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7章 放心
    听到这些话,这些人才放了心,齐称万岁圣明。

    站起身来,这些人的身上全被冷汗湿透了——吓得。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杨坚击掌叫好,高,实在是高。什么是权术?什么是高手?杨坚以他高超的智慧充分、完美、到位地诠释了什么叫心理战。

    一个决定,让你心悸一次的,是一般人;一个决定,让你心悸三次的,是高手。杨坚出身谋家,在掌握人家尽量、恩威并施、让人家死心塌地为他卖命方面,的确功力超一流。

    刚才还说到,在战俘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人物。

    此人官居一品,位列司空,掌握兵权,他就是司马消难。

    司马消难的经历,一言难尽,一生当中几乎把能够游历的国家都去了个遍,几乎跟所有国家都为过敌,是名符其实的国际主义战士。

    他本是北齐重臣司马子如的儿子,后来得罪潜逃到北周,那里,北周派去迎接他的人正是杨坚的老爹杨忠同志,因此,司马消难和杨忠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两人结拜金兰,自然他就成为杨坚的叔叔,杨坚也确实把司马消难当成了叔叔一样尊敬。

    再后来杨坚夺得北周大权,尉迟迥不服,在邺城扯起反旗。司马消难头脑发昏,跟了上去,成为当时反抗杨坚‘暴政’的三巨头之一。

    后来这三个大脑袋陆续被杨坚平定(实际,司马消难并没有被“平定”,事实情况是,还没等王谊的大军来讨,司马消难就先跑到陈朝去了),北方安定。逃到陈朝的司马消难被陈叔宝重用起来,封为司空,成为对抗北周乃至隋朝的桥头堡。

    如今司马消难回归“故土”,也算落叶归根了。

    他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想让杨坚给他一个痛快的,他好实现真正的落叶归根。

    但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杨坚赦免了所有的陈朝战俘,包括他司马消难,并对他进行了工作分配。司马消难的这一新工作比较特殊,是在红灯区从事服务业。

    当然不是让司马消难直接从事特殊服务业,而是为从事特殊服务业的人服务。

    奇怪,这还是杨坚吗?还记得当初,他从宇文家族夺得政权时,可没象今天这样客气啊,当时宇文氏已经完全没有对抗杨坚的实力和意图了,但他还是大开杀戒,几乎将这个倒霉的前皇族斩尽杀绝。

    其实,这很简单,杨坚的屠刀只对那些还对他有实质性威胁的人举起,在他刚刚取得政权,局势不稳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如今天下太平,陈朝余孽已经无法掀起大浪,怕他做甚?

    这是他不杀陈叔宝的主要原因。

    可怜的宇文家族,令人尊敬的宇文泰和宇文邕的后人们,不幸做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因失去政权而惨遭集体的皇族。

    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杨坚觉得自己既然胸怀宽大,那就再宽大点吧。命人改善司马消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生活环境,并亲切接见,两人回忆起以前在一起工作的战斗过的往事,都唏嘘不已。

    不久,司马消难怀着一腔愁绪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坎坷、复杂的一生。

    司马消难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坏人,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司马消难死后不久,鲁广达也忧郁而死。虽然鲁广达到最后时刻也投降了隋军,但属于不得已,比什么任忠、孔范要强百面倍。

    平陈之后,除了自己的儿子、晋王杨广外,别的功臣还没有封赏,这有悖于“论功行赏”的原则,于是,杨坚再登广阳门,大宴南征将士,封赏功臣。

    在这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宣布了两件事情。

    一是从府库中拿出大量的丝绸锦帛,从广阳门一直堆到南郭门,用来赏赐那些在平陈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这一赏赐方式和力度都是空前的,一共用去了三百多万的库存。

    二是宣布江南原陈朝境内,免除农民十年的捐税;原本朝的农民,免除当年的捐税。

    这才是隋文帝的伟大之处,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命天子,什么主义、什么信仰、什么意识形态,统统都是扯蛋。

    杨坚封灭陈中的重要功臣杨素为越国公,同时封赏他的两个儿子杨玄感和杨玄奖。杨坚不知道,二十五年之后,正是这位杨玄感,将他儿子隋炀帝杨广的江山搅得七零八落。

    晋贺若弼为帝国元帅(上柱国),爵宋国公。并把陈叔宝的妹妹许配给他。

    而与贺若弼功劳不相上下的韩擒虎,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因为他在攻进台城之后,做了一件缺德事:涉嫌纵容他手下的士兵对陈宫里的宫女性侵。因此,剥夺他的荣誉称号,没有任何赏赐。

    韩擒虎大怒,决心要在皇帝驾前与贺若弼一决高下,比一比,看谁功劳大。

    贺若弼也不服,对皇帝说:“臣在蒋山,出生入死,披坚执锐,大小数百战,才得以平定陈朝,韩擒虎根本没打什么象样的仗,凭什么与我争功?”

    韩擒虎自然不服,叫道:“按照军令,贺若弼应与我同时进取合势,直趋敌伪首都,结果贺若弼不尊军令,抢先进军,导致士兵伤亡无数。而我只率轻骑五百,捣建康,降任蛮奴(任忠),捉陈叔宝,占据敌人府库,攻破伪酋老巢。而贺若弼是那天晚上才到建康北掖门,还是我把他放进去的。如此来看,贺若弼何功之有,也敢来与我争功?”

    隋文帝杨坚心里有点不痛快,如此盛大场面,两人不顾老脸,象村妇一样争功,成何体统!

    但他只是不动声色地说道:“两位爱卿都是一等功,不必再争。”

    果然是高手啊,一句话说得韩擒虎和贺若弼再不敢多说一个字,诺诺退下。这就是皇帝,一句话顶他们一万句。

    杨坚也加封韩擒虎为帝国元帅(上柱国),赐帛八千段,与贺若弼一样待遇。

    接下来,要封赏一位重要人物。

    此人被赐爵齐国公,赐帛九千段(比韩擒虎他们还要多,可见更加重要),虽然没有亲自带兵上阵,但由于其卓越的能力和战功,仍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上柱国)。

    此人就是在灭陈战争中实际应居第一功的高颎(但杨广是大元帅,又是皇子,理论上的第一功是杨广的)。

    杨坚对高颎说:“你随晋王出征期间,有人诬陷你谋反,我已将此人斩首,你我君臣之间的战斗情谊无人可以离间,别人的诬告,不过是苍蝇嗡嗡而已。”

    然后又让他评价一下,他和贺若弼谁的功劳大。高颎说:“贺若将军早在平陈之前,就献《平陈十策》,之后又率军在蒋山鏖战,终于平定陈国,如此大功,我怎么敢与他比。”

    杨坚感叹,到底是宰相啊,气量之大,不是韩擒虎和贺若弼之流比得了的。

    之后,杨坚还封赏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

    他是李德林,自从多年前他得罪了杨坚,就基本上靠边站了。

    其实中,他也不是因为什么原则上的事得罪杨坚,就是杨坚听了虞庆则的话,要将宇文皇族一体屠灭,但李德林不赞成。

    杨坚跟他说:一个书生,懂什么国家大事!

    但实事上,整个隋朝的大政,特别是平陈的大政,都是李德林的建议。

    所以,杨坚还是希望给他一个相对公平的待遇,他叫来高颎,发布诏书,封李德林为帝国大将军衔(柱国),赐帛三千段。

    诏令发出之后,有人对高颎说:“如果这样一封赏,全天下都知道这些谋略出自李德林,那你这个大军的总参谋长还有什么用呢?”

    高颎听了,进宫秉报杨坚,于是,这一对君臣共同犯了糊涂,将这一诏令追回。

    这样,李德林就成为了隋朝历史上两个冤大头之一:立了绝世功劳都没有相应的封赏。

    另一个冤大头是不久后横空出世的神雕大侠长孙晟。

    长孙晟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民族问题专家之一,他的功业其实比起班超来有过而无不及,只是被杨广同志给败光了。

    毫无心肝——一个奴的幸福生活

    隋军甫入建康的时候,晋王杨广捉住了陈帝国的一班佞臣,将为首的施文庆和沈客卿等人处死,以谢在三吴父老。但他此时出现了一个失误,即比施文庆和沈客卿更恶劣的孔范等人被漏下了。

    直到这一年的夏天,这班战俘全部进入长安之后,杨坚才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于是他对这些漏网之鱼进行惩罚,将孔范等人发配边疆。算是给了被这些奸臣残害的忠臣和百姓一个交待。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言得之。

    全国平定之后,杨坚对陈叔宝怀着一种非常复杂和特殊的感情,这个曾经的敌手已经没有任何的可能再东山再起了,无论是从实力上分析还是从意愿上揣度,陈叔宝只是乖乖地当一个顺民,每天以酒为伴,以诗为友,以女人……

    不好意思,他宠爱的女人张丽华已经被高颎砍了头,他再找不到一个女人能替代他心里的张丽华了。

    凭心而论,陈叔宝不坏,对他的女人也不绝情,从在危急时刻他把自己和张丽华以及孔贵嫔绑在一起沉到枯井里就可看出一斑。

    陈叔宝有几个妹妹,时都成了隋军的俘虏。战败对于女人来说,只意味着自己成了人家的战利品。

    于是,其中一个妹妹被赐给了功臣杨素,一个赐给了功臣贺若弼,还有一个最漂亮,最有风情,杨坚自己留在宫里了。

    杨坚不知道,这个被封为莲花公主的女人,将成为他后半辈子的忠实伴侣——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是忠实的。

    他更不知道,正是这个美丽、温柔和胆怯的女人,成为了他噩梦的导火索,自己的爱子、后来的太子杨广就是因为这个女人,将自己六十四岁的老爹一刀砍死。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杨坚了解陈叔宝,了解得非常深刻,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不仅不会杀掉陈叔宝,而且,还要善待他。

    于是,他屡次赏赐陈叔宝,十分丰厚,还经常请他上殿,参加宴会。为了避免刺激到他的神经,杨坚非常周到地命令乐队,不许演奏江南音乐,怕他触景生情。

    应该说,杨坚比起司马昭来,要人性情得多。

    三国归晋,西蜀后主刘禅降魏(其时魏的大权已经被司马家庭控制两世了,司马昭是实际上的皇帝,但还没有正式建立西晋),被带到洛阳,“封”为安乐公。

    司马昭故意令人演奏西蜀的音乐,观察刘禅的反应,不想刘禅听了音乐手舞足蹈,十分欢快。

    于是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

    实在人刘禅立即说:“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笑了。

    原西蜀大臣卻正拉了拉刘禅的衣袖,说:“他下次再问您,您应该说想,这样他就可能放我们回去了,您要装作非常悲伤的样子。”

    刘禅应允。过了一会儿,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次,这一次刘禅掩目泣道:“父母之邦,怎能不想?”

    想流下几滴眼泪来,但没有,“乃闭其目”。

    司马昭笑问:“是卻正教你的?”

    刘禅很吃惊:“你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从此放心了,知道刘禅对他没有一点威胁,于是让刘禅在洛阳安安心心养老。果然,刘禅老死于晋。

    熟悉历史的人,无不感慨,或感慨刘禅的懦弱,或感慨刘禅的韬晦,不过,在这里,懦弱和韬晦已经没有区别了。

    杨坚非常细心,生怕故地音乐会勾起陈叔宝的忧伤思绪,谁知道,人家陈叔宝根本不在乎。

    当然,杨坚打算善待陈叔宝不等于对他完全放心,他派了专人监视这位前陈的皇帝,并要求他们随时汇报。

    有一天杨坚和监视者问起陈叔宝的近况时,此人回答说:“陈叔宝别的都还好,就是经常叹息,说没有等级,每次参加朝见的时候都没有进退标准,希望能够给他一个官号。”

    杨坚听了直摇头:“陈叔宝全无心肝。”

    都灭了,还想着人家给他一个官位,杨坚说得没错啊,全无心肝。

    你可以说陈叔宝刘禅一样懦弱,毫无男人的气概;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可能是他的韬晦之计,就象刘禅装疯卖傻一样。

    也许,他们都在等着属于自己的那次机会,这次机会一旦抓住,也许他们就翻身了。可惜,一直到死,这个机会他们都没有等到。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敌人太强大了。

    杨坚又问监视人陈叔宝还有什么情况,回答说:“陈叔宝每天都酩酊大醉,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他一天差不多可以喝一石酒。”

    一石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就算陈叔宝是水牛,光喝水,也喝不了一百二十斤。

    还有一种说法,一石是二十七斤。但二十七斤也不现实。

    当然,考虑到陈叔宝是聚集焦他的亲友一起喝酒,也是有可能,但这一天喝几十斤,应该够耸人听闻了。

    幸亏陈叔宝家周围没有什么老虎或大型猫科动物,不然,估计也让他给打完了。

    总之杨坚听到陈叔宝每天喝一石酒之后,惊呼,让人控制他的酒量。

    后来想了想,也不必控制了,不然,留着这些喝酒的时间干什么呢?商量谋反吗?

    杨坚把陈叔宝的皇族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以免他们聚众闹事,逢年过节,会派人带着礼物前去慰问,也算是对这些前后话的优待了。

    自杨坚以后,前朝的皇族再没有被大规模地指过,不能不说,杨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民主、文明、人道等代表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观的东西,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积淀了不少啊!

    总之,经过陈叔宝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得隋文帝杨坚给了他一个官号,视同三品官,这下,陈叔宝放心了,他一直以来所担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这里有个错误,说六朝不超过60年,忘了东晋了……

    严重道歉一下吧。

    妥善安置了陈叔宝之后,杨坚又封陈朝的宰相江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任忠和袁宪(就是那位能直谏的、最后时刻建议陈叔宝学习梁武帝保持皇帝的最后一丝尊严的陈叔宝的小舅子)为开府仪同三司。

    对于任忠,杨坚颇有微词,“任忠不忠”的说法在江南各地流传,杨坚自己对任忠这个人也非常有想法。不过,到底任忠是“弃暗投明”的典型,是识时务的俊杰,对杨坚来说,这样的人是一个样板,不得不留下来做面旗帜。

    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你不能因为不喜欢他就不让他扮演他的角色。有的人可以重用,有的人只能被利用。

    杨坚最后一个处理的人是陈帝国的重臣、负责长江中上游防线的水军大将周罗睺。周罗睺的情况与鲁广达的情况略有类似,都是不得已才投降。杨坚召见他时,周罗睺痛哭流涕,说:“陈朝对我有几世厚恩,如今陈帝国沦亡,我坐视不管,我的德行何在?您不杀我,我已经满足,还求什么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