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26章 冲击
    七年(587年)杨坚招后梁国主萧琮入朝。得了老大的吩咐萧琮自然不敢怠慢,带着手下一众官员就跑到了大兴城。到了大兴城他们收到了杨坚的热情接待,并被告知你们不用回去了,后梁从此不再存在了。还没等这帮人回过神来,杨坚就派了手下将军崔弘度去江陵接摊。开皇

    得知这个消息后让后梁剩下的惊失色,他们不知道杨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本能告诉他们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意’。

    老大哥看来靠不住了,这帮人合计了一下准备找个新大哥,南陈。

    江陵就是湖北的荆州,当年刘备和孙权就为了这里你争我夺的不亦乐乎,是一块在经济、军事地位都非常重要的好地方。而后梁再小也有十几万人,平白有这么一块好地方还有十几万人接收,陈叔宝自是乐呵呵的笑纳了。

    陈叔宝并没有考虑到,他接收后梁正是杨坚的计策。

    很久以前杨坚就曾至书给陈叔宝,说他愿意跟南陈和平相处并坚决不招降纳叛,同时还送还了逃到北方的陈朝将领数人,以示友好的决心,陈叔宝也答应了他这边也不会接收隋朝的叛逃人员,双方口头上签署了睦邻友好协定。

    现在好家伙,一下收了我手下十几万个小弟,这可是裸的撕毁协定!

    感觉受到了欺负和欺骗的杨坚‘愤怒’的指责了陈叔宝的不义行为,并昭布天下要去南陈讨回公道,于后所发生的所有后果将由陈叔宝负责!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南陈的开战宣言雷声很大,但在发布之后别说雨点了连吐沫星子都没有,杨坚就此沉默了下来。

    杨坚当然不是只想过过嘴瘾,说说而已,但真要踏平江南,他还有一个心结。

    这个心结不光是他有,北朝所有希望南下统一全国的统治者都有这个心结,那就是长江天堑真的是这么好渡的么,南朝是这么好统一的么,这个理想真的会这么轻松的实现么,问号。

    此刻的杨坚应该会想起当年北方的另一个霸主,这人名跟他还一样正是前秦的皇帝苻坚。

    不光名字一样,两人的经历也非常相似,甚至苻坚还有过之。

    两百年以前,苻坚带领的前秦政权也是蒸蒸日上,其人也是励精图治,一统了混乱的北方各路人马。当时的前秦国力充盈,武备强盛,为了统一南北苻坚纠结了百万大军(没一百,八十万也是有的)气势汹汹的南下,但是经过淝水一战,强盛的军队很快灰飞烟灭,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一代英主不但沦为后世的笑柄,还很快丢掉了身家性命。

    三百年的混乱,真的会在自己手中实现吗?杨坚不知道,他想做到这一点,同时他也被这个目标所背负的压力深深的恐惧着。

    对陈开战的时机其实早在三年前摄图称臣的那一刻就已经成熟了。当时隋朝的军队经过跟彪悍的突厥骑兵轮番战斗,士气和战斗力都达到了巅峰,国内的济资源也都整合完毕,而南陈已经休战多年,虽然也还保留战斗力,但内部已经开始慢慢的腐化。此长彼消正是南下进攻的大好时机。

    那时,杨坚放弃了这个冲动。

    平定乱世统一全国这样的历史机会,几千年来都不是很多,更何况是这种几百年的大乱世。

    在这种大历史交汇的时刻杨坚的脑海里翻出的名字绝不仅有苻坚,宇文泰、高欢、谢安、刘裕等等人物的生平都在杨坚的眼前飘忽不定,百年来无数英雄未完成了理想终究会在自己手中完结么?

    杨坚,你可以慢慢想,不用太急,你还有时间下这个决心。

    这块该拍的板子终于还是拍下来了,在半年之后。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诸事。

    灭陈大军兵分三路,分别由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其中杨广出兵六合(今江苏南京北)、杨俊出兵襄阳(今湖北襄阳)、杨素出兵永安(今四川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蓟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以左仆射高熲为晋王元师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

    此次隋朝的灭陈大军出动总管九十位,总兵马五十一万八千,战线从长江三峡一直堆到了长江入海口。

    这是隋朝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军师动员,下定决心的杨坚这次是铁了心要跟陈叔宝动真格的了!

    在这九十位总管中,最兴奋、最有战斗激情的要数杨素了。

    能被委任为三大元帅之一和两位王子地位几乎平行,可以看出杨素的能力是非常得杨坚得认可得。但杨素得目的并不止于得到认可,他一直等着这个机会可以洗刷掉四年前自己的耻辱,重新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

    在开战之前,杨素早已在永安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在那里针对北方较南方并不擅长于水战的特点,他特地建造了‘五牙’大船。

    这种大船有五层楼,高余百尺,左右前后放置了六把高五十尺的拍杆。拍杆相当于那个时代的船载大炮,名称非常形象攻击起来是靠拍的,被这么大的一条揍一下应该会很疼,同时这种大船还能容纳八百名士兵,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战略武器。在造船过程中杨素还特地将造船的废料沿江抛下,威慑陈朝的士兵,生怕他们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玩意儿。

    现在终于到了这个大家伙的用武之地了。

    开皇八年十二月,秦王杨俊带着十万大军集结于汉口与武昌隔江相望做出一副随时准备渡江作战的样子。陈朝的军队立即采取了紧急的应对措施,从沿江的其他防线抽调士兵进驻武昌。

    士兵和能量一样都是守恒的,武昌的防御力量增强,其他的地方就会变得薄弱,这些变得薄弱的地区也包括三峡。

    趁着陈朝守备空虚,杨素从三峡沿江而下顺利的来到了位于宜昌附近的虎头滩。

    到了虎头滩,出情况了。陈朝派了将领戚昕带了几千号人几百条战船,守在了虎头滩前面的狼尾滩。

    擅长水战的选的这个狼尾滩位置很毒辣,此处水流端急、地形复杂杨素的五牙大船在这样险峻的水流环境下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而狼尾滩还处于江心地带易守难攻,戚昕这几千人硬打不够看,但仗着水军和地形的优势,在这里截个道还是有富余的。

    作为隋军的三大元帅之一,杨素手下的兵力比戚昕多十倍有余,但他仍然没有轻视敌人。杨素在认真考察了地形之后,得出了让人泄气的结论,如果直接硬冲即便能渡过狼尾滩也会损失惨重。好在泄气的只是这个结论的前半段,后半段是既然强攻不成那就智取。

    智取是非常考验智商和水平的,杨素的‘智取’方案其实也非常简单,在夜晚对方守备松懈的时候兵分三路水陆共进,说白了就是仗着自己人多欺负戚昕人少。

    是夜,杨素亲帅战船(小于五牙战船的常规型号)数千艘沿江而下,同时派手下王长袭偷袭戚昕南岸驻地,刘仁恩帅偷袭白沙北岸。

    事实证明,简单的方法往往非常有效,仗着自己占有地形优势的戚昕守备果然非常松懈,这一仗只从拂晓打到天亮就结束了。一觉醒来的戚昕眼见大势已去,还没来得及刷牙洗脸就跑路了。

    仗打完了,还是事没办完,那就是战场上还留下了几千名陈朝的俘虏。

    面对刚败在自己手下几千名被绑成粽子的陈朝普通士兵,杨素大手一挥,全放了。不但放了还是好吃好喝的送这些俘虏出去,态度还非常诚恳亲切,就差跟他们说下次再来了。同时杨素还严令部队对沿路的陈朝普通百姓不得有任何侵犯,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熟悉杨素生平的人都知道,这人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主,相反他的心很黑手也很毒,为了目的他会不择手段,这一次也不例外。

    杨素肯厚待这些俘虏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他想洗刷名声的耻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更好的名声把之前不堪回首的东西覆盖过去,同时他还要用这些俘虏来传播自己的好名声,给自己赚足资本。

    雪耻有很多方式,杨素选择的无疑是最明智的。

    这是隋陈宣战之后的第一战,旗开得胜非常有战略意义,杨素这边的关注度瞬间拔高。随后杨素善待俘虏、军纪严明对敌国百姓秋毫无犯的名声也在没有什么高端传播手段的陈朝民间迅速传开了。而杨素这些作为也成为此战中隋朝众将士的纷纷效仿的基本对敌方略。

    尽管杨素‘仁慈’的美名在江南传扬一时,还是有人不买账,其中就包括南康内史吕忠肃。

    此时江南虽然糜烂,但不乏忠义之臣,吕忠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保家卫国吕忠肃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其手下看老板这么卖命也是拼了,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这位吕忠肃就是杨素南下的第二个对手。

    吕忠肃并没有受到先前戚昕战败的影响,稳稳当当的屯兵在岐亭。岐亭位于现今长江西陵峡口,是杨素渡过三峡的最后一站。很显然吕忠肃并不准备让杨素的船划的太顺当,他下令在两岸的石崖上凿孔,用三条铁链横截江面,这就是传说中‘铁索横江’的大手笔。

    果然杨素来到岐亭对吕忠肃的铁链非常头疼,辛苦修了半天的战船再次没能发挥作用让杨素很憋屈。

    解决的方法还是老办法,杨素分出一部分兵力与刘仁恩相配合,一起进攻吕忠肃岸上的营地。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么顺利,双方激战四十余回合,隋朝部队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

    吕忠肃的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但是有一件事他做的很不地道,双方交战兵士杀就杀了,他们还把死者的鼻子给割下来准备邀功请赏。相反杨素这边非常沉得住气,抓来的陈朝俘虏依然按照惯例,给放了出去。

    被人逼到这份上还能做到这一步,可见杨素是有非常可怕的心理素质的,单论这份心理素质吕忠肃就远逊于杨素。

    进行‘仁义之战’的杨素很快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在他的猛烈冲击下,吕忠肃再也扛不住了连夜逃走。之后就好说了,杨素拆了那三天铁链子继续沿江自驾游。

    逃出生天的吕忠肃并不甘心,又纠集部队跑到下游荆门的延州继续拦截杨素。但这一次吕忠肃没有了横江的铁索,而杨素可是还有一直没机会出手的杀手锏‘五牙船’的。

    杨素费了大力气修造的‘五牙船’,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他只出动了四艘就用拍杆拍沉了吕忠肃十条军舰,顺带还俘虏了两千余人,无可奈何的吕忠肃再次奔逃。

    打戚昕是打出了士气,打吕忠肃是打出了威风。在得知吕忠肃接连惨败之后,沿路的陈朝诸将都吓破了胆,巴陵以东居然无人敢守,杨素顺顺当当的沿江西下,准备与在驻军汉口的晋王杨俊会师。

    国事再紧张,杨坚也没忘了自己的家事。之前跟突厥打仗就派了自己的大儿子杨勇上前线拉练,这一次伐陈又换上了和老三。

    对自己的亲儿子杨坚自然舍得下本,老三杨俊手下握着三十个总管,水陆军马共十几万。

    自杨俊在汉口驻军之后,陈朝也派了大将周罗睺、荀法尚带兵数万驻扎在汉阳的鹦鹉洲和杨俊对峙。

    前文提到过,杨俊来到汉口之后便按兵不动,吸引了陈朝广泛的注意力,纷纷带队来到武昌紧张的关注着杨俊的动向。

    杨俊不动其实并不是为了吸引陈朝主力,为杨素西下制造空挡,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动。而他不想动,也不是他胸有成竹,只是因为…他不会打仗。

    解决的方法还是老办法,杨素分出一部分兵力与刘仁恩相配合,一起进攻吕忠肃岸上的营地。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么顺利,双方激战四十余回合,隋朝部队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

    吕忠肃的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但是有一件事他做的很不地道,双方交战兵士杀就杀了,他们还把死者的鼻子给割下来准备邀功请赏。相反杨素这边非常沉得住气,抓来的陈朝俘虏依然按照惯例,给放了出去。

    被人逼到这份上还能做到这一步,可见杨素是有非常可怕的心理素质的,单论这份心理素质吕忠肃就远逊于杨素。

    进行‘仁义之战’的杨素很快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在他的猛烈冲击下,吕忠肃再也扛不住了连夜逃走。之后就好说了,杨素拆了那三天铁链子继续沿江自驾游。

    逃出生天的吕忠肃并不甘心,又纠集部队跑到下游荆门的延州继续拦截杨素。但这一次吕忠肃没有了横江的铁索,而杨素可是还有一直没机会出手的杀手锏‘五牙船’的。

    杨素费了大力气修造的‘五牙船’,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他只出动了四艘就用拍杆拍沉了吕忠肃十条军舰,顺带还俘虏了两千余人,无可奈何的吕忠肃再次奔逃。

    打戚昕是打出了士气,打吕忠肃是打出了威风。在得知吕忠肃接连惨败之后,沿路的陈朝诸将都吓破了胆,巴陵以东居然无人敢守,杨素顺顺当当的沿江西下,准备与在驻军汉口的晋王杨俊会师。

    国事再紧张,杨坚也没忘了自己的家事。之前跟突厥打仗就派了自己的大儿子杨勇上前线拉练,这一次伐陈又换上了老二和老三。

    对自己的亲儿子杨坚自然舍得下本,老三杨俊手下握着三十个总管,水陆军马共十几万。

    自杨俊在汉口驻军之后,陈朝也派了大将周罗睺、荀法尚带兵数万驻扎在汉阳的鹦鹉洲和杨俊对峙。

    前文提到过,杨俊来到汉口之后便按兵不动,吸引了陈朝广泛的注意力,纷纷带队来到武昌紧张的关注着杨俊的动向。

    杨俊不动其实并不是为了吸引陈朝主力,为杨素西下制造空挡,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动。而他不想动,也不是他胸有成竹,只是因为…他不会打仗。

    说他不会打仗不如说他根本就不想打仗。杨俊性格非常柔和,而且很信佛,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事。虽然手下兵将如云,但杨俊根本提不起半点去打架的兴趣。

    杨俊不想打不代表底下的将军们不想打。随行的将军崔弘度看着天天优哉游哉的杨俊也是干着急,上面杨素的捷报一封封的发,都快成日报了,自己在这里还天天钓鱼呢。

    崔弘度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上来劝杨俊快点制定作战计划,你不想打下面可按耐不住要立功的啊,在这里吊着算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