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48章 巡视
    在杨广十四年的帝王生涯里,他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巡游的路上。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杨广从突厥回到长安之后,四海安康、国家昌盛,到处都是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大好情况,连个像样的灾荒都没有,更不要提战乱之类的闹心事。国家在蓬勃向上发展中,两年内都没什么像样的事件需要杨广亲自处理。

    坏就坏在国家太平无事…杨广是精力非常充沛的运动健将,安逸的生活过得让他腻歪无比。没有案子破的福尔摩斯还有个吸吸,生活没有刺激的杨广却只能待在家里发呆…

    必须再做点什么了。

    在大业五年(609年)三月份,一次上朝,杨广突然当着群臣的面说了一句话‘自古以来,皇帝都有到国家每个地方转转的习惯。而南朝皇帝都喜欢坐在深宫里涂脂抹粉,不搞亲民活动,这是个什么道理?’。

    有耳朵尖的大臣立马听出这段话的味道,站出来回复‘所以他们才都完蛋了’。

    此话甚合杨广心意,大大的夸奖了那位大臣。被皇帝点名表扬,此人还稍微有点小得意,可他要知道杨广后面要办的事,一定会觉得自己这嘴太贱了。

    话赶话赶到这里了,杨广接着兴奋的说,既然皇帝待在宫里国家就会完蛋,那我还是出去旅游一趟吧。

    大隋的国家机器围绕着杨广这句话,再次运转了起来。

    在后世史学家描绘当中,杨广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还特别贪图享乐的一个败家子儿。

    这评价,对,但是不全对。

    杨广确实好面子、讲排场、爱享受,但这些并不是杨广的全部。他是一个心思非常活跃,精力异常旺盛,心里想什么就要做什么的皇帝,一个随心所欲的任性皇帝。

    前两次旅游项目拉风到不行不行的,史书上也是大肆记载。但是少有人提及,杨广这一次西巡之旅。因为跟之前的南巡北巡相比,此次西巡最大的不同是,杨广并不是去找乐子的,而是去吃苦去了。

    除了会享受生活之外,杨广偶尔也会体验体验生活。

    西巡的路线是从大兴城出发,经西宁进入到青海,再由青海北越祁连山到甘肃境内。这不是一条非常舒服的旅游路线,而且过青海也有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因素之一,是吐谷浑。

    虽然前两年裴矩使计赶跑了慕容伏允,同时还驻派了大批军队占领青海多出领地,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青海那个地方就算在现在,也包含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让大部队在那里长期驻守成本太高用处又不大,所以不久就退了回来。

    慕容伏允一看隋军撤了,他跑了回来接着做他的吐谷浑可汗。可这一来一去,梁子也结上了,从慕容伏允的地盘走一遭,难保他不会打个劫啥的。

    不过这是小问题,杨广不是很担心。可以赶跑你一次,就能赶跑你第二次。杨广在青海边上以围猎为口号,搞了一个大规模军事演习,警告慕容伏允,要是敢乱动就把你猎了!

    对比一下双方的综合国力,慕容伏允虽然很委屈,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你来就来吧,我躲的远远的还不行。

    杨广还算顺利的进入到了青海。

    不确定因素之二,是地形。

    从青海过祁连山,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那个年代既没有高铁又没有高速公路,甚至连条像样的路都木有,想穿山而过只能走崎岖的小山路。有过登山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山路是从山体上硬凿出来的小坑坑,一边是峭壁另一边就是悬崖,中间只可容一人通过,很考验人的忍耐和意志力。杨广挑的路线,就有很多这种挑战极限的小山路。

    走这种路当然不能苛求速度,何况杨广还带着十几万人的随从。从天亮出发走到天黑,正好把这十几万人撂在山谷里。路难走也罢了,更要命的是作为高海拔山脉,祁连山里的气候也是变化莫测,到了夜里下起雪来。加上山谷中本来就多风,这下这十几万人可是到了大霉了,因为出发的时候,谁都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取暖物资准备不充分,只能靠肉体和大自然做斗争。经常锻炼身体的士兵还好说,可杨广随行还带着一帮常年坐办公室的官员和一群身娇肉贵的后宫妃嫔、女眷。

    跟大自然斗争的结果是‘士卒冻死着太半’,而且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在众多死者中也包括一些皇亲国戚,甚至还包括了乐平公主。提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乐平公主并不是杨广的女儿而是杨广的姐姐,是淡出我们视野很久的传奇皇后杨丽华。这位可怜的大妈经历了无数激荡的风波还可以全身而退,但最后居然被冻死在一个不甚闻名的破山沟子里,结局让人不胜唏嘘。

    到底损失多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们可以想象其中的惨烈程度。

    此行包括杨广本人在内都是走的身心疲惫。可路终究还是走完了,来到甘肃境内之后,杨广下令设置四个郡,分别是在青海设西海和河源二郡,新疆设鄯善和且末二郡。

    杨广这么不顾一切的折腾自己,终于给出一个答案了,他想要扩展大隋的版图。这四个郡的设置在中国版图历史上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尤其是西海和河源二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青海正式划入了自己的版图之内,虽然正式行政时期并不是很长,但是我们说哪里哪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底气就是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堆积建立起来的。

    南边那个叫什么南的小国,也别太嘚瑟了啊,那块地自古也是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啊。瞎嘚瑟,小心把你收回来。

    费这么大力气,损失这么多人力物力,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许三多。

    杨广做的这件事确实很有意义,不光对他自己,也是对中国。四郡的设立不光扩充的大隋朝的版图,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一条中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道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然后开创出来的史上最著名而且没有之一的重要商路。这条道路使得欧洲和亚洲能够第一次以友好经商贸易的方式进行国际交流,这也是世界历史多个民族之间可以通过非战争的方式互相交流协作的奇迹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不但可以赚取财富,还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外交理念,想要发展经济不是一定靠打仗,大家一起来做买卖也是可以的。

    此路堪称一条又称钱又温和的财富通道。

    关于丝绸之路的具体信息,本文不再多做介绍,想详细写写估计一本书都写不完,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聊聊。这里再提一个常识,就是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而是三条。杨广不光重新开通的丝绸之路,还沿着四郡又开辟出两条新的路线。三条路分别切入欧洲,中亚和现在的印度,重新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大大增加了国家新的国际交流视野,也为后来的大唐帝国走国际范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虽说有先有后,可是这份功绩可不比汉武帝软多少。

    设置四郡,重开丝绸之路后,杨广继续他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最终的目的地,是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龙勒县境内,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边塞之一。此关是汉武帝时沟通西域丝绸之路所设置,由于经常从新疆等地往内地输送玉石而得了这么美丽的名字。玉门关经常在边塞诗出现,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这个地方充满了凄美与豪情。但是在一次元世界里,至少杨广跑去观摩的时候,玉门关还不属于一个旅游圣地。

    在王之涣的诗中,玉门关是‘一片孤城万仞山’。诗写的很形象,也没有夸张,玉门关毗邻新疆,原来中原的富庶与繁华,罕有人居住,特产是风和沙子。

    现在问题来了,杨广为什么非要跑到玉门关去看看呢?当时他身边既没有紫薇又没有小燕子,可以跟他对唱你是风儿我是沙,一点都不浪漫不说还吃了很多苦头,有这功夫在宫里享享福不是挺好么。

    想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分析一下杨广这个人。杨广不止是一个性格骄傲的人,还是一个有理想,并一直在追求理想的人,是一个没有满足感的皇帝。在封建专制社会,做上皇帝基本就算是人生圆满,但是杨广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因为没有满足感所以他一直在想方设法超越。他想要超越在他已知世界里所有的帝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还包括他自己。在他的人生观里,已经得到东西无论再好都不值得珍惜,只有没有得到才是最美好的。

    玉门关虽是荒凉,但是有哪位皇帝曾到过这个地方亲眼看一看自己国家边陲的景色?

    我杨广到过,也看过。这里并不是风景宜人之地,但这里很美,因为这里是我的家。

    家这么大,我只是想去看看。这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权力。

    看归看,天天看沙子终究没有什么意思。杨广在甘肃这个地方转了两个月,就准备打道回宫了,此次西巡之旅也算是打上了一个句号。但是你要认为事情就这么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史上最能作的皇帝,费这么大力气就为了吃苦头和吃沙子?以杨广骄傲的性格,是无法接受的。就算是吃了苦挨了冻受了委屈,也得整出一个大场面,让人看了羡慕嫉妒恨。

    不过跟他一起来的十来万人都是了解情况的,别跟他们说羡慕嫉妒了,心里就只有那个恨呐。所以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定要找一批不了解情况的人,才好糊弄过去。

    帮杨广达成这个目的保护好他自尊心的,是他的贴心立体护围大臣,裴矩。

    在杨广刚从祁连山的山沟子里爬出来的时候,裴矩就已经在张掖摆好了仪仗队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所有人都穿盛装参与街道张灯结彩,跟过年似的。这些都是常规项目,虽然热闹但杨广也都见惯了,只是如此还还足以让杨广侧目。所以除了这些之外,裴矩还准备另一项土特产。

    张掖的土特产除了风和沙子之外,还有西域的胡商和使者。在杨广驾临张掖的时候,裴矩已经集结了二三十个国家的胡商、使者身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加入到仪仗队中去。

    有了外国友人的加入,这个欢迎仪式的档次瞬间拔高了很多。杨广在本国国民面前装波依都快装烦了,此时能装波依装成国际范还是非常爽歪歪的。

    为了配合杨广,裴矩又早早准备了‘观风行殿’之类的装波依必备品,让杨广带着这帮没见过世面的胡人一起旅游。同时还组织了上艺人万人参加的大型综艺节目,演出时间从杨广来一直持续到杨广拍屁股走人,足足演两个月。

    这种万国来朝热闹非常的场面一下让杨广爽了,而且还意犹未尽。回去的时候又把这些胡商和使节都带走了,准备回家再过一把瘾。

    胡商和使节们平时连裴矩都高高供着,自然不会傻傻的去驳杨广的面子,纯当公费旅游了。而且这次旅游还非常值,当他们回去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杨广想带这帮胡人面前显摆一番,张掖再热闹也是小地方,当然是比不上大隋的首都的。可是大隋有两个首都除了长安还有个洛阳,长安够大,洛阳也不错…选哪个好呢?裴矩说,来都来了,都看看呗。杨广想想也是,带着这些胡人从张掖走到长安又从长安跑到洛阳。九月份出发一路参观,等他们一行到了洛阳已经准备过年了。

    过年是过年,不过过的是中国年,胡人都没有这个习俗也就是来凑个热闹。为了凑这个热闹他们连着三个多月不停走路,这些胡商和使者也够累的,不过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因为凑的这个热闹还是很过瘾的,不光一直有内容丰富的大型表演可以看,还见识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都市。并且这帮胡人小伙伴儿们都被这个国家的‘富庶’惊呆了。大隋的人居然把自己愿意用黄金、珠宝去换取的丝绸拿来裹树皮…而且参观的集贸市场都是整齐划一的精装修,用来垫商品的席子都是造型美观的龙须草席,就算是卖肉卖菜的都不例外。当然最让胡人惊喜的是,他们走这一路都不用担心回家报发票的问题,因为吃喝拉撒…都不要钱。在人家店里白吃白喝让胡人都很不好意思,在他们非要付钱意思一下时,掌柜的都会站出来说,我们大隋不差钱,吃饭啥的都免单。

    这明显是违反自由商品市场规律的行为,大隋再有钱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胡人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好面儿的杨广故意做出来,为的就是彰显大国的实力,扩充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我会突然想起零八年的奥运会呢?哎胆子太小,还是不说了,怕被查水表。

    胡人可能土但并不傻,他们也知道杨广是故意给他们看的。有胡人在白吃白喝后就问过饭店老板,你们国家确实富,不过也有穷人,为啥你们不把包树的绸缎给他们穿,把这些食物给他们吃呢?搞得人家老板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毕竟是吃了人家的嘴短,这些胡人在回去之后,都大肆吹嘘自己在隋朝的旅行见闻,搞得西域各国人都群情激动,都想到隋朝长长见识,顺便吃顿免费午餐。

    大隋在西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原来的西域的老大突厥人显得倍儿寒酸,越来越没人得理,新可汗处罗可汗都被逼的走投无路,跑到杨广面前可怜巴巴的求封一个武官做。

    此时是隋朝统治势力的巅峰时刻,全国共有郡一百九十个,县七千二百五十五个,有八百九十多万户居民,国土东西长四千六百五十公里,南北宽七千四百多公里。军事、经济、文化,国际影响力都是空前的强大。当时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强盛的帝国,会在未来几年之内会迅速走向衰退,不到十年就轰然倒塌,化为历史的尘埃。

    司马光曾总结,打通了丝绸之路与西域国家互通有无确实发展了国家商业,但是为了体面,招待胡人的规格一直没有改变,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政负担,使国家开始衰退。而提议杨广打通西域的裴矩也应该为此付上一定责任。

    可实际情况哪有这么简单。裴矩应该为隋朝灭亡负责的原因还不止这么一点,而除了西域问题之外,隋朝内部其实已经百孔千疮。

    杨广刚上台的时候,对待跟着他爹混了半辈子的老臣,都还是比较温和的,木有也木有大清洗。其实主要是在争立太子之时,就已经把这帮老臣整弄的七七八八了,朝中没有很强势的老臣可以在杨广面前摆弄老资格。没有直接的权力冲突,也就没必要下狠手。更何况唯一有戏当权臣的杨素已经自己病死了,剩下的人那就更没有威胁了,所以大业初年,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不过这种看似团结美好的形势并没能维持很久,确切的说只有三年。

    就在杨广北巡突厥时,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让他跟一帮老臣彻底闹掰了。

    制造这起案件的各项条件,其实都是杨广所提供的。

    在杨广开始到处巡游的时候,并没有玩物丧志,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工作娱乐两不误,他到哪都是带着一整套领导班子一起走。所以在巡游的路上,大隋帝国整个国家机器并没有停止旋转,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而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零件,各位官员们为了工作方便经常在船上、在车上、在马背上结伴而行,互相之间既方便交流工作,也方便交流感情。

    祸事由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