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14章 不简单
    在此之前虞庆则并没有明确被记录为杨坚做过什么贡献,他的地位居然在高熲之上李德林之下,这就足以说明这个人不简单。

    虞庆则,本姓鱼,京兆栎阳人(今陕西临潼)。他祖上是汉人但常年跟北方的胡人混居,而且其家族几代人都在北方胡人中盛有恶名。虞庆则本人孔武有力、能骑善射,还善于说鲜卑语。他虽然是汉族胡化程度却很深,在北方胡人中说话非常有分量。

    不但如此,虞庆则闲暇之余还喜欢看书,在当时一个不识字的粗莽汉是很正常的,而一个喜欢看书的肌肉男是很难得的。

    并且他最爱看的不是漫画不是小说而是史书,最崇拜的偶像是投笔从戎的班超和智杀楼兰王的傅介子。能以这两个人为偶像,可以看出虞庆则还是很有追求的。

    而虞庆则之所以能进入坦荡仕途是因为一场叛乱。

    那时还是北周,北方的稽胡经常侵犯石州,石州毗邻并州其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接近北周核心,当时还在越王宇文盛手下当差的高熲奉命讨平叛乱。

    高熲仔细研究稽胡叛乱的特殊情况,觉得这些人并不是想要谋反叛乱,只是一些胡人过来做的抢劫日常。想解决这些人应该派一个对他们既有威望压制又有能力安抚的人。综合各方条件高熲觉得虞庆则非常合适,随即上表给虞庆则请职为石州总管。

    在这个岗位上虞庆则干的确实非常不错,他刚一到职那帮稽胡马上就老实了,不但如此虞庆则还恩威并施略用小计,那些胡人不但不捣乱了还过来八千人到他手下听差。

    这可是难得的人才,发现这么个人才的高熲自然也是喜不自胜,所以在杨坚正愁用人的时候他就把虞庆则给推了上来。

    推荐了虞庆则之后,高熲再接再厉又给杨坚推荐了第二个人才,苏威。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西北部)。出身名门豪族,其父是宇文泰手下的名臣苏绰。

    在一个人的简历里介绍另一个人好像有点不地道,不过这位苏绰确实值得多说道说道。

    苏绰在宇文泰手底下听差,能力非常出众主要成就有两个,其一是颁布了‘六条诏书’。

    六条诏书简单的说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纲领,主张是舒舒服服做人、安安静静做官,体现其非常浪漫的为官思想,而且从实用角度也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苏绰的第二个贡献是制定了‘朱出墨入’的记账规则。这四个字广大群众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换一个新闻中经常会提起‘财政赤字’可能就不太陌生了。没错,用黑字记收入增加、用赤字记消费增加的会计基本原则的鼻祖正是苏绰。

    这两样东西往宇文泰面前一摆,宇文泰就惊其为天人,马上下令将‘六条诏书’和苏绰记账法颁行全国,甚至规定不会背这俩东西的人都不准当官,惹得西魏上上下下急忙点灯烧腊背课文。

    而以苏绰之名还留下了‘苏绰定律’,简单的说是以他和宇文泰对话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对贪官的任免、使用、提拔和制裁的一系列见解。

    这一定律非常有可读性,现在也有很多人质疑‘苏绰定律’实为后人臆造。但这一定律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跟纪晓岚在狱中那番对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在看到一个现象后能理解他背后深层的奥妙,至少是多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思路,给眼界多增添一些色彩不会一直那么苍白。我也愿意将这一功劳加注在至少是有‘冠名权’的苏绰身上。

    可惜这么一个人才不长命,没到五十就挂了。在宇文护掌权之后想起来苏大人才还有一个宝贝儿子,所以也想笼络到麾下替自己效力。

    这个宝贝儿子自然就是苏威。为了拉拢苏威成就自己像宇文泰和苏绰之间那种美名,宇文护也是很舍得下本,把自己的闺女嫁了过去。

    但宇文护也没想到苏威实在太有个性了,在苏威看来娶老婆可以但当上门女婿没门,结婚之后抱着新娘子就跑进山里住进了寺庙,宇文护对这个滑头女婿也无可奈何。

    后来宇文护下了台,宇文邕也感觉苏威是个人才,下诏请这个宝贝儿出山,没想到苏威还是不给面子。但宇文邕还是很给面子的,你不来我就再请,还不来就还请。每次下诏也不白下,不是给钱就是升官,非常够意思,无奈苏威就是不为所动。

    如果你要说苏威死心眼儿不近人情也不是,苏威有个大姑父叫元雄,这人跟突厥有过节一次突厥来犯指名道姓就是要带元雄回去收拾一顿。朝廷一合计送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可以让突厥退兵,这买卖很划算就把元雄给卖了。这一下苏威炸了,卖车、卖房、卖田‘毁家纾难’,硬是把这位姑父从突厥人手里给赎了回来。

    这一切都为苏威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所以高熲在杨坚还做丞相的时候就把他给引荐过来。苏威来了之后跟杨坚一通乱侃,把杨坚这个老油条都侃懵了,高兴的杨坚直呼自己捡了个宝,可没想到这个宝趁着杨坚忙着篡位登基的时候又跑回家里种地去了。

    杨坚看人很准,他很了解苏威的性格,虽然他也想用这人但他并没有像宇文邕一样派人去请苏威回来,只是继续经营自己的宏图大业。在杨坚安定天下之后,他才又下诏书请苏威做纳言兼任民部尚书,经过一番简单的推辞苏威终于接受了这份任命。

    在用了苏威之后,杨坚发现非常顺手。这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管家,不过心眼细如发。苏威不但大政方针上能省则省,在生活细节上也吹毛求疵,而且很是针对杨坚同志。

    当了皇帝之后杨坚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节俭,但苏威觉得他做的还不够,因为苏威发现皇宫里挂帘子的钩子居然是银子做的。这其实并不算什么,不过是用银子做个钩子而已又不是做柱子,对于一般的小富商都是轻轻松的小KISS,但这放到武威眼里那简直就是简直了,这是非常严重的‘骄奢淫逸’,非逼得杨坚换成铁钩子不行。

    还有一次杨坚手下一个大臣得罪了他,估计话说的很重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杨坚居然都怒了,拔剑就想宰了那个大臣。苏威一看到这架势赶紧就上去用身体护住那个人,就是不让杨坚杀,还跟杨坚玩起了老鹰抓小鸡。杨坚眼看下不了手,憋着气就回自己的卧室了,不大会儿杨坚消了气把苏威招了进来表扬了一番。杨坚不但口头表扬还给了苏威物质鼓励,送了两匹马还有十万块钱,同时还给苏威加了三个官大理寺卿、京兆尹和御史大夫。

    有隋一朝苏威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臣,而从上面这一系列故事中,也会发现此人有个重要的缺陷。他有需求和却不愿承担半点风险,能力出众却性格非常滑头。

    他有一种让人头疼的洁癖,一直谨小慎微的为自己营造一种‘纯洁’的氛围,那些所作所为让人看起来好像就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故意作秀。

    可惜他不明白风险和收益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一个不愿在上有风险的人不会一直成为收益的赢家,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结尾埋下了伏笔。

    对这几个国家最顶层的领导班子成员再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是一个让杨坚非常尴尬的权利分布。四个高层中高熲和他推荐的虞庆则、苏威占了三个席位,剩下的一个李德林还是北齐的旧臣,杨坚自己的嫡系目前还一个人都没有……这不但很丢人时间长了还有被架空的危险。所以杨坚迫切需要多立一些真正的‘自己人’。

    说到‘自己人’当然没有比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族更‘自己人’的了。经过老爹杨忠的不懈努力杨坚后来倒是有四个弟弟,不过这四个弟弟都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是政务处理能力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好在他族里还有个侄子靠的住,这人叫杨雄。

    杨雄是个高富帅,气质形象都非常好,不但文武双全还颇有智慧。在宇文邕时代就颇受重用,因为平息了宇文直的叛乱官至上仪同封武阳县公。北周县公多如牛毛但这个武阳县公含金量却非常高,因为其封邑有一千多户,到了宇文邕后期杨雄一直升官,已经做到右司卫上大夫,此位是皇帝的近臣,所以杨雄算得上是宇文邕的心腹。

    后来轮到宇文赟上台了,按说这位宇文邕的心腹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但不得不佩服杨雄搞关系的能力,宇文赟上台之后他的地位不降反升,爵位升到了邗国公,食邑增加到五千户。

    宇文邕、宇文赟这对父子皇帝形如水火势不两立,能得到这两位同时认可的杨雄,可想而知一定是一位非常善于判断和利用风向的高手。

    在此再小小的八卦一下,杨雄还有一个当时看来并不出彩的弟弟杨达。杨达一生平淡无奇没有更多可下笔描写的地方,但他在历史上却有一个突出贡献,那就是他的女儿生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猛女武则天。

    杨雄在当时政坛基本属于宇文宪那样的偶像级人物,他还是皇帝侄子不像宇文宪是皇帝的叔叔那么抢眼。更可贵的是他跟宇文宪一样懂进退,虽然没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在之后最混乱的时代最大限度的保全了自己。

    这么一个有出息的晚辈杨坚也是打算好好提拔一下,他任命杨雄为左卫大将军。

    隋朝对北周的各项制度都有翻天覆地的改动,但宇文泰时期就使用的府兵制却基本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只是府兵制的最高领导岗位‘柱国’变成了一个虚职散官,主要掌权的是十二大将军。

    左卫大将军是十二大将军之首,在军方地位非常崇高。有杨雄在军队里镇场杨坚才稍微踏实一点。但光一个杨雄是不够的,杨坚还提拔了另一位得力干将,此人也姓杨叫杨素。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是货真价实的弘农杨氏,从小跟杨坚一起长大,两人关系非常铁。杨素名字里带个素,人可不是吃素的,他在历史中的上镜能力非常强,几乎超过了上述几人的总和,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老戏骨。

    在宇文护上台的时候杨素紧抱着宇文护的大腿,在北周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宇文邕干掉宇文护之后,看杨素很不顺眼,在平齐的时候杨素老爹为国捐躯也没给追封。事后杨素一个劲儿的给老爹讨公道,宇文邕看着心烦想把他拖出去斩了。没成想这小子很有骨气,临刑前大骂宇文邕昏庸无道,而且杨素的口才还特棒,愣是骂出了水平骂出了风采。最后骂得本来不占理的宇文邕都脸红了,下令放了杨素还给他升了官。

    其实宇文邕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不过他没想到这个杨素用起来很顺,不但骂人在行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后来还让杨素参与诏书的起草等重要工作,对杨素非常赏识。

    更可贵的是杨素不但文章写得好,带兵打仗也很在行。先后在猛王爷宇文宪、大嘴巴王轨、名将韦孝宽的手下效力过,在平灭北齐抗拒南陈甚至剿灭尉迟迥的一系列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能骂皇帝骂出水平,骂出官做,还能把骂出的官做好而且能文能武的杨素,是非常罕见的人才。何况这个人才还是自己的发小,杨坚给杨素加封上柱国。

    之前提到过,上柱国只是个荣誉虚衔,杨素在隋朝刚开张的时候并没有被放到积极参与军政建设的岗位,而是和郑译一起编纂‘开皇律’。这部法律在法学界是部里程碑式的经典,也是杨坚对后世的重要成就之一,但这份职责目前对杨素来说算不上非常重要,他想真正上历史舞台上表演还需要再等七年。

    这个领导班子阵容可以说是非常强大,里面文有李德林、苏威,武有虞庆则、杨雄,文武全才的有高熲和杨素。这帮人文可治国,武可平天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英人才。

    有这些人打下手,杨坚的小日子过得应该是很舒服的,其实并不尽然。

    之前史书上曾记载杨坚为官多年屡次露出反心,这非常奇怪,因为他如果早有心谋划天下的话,那他做的准备工作也太简陋了。

    据记载在杨坚被调到地方的时候曾跟老部下庞晃有过一段关于谋反的对话记录,但这个庞晃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角色,在杨坚当了皇帝之后也没什么抢眼的表现。他的命运几乎跟元胄一样,除了那段对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外,做的其他事都是打酱油。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这是非常要命的事,那就是杨坚没有建立起来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才储备,他手下最得力的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没有跟他一起成长的经历,互相之间也没有过硬的交情,基本都是生拉硬拽拼凑到一起的。

    杨坚这个皇帝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得位最轻松的开国皇帝。他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猛人无数,宇文护、宇文宪、宇文邕、宇文赟还有尉迟迥,每一个都是他人生中的大敌。如果宇文护再狠一点,宇文宪多挺一会,宇文邕命再硬一点,宇文赟不那么做,尉迟迥不那么二,他其实都没有机会坐到现在这个位子上。

    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就像开玩笑一样,他这些强大的对手要么被另外的对手解决掉,要么被老天爷解决掉,最欢实的尉迟迥也没翻起多大的风浪。

    最后杨坚就是稳稳的坐在了那里,而且越坐越稳。

    几百年来混乱才是当时的基本社会秩序,在这种大环境下杨坚就是有本事能保住他的地位,这说明杨坚能坐在那里虽然是靠运气,但他不光是靠运气,他也有非常灵活的头脑和强劲的手腕。

    杨坚具备了他的对手不具备的才能,他比宇文护狠,比宇文宪走运,比宇文邕命硬,不像宇文赟那么做,也不像尉迟迥那么二。所以他笑到了最后。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杨坚意识到了他所处的尴尬境地。好运气的是,他有时间来扳回这些不利局面,他相信自己有实力做一名优秀的帝王。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杨坚一定要消除所有的隐患。他是从北周宇文氏手里夺来的天下,虽然经过宇文赟玩命的做北周这块招牌已经烂的不能再烂了,但他还不想再有人打着匡扶北周的旗号,所以他准备对北周的皇族下手。

    其中有一个人的位置非常尴尬,那就是他的女儿杨丽华。杨丽华之前为杨坚上位出了大力,但她只是想有一个靠山,没想到老爹居然会取北周而代之。身为北周的皇太后杨丽华其实是很不爽的,但她也没有办法,局势不是她一个没有根基的妇女能左右的。对自己这位宝贝女儿杨坚没办法下狠手,只是重新给杨丽华安排了一个新职称乐平公主。从皇后变成皇太后再变成公主,这种身份转变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破纪录的一份。

    安排好了自己的女儿,杨坚就开始想办法处理剩下的宇文皇族了。

    该朝换代之后宇文一族在原爵位上都降了一等还是由国家出钱养着。但杨坚看着这帮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走来走去就不舒服,所以他找了手下那几位大臣开了个座谈会,集思广益一起商量如果处理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