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27章 动员令
    杨俊是怎么回答的?打仗就要流血、会有人受伤、还会有人死,这多不好,先按兵不动,这样就不会有人受伤了……

    得到这个回答的崔弘度有种要吐血的冲动,以他的性格要不是因为杨俊王子的身份,估计他都要把杨俊的皮都拔下来晾干了。但杨俊不但是王子还是部队的统帅,再不满意崔弘度也得把这口血咽回肚子里。

    相反对面的周罗睺和荀法尚等人看着杨俊按兵不动也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人在一起合计了一下,既然敌不动那咱们就动动吧。于是乎囤积在鹦鹉洲的数万呼啦啦的冲着汉口的隋朝军队奔将过来。

    崔弘度看着不争气的杨俊,心想完了吧,敌人都打上来了看你怎办!

    看着对面的敌军一股脑的都冲过来了,搞得杨俊也很紧张,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应对。其实杨俊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周罗睺和荀法尚过来不是掐架的,他们是来投降的……

    隋朝众将跌了一地的眼镜(如果有的话),纷纷无语加腹诽:这TM也可以?

    有道是傻人有傻福,杨俊气定神闲、稳如泰山、兵不血刃,汉口无战事。

    这仗才刚开始打,虽然上游杨素获得一些胜利,但两国实力总的来说还是八两对半斤,完全没有缴械投降的必要。

    既然没这个必要,那周罗睺和荀法尚为什么还投降呢?

    究其原因杨俊还得感谢陈叔宝。

    后梁萧家虽说现在混的不咋地,但祖上毕竟是他们老陈家的主子,现在陈叔宝这块地皮还是靠他叔爷和大伯从人家手里抢来的,可说两家是渊源甚深。现在后梁拖家带口的投靠了陈叔宝让他觉得自己倍儿长脸,小眼儿笑都埋进肉里了,分别让后梁宗室萧岩出任扬州刺史、萧献出任吴州刺史。

    这两个地方都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看来陈叔宝也是下足了血本的。同时陈叔宝也想当着这些后梁宗室的面,摆一摆他的架子。

    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陈叔宝下令长江中下游所有战船军舰和绝大部分防御军队都集结于首都建康。这些庞大的军队集结到建康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那就是陈叔宝要在当年元会之时当着后梁降臣的面显摆显摆自己的牛逼。

    这可真是一个有魄力的理由,只是为了装逼,沿江几千里的防线内连一条属于陈朝扁担都没有了。

    还在打仗呢好不,真当对岸几十万人是棒槌不成?陈叔宝这厮皮真厚,别说火烧屁股,就是烤熟了都不带着急的。

    皇帝脑袋进水了,大臣也不全是糊涂蛋。眼见形势越来越危机,一帮文武大臣就在一起合计对策。

    护军将军樊毅认为京口和采石都是拱卫建康的要冲,应该各派五千精兵严加防守,并出动金翅级战舰两百艘沿江巡视以备不测。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建议,顾命大臣右仆射袁宪和军方大佬骠骑大将军萧摩诃对此都没有任何异议,准备按照樊毅的建议进行部署。

    但是施文庆不同意。

    陈叔宝常年不爱搭理朝政,朝中大臣有事想要联系他主要是靠这位施文庆递话。

    之前施文庆奉命接替晋熙王陈书文就任湘州刺史,施文庆出身不好负责递话也不算实际差事,现在能接替一位王爷到地方赴任自是满心欢喜。但一听说袁宪和萧摩诃居然不经过他就准备进行军事调动让他老不爽,因为他去湘州还被调了两千兵马做随从,要是真的按樊毅的计划部署下去,这两千人基本就被拉倒防线上没工夫陪他去湘州了。

    同时准备接替他位置的沈客卿又是巴不得他赶紧走,两人虽然有不同的目的却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他们商量一起把这个计划搅黄。

    有陈叔宝在,这种军事计划不用搅合都会黄的。袁宪等人的书面请求算是用肉包子打狗了,一点回信都没有。

    隋朝的军队已经开拔到了长江边上,袁宪急火攻心,继续包包子(奏折)打狗,就算陈叔宝不打嗝放个屁也是好的。

    施文庆唯恐自己势单力薄,用重金贿赂尚书令江总一起帮自己游说陈叔宝,编了各种理由就是不想让京口和采石增兵。

    在施文庆的不懈努力下,这个计划终于被搁浅了。

    人家大隋可是马上要打过来啦,既然这个计划不同意,那也得有一个计划撒。

    计划还是有的。陈叔宝非常淡定的跟身边的近臣们吹牛,咱这地盘那是王气所在,北齐来了三趟、北周也来了两趟都是吃了败仗滚回去的,这次又能咋地?一旁的孔范也跟着吹,我就怕他们不来,来了我也好带兵打他们个落花流水捞点军功。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这里吹牛败火,这的精神线,实在是…令在下佩服。

    如果只是吹吹牛也就罢了,但在即将国破家亡这么关键的时刻陈叔宝不光掉链子,还掉裤子。

    隋朝出兵不久,陈叔宝非要把太子陈胤给撤了。这陈胤的老丈人可是陈朝的栋梁萧摩诃,是陈叔宝绑住萧摩诃的重要纽带,现在这个节骨眼儿换了陈胤就是跟萧摩诃说你这唱了八年的准国丈没戏了。

    国丈嘛,没了就没了,好歹陈叔宝跟萧摩诃还是个亲家,但陈叔宝最不地道的是开战之前还给萧摩诃带了顶绿帽子把人家的媳妇儿给睡了…

    也不知道陈叔宝的脑浆是不是的荷尔蒙做的,说睡就睡,在战时给军方大佬扣绿帽子那是开玩笑的事吗?

    萧摩诃本是陈朝中的主战派,但在得知自己被扣了绿帽子之后,大脑基本就短路了。此时的萧摩诃满脑子想不再是对敌之策而是让他泪流满面的三级画面,在这些画面前,萧摩诃丧失掉了支撑他一生的信念和斗志。

    眼看对面都要拱卒过河了,陈叔宝自己就把车马炮全部丢了,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当出了境界。

    祯明三年(589年)正月初一,陈叔宝终于办完了他朝思暮想的元旦朝会。这一天并不是一个好天,因为此时江雾弥漫而且是难得一见的大雾,准备轰轰烈烈炫耀一番的陈叔宝被这场大雾搞得兴致缺缺,早早的就睡过去了。

    而在另一边的隋朝,负责经略建康的此次伐陈大军的主帅晋王杨广却非常兴奋,他想充分利用这次大雾搞文章。

    作为此次作战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杨广手里的军事资源和人才储备也是最多最好的,身边不但有顶级军事参谋高熲,还有猛将韩擒虎和贺若弼。

    此时的杨广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已显现出他老成持重的性格特点。面对南下巨大的功勋诱惑杨广并没自乱阵脚,他趁着这次大雾带来的难得时机先是派遣韩擒虎和贺若弼作为先头部队分别从东西两路夹击建康,即将军队铺展开又可以试试陈朝的深浅,为自己带着主力大军南下创造积极的战略条件,一举多得。

    可惜杨广还是低估此二人的能量,其实平定江南,有这两人就足够了。

    自贺若弼到了广陵之后就一直在向南朝释放烟雾弹,一会卖马一会买船,又频繁撤换江防,经常声势浩大的带军出去却并不是进攻而是打猎。

    开始陈朝守军对贺若弼的一举一动都紧绷着神经线,但时间一长就是不见贺若弼出手,慢慢的这些守军也就放松的警惕。所以在贺若弼真的带兵渡江的时候,并没有遇到激烈抵抗就过了这道长江天堑。

    广陵的对岸就是京口。由于之前没有增兵备战,京口很好打,贺若弼很快占据了京口,生擒了南徐州刺史黄恪。

    另一边韩擒虎的行军比贺若弼还顺利。这位猛人提着五百手下就渡江进攻采石,此时的采石守军都还沉浸在朝会的轻松欢快的氛围之中,个个喝的酩酊大醉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韩擒虎到了采石都不用打,直接用绑的就把采石拿下了。

    采石和京口是拱卫建康的东西两大门户,居然如此顺当就拿下了,搞得这两位将军觉得此行不像是在打仗倒像来江南旅游的。

    拒绝了樊毅合理建议的陈叔宝算是双手把采石和京口送给了韩擒虎和贺若弼。

    广陵的对岸就是京口。由于之前没有增兵备战,京口很好打,贺若弼很快占据了京口,生擒了南徐州刺史黄恪。

    贺若弼顺另一边的韩擒虎比贺若弼还顺。

    这位猛人提着五百手下就渡江进攻采石,此时的采石守军都还沉浸在朝会的轻松欢快的氛围之中,个个喝的酩酊大醉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韩擒虎到了采石都不用打,直接用绑的就把采石拿下了。

    采石和京口是拱卫建康的东西两大门户,居然如此顺当就拿下了,搞得这两位将军觉得此行不像是在打仗倒像来江南旅游的。

    拒绝了樊毅合理建议的陈叔宝算是双手把采石和京口送给了韩擒虎和贺若弼。

    之后事情的发展只能说,没有更顺只有最顺。到了京口的贺若弼继续西进,一路上别说陈朝的主力部队,连个民兵都没见着。

    对于侵略战争,正常来说民间的反抗情绪是很深的。因为到地方驻防的正规军可能只是来混吃混喝混军饷的外地人,打不过侵略者大不了换个吃饭的地方,而当地民众却可能要付出自己全部的财产和身家性命为代价。

    大家都知道,赚点钱娶个老婆有多不容易,要是有人想抢你辛辛苦苦攒的家底儿,还想睡你老婆你会咋样?没说的,肯定命都豁出去跟他拼了!

    所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里随处可见,当正规军抵抗不给力的情况下,地方民兵的抵抗情绪和战斗力往往是最强的。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正规军基本是负抵抗能力,但民间自发的反侵略队伍也没能组织起来。而且当地人不但不抵触这些‘侵略者’,相反对这些‘侵略者’还非常欢迎。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隋朝的战争宣传策略,自杨素开始隋朝对南陈战败的俘虏都实行宽大处理,不但抓了就放还给盘缠(路费)回家,态度之友好不像来打架倒像是来省亲的。

    与此同时隋朝诸位将军还下令对务必对沿路百姓秋毫无犯。这道命令甚至还有严重的洁癖,对南朝百姓别说‘犯’连碰都不行,贺若弼手下一个小兵喝了当地人一口酒,贺若弼居然就把这小兵脑袋给砍了。

    如此严明的纪律让江南的百姓自己都不好意思,别说抵抗了,恨不得把这些人的画像挂家里供着。像对面的韩擒虎,此时最头痛的不是怎么打仗,而是应酬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江南粉丝团……

    治下的百姓最仰慕的居然是敌国的将领,仗打到这份上,只能说作为一个失败的皇帝,陈叔宝实在是太成功了。

    在采石被韩擒虎攻破的第二天,也就是陈祯明三年正月初二,侥幸从采石逃回戍主徐子健带着告急文书飞驰建康报告隋军已经渡江的消息。

    陈叔宝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大吃一惊,随后就回去睡觉了。等到第二天初三,陈叔宝睡醒了,立即把朝中文武重臣叫到跟前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就是以陈叔宝的脑子都知道,现在想凭‘王气’和‘天堑’抵挡隋军都是不靠谱的,下面的大臣更是乱成。

    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大臣们就算不卫国为了保家也都脑洞大开,合理不合理的建议说了一堆,朝堂成了菜市口热闹的很。

    面对众多复杂的建议和信息,陈叔宝的脑袋一时接不过来,所以他最终决定,第二天再说。

    再一个第二天之后,已经到了大年初四了。这一天陈叔宝终于发表了已经迟了两天的战斗动员诏书。

    这篇诏书文笔之大气,口吻之硬气,实在是陈叔宝一生所罕有,让人读后精神都为之一震,特将原文抄录如下:

    犬羊陵纵,侵窃郊畿,蜂虿有毒,宜时扫定。朕当亲御六师,廓清八表,内外并可戒严。

    本文翻译:隋朝那帮居然胆敢侵犯我国都近郊,虽然不足为虑但就像一只蜂蛰一下也挺疼,所以大家先把家门守好别被蛰了,朕要御驾亲征统帅六军把这帮羊狗一般的家伙清出去!

    此诏书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魄力十足,能出此诏书说明陈叔宝还算懂规矩,知道吹牛也得打个草稿。

    御驾亲征?别闹了,陈叔宝行,让他上战场还不如上吊呢。

    牛吹完了办事的是下面的大臣,随后下令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总管对抗隋朝保卫建康的所有军事行动,并在治下广泛征兵,不但征和尚连尼姑都没有放过。

    如果命令只到这就完了,没准陈叔宝还能多抗一段时间,偏偏他还要化蛇添足给三位将军加了俩监军,分别是施文庆和司马消难。

    韩擒虎和贺若弼能够拿下采石和京口施文庆功不可没,而司马消难更是一个难得的怂货,靠这俩人监军自己不乱就不错了,指望他们能维护军纪就是个冷笑话。

    不过好歹战争动员令已经下达了,那就准备打吧。

    贺若弼攻下京口,萧摩诃请命出征,陈叔宝不许,贺若弼拿下钟山,萧摩诃再次请命带兵灭了根基尚不牢固的贺若弼,陈叔宝还是不许。

    这仗到底还打不打了?连出兵都这么费劲。一边的任忠实在是憋坏了,他主动请缨要求出战并非常客观的分析了目前战争局势。

    现在隋军看似凶猛,但建康城防坚固、储备充足,隋军必不会轻易攻下建康。而对方轻敌冒进跟大部队脱节,我们可以利用水军的优势水路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亲带一万兵马袭击杨广的本阵。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杨广很可能会以为韩擒虎和贺若弼已经被我们干掉了,然后再放出谣言说我要攻占隋朝的退路徐州,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军心大乱,到时候上游的友军也可以沿江而下支援,这个危局就会迎刃而解!

    从战略战术上分析,任忠的这些建议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如果依计而行即便不会像计划中那么顺利,至少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陈叔宝还是不同意。

    第二天,不管任忠的苦苦哀求,陈叔宝下令萧摩诃带军迎战来犯之敌。

    能将所有正确的方针和路线全部否决,这种魄力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这是陈叔宝最后一次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自这一刻开始,他的任何决定对于战局都无关紧要了。

    韩贺二将继续高歌猛进,沿途所过之处望风而逃,一路走过来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很快就将兵临建康城下。

    现在对于贺若弼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军的速度太快了。因为此行顺利程度远超想象,他已经跟杨广带领的主力部队完全脱节了。

    此时建康城里在陈叔宝玩命的招募下还是凑出了十万士兵防守,而贺若弼手里只有八千兵力。

    陈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两边的兵力相差实在悬殊,如果硬拼很可能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把这一路建起了的优势都丢掉。所以贺若弼接到主帅杨广的命令,让他原地待命等后面汇合大军之后再发动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