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7章 一朝天子
    现在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阻挡住他前进的脚步——除了命运。

    坦白地讲,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根本就不会有我们后面的主角那么多机会,也不会有这本书后面那么多故事了。宇文邕绝对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的人,一个优秀帝王应该具有的素质他基本都有了,可偏偏就是造化弄人。

    长江以北既平,北周的西北还有个突厥。五胡乱华的时候突厥没跟上大时代南下,依然留在老家,他突然发现周围几个胡人大哥都南漂了,好像西北老家这个地方他能一家独大了。最近这几十年东打打西打打下来底子越来越厚,到了宇文泰和高欢分家的时候,突厥人已经很成气候,实力不容小觑。

    那时的突厥人日子过得很舒服,当年的东西魏后来的北周齐都比着给他送点东西安抚安抚。钱花完了就去要点,饭吃完了就去蹭一顿,小日子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现在不一样了,突厥人发现北周灭完北齐之后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以前都是送钱如今好像要送刀子。

    事实上宇文邕确实一直看西北边这个邻居不顺眼,天天花钱养着还老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谁旁边有这么一位爷都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之前跟突厥只是次要矛盾,现在北齐那个主要矛盾都解决了,也是时候解决一下次要矛盾了。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划五路大军御驾亲征,浩浩荡荡伐突厥。

    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宇文邕人和地利都计算的好好的,可还是少算了一步天命。

    行军期间宇文邕突然染上急病,一病不起。皇帝都倒了剩下的人哪还有心情去打架,大军不得不半数回朝。

    关于突厥的故事还没有完,关于宇文邕的故事却在此草草收场。

    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自宇文邕即位以来逶迤于宇文护之下十二年,一直在忍受做一个傀儡皇帝但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杀宇文护执掌朝政以来行事雷厉风行,称其为文治武功的英明皇帝他当之无愧,如果不是命运捉弄此人很可能会改变中华历史的格局。

    但命运终究是不可违抗的。宣政元年(578年)六月丁酉日,宇文邕在大军回朝当天病逝,享年三十六岁。

    死不瞑目

    宇文邕去世自然是举国茹素,全体朝臣都披麻戴孝迎送这位好皇帝。

    所有人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在为这位好皇帝默哀哭泣。这时候一个疯狂的声音响彻在肃穆灵堂之中。

    “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终于死啦!”

    皇帝新死,居然有人敢在灵堂之上如此大逆不道的说这番话,嫌自己的命太长?更奇怪的是旁边一大帮子奔丧的人居然就这么眼巴巴看着眼巴巴听着,没有一个人上来阻止这个不要命的疯子。

    没有人来阻止是因为这些人还想要命。此人骂的只是躺在棺材里的老皇帝,而他则是这帮人的新主子——太子宇文赟。

    这更奇怪了。老爹刚刚死,身为儿子居然在老爹的葬礼上如此破口大骂,孝道何在礼义何存?这对父子之间到底有啥解不了的仇?只能说他俩之间的仇节大发了。

    武成元年(559年),宇文邕得到了他第一个儿子。宇文邕非常高兴,他为这个孩子起名为赟(音同晕)。这个字文武双全,像所有望子成龙、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意义都放在孩子名字里的父亲一样,宇文邕当然也希望这个孩子以后能够文武双全。而且这个字下面还有一个象征钱的‘贝’,看来还希望这孩子以后会很有钱,非常符合宇文邕小抠门的性格。不过美好的东西不是靠一个名字就可以赋予的。

    当时在北周朝中还是宇文护的天下,宇文邕一直龟缩隐忍。儿子出生的第二年,他被宇文护推上皇位,在那之后宇文邕更是沉默寡言,夹着尾巴过日子。到了他杀掉宇文护重掌朝政之后,所有心血都放在了国事上,家事根本没精力管。

    没精力管也得管,宇文赟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小青年了,他将来还得继承大统呢,不管他那以后宇文邕一撒手这个国家咋办。

    想管实在没时间管不管又不行,宇文邕决定用最省时间的办法来教育这个宝贝儿子——棍棒教育。

    宇文邕上朝,小宇文赟也得上朝,宇文邕坐着小宇文赟得站着。天天要上课,还有做不完的作业,最重要的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宇文赟真的累成宇文晕了。

    想喝酒?不行!犯错的咋办?打板子!还犯呢?抽他!

    不仅如此宇文邕还没事把小宇文赟叫过来教训一顿,你个臭小子给我老实点,不好好表现下面想当太子的多了去了,小心我把你废了!有这么个爹宇文赟欲哭无泪。

    从这里可以我们可以看到宇文邕肯定是个好皇帝,但绝不是个好父亲。

    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家庭,这种教育方式都可以称为畸形教育,在畸形教育下长大的小宇文赟的心理也开始变得畸形。

    在宇文赟心里,这个人不是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欺负他折磨他的坏人,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这个人死。

    现在这个人终于死了,天下是我的了,我要……我要……我都要!

    按照旧制老皇帝去世新皇帝要妆模作样守孝一个月,宇文赟说呸,装个毛线,第二天他就登基了。把宇文邕埋了当天就开party庆祝。

    不让我喝酒?我就喝!宇文赟花天酒地。不让我花钱?我偏花!宇文赟大修宫殿。

    只要是那老东西不允许的我就要做,只要是那老家伙不同意的我就要干。

    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宇文赟只想继承老爹的权力,根本不愿意承担老爹的责任,北周朝政风气大乱。

    有子如此,英主宇文邕死不瞑目啊。在此也希望广大父母引以为戒,孩子的教育可不是小事情,切勿矫枉过正。

    乱,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个好事情,因为乱才好搞事情,比如说我们的普六茹坚同志。一直在跑龙套的普六茹坚终于要慢慢地回到主角的位子上了。

    在宇文邕灭掉宇文护之后,他也开始给下面的大臣排排队。站在宇文护那边的不用说,该怎么整怎么整,站在宇文护对面的派也不用说,该怎么提怎么提。而当时普六茹坚是中立派。

    这不要紧,普六茹坚是谁啊,那可是老哥们了,什么中立派不中立派的,咱的老哥们就是的,铁。而且宇文邕还非常够哥们,在灭了宇文护重新掌权的第二年就让自己的儿子宇文赟娶了普六茹坚的闺女普六茹丽华,俩好哥们结成了好亲家。

    在灭了北齐之后北齐境内还留下几撮残余势力,都是些秋后的小蚂蚱在那瞎蹦跶,宇文邕决定派两个人出去收拾一下平平乱。因为不用打什么打硬仗,所以宇文邕派出去平乱的人也是出于给他们镀镀金的意思,这两人一个是宇文邕的五弟宇文宪(宇文邕是老四)另一个就是好亲家普六茹坚。

    乱,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个好事情,因为乱才好搞事情,比如说我们的普六茹坚同志。一直在跑龙套的普六茹坚终于要慢慢地回到主角的位子上了。

    在宇文邕灭掉宇文护之后,他也开始给下面的大臣排排队。站在宇文护那边的不用说,该怎么整怎么整,站在宇文护对面的不用说,该怎么提怎么提。而当时普六茹坚是中立派。

    这不要紧,普六茹坚是谁啊,那可是老哥们了,什么中立派不中立派的,咱的老哥们就是的,铁。而且宇文邕还非常够哥们,在灭了宇文护重新掌权的第二年就让自己的儿子宇文赟娶了普六茹坚的闺女普六茹丽华,俩好哥们结成了好亲家。

    宇文邕考虑的非常周到,普六茹坚这个人实在非常适合做亲家。这个人不但给自己看过八年的门,而且他的身份还特别好。普六茹坚的老爹和老丈人都曾是军方的大佬,他在军方还有那么一堆关系网,最完美的是他爹和他老丈人都挂了,在军方的势力又不会像一班老家伙那样根深蒂固,是个非常适合拉拢的少壮派。

    对这样的好亲家,自然是要拉一拉。

    在灭了北齐之后北齐境内还留下几撮残余势力,都是些秋后的小蚂蚱在那瞎蹦跶,宇文邕决定派两个人出去收拾一下平平乱。因为不用打什么打硬仗,所以宇文邕派出去平乱的人都是亲信中的亲信,派去出征也是出于给他们镀镀金的意思。这两人一个是宇文邕的五弟宇文宪(宇文邕是老四)另一个就是好亲家普六茹坚。

    这仗打的顺风顺水过程就不再详细冗述。本来过程是很顺利的,宇文宪和普六茹坚也是镀金完毕,回去该赏了赏该提了提,不过中间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作为战友,宇文宪跟普六茹坚之间并没有建立深厚的情谊,一仗打下来宇文宪还对普六茹坚有看法了。回去以后宇文宪就跑到宇文邕跟前打报告,他认为普六茹坚有不臣之心想让宇文邕把普六茹坚干掉,他唯一的理由是这人长得就是一张不干人下的脸。

    荒唐,为了一张脸杀了自己的亲家,这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宇文邕当然没同意。

    但他是个有神论者,弟弟这么说他也犯嘀咕,思量一下他决定多找几个人问问。他找的第一个人是下大夫来和。

    来和这人不但擅长给人看相脑瓜子还够使,他也觉得普六茹坚相貌非凡不过他谁都没得罪,只说这人相貌非凡非常适合做个大将军。这一句话保了他后半生富贵,非常划算。

    现在一正一负刚好打了个平手。宇文邕还觉得应该多找一个人问问更靠谱,他是信道教的他找的第二个人是相师赵昭。

    赵昭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普六茹坚也说这人只适合做一个大将军。

    现在的比分是二比一,宇文邕安心了,这事儿就算翻篇了。不过身边又跑出来个人说普六茹坚有反相要尽早除去,此人是宇文邕手下的小报告专业户内史王轨,这人死就是死在小报告上的,现在先出来祸害普六茹坚同志了。

    我真的很好奇普六茹坚同志到底长了一张什么样的脸。就这一张脸史书上反反复复的提反反复复的说,从他出生一直说到他闺女都嫁人了还那么孜孜不倦。多少人一直在这张脸上做文章,如果他只是长得丑,那就说一句丑就完了,但这么多人都说看到这张脸之后居然都说他有反相或帝王相,据说之后南边的另一个皇帝陈后主在看到他的画像的时候还吓了一跳,即便是史书的造神运动也不用费这么大劲儿吧。

    我只能说,这是一张神奇的脸。

    一朝天子

    事到如今又变成了二比二,宇文邕很恼火。

    骂走了王轨之后,宇文邕再次变得迷茫了,这个不算是事儿的事儿到底该咋处理?

    考虑再三之后宇文邕觉得还是应该给这位相貌不凡的亲家调调工作,他给普六茹坚安排的新工作地点。

    之前给普六茹坚安排的工作地点是定州,那个地方在北周的后方,是个军事重镇,在那个地方上班很容易提高其在军方的影响力,是宇文邕给开后门安排的好地方。现在无缘无故把亲家调离出去宇文邕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他给普六茹坚安排的新工作地点是是南兖州。

    这个地方是北齐的旧地,管辖的地方也很大包括了现在的扬州、镇江等多个经济发达地区。调来这种地方宇文邕的意思就很简单了,他想把普六茹坚好吃好喝的供着,断了他以后闹事的条件。

    宇文邕亲自下命令普六茹坚自然就屁颠屁颠的去了,如果不出意外普六茹坚可能会一直在那里待下去,那个地方钱多风景美日子过得挺舒服,以后有机会还能再回去跟宇文邕吹吹牛喝喝酒啥的。只是这两个人都没想到意外总会来的很突然,普六茹坚在南兖州任职六个月后宇文邕就挂了。

    此时上台的自然是让宇文邕不闭眼的宇文赟。

    宇文赟这人做事风格非常荒唐其实基本都是被他爹给逼出来的。之前怕这个虎爹收拾他,所以在做了太子之后就一直非常会演戏。在宇文邕面前他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直到宇文邕死才把这场戏演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他从十三岁演到二十岁足足演了七年。

    一个能演七年戏隐藏自己性格的年轻人也许做事非常叛逆,但绝不会是个白痴。

    叛逆的宇文赟上台之后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他从来都不喜欢被人管,也不喜欢那些有能力管他的人。现在还有能力管他的人自然就是老爹留下的那一帮元老大臣。

    既然不喜欢那就杀掉吧。

    第一个挨刀的人正是之前打小报告的王轨。细看这人的简历也没发现这是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但非常不通人情世故。此人是宇文邕的心腹在宇文邕时代手握重权在军事都颇有作为,在宇文邕的核心团队里是一个既有能力有有忠心的骨干。但他有个不良的嗜好,特喜欢打小报告,天天跟宇文邕念叨这个太子不行要让他换一换,之前打普六茹坚小报告的时候还没忘了带上太子不适合当皇帝之类得词儿。

    何况这人还非常不地道。一次宇文邕带兵出去打仗的时候留宇文赟看家,小年轻好不容易自由一下自然在家里小小的闹了闹,但这关你王轨什么事?这王轨等宇文邕回来之后还是屁颠颠的跑上前打小报告去了,硬是让宇文赟挨了一顿板子。

    好了现在换天了,不砍了你这个嘴贱的WBD宇文赟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屁股。

    第二个挨刀的呢,跟王轨同病相怜,是之前另一个跟宇文邕打小报告要杀了普六茹坚的宇文宪。

    这位宪哥是宇文邕核心团体里核心干将,虽是宇文邕的亲弟弟却并非靠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他十六岁的时候就被派到蜀地(今四川省)任职,一个小年轻居然把偌大一块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在后来平齐的一系列战争中又发挥了多次关键作用。不但如此这个人还是个政坛不倒翁,宇文护上台的时候此人就是其心腹,宇文邕上台后也对他信任有加,一直都是北周的军政二把手,手底下一班骨干到了之后改朝换代都是朝中新骨干,简直就是服到不行。这可是一位有主角命格的猛人,如果不是本书不是主讲周史一定好好跟大家细说一番。

    总览宇文宪一生没有半点污迹,但在宇文赟面前没有污迹其实就是一种污迹。因为宇文赟不可能会忘了宇文护的教训,纵然此时宇文宪已经急流勇退逐渐淡出朝中的视线外,但宇文赟却不会放任有如此强大能量的叔叔在一边不管不顾。英雄一世的宇文宪终究没躲过那要命的一刀,终年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