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6章 晴天霹雳
    史书看到这里会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宇文护为什么自己不做皇帝?要知道现在还是大乱世中,皇帝就是能者居之,这几百年来一直如此,何况宇文护还是没有经过传统儒家忠义教育的鲜卑族人。自己这些堂弟宇文泰的儿子们杀了一个又一个还不厌其烦想从里面找出一个听话的来,真是费解。也许宇文泰在宇文护心中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宇文泰的临终遗言让宇文护甘愿从其众多儿子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照顾下去。

    不论如何宇文护终于选好了新的人选,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

    时局如此混乱,皇帝都换了三个,下面的大臣自然也要排排队。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当时的大臣也分成了三派:挺宇文护的、倒宇文的右护派和中立派。

    在普六茹坚新婚不久,朝里出事了,而且对他这个小家庭而言这是个晴天霹雳。

    在朝的八柱国之一赵贵是个,他对宇文护上台很不满意,然后就去找到另一个八柱国独孤信商量怎么除了宇文护。独孤信没同意打发赵贵回去了,没成想这件事居然被人告发了。宇文护先杀了赵贵又把独孤信打成,硬是逼这位大帅哥自杀了。

    此事沉重打击了他刚嫁给普六茹坚的爱女独孤伽罗。无助的少女倒在普六茹坚的怀里绝望的抽泣,普六茹坚无能为力。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多么有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悲痛欲绝,他不想自己这么软弱,他渴望变得更强大,他也不愿意看她哭,他要好好照顾她,他要爱她一生一世,他发誓。

    普六茹忠也是二十大佬之一,其倾向偏中立。这二十个人(目前还剩十七个)任何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立势力,每个人都是宇文护极力拉拢的对象。对于普六茹忠这边,宇文护把目光放在了其刚刚入仕的儿子普六茹坚身上,心想这个小家伙还年轻生活才刚开始应该更好控制。

    在普六茹坚十七岁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右小宫伯,任命人是当朝大冢宰宇文护。右小宫伯这个职位不是很高,但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升迁的岗位。因为右小宫伯的职责是管理皇帝身边的宿卫,是需要经常和皇帝接触的近臣,容易跟皇帝接触自然就多了升迁表现的机会,这是一个美差。

    刚逼死了独孤信就来巴结他新女婿,宇文护的神经确实很大条。普六茹坚在和父亲商议之后接受了这个职位但没有接受宇文护的邀请,依然站在中立派里。在他眼里宇文护只有‘敌人’这一个身份,但他实力还太小没有能力站到,他现在只要求能在这个夹缝中生存下去。

    普六茹坚的不作为让宇文护很不高兴,宇文护倒不至于因为这件小事把普六茹坚干掉,需要宇文护干掉的大佬还多呢。只是普六茹坚之前顺通无比的官路从此停滞,在这个原本升迁很快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之后长久未挪窝的普六茹坚被任命为大将军、随州刺史。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升迁,因为和以往一样,普六茹坚的所有升迁都是都是靠他老爹,这次也不例外。为了儿子的前途普六茹忠拼命的立功表现,整整八年才让普六茹坚有机会继承自己曾经的职务封地。

    三年之后普六茹坚封随国公,这是一个惨痛的封号,因为普六茹忠同志终于积劳成疾、油尽灯枯去世了,普六茹坚是按例袭爵。

    从此时起,普六茹坚再也不能拼爹了。政局动荡老爹的所有势力不能全靠一个封号就可以完全继承,在这一刻普六茹坚失去了他一直依仗的保护伞,他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在政局并不明朗的朝廷里继续和皇帝宇文邕、大冢宰宇文护之间来回周旋。

    不过他也不是全无收获,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他并没有浪费自己的青春,他每天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前八年他的工作是右小宫伯,右小宫伯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陪皇帝吃饭、陪皇帝喝酒、陪皇帝睡觉……当然细节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交下了这个朋友,北周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比普六茹坚还小两岁。岁数不大,人却非常老成,在他异母兄弟宇文毓上位的时候,他也在手下任职。但不是这位大哥问话他从不轻易说话,而他说过的话‘言必有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有城府的人。

    刚上位就想夺权的宇文觉一年就被宰了,后上位的宇文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撑了三年被毒了。两位异母兄弟的下场宇文邕都看在眼里,从宇文护的杀戮表演中,他知道了宇文护到底想要个什么人来当这个皇帝。

    既然你想要这样的皇帝,那我就做这样的皇帝吧,这样我才能活下去。

    宇文邕温顺的听从宇文护的所有安排,全然不管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距离,在宇文护面前卑躬屈膝,因为他是个成熟的男人。不成熟的男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悲壮的死去,而成熟的男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卑贱的活着。

    帝相争锋

    宇文护要十二大将军听他节制,没有他的调令所有将军不得擅自出兵,武帝说没问题;宇文护把自己家里的护卫安排的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比皇宫大内还严实,武帝说也可以;宇文护要朝中大小事务都先向他汇报,然后再由他上报给皇帝,武帝说必须的。

    对手下大臣做到这一步,武帝还是不满意,他觉得大冢宰地位何其崇高,要做的还多着呢。

    有人拍马屁上奏说咱们周朝的大冢宰宇文护大人跟古代周朝的周公同出宗室,其功劳也是能够相提并论的,要按照旧制纪念功劳。这位仁兄估计是还没睡醒,在做梦梦周公呢,这种荒唐的马屁招数武帝也接了,派人专门在宇文护家里立上了自己爷爷宇文肱的牌位(这位也是宇文护的爷爷),让他天天拜。武帝还觉得朝廷的奏章里提到宇文护居然是直提其名,非常的不礼貌嘛,从此以后官方的文书都不许直呼大冢宰姓名,此决定立即执行。

    宇文护非常满意,满意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才是他要的皇帝。权利都是咱自己家的,不管是你的我的都是姓宇文的嘛,这堂弟很好非常好。

    在宇文护眼里宇文邕只是一只听话的哈巴狗,他不知道这位面目恭顺的堂弟其实是一条在冷冷潜伏等着一口咬死他的眼镜蛇。

    自从宇文护完成改朝换代,三年杀三帝这些壮举之后,好像就已经完成了他所有的治使命,只想天天在北周这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别说统一天下了就是隔壁的北齐都没有收拾一下的欲望。

    他没有不代表宇文邕没有,统一北方是早在宇文泰时期就订立下来的基本国策,多年以来朝中上下一直都为东征积极备战。

    保定三年(563年)宇文邕经过斡旋打算联合突厥人一起灭了北齐。看着突厥人眼巴巴的来了,身为军政一把手的宇文护非常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带兵出战。

    会时北齐刚刚交还了宇文护作为人质被扣押的老母,得了个人情还要去打人家好像很不地道的样子,而且打打杀杀这种事情是以前为了搏出位玩命,现在位置已经很高很高了呀,还打什么打……

    宇文护带领着大部队在后面晃晃悠悠、慢慢呼呼的走着权当这是在郊游。不过北齐就这么近,再怎么拖拉没几天也就到了,到了那就打吧,然后打的一塌糊涂。最后要不是随行的尉迟迥和宇文宪拼命断后,宇文护这条命就交代下去了。

    打输了仗怎么也要做做样子跟宇文邕请个罪,宇文邕自然也是做做样子说大家都这么辛苦了没罪,没罪啊。

    这事到宇文护这里就算完了,该回家享福回家享福去。这事在宇文邕这里还没有完。

    从这一战宇文邕看清楚两件事,有宇文护这个搅屎棍在就不可能统一北方,宇文护独断专权不作为的执政方式也让很多人不满意了。

    朝中的大冢宰不是乡下的小地主,坐在这个位子上不是光享享清福混日子就能干的下去的。你想独掌军权可以,你想独霸朝纲可以,不过有多大权利就有多大责任,站着茅坑不拉屎那你拿什么服众?

    现在你还是一手遮天、权倾朝野,但是没关系,我可以等。等你漏出破绽的时候,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天和七年(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出差回来,到了长安按照惯例去见一见名义上的顶头上次宇文邕,人也见完了准备回家洗个热水澡,没想到宇文邕还拉着他不放人,非要他去拜见一下皇太后。

    宇文护纳闷了,怎么非要我见见婶娘呢?

    宇文邕愁眉苦脸,老妈太爱喝酒了,脾气时好时坏,现在不是跟她亲近的人根本见都不见,大哥你劝劝她,让她少喝点酒吧。

    就这个事啊?好吧,我来劝劝。

    等等,宇文邕突然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本《酒诰》。大哥你就跟她念念这本书就行了,她会听你话的。

    宇文护觉得这事很奇怪,不过也没放在心上。一本酒诰念就念呗,还能念死我不成。

    见了老皇太后行完礼,老皇太后见了这大侄子很高兴非要宇文护坐下给她念,让她儿子宇文邕在旁边站着跟她一起听。

    然后宇文护就聚精会神的开始念课文了,他应该能感觉出来现场的气氛不是很正常。因为他在坐着,宇文邕在站着,他手里拿着一本酒诰,宇文邕手里拿着一块玉笏。

    又不是上朝手里还拿着一块玉笏干嘛,宇文邕也不嫌累吗。

    宇文邕不会嫌累,因为这块玉笏用处非常多,平时上朝拿着能提现帝王范,下朝了只要他喜欢还能把这玩意儿当锤子,敲东西。

    在宇文护一门心思念酒诰的时候,他偷偷跑到宇文护身后一笏敲下去……宇文护惨叫一声倒地。

    宇文邕费了这么大周章就为了敲一敲宇文护发泄发泄?当然不是,宇文邕是想要宇文护的命。

    来人,杀了他!

    此时从后面冲出来,一个太监,拿着把刀。这个承载着宇文邕全部希望家伙不但没有卵子还没有胆子,一刀下去啥都没砍着,然后就拿着刀傻在那了。

    敲宇文护这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不是说一声对不起就能翻篇儿的事。如果让这家伙跑出去找他的侍卫,之后在场的所有人估计都会掉脑袋。

    没用的东西,我来!这时从后面冲出来一个人一刀结果了刚纳过闷来的宇文护。

    此人叫宇文直,是宇文邕的异母弟弟,之前宇文护掌权就跟在宇文护屁股后面拍马屁,后来犯了事被宇文护贬了官,就找他哥哥宇文邕准备弄死宇文护,这是个很既没原则又没能力的人。

    好歹宇文邕也是一个皇帝,从他日后的作为来判断此人也不是一个白痴。康熙杀鳌拜还用了十几个小年轻呢,你好歹也摔杯为号埋伏几个刀斧手吧。而他用来解决权势滔天的宇文护居然就用了三个人:一个老太太一个老太监和一个二百五。

    在这次刺杀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宇文直到他死都没有进入宇文邕的核心团队,最后还自不量力的准备再谋反,然后被宇文邕轻松除去。就这么一个人居然参与了如此重要的行动,除了费解只能说神奇。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非常蹩脚的刺杀,如果没有后面的清洗运动这甚至不能算是一次。宇文邕确实一直想弄死宇文护,不过在刨除有人蓄意修改史料隐藏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为前提来判断,这次谋杀应该是一个突发事故。

    不过虽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但毕竟还是成功了。

    杀了宇文护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在宇文护余党还没反应过来之前马上一锅端,儿子、心腹、厨子(这个厨子毒死了宇文毓)一个没跑了就地正法。

    宇文邕轻轻松了一口气,现在所有障碍都解除了,他可以尽情做他想做的事了。

    武帝天下

    宇文泰曾说他这个四儿子材质聪慧,能继承他志向必是这个儿子。命运有点作弄人,如果不是宇文泰发急病暴毙,如果不是宇文护杀了宇文觉、宇文毓怎么也轮不到宇文邕上位。事实证明,宇文邕确实是个非常适合做皇帝的人。

    正像宇文泰说所,宇文邕真正继承了他老爹的志向,他要平定这个天下乱世。

    还是老路子,第一步依然是要先灭北齐这根眼中钉。之前有宇文护瞎搅合想办没办成,现在宇文护嗝屁了,终于可以表现了。

    不过想灭北齐又谈何容易。从地理位置来看,北周在今天的陕西和山西,北齐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和山东。一个在内陆一个临海洋,一个到处是山丘一个遍地是平原,有简单的地理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在以农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封建时代,这两个地方的综合国力没法比。

    当年山西那地方还不时兴挖煤,天生腿就比人家腿短,北周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宇文泰也是一号英雄人物,拼了一条命都没把北齐打下来,宇文邕你凭什么打呢?

    凭他实在。

    想打仗就得要人要银子,现在人不多银子也不多怎么办呢?那就想办法跟有人有银子的地方要呗。什么地方有人有银子呢?寺院。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繁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到现在整个中华大地都互相掐了三百多年了,人在乱世不好混,谁都不知道啥时候突然就掉了脑袋。过这种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多一个念想总比没念想要好。而且佛教的教义非常棒,不叫人乱杀生,没有杀生就能活下来非常和谐,万一被人宰了还叫超度、轮回,下辈子就不用再被人宰了。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很有市场,下至平民百姓上到王公贵族信众非常多,普六茹坚那一家子就是典型代表。

    这对来说,并不是好事情,寺院实在是个非常讨厌东西,因为它不光信众多,还有更恶心的特权——不用缴纳赋税。当年普通人的奔头除了当官当地主,就是当和尚。只要你剪短三千烦恼丝,从此吃斋念佛不纳税。当时佛教徒有二百多万,寺院有三万多座,占北周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寺院不但利用自己的特权广存土地作为私产,还让信众给他服徭役,而且信教也是要花钱的,盖寺庙要花钱、修佛像要花钱、做法事也要花钱……

    宇文邕乃是出了名的抠门(也可以说节俭),穿的是粗布衣盖的是粗布被,自己的嫔妃才十来个人(作为一个皇帝这真是非常节俭了),金银首饰更是一个没有。在自己治下居然有这么一帮人花这么多钱做这么多无聊的事情,还TM不交税!反了你们了!

    当时还的确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和尚准备造反,好吧,活该你们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