母子俩就被狗吃得一干二净。

    我们无从知道高绰的残暴、变态和毫无人性的特点是如何炼成的,只知道这是高氏家庭的遗传。

    北齐王朝从它建立的第一天,就充满了血腥、变态、和残暴,这一特点每个王朝都会有,但却是北齐的主流。

    文豪柏杨先生把北齐称作“王朝”,此言得之。

    高绰的这一行径终于激起了一个人的愤怒。

    这个人就是本应是他弟弟但却成了他哥哥的皇帝高纬。

    高纬听说高绰胡闹,命人将人锁拿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