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9章 不好对付
    其中最有想法的是赵王宇文招,而他的想法就是找普六茹坚喝喝酒。

    一封请帖送到了丞相府,普六茹坚黯然。

    镇守一方的王爷在时局微妙之际的宴请,普六茹坚没有理由拒绝。但这顿酒并不好喝,他是吃过宇文家的亏的,至少是吃过宇文赟的亏。那次差点掉了脑袋,这一次他准备长长记性。

    第二天普六茹坚如约而至,赵王堆起满脸笑容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舅子迎接客人,而普六茹坚也带了两个人一个叫杨弘一个叫元胄。

    一番寒暄之后赵王惊异的发现普六茹坚居然是自带酒肉的。以两人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在意这区区两个酒肉钱,那普六茹自带酒水的理由只有一个,怕赵王爷家的酒水有问题。

    不管这酒水到底有没有问题现在都不影响新丞相和老王爷用酒杯交流感情,酒席还是照开不误。而且赵王还煞费苦心的将喝酒地点定在了他的卧室内。

    一阵觥筹交错之后,两拨人把酒言欢喝的非常高兴,赵王趁机叫自己的儿子送点水果上来解解渴。水果送上来了,这位非常有想法的赵王又想了一个新花花肠子:他要亲自喂普六茹坚吃水果……而他喂水果的工具也非常特别,是他随身的佩刀。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赵王的计划之内,他叫普六茹坚来此就是为了要置普六茹坚于死地!吃水果是借口,用刀子喂是借口,赵王的目的是在喂水果的时候把刀子也喂进普六茹坚的喉咙!

    普六茹坚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吃了一口又一口,赵王一边喂一边奸笑,这场面不可谓不。就在他准备一刀刺进去的时候,普六茹坚身后的元胄开口说话了,丞相相府里还有事没办完呢,这酒也喝完了到时候办公事了。

    赵王很不高兴,哪里来的毛小子也敢坏了我俩的酒兴?不过赵王看了看元胄识相的把嘴闭上了,因为他手里的只是一把匕首,而元胄手里握着的是一把刀。

    夸了夸小伙子元胄非常有勇气,又给了元胄杯酒喝,赵王准备实行第二套刺杀方案,他亲自去后面叫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进来把普六茹坚给剁了。

    就在他起身准备实施这个邪恶的计划的时候,元胄站起来一把把他又给按了回去。

    哪去啊?坐着呆着喝酒。

    我去

    哪那么多屁事啊,不许去。

    我靠!

    赵王急哭了,丁丁会憋坏的好不啦。

    元胄才不管那一套,肾憋坏了跟我老元有半毛钱关系?不能去就是不能去。

    就在元胄和赵王大眼瞪小眼的时候,突然又有客到访,而来人也是五王之一的滕王。

    既然来得是一个王爷,那喝酒吃瓜上厕所的就都先停停,去接接客吧。这是一个空当,元胄趁机摸到普六茹坚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话,情况恐怕有变,你快走!

    普六茹坚却不以为然,情况再变能有啥变化,不走。元胄急了,后面刀斧手马上就上来了,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说着把普六茹坚拉下床逼着他赶紧跑。

    眼看着普六茹坚就要跑了,‘精心策划’了半天的赵王当然不愿意了,当下就想追出去,但他还是追不出去,因为有着大无畏精神的元胄用身体挡住了赵王的卧室门口。两人又开始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随后元胄估摸着他誓死保护的大丞相走远了随即扬长而去。

    以上故事记载于隋书?元胄传。

    史书虽然言之凿凿,但只要是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里面有问题,因为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都太傻了。

    普六茹坚是自带酒肉去的,那最起码是对赵王有着最保守的怀疑态度,而且纵观他的一声也是老谋深算,居然对赵王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动作视而不见。

    那他这边的元胄,纵观此人履历,此次宴席就占了叙述他一生的二分之一,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让赵王上厕所。

    再看看这个悲剧的赵王,如果这个记录是真实的,那他不是缺心眼儿就是脑残。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想要搞刺杀,居然最后的方案是自己眼巴巴的跑到后院搬救兵,元胄堵门口他急的手指头都抠破了没办法出去就是没办法出去。

    而他叫来助阵的俩儿子一个小舅子在此次刺杀行动中最大的作用就是送水果……

    最后你再进行一下角色带入,普六茹坚=刘邦,元胄=樊哙,赵王=项羽,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经过精心删减的北周版鸿门宴。

    这是一个天才的剧本。

    不过也不能苛求古人,毕竟他们也没有经过导演系、编剧系的专业培训,对他们而言可能最能想象出来的‘鸿门宴’就是‘鸿门宴’。

    这幕历史大戏不管你信不信,至少普六茹坚是信的。

    回了家喝了口压惊茶,他就开始准备对付那个赵王了。说对付还不如说是欺负,在自己的地盘上这个赵王就是一块肉,他想把这赵王做成啥菜全看心情。普六茹坚心情还不错,大笔一挥给赵王按了个谋杀未遂加谋反未遂,虽然都是未遂但也都是死罪,而且死全家。

    可怜的赵王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去见了阎王,同时普六茹坚也没有忘了跟他一起来京城旅游的难兄难弟,顺带脚后面四个王爷随后一个个也都变成了死王爷。

    这四个王爷说来更无辜,赵王好歹还跟普六茹坚喝了一杯酒,滕王也不过来串了一个门,剩下三个史书中都没来得及给他们打个酱油就全挂了……

    看史书不要光看里面的人说的是什么,重要的是看里面的人做的是什么。普六茹坚当了位高权重的大丞相转过脸就灭了皇族中对他权力最有威胁的五个王爷,现在北周皇室说话能顶用的基本都死绝了,那他能想干什么?地球人都知道。

    现在朝廷里基本都消停了,宗室也拾掇的差不多了,看起来普六茹坚大权在握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但普六茹坚知道,至少还有一个人他一定要摆平的。这个人是尉迟迥。

    尉迟迥,字薄居罗,鲜卑族人。虽不是宗室但也是皇亲,因为他是宇文泰的外甥。而且他跟死鬼宇文赟还有另一层特殊关系,之前宇文赟不惜杀了自己侄子也要纳入后宫的第五皇后尉迟氏是尉迟迥的孙女。

    一个闺女是皇后一个孙女是皇后,从这个角度看普六茹坚在辈分上就矮了人家尉迟迥一头,实际上尉迟迥确实比普六茹坚的辈分高那么一点。

    这个尉迟迥跟普六茹坚的老爹普六茹忠是一辈人,当年普六茹忠拼死拼活赚了个随国公的头衔,尉迟迥同样也靠实打实的军功平了蜀地当上了蜀国公。之前宇文护带队伐齐那一战,尉迟迥还带着十几骑挡住北齐的追兵给宇文护断后,愣是把宇文护这条命给保下来,自己扬长而去。宇文赟上位之后就将这位老将安排的刚刚平定的北齐故地相州做总管。

    这份资历并不简单,因为这说明尉迟迥不但在军方的威望高、势力大而且还很能打,并不是一个说摆平就能摆平的家伙。

    跟北周皇室关系有多近多远那都不重要,拳头才是话语权。普六茹坚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拳头很硬的尉迟迥不听话。

    普六茹坚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来解决尉迟迥,这个办法很现成跟那五个倒霉蛋王爷一样叫尉迟迥也来京都给宇文赟奔丧,只要人来了,剩下的事都好办。

    为此他还煞费苦心的叫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去送信,派儿子叫老子参加孙女婿的葬礼怎么看也应该给面儿了。同时他还加派了韦孝宽接替尉迟迥相州总管的职务,即日出发。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安排,因为普六茹坚派出去的这两个人后来发现都很有用,虽然跟实际意愿可能有冲突,但两个人后来的配合非常好,不可谓不巧妙。

    不管后话如何,韦孝宽还是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任命上路了。

    韦孝宽,汉族,京兆杜陵人,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天下,时年七十二岁是位老将。这位老将不光岁数大经历也是异常丰富,此前生平最得意的一战当属玉璧之战。

    因为这一战打的很精彩,所以我也准备写的精彩点。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九月,东魏的一代枭雄高欢厌倦了和宇文泰常年的拉锯战,集结十几万大军想一鼓作气端了西魏的老巢。

    经过高欢的仔细研讨,他选定了此次进攻的突破口是西魏的玉璧。玉璧这个地方加在两魏中间紧挨着汾水下游,战略位置尚可而且在那里的西魏守军不多,虽然易守难攻但自己这里也都是沙场老将,打下这个地方应该问题不大。

    虽然这个判断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我们都是过来人,以马后炮的观点来看,这是要了高欢老命的决定。

    这个小小的玉璧将成为乱世枭雄高欢最后的梦魇,因为玉璧在一个月前刚刚换了一个新守将,这位新守将正是韦孝宽。

    期初高欢并没有把这座小城放在眼里,手下人这么多先包起来再说。这座小城变成了一座孤城,此时高欢压根就没把注意力放在玉璧城里,因为他准备围点打援,将西魏的援军一点一点打掉。

    高欢等到了十月,等的有点闷了,终于想通了不想再在这里继续耗下去,他开始下令攻城。

    这是一场实力并不对比的攻守战,因为高欢手下有十多万人,而韦孝宽手下兵马只有几千。

    双方兵力悬殊至少十倍上下,更何况统帅那十万人部队的还是身经百战的乱世名将高欢。此时韦孝宽并没有分心去做一做这道数学题,他甚至没有分神去畏惧,因为他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玉璧那小小的城墙上。

    他的脑海中想的只有一件事:敌人来了我要将他挡回去。

    韦孝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他还做到了。高欢的军队白天来他白天挡,高欢的军队晚上来他晚上挡,你有白加黑我有康泰克,就是让你高欢攻不进来。

    玉璧城久攻不下终于让高欢稍微有些侧目,他没想到一座孤城居然这么难攻,随后他准备用点策略。

    仔细观察玉璧城周围的地形后,高欢下令在城南筑起土堆打算堆过城门冲进去。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笨,一旦成功却会非常有效,到时候这座小城将无险可守,里面的人只能坐以待毙。

    但韦孝宽也没有傻看着,正好南城墙上有两处高台,他也命人做起工事从这高台中间搭起了木桥。你堆一米我搭两米,就是比你高欢高一点,顺便再往东魏施工队里丢点巨石火球啥的要命的副产品。

    眼看着自己的土堆远没有人家木桥搭的快,死的人却越来越多,包工头高欢马上停止了这个赔钱的买卖,第一套方案宣布破产。

    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的高欢很快实行了他的第二套方案:挖地道。城墙我冲不进去,挖个地道钻进去总行了吧,不管雅不雅观能进了玉璧城就是胜利。

    韦孝宽的应对方法是你挖我也挖,高欢挖了一条隧道,韦孝宽就挖一条沟。

    就此东西两魏的施工队开始了第二次较量,坦白的说就施工条件而言韦孝宽是占便宜的。因为高欢想冲进去,无论怎么挖出口都会在韦孝宽挖出的这道沟里。隧道挖出来高欢需要派兵跟进,而韦孝宽只要在沟里放一把火烧一烧熏一熏,这些东魏的士兵就会变成西魏的烤肉。事实证明这套方案比第一套还寸,第二套方案也完蛋了。

    接着高欢又用了第三套、第四套、第N套方案,断城里的水、烧城墙的门、撞城墙的石头,如果有用高欢恨不得用牙把这座该死的城墙咬掉,但所有的方案都被一一证明想要攻破这座小城还是不可能,高欢快疯了。

    此时对高欢来说最后的选择是放弃攻城,转而进攻西魏其他薄弱的地方来取得战果提升士气,但这个正确的选择对骄傲的高欢来说是最不愿去选的选项。与宇文泰对峙的这些年,从来都是赢多输少,想欺负就来欺负下,现在居然被宇文泰的手下这口气他高欢咽不下去。

    咽不下去也没办法,眼看自己什么办法都用了一个多月都过去了,城还是那座城,进不去他还是进不去。

    这是一代枭雄高欢几十年戎马生涯中最难熬的一个月,他从未想过这座看似吹弹可破的小城会比当年拥兵百万的大枭雄葛荣,权倾一时的尔朱氏一族更难对付。平灭天下的理想在这座城池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这一刻他甚至有点怀疑人生……

    不!我是高欢,我不会在这里倒下!

    重新振作了精神,高欢用出了最后的绝招:招降。

    自始至终高欢的敌人都不是城内几千西魏守军,他的敌人只有一个——韦孝宽。如果这个人肯投降,不但可以得到这座残城,更可以挽回他已经去扫地的面子和仅剩的自尊心。

    想得到不如做得到,高欢随即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参军祖珽为劝降使者,进玉璧城劝降韦孝宽,这位祖珽也光荣的成为此战中高欢手下进入玉璧城最顺利的武将。

    看着高欢派来的使者,韦孝宽哭笑不得,你又打不进来凭啥让我投降?想怎么笔画就怎么笔画呗,我还没跟你玩够呢。转手又把这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了玉璧城的祖珽给送了出去。

    高欢还不气馁,又开始一个劲儿的往玉璧城里射箭。当然射箭的目的不是射人,而是送信,箭上都贴着小纸条把韦孝宽明码标价,头多少钱、手多少钱、脚趾头多少钱云云。城里的韦孝宽也很有幽默感,把他的名字改成了高欢又叫人把箭给回去……

    韦孝宽还准备跟高欢玩下去,但高欢却实在玩不下去了。

    这次玉璧之战远比想象中要艰难的多,高欢这边死了很多很多人。因为一直在想办法攻城,他并没有叫手下好好处理那些尸体,而尸体处理不好会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说瘟疫。

    现在不但城攻不破连瘟疫都要了亲命,看着每天都在死亡边缘哀嚎的将士们,即便是神经的高欢也扛不住了。无奈之下高欢只能下令班师回朝。

    在离开的时候,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座玉璧城。

    与他来时相比那座玉璧城的城墙已经遍体鳞伤好像只要再轻轻一推就会倒下,但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支撑着这片残桓断壁的立在那里,无论受到多沉重的打击都不会垮掉。

    在看完最后一眼后,我相信高欢是想再回来的,但这一瞥对他而言却是永别。

    回到东魏后,因此战心力憔悴的高欢身染重病,第二年病重不治,乱世几十年风云的高欢带着他没有实现的理想含恨而去,享年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