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15章 天怒人怨
    虞庆则是个直肠子,他觉得如果还要花钱养这帮人实在是给大隋浪费粮食,建议都杀掉了算逑。对这个意见高熲和杨雄基本也都是同意的,但是李德林不同意。

    李德林是北齐的俘虏出身,虽然颇得宇文邕的重用但跟北周的皇室算不上多亲近,不然他也不会挺身而出支持杨坚篡位。现在李德林之所以站出来为宇文家说话,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政家,他做的所有决定都会从自己的理想角度出发。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如何处理宇文氏在当时是个非常的话题,李德林是儒学大家,他觉得应该实行仁政,所以他反对大开杀戒。

    杨坚并不这么看。说到底他这个位子毕竟是篡的,而且他的根基并不稳当,留下这帮人难保不会再出一个‘尉迟迥’瞎搅和。所以他把手下这帮重臣找过来不是要‘商量’这个问题,对于怎么处理宇文氏他早有腹案,只是他要把这些人一起拉上这条贼船。

    看着不上道的李德林杨坚心里窝火,骂了句书呆子,就将李德林踢出了会议室。

    总的来说杨坚并不是一位嗜杀的主儿,很多看起来就该杀的人杨坚都放了他们一条生路,比如跟尉迟迥一起起兵的司马消难。司马消难当时跳的非常欢,为了表明决心还下手杀了不少支持杨坚的大臣。这种人按说一抓到就该千刀万剐,偏偏杨坚就是放了他一条生路。

    对一个人的私人仇恨并不是杨坚判断那人该不该死的唯一标准。在杨坚眼里只有能威胁到他权力地位的人才是最该死的家伙。

    所以看似人畜无害的宇文一族是杨坚下决心要拔掉的眼中钉,而且杨坚也拔的非常彻底。不但宇文邕、宇文赟的几个儿子掉了脑袋,连宇文觉、宇文毓甚至宇文泰的孙子都没躲过这要命的一刀。

    这几十年间要说最倒霉的就是这些姓宇文的人,不但自己人欺负自己人,外姓杀起来也不手软。杨坚这一刀之下宇文家族基本是死光光了,这些苦命的人一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背负了一个悲伤的姓氏,也许他们在挨这一刀的时候会想自己要是姓数学该多好……

    杨坚是信佛的,他应该知道什么叫因果报应,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此时在杨坚手下还有一位叫宇文述的大将。此人跟宇文泰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是匈奴人而且是鲜卑奴隶,本姓破野头,因为他的主人是姓宇文的所以也改姓宇文。宇文述挺能打,而且他是挂着宇文这个姓氏的奴隶出身,这样一个人在自己身边既能替自己效力又能讽刺宇文皇族,杨坚非常舒服。不过宇文述有一个会让杨坚后代非常不舒服的儿子,宇文化及,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报还一报。

    北周有一位大将名窦毅,因多年军功官拜上柱国,还娶了宇文泰的女儿做老婆,算受了宇文家一辈子的恩情。在这个时期窦毅也只能求自保,被杨坚安排到了定州做总管,在大隋的屋檐下他也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在宇文家遭难之时窦毅小心翼翼不敢出声,但他的女儿看不下去。

    这个小女孩非常有脾气,大吼一声只狠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为为舅舅家平乱!这一吼吓得窦毅夫妇一身冷汗,这可是要掉脑袋的话,赶紧跑过去捂住闺女的嘴,只求这姑奶奶别乱说话要了全家的性命。后来惊魂未定的窦毅给这闺女安排了一门亲事,嫁得非常不错,因为对方是名门之后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而新郎官的名字叫李渊。

    历史如一盘晦深的棋局,看似不经意的一小步总能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给人出意料外的惊喜,最后留给观棋之人细细品味。

    扳倒旧皇族是杨坚巩固自己地位的重要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建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

    总的来说杨坚是一位非常注重节俭的皇帝,自己家里用银钩子都算奢侈了非得要换成铁钩子,可见他是非常痛恨可耻的浪费的。

    一个皇帝最奢侈的消费不外乎修房和修坟。搞房地产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花钱的项目,更何况皇帝搞的房地产一般都是大手笔。此前最出名的就要数秦始皇修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所费颇大又劳民伤财一举两损,大秦后来完蛋跟这些土木工程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不过为了维护自己帝国的尊严,杨坚并不想从嬴政那里吸取教训,他还是决定大兴一次土木。这倒不是因为他转性了,这个房地产项目实在是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

    隋朝在建国之初还沿用北周都城长安城。不过请注意这个长安城不是后来大唐的首都长安城,而是大汉的长安城。

    这座城市的历史非常悠久,到了当时已经有了七八百年的历史,搁到隋朝也算物质文化遗产。这座城市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见证了当时中华最灿烂和最混乱的时代,是一座有名的古都。

    问题是这座城实在是太古老了,在建造之初设计者也没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问题,就只修建了一小块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首都长安城也开始面临着‘长漂的农民工和有着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屌丝们涌了进来,然后地方就不够用了。

    那时候也不会有土地局、规划局、房产局、工商局、派出所还有找麻烦,混出了模样的人们就开始买地拼命的造‘违建’。

    这就导致了长安城的规划越来越不合理。皇宫门口放个养鸡场、王爷府边挂个裁缝铺、宰相门前撂个煎饼摊,走到哪都是菜市口,在生活上倒是极其方便,但这环境实在是太乱了。整座城都找不到几条能直着走的路,根本就不像个首都的样子。

    而且这座城市还有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问题。那时候没有下水道和垃圾场,生活垃圾和厕所污水靠人力搬运是非常普遍的。街里街外到处是臭水桶、垃圾车和拉粪车,这场面现代人想想都恶心更不要说住了。

    处理这些垃圾也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无非就是烧了或埋了,当然最方便的就是倒河里。而河是连着地下水的,地下水又会从城里的井捞上来……那水喝起来总会有一股让人意味深长的味道。

    如果说城市规划不合理可以将就,城市污染也凑合,喝的水有股尿味儿也能忍,这座城还有一个更要命的缺陷就是在不能忽视:它离渭水实在是太近了。

    渭水为黄河最大的支流,而古代黄河泛滥是个历史性的难题,这座长安城好死不死的就建在渭水边儿上。昨天晴转多云今天水就能淹到脖子上,这种刺激的事每过几年就会来一次刺激刺激长安人民,这可就太要命了。

    当然有人也会问既然这座城有这么多问题,那之前就没人管么?还真没有。

    自从宇文泰把西魏老家搬到这里后就忙着跟东魏的高欢掐架,一直掐到宇文邕那才把对面撩趴下了,对于城市这些问题根本就没多余的精力去管。接班的宇文赟更是一位玩主,正儿八经的事他连看都不想多看,混一天就是一天,指望他办点好事不如洗洗睡吧。

    现在到了杨坚这里,他想处理处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开皇二年(582年)六月杨坚先找高熲和苏威过来谈谈心,拐弯抹角就说到迁都的问题上了。两人一听杨坚有意搞房地产都是眼前一亮,这可是件好事情不但能分新房没准还能分点股份,这种好事可遇不可求,他俩都是举双手赞成还激动的跟杨坚聊到半夜。

    不过杨坚倒矫情起来,他没有直接拍板而是把两人打发回去了。这两人都是老油条,回家一琢磨就品出了杨坚的小心思。

    第二天上朝,庾季才就上疏说昨日他夜观星象天降迁都之兆。庾季才这个家应该还记得,去年杨坚改朝换代的时候就曾跳出来特地给杨坚挑了一个登基的好日子,他本身是个著名天文学家同时也兼职做忽悠。

    庾季才为什么站出来杨坚心里也是门清的,这戏得演足,所以他‘愕然’的对高熲和苏威说,怎么昨天刚跟你们商量迁都怎么老天爷都知道了。高熲和苏威能说什么,自然是添油加醋的恭维一番。

    杨坚和高熲他们这么卖力的演戏,就是演给其他大臣看的,李穆眼睛毒最先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在李穆送了杨坚一条金腰带之后,杨坚对这位老大爷也是格外的够意思,给他加了一个一品太师的位子坐,当做吉祥物一样在朝里供着。能从宇文泰时代就崎立不倒的李穆对风向的判断是非常准的,看着杨坚和高熲等人在唱双簧,他也站出来帮杨坚造势。

    这要再揣摩不出上意就白在朝里混了,剩下的人也开始跟风的表示支持,迁都的总基调就这么确定下来了,随后就是确定迁都的细节。

    说到底杨坚是觉得这座长安城实在是旧了点,但这块地皮还是不错,尤其是这座城还建在龙首原上是龙脉之所在,自古就盛产帝王是块风水宝地。所以他想将新都建在隔壁,同时还任命了宇文恺为总工程设计师。

    宇文恺,字安乐,其父是杨忠的同僚十二大将军之一宇文贵。他出身于武将世家却对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不感兴趣,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学习。

    如果只说他爱看书那实在是太小看他了,宇文恺不但喜欢看书,还是个超级学霸,他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牛的工程建筑专家之一,最牛的城市规划师没有之一。

    接过了杨坚的任命之后,宇文恺马上就着手开始设计新都城的建设规划工作。

    在宇文恺的规划中,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为皇家专用别墅位于城市的极北,皇城是百官的办公楼,紧挨着宫城。外郭城是城市的居民区,由一个个规则整齐的格子一样分布的‘坊’组成,整个设计图左右对称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闲暇之余还可以拿来下棋,功能丰富。

    街道和生活小区不但排列整齐,还有很好的引水排、水系统居住非常舒适,还将百官工作的皇城,皇帝居住的宫城划分的非常明晰,每个地方都体现出了帝国的威严。

    为了拱卫宫城的安全,宇文恺很很贴心的在宫城后面建了一座‘禁苑’。‘禁苑’是皇族的私人领地,面积非常广阔,不但可供皇族游玩嬉戏还可以驻扎禁卫军队保护宫城不收侵犯。

    随后的历史也跟设计者宇文恺开了一个小玩笑,这个地方对于皇室的安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禁苑’连通宫城的必经之路有一个大门叫玄武门……

    乍一听这些设计感觉挺一般,其实这座城很不一般。

    此城设计长度约9700多米,设计宽度约8600多米,占地面积是84平方公里。这个建筑面积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汉长安城的2.4倍,两百多年后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6.2倍,同时期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的7倍。这四座城市分别是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建立的第二、第三大城市和世界上最大的第二、第三大城市(一国只限一个,不然要排到十名开外),也就是说这座城是人类在近代化以前能建立起来的面积最大的城市。

    更气派的是这座城的正中间从皇城的正门朱雀门连通到外郭城的正门明德门的朱雀大街。现在的西安市这条朱雀大街也还在,不过比一千三百多年的朱雀大街压缩的实在太多了。原朱雀大街长约5020米,这个长度并不显眼但它宽将近150米。

    150米宽的路是什么概念?我们现在的车道宽度一般在3.75米左右,150米的路面相当于四十车道宽,能建六个四车道高速公路。这是让人震惊的道路宽度,即便是现在的城市规模也没有达到这么宽。

    有时在史书里记载一个人只是能力平平,但我在综合考量史料后总会给一个‘白痴’、‘废物’之类的评价。

    也许那人只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人,智力水平也与常人无异,那我为什么要用这么过分的字眼呢?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在村里的学校可能一直都是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个尖子生,但等他进了市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面对大环境下的精英时他就是班里的倒数第一。此时并不是他脑子跟原来有变化,只是这个环境让他成为这里最笨的人......

    说朱雀大街是路不如说是长条形的广场,可以想象在这么宽阔的路面上行走是多么的荡气回肠,小朋友可以在上面踢足球、拍篮球,大朋友可以在上面玩保龄球、打高尔夫。如果在上面搞个阅兵式放上几排东风,隔壁估计都会吓尿裤子,这个意极了。

    这座城市不但建筑规模够大,道路够宽,其中还有丰富的文化理念。

    虽然新都地址设在关中平原上,但杨坚给的这块地也不全是一马平川,其中还有几个土坡。宇文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图纸的设计上也将这些土坡计算在内,并充分的利用起来让整个城市和谐完整。甚至所有的设计布局都参考了天体星象、九宫八卦、五行风水其中蕴含的意义包罗万象让后人叹为观止。

    这一切的计划说到底也只是宇文恺画在纸上的设计图而已,如此浩瀚的工程量哪能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想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这座人类历史上神奇而伟大的城市宇文恺从设计到建造,用时九个多月。也就是说第二年没过多久杨坚和手下的一帮大臣就开始高高兴兴地搬家了。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快的建设速度就算是放在今天也是建筑奇迹。

    当然九个多月没有将所有的计划全部建设完毕,立起来的大部分是宫城和皇城的重点工程,外郭城的各个坊等配套设施都是以后陆陆续续追建的。

    更可贵的是建造这么大的房地产项目居然没有搞的天怒人怨,杨坚的节俭个性在这里完美的体现出来,他建设用的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就地取材,从原长安城废旧宫殿里拆过来的到新宫殿直接安装,既省时又省钱还环保一举多得。

    住在这座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皇权的城市里,杨坚在那一刻是异常兴奋的,他给这座城命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在建成之后吸引了无数的国际友人来这里经商、朝觐、旅游参观,其中很多人甚至终身在这里定居把这儿当老家了。这说明大兴城不但是中国著名的大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这是属于杨坚和宇文恺的成就,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史书每读与此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敬意盎然。

    作为这一切的谋划者,杨坚有得意的资本和条件。现在手下有一套能臣班底,有一座雄伟的新都,在这个国家里至少明面上看到任何敌人。但杨坚并不满足在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就上,因为这个国家还不完整,在宽阔的长江以南还有一个陈朝。

    杨坚是一个有追求的皇帝,他不但接了宇文家的班还扛下了宇文家的担子,他准备将宇文泰和宇文邕没有实现的理想在自己手中完成。所以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就开始在长江沿岸积极布兵备战。

    虽然杨坚一直对南陈虎视眈眈,不过这架当时还是没掐起来,因为北方的突厥人总不让杨坚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