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31章 艰巨任务
    能问到这,说明问道点子上了。要知道陈叔宝是经历过刺杀的,那叫有‘血的教训’,即便他再窝囊再废物也知道惜命,不可能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一个危险的人物。

    这个答案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麦铁杖明面上是给皇帝撑撑伞,实际上却是陈叔宝的保镖。

    中国古代武林高手和奇人是很多的,本文先前曾介绍过北有史万岁南有萧摩诃,都是当时名声响当当的强人。这位麦铁杖跟他们两位比起来也不枉多让,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犹有过之。

    麦铁杖天生骁勇有力看家本领是健步如飞。请注意,在这里健步如飞可是个不夸张的形容词,史载他‘日行五百里,奔走如马’。

    这是一句非常神奇的形容词,如果是真的,那刘翔、杰克逊还敢妄称飞人?当然你也可以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毕竟古文夸张的形容还是挺多的。

    所以这里再多提麦铁杖的一个‘光荣事迹’。

    有了份光明正大的职业后,麦铁杖并没有感到满足。他闲散惯了,受不了这种格式化无聊的工作,所以操起了老本行继续偷盗行窃。

    给皇帝撑伞可不是一个说不干就能不干了的职业,麦铁杖当然不敢耍性子辞职,所以老本行只是兼职。白天给陈叔宝撑完伞,晚上就换上兼职工作服跑到一百多里地外的南徐州四处行窃,赶在天亮之前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撑伞,玩的不亦乐乎。

    由于他总是跟在陈叔宝屁股后头,曝光率太高加上兼职工作服做的很不专业(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麦铁杖还是被南徐州的失主们认出来了,并告状告到了陈叔宝那里。朝中大臣外加陈叔宝天天跟麦铁杖混个脸熟,算了算时间差打死也不相信麦铁杖能一晚上打两百里的来回偷盗行窃,只当这帮失主认错人了。

    后来这些失主不厌其烦的上奏,咬定了就是麦铁杖化成灰我们也认得他!对这个死结尚书蔡徵提了个建议,那验证一下不就完了么。随即设了个套,下令招募可以在一夜之内送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的人,并给这个任务定了非常可观的悬赏金额。果不其然麦铁杖上套了,屁颠颠的接了任务就去送,一夜完成任务第二天照常上班。

    事已至此也是铁证如山,如果是其他的皇帝,有这么一个在眼巴前作奸犯科的毛贼肯定拖出去就砍了。该着麦铁杖命大,偏偏摊上陈叔宝这么一个柔情皇帝。陈叔宝觉得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奇人,舍不得杀,口头警告一番就放回家去了。

    当然这位麦兄的事迹并没有就此结束。等到南陈覆灭,麦铁杖抓住机会跑到了杨素手下效力。麦铁杖的思想觉悟非常高,一点没有为自己身为南人帮着北人打自己的同胞而羞愧,在杨素手下屡立战功。

    在杨素奉命去江南平叛的时候,也带上了这位宝贝奇人,并令他泅水渡江去江南刺探情报。

    第一次出去没有任何问题,麦铁杖带回了敌军的重要情报,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第一次用顺了自然有第二次,但第二次执行公务的时候出问题了,麦铁杖被敌军抓了个现行。

    这些敌军领头的人是主要的叛军首脑之一李棱。李棱抓到麦铁杖之后也想将计就计从这个探子嘴里套出点情报来,不过他没自己动手,而是把麦铁杖绑给自己的老大高智慧亲自审问。

    当时李棱和高智慧两人的营地足够远,李棱决定派三十个人押送这位探子过去。用三十个人来看一个人,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安排妥当后这小分队就上路了。

    可李棱没有预料到,这位不起眼的探子是百万分之一都难遇的奇人。

    麦铁杖在押送途中,趁着大伙吃饭给他松绑的空挡,夺了正给他松绑的倒霉蛋的佩刀。

    就靠这一人一刀,麦铁杖砍翻了所有押送他的士兵,一个不留!

    具体情节史书没写,我也就不杜撰了,只能想象那激动人心的血腥场面应该不会逊色于现代的任何一部动作大片。

    砍翻三十个军士之后,麦铁杖割下他们的鼻子作为记号再次回到杨素的军营报到。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会感到麦铁杖是一个艺高人胆大,手段血腥狠辣的硬脚色,同时他还有非常可爱的一面。

    像杨素这样见过大场面的人看到这三十个鼻子之后都震惊了,但杨素贵人多忘事在上报战功的时候把麦铁杖给漏报了。麦铁杖看这么大的战功给自己漏了,小心肝很捉急,又不敢跟杨素这等狠人明说,所以瞅准了杨素回京城的机会,紧跟着杨素。

    杨素骑马,他用腿,照了面就是傻笑也不说话,就是跟杨素同吃同住(不是一张床)。

    杨素何等心智,一看自然明白麦铁杖的小心思,到了京城之后,在跟杨坚奏报战功的时候特地指名道姓的为麦铁杖请功,杨坚听了这麦铁杖精彩传奇的事迹后决定授予他仪同三司的虚衔。

    至此麦铁杖由一个不务正业的屌丝正式逆转成高富帅(虽然他不是很富也应该不是特帅),成为人生大赢家,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巅峰,看着看着还有点小激动呢。

    关于这位麦铁杖的故事,本文虽有些添油加醋,但绝对是抄录于正史之中,可不是野史里的花边新闻、小道消息。

    这位麦兄的传记读起来一点都不乏味,自我感觉很传奇又很可爱,也不知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反正是很合我的口味,特在此多费了些笔墨。

    好了,广告时间结束,继续回到正题上来。

    话说杨素将军到了江南之后,东征西讨,所攻之处皆平,很快搞掉了朱莫问、顾世兴、叶略、沈玄憎…名单很长,写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大家只要知道杨素搞掉了好多好多叛军就对了。

    这些叛军的名头很多,有的称都督有的称皇帝,共同点是势力都不咋地。前面提到过杨素用几百人冲锋对付的就是这群乌合之众,打他们只是为了练兵,为的是对付一个真正像样的敌人。

    在数不胜数的江南叛军中,还是有一只部队人数最多势力最强的,这支叛军的首领是高智慧。

    跟其他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游击队不同,高智慧是此次平叛战争中最具威胁的大反派。他拥有上千条战船,数万士兵,不但实力强悍而且据点在浙江东岸,守着江南重要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不好对付的硬茬。

    高智慧名字叫智慧,脑瓜子也不傻。他清楚的知道杨素很快就会来找他的晦气,眼看周围跟自己一起起兵造反的兄弟友军一个一个被杨素当萝卜拔了,迎战没有勇气,但是据险坚守还是能做得到的。

    一时间在高智慧的地盘上只要是看得到水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得到他的巡逻舰,天天巡逻千八百遍,恨不能厕所都一天查三回。

    这种龟缩防御的战术简单高效,征战无数的杨素看了高智慧的防御阵型也是眉头紧锁,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太好的解决办法。

    此时手下大将来护儿主动请战,并详细描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由他带领一个数千人的小分队先到对岸的大本营发起偷袭,高智慧将防御重心放在江面上大本营必定守备空虚,把他们的老窝端了,这些江上的战船就想没头苍蝇,随便拍拍就能搞定。

    杨素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可行,而事实也证明了来护儿是一个非常好的战争片导演。

    再严密的封锁线也有空隙,来护儿带领数百艘快船抓住空隙来到对岸,之后的故事一如来护儿设计好的剧本一样,直接攻击高智慧的老窝,一边跟人家打一边烧人家的房子。

    江上的巡逻部队突然发现自己后方的大本营火光冲天,都傻愣愣的不知后面发生了啥情况,总之应该是打起来了。

    在这些巡逻艇正在犹豫是坚守自己的岗位,还是回老家支援的时候,杨素赶紧抓住机会发起了总攻。

    面对如狼似虎的隋朝大军开始全线进攻,这些还在游弋的舰艇不再犹豫了,既没有回去支援也没有坚守岗位,全线溃退了。

    高智慧虽然不傻,但在智商层面还是弱了一筹,眼看自己的队伍还没怎么打就散了,心都凉了,赶紧从海上溜了出去。

    杨素根本就不打算放过高智慧,继续追击。高智慧跑着跑着觉得这仗打得实在太窝囊了,就组织部队开始反击,结果还是拼不过,叹了口气又继续跑。

    老窝是待不下去了,高智慧跑到了闽越(今福建省)一带,联合占据了泉州的王国庆接着反隋。

    虽然妄图再次分裂祖国并不是什么崇高理想(其实站在高智慧的角度来看,应该算是反侵略战争),但高智慧还算有着执着的奋斗精神,是一号人物,至少是相对王国庆而言。

    王国庆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时代感了,就像X援朝、X建军等等,让当代很多70、80后念起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但这个人实在是太差劲了,是个要智商没智商要人品没人品的败类,如果有朋友或本人叫这个名字的,等咱开骂的时候千万别对号入座哈。

    在得知原本实力比自己还高几个档次的高智慧居然灰溜溜的过来投奔自己后,王国庆欣喜若狂,在这个落魄的盟友面前好好炫耀和奚落了一番,甚是得意。高智慧人在屋檐下也只能忍气吞声看王国庆在自己面前颐指气使。

    等王国庆把威风耍完了,高智慧准备跟他商量一下对付杨素的策略。

    王国庆轻蔑的看着高智慧得意的说,这里是福建不是浙江,在我的底盘上,杨素还能翻了天不成。

    他敢这么说,自然是有依仗的。泉州境内五分之四都是山地和丘陵,不但地形复杂而且地势险峻,北方人对这里复杂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加上还有戴云山脉作为第一道天然防线,从陆上进攻泉州简直难如登天。想要带大批部队进攻这里,最好的选择只能是从海上进攻,而北方想跟南方比水军,王国庆想说就俩字,呵呵。

    所以王国庆拍着胸脯跟高智慧表示,兄弟洗洗睡吧,杨素打不过来的,咱们只要商量商量啥时候打他就行了。

    高智慧看了看王国庆那张欠揍的脸,欲言又止,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而且南方除了这货也没什么够实力的盟友了,及来自则安之吧。

    但他注定安不下去。

    确实,王国庆说的都是大实话,占据天时地利的确是他的天然优势。可有优势你倒是利用好啊,这王国庆安慰完高智慧之后啥防御措施都没做居然自己先睡去了。

    他可能忘了灰溜溜跑来的高智慧也曾有过天时地利的天然优势,但面对杨素还是败的很惨。

    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就得接受历史的教训。

    来到福建之后杨素发现海上居然没有半艘战船巡防,在确定不是诱敌之计后,杨素果断将自己的海上部队开拔到泉州城下。

    王国庆一觉醒来揉了揉眼,顶你个肺啊,杨素来了!

    在确定自己真的没有做梦之后,王国庆这个怂货立即决定弃城逃跑,拱手将泉州送了出去。

    看到王国庆的反应之后,杨素已经非常清楚王国庆的脾气秉性,并且想好了对付他的腹案。在认人这方面他要比高智慧强很多。

    最郁闷的要数高智慧了,刚躲到泉州没多久居然又要落跑,看着自己这位窝囊队友又气又急。不过好在福建地形还不错,大不了咱再当个游击队继续战斗。

    这时高智慧发现自己的盟友王国庆正表情复杂的拿着一封信看向自己,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王国庆的手下绑成了粽子。

    这封信是杨素送来的,内容是如果把高智慧送过来以前的事既往不咎,而且还暗示可以把泉州再还给王国庆。在自己的命和高智慧的命之间,王国庆没有犹豫,这个人渣干脆利落的出卖了自己的盟友。

    高智慧被押解至泉州后马上就掉了脑袋,剩下的一群不成气候的小叛军开始断断续续过来投降,江南大定。

    直到这一刻隋朝才算真正的获得了江南。

    这场战争也让杨素心力憔悴,在他第一次击破高智慧时杨坚都心疼这位爱将特地下令他回家休养,当时杨素辞谢了老大的好意,坚持清理最后的余孽。

    因为平定江南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使命。

    杨素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很干净,但上面沾满了看不见的鲜血,有自己人的,也有敌人的。难道统一就非得要流血么?

    他用45角仰望一下天空,该结束了吧。

    班师回朝时,杨素受到了杨坚的非常热情的接待。迎接的规格也很高,接他入朝的是独孤陀甚至在浚仪(今河南开封附近)就等着陪杨素进京了。

    独孤陀时任左领军将军,这个人官位不低但也不高而且还不怎么出名,朝中比他地位显赫的人比比皆是,之所以说他来迎接杨素规格高是因为但的身世很特殊。

    独孤陀是独孤信的儿子,也就是杨坚的小舅子。派他来接杨素自然是大有深意,那就是杨坚把杨素看成了‘自己人’。

    杨坚对自己人的奖励也是很丰厚的,在杨素回到长安后不光得到了厚赏,还把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升到了仪同三司,这是暗示其对杨素非常满意而且会保他全家荣华富贵。

    在这一刻,杨素终于摆脱了之前的阴影,从此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现在是把江南人给打趴下了,同时杨坚也从这次叛乱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这次消停了那下次呢?想让人家心服口服,光靠打是不行的,还得以德服人。

    在杨素跟叛军动刀子的时候,杨坚还派了晋王杨广任扬州总管,杨广的隐藏任务就是去‘服人’的。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其难度并不亚于江南那些张牙舞爪的叛军,杨坚派杨广去不光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最重要的是杨广是执行这个任务非常合适的人选。

    在平陈之战中,杨广作为隋军的总指挥虽然没有亲自获得瞩目的军功,但他诛杀施文庆和沈客卿等人,并且把陈朝的府库封存丝毫不取,这些作为在江南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

    同时杨广本身也非常有江南范儿,他媳妇萧氏是萧梁宗室之女,而且他本人还学会了一口吴侬软语…一个陕西人居然学了一口上海话,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虽然可能不太标准但足以让他跟江南的上流社会沟通无障碍了。

    江南的上流社会都是传承有序的世家大族,和北方的军人世家不同,江南这些世家大族大部分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

    杨广到了江南之后,马上找了潘徽做自己的幕僚。江南著名的文人儒生如袁宪、江总、姚察等人已经随着俘虏大军北上,仍然留在江南的知识分子里面,这位潘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重用潘徽既是向江南的知识分子表态,国家是不会忘了你们的。

    这一招效果非常显著,杨广很快组织起一个以潘徽为核心的江南知识分子幕僚集团,并让江南的上流社会坚信,他杨广的心会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很快上流社会就被杨广摆平了,还剩下的就是下…下层社会(打错字会得罪很多人呢)。

    江南上流社会的代言人是知识分子,普通百姓的代表则是僧侣。

    在江南佛教文化是非常发达的,而且影响力还不止局限于普通民众,甚至辐射到了整个社会层面,当年梁武帝萧衍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非要出家当和尚,可见佛教势力有多强。

    杨广找到的佛教中的突破口是智顗(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