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8章 慷慨
    杨坚听了十分赞赏,任命他当上仪同三司。

    可见,没有骨气的人可能会占到一时便宜,但永远得不到尊重。

    如今天下一统,政通人和,隋文帝杨坚志得意满,命令所有武将子弟,全部弃武从文,因为天下太平了,从此不用打仗了,还学武干什么!

    我们从这位伟大的隋文帝身上,依稀看到了当初秦始皇的影子:收天下之后人,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

    我们在此再略介绍一下这些平陈功臣的接下来的情况,毕竟,这些人帮着杨坚把历史的车轮从烂泥地里推出来,还是为人民立了一功的,值得费一点笔墨。

    贺若弼和韩擒虎争功之后,索性头脑发热到底,给杨坚上书,将所有之前撰写的对陈作战计划整理成册,定名为《御制平陈七策》,献给杨坚。

    聪明的杨坚知道贺若弼的意思,冷笑一下,这是贺若弼的宝贝,我还是不要的好。

    于是对贺若弼说:“你想借此让我出名吗?我不求名,你可以写进自传中。”

    贺若弼听了,脸红得象猴子的某个部位一样,怀愧而退。

    贺若弼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父亲临死的告诫,他天生高调,无法自已,如今功劳大大地,能不铺张一番吗?于是在家里穷奢极侈,在朝里一手遮天,天下布满了他们贺若家族的势力。

    可惜,这个头脑简单的人生在旧社会,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他所看不见的一柄大刀已经悄悄地举起了。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韩擒虎也不是低调的人。

    有一次,突厥使者来访,隋文帝问他:“你知道南方的陈朝吗?”

    突厥在隋的北方,陈在隋的南方,两个国家不接壤,突厥对陈也没有兴趣,只是听说过而已。

    突厥的使者是个老实人,回答说:“听说过而已。”

    于是隋文帝指着旁边的韩擒虎说:“就是这个人,把陈朝的皇帝活捉的。”

    使者一看韩擒虎,那凌厉的眼神、满脸的杀气,吓得他赶忙把头低下,再也不敢抬起来。

    与贺若弼一样,韩擒虎不久也遭到了不低调的报应,但报应他的不是人,而是鬼。

    高颎上次已经被隋文帝嘉奖过,也斥退背后告高颎状的小人,说:“独孤公就象镜子一样,越磨越亮。”

    杨坚给高颎这一崇高评价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高颎曾经是岳父独孤信的心腹,称他为独孤先生,另一原因是更重要的,高颎在治理国家和平陈大事上,帮了他很大的忙。

    如果杨坚的宝贝儿子杨广也这样想就好了,高颎就会一帆风顺地走下去,永远不会有身首异处的时候。

    灭陈中,还有一位幕后英雄,此人的功劳绝不在前方鏖战的将士之下。

    这个人是李德林。

    自从高颎在杨坚面前告了李德林一状,说如果表彰他,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杨坚就下定了决心,昧着良心不承认李德林的功劳。

    李德林不是很低调的主,恃才傲物,自视甚高。如今遭受这般不公平待遇,心里十分郁闷。不久居然在家病死。

    这是北周到隋初期间首屈一指的大谋略家,居然落得如此下场——万恶的旧社会害死人啊。

    基础基本稳定之后,杨坚又做了一件锦上添花的事,算是作为善待陈叔宝的继续,让人不由不感叹大隋朝的皇恩浩荡。

    他令北齐皇族高仁英(这是周武帝宇文邕灭齐之后对北齐皇族大的幸存者之一)、后梁前皇帝萧琮以及陈帝国前皇帝陈叔宝作为继承人,继续进行四季向祖先的祭奠,表示这几家皇族后继有人。

    这一样子装得既成功又有必要,杨坚一下子又赢得了不少印象分。

    讲一下陈叔宝的最后结局吧,鉴于他今后不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公元604年,即他在度过幸福的五年国奴时光后,“毫无心肝”的陈叔宝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

    陈叔宝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他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愁滋味,一直到死。比起来,似乎“无愁天子”的名号更应该给他,因为高纬在被俘之后,还是知道了什么是“愁”的,特别是失去冯小怜之后。

    陈叔宝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大男孩,被俘到长安之后,杨坚为首的隋朝君臣把他当一个“乐天派”,经常出现在宫廷的宴会上。

    有一次,他跟着杨坚登上洛阳郊区的北邙山,陪杨坚喝酒,不觉技痒,张口吟诗一首:“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我们相信,这是陈叔宝对杨坚的真情流露,他是真心把杨坚比做秦始皇或汉武帝,希望能够登上泰山封禅,那可是古代帝王的无上荣耀啊。

    关于陈叔宝的这一真诚的流露出版,参见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解释。

    可惜,这一伟大建议被尚有自知之明的杨坚谢绝。

    又有一次,陈叔宝又陪同杨坚饮酒(可见,陈叔宝是杨坚坚定的酒肉朋友),杨坚想起了陈叔宝在被灭国时的种种表现,象老朋友一样对陈叔宝提出了严厉批评:

    “你的,全是饮酒的原因,为什么不把饮酒的时间用来治理国家?”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们大军兵临城下,贺若弼在渡江的时候,你们前线的告急文书象雪片一样飞到建康,你居然还在喝酒,把它们都仍到床榻底下,一直到一个月后高颎入城,发现那些文书根本就没有打开!”

    “你到底在做什么?”

    陈叔宝听了,低头无语。

    杨坚也无语,能指望陈叔宝改过吗?他已经没有机会了,他的陈国已亡,他自己也命不久矣。

    陈叔宝死于公元604年的11月20日,但杨坚没有看到这一天,在三个月前,杨坚的宝贝儿子晋王杨广发动,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君王死在了张衡的刀下。

    陈叔宝死后,新即位的杨广追赠他为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公爵”。

    这一谥号是如此得诡异,以至于十五年后,杨广被杀,他的谥号也是“炀”,所以,后世才称杨广为隋炀帝。

    炀,根据谥法,去礼远众为炀。从这个角度看,无论陈叔宝或杨广,都没有愧对这一伟大封号。

    鸟尽弓藏——杨坚和他的开国元勋们

    隋文帝杨坚自从登上皇位,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皇帝;

    同时,在个人生活上,杨坚又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新好男人。

    每天在他下班的路上,都有一个人一直在等着他一同回家,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这个人就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

    一个封建帝王,居然夫妻和睦到这种程度。

    其实,杨坚并非是真全身心希望这样,他毕竟是一国之主,目所及处,漂亮妞到处都是,杨坚心里痒痒的,但这些美女,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因为杨坚是个妻管严。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七女儿,才貌双全。以北朝第一帅哥独孤信的仪表,生下的女儿不用想也是花容月貌。不仅如此,受其父影响,独孤伽罗不仅从小饱读读书,而且喜欢看兵书,黄石三略,吕望六韬,孙子十三篇,无一不看,无一不精。

    独孤伽罗不是个传统意义上只会相夫教子的幕后英雌,她以她的学识、见解、谋略和能力帮了老公很大的忙,可她只有一个毛病,而且这个毛病,放在现代社会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她的这个毛病就是善妒,也就是喜欢吃醋。

    她对老公管得很严,不许他靠近别的女人一步。这对杨坚实在是一种折磨,面对着数以千计的美貌少女,杨坚抓耳挠腮,就象一个正在减肥的胖子面对着一桌满汉全席。

    她和杨坚有一个约定,不允许和别的女人生孩子。

    杨坚说到做到,他的五个儿子,全部都是和独孤伽罗生的。

    当然,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不代表杨坚不会和别的女人上床,特别是当独孤伽罗去世以后,杨坚就象一个突然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约束的顽童,猛然爆发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无比的力量。

    可惜,这一爆发也彻底催毁和掏空了杨坚的身体,这是后话。

    杨坚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掌握了北周的大权;他之所以能掌握北周大权,是因为周宣帝宇文赟临死前托孤于他;宇文赟之所以能托孤于杨坚,是因为郑译在关键时刻和刘昉等人站到了杨坚这一边。

    而这一年(公元591年),郑译死了。

    杨坚总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明白郑译曾经起过别人无法企及的作用,因此,他尽可能对得起这位老同学。

    他是很想重用郑译的,因此,他曾经给过郑译十分丰富的赏赐,也想给他高官作,特别是三总管作乱的时候,册封郑译为帝国元帅(上柱国),恕以十死。

    所谓恕以十死,就是给你十个脑袋,犯一次死罪砍一颗,直到砍光十颗头,才轮着真正自己那颗。

    其实,就是可以免他十次死罪。

    不过,郑译自己不争气,关键时刻掉链子比起谋反来,这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郑译后来还经常和杨坚把酒言欢,还替杨坚整理礼乐律令,因为郑译本身就是个大音乐家。

    郑译去世,杨坚很悲伤,给他的谥号为“达”。

    相比起来,杨坚的另外一个老朋友的过失就无法原谅了,因为他犯的是谋反大罪。

    这个人是刘昉。估计他自己觉得谋反比较寂寞,就顺便带上了两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宇文忻和梁士彦。

    刘昉与郑译一样,在宇文赟临终前帮了杨坚的大忙,使他顺利地取得了北周的大权。杨坚也对刘昉寄予厚望,但毕竟刘昉不成器,也喜欢卖官鬻爵,行贿受贿,因此也被杨坚打入另册。

    特别让杨坚伤心的是,在杨坚想派他们到抵抗尉迟迥的前线当监军的时候,刘昉与郑译一样掉链子了,于是,杨坚也开始疏远他。

    刘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觉得我在宇文赟去世之前拥戴了你,所以你成就了霸业;如今我再找个人拥戴,也会成就他的霸业。

    刘昉以为,霸业是他的专利,想送谁送谁。

    这一次,刘昉看上了梁士彦。

    梁士彦与刘昉一样,都是被杨坚不待见的人。除此之外,宇文忻也在此列,与他们同病相怜。

    经过多次试探与密度,这三位功高德邵的大人物组成了谋反的锵锵三人行,准备时机成熟之后,推翻杨坚的动统治,一举建立新政权。

    比起来,刘昉和梁士彦走得更近些,确切地说,他跟梁士彦艳光四射的老婆走得更近。他和梁士彦不仅有着共同的事业,还有着共同的女人。

    为了能够让梁士彦更依赖自己,好有更多的机会与梁夫人共赴巫山之约,刘昉与宇文忻准备事成之后,推梁士彦为帝。

    这顶绿油油、沉甸甸的大帽子使得刘昉和梁士彦关系更上一层楼,可惜,并不能阻挡事情的败露。

    告发这锵锵三人行的是梁士彦的外甥。自古以来,大义灭亲者多得是。

    当杨坚质问刘昉这样做对得起谁的时候,后果自知理亏,低头不语。

    对于谋反者,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底限,就是一我们现在想整某个人,一定会让他跟人民主对立,让他自绝于人民,这样,他就被彻底打,再被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刘昉、梁士彦和宇文忻,被斩首示众。

    这一年,梁士彦七十二岁,宇文忻六十四岁,刘昉最年轻,只五十多岁。

    临刑,宇文忻向昔日的老战友高颎跪下求饶,希望他看来往日情分上饶他一命,到是刘昉还有些骨气,怒喝宇文忻:“跪什么跪?有什么用?”

    于是,三人“慷慨就义”。

    宇文忻的弟弟是宇文恺,是隋朝最著名的建筑学家,稍后我们就将见到他的鬼斧神工代表作——仁寿宫。

    陈朝已亡,天下太平,杨坚与大多数的马上皇帝一样,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要讲经伦济世,还得要靠文化人。

    隋朝建立后,准备了八年,终于于公元589年灭亡陈帝国

    讲一下的陈叔宝最后结局吧,鉴于他今后不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公元604年,即他在度过幸福的五年奴时光后,“毫无心肝”的陈叔宝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

    杨坚重用的人中,杨素已经弃武从文(因为天下一统,武用不上了),高颎本来就是高级参谋人员,而苏威,则是世代能臣。

    苏威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但要提起他的老爹,则无人不知。

    他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协助宇文泰在西魏实施维新的大改革家苏绰。

    没有苏绰就没有西魏的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西魏的由弱而强,没有西魏的由弱变强就没有宇文泰的权臣之路,没有宇文泰的权臣之路就没有后来的北周,没有北周就没有后来的北周大丞相杨坚,也就没有后来的隋朝和隋文帝杨坚。

    简言之,没有苏绰就没有杨坚的大隋朝。

    苏绰就这么重要。

    苏氏一门是改革世家,如今,苏绰的儿子继老爹之后,祭起了改革的大旗。不过,他效忠的对象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隋朝皇帝杨坚。

    曾经因为灭陈的问题与韩擒虎争功的贺若弼,如今头脑再度发热,决定和杨素及高颎比比功。

    贺若弼自谓功高盖世,一时无两,而杨素功劳在自己之下,却踩着自己的爬上宰辅高位,心里特别不舒服,红眼儿病登时发作,经常在杨坚面前表示对杨素和高颎等人的不屑。

    杨坚对他还是比较耐心,没有发作,只是不悦,问道:“我用高颎和杨素为相,你却经常说他们的坏话,把他们比作酒囊饭袋,你到底想怎么样?”

    贺若弼这才察觉到了皇帝那一丝不悦后面隐藏的杀气,不由后背一凉,可是自已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舅子,我深知他们二人才具平庸,所以才有此言。”

    杨坚铁青着一张大脸一言不发。

    这一切都被那些聪明的大臣看在眼里,立即看出杨坚的意思,于是争先恐后向杨坚上表,说贺若弼心存怨望,罪不容诛。

    哪个朝代都少不了这些对皇帝知冷知热的可心人儿,说皇帝所不能明说,做皇帝所不能明做。这些人也许不会封侯拜相,但却有可能飞黄腾达,因为他们存在的前提是有市场,皇帝有这个需求。

    这些皇帝的知心人在驾前狠告贺若弼的黑状,杨坚对这位前功臣表示了宽大:只是把他请入大牢,小黑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