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47章 人生终点
    韦云起冷眼看着这个还不知道闯大祸的小干部,坚决的说,违令者当斩!随后手起刀落,可怜的小干部血溅当场。

    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周围看戏的其他突厥人。死的这个小头目是他们族人,他的亲人、朋友就在军队当中,很多人都可以喊出他的名字,结果一下子一个活人就变成了一具尸体。他们无法理解只是违反了一个规则很简单的命令,为什么就要杀人?

    韦云起这一刀是为了立威,却也是非常凶险的行为,他可是孤身一人身处两万突厥骑兵的军阵中,如果突厥人因此哗变,他将必死无疑。

    但他没有一丝惊慌,依然用冷冷的目光看向周围目瞪口呆的突厥人,一如刚才他看向那个小干部的目光一样。接着他说,都散了吧,重新列队。

    静寂的草原上仿佛还飘荡着他刚刚说过的那句话,违令者死!

    突厥人开始躲避韦云起的目光,默默的听从他的命令重新整理好了队形,仿佛刚才那一幕从没有发生过。

    草原人都习惯遵从于他们的草原法则,那就是听命于他们所认定的强者。

    能够果断处死不听命令的小头目的韦云起正是一位这样的强者,他的强势作风不但没有至他于险地,反而赢得了突厥人的尊重,至此以后全军上下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让突厥人这么颤粟是很长脸的事,可韦云起没时间享受此待遇带来的快感。任务还未完成,形势依然很严峻。

    虽然手上有两万突厥骑兵,可跟需要讨伐的契丹一族相比,兵力并不占优势,想要完成皇帝大人交代的嘱托,仍需要费一番心思。

    韦云起决定充分利用一下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契丹人并不知道隋朝会征发突厥人来讨伐他们。契丹族称霸这片草原还得个三百年,现在本来就依附于当今的老大突厥人,而且两个民族互相交好,之前抢了一票防备的只是隋朝,但对于突厥兄弟是不怎么设防的。

    所以韦云起派人堂而皇之的进入的契丹势力范围,跟他们说自己这股人是借道去跟高丽人做生意,并严令军中不得有人透漏这队伍里有隋朝的使节,违令者斩。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突厥人很听话。而契丹人对此也没有怀疑,就这么看着这支骑兵部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穿行而过,到了自己的后方。

    确定契丹人没有一点防备之心后,韦云起命令军队在距离契丹人一百里外的地方休整,并在晚上开始整装突袭,在破晓之时向契丹发起了进攻。

    曾经的强盗们现在变成了被抢劫者,两万突厥骑兵很快冲杀进了契丹营地,开始和掠夺。此战没有悬念的大胜,无数没有准备的契丹人倒在了‘友族’的刀口下,活着的人倒是有数的,男女加在一起共四万。

    清点完战果,没有用的男人统统杀掉,有用的女人和牲口一半送给了突厥人,另一半当做胜利品被韦云起带回了长安。

    除了契丹人和那个倒霉的小干部,所有人都收获颇丰,染干和他的两万骑兵得到了应得的报酬,而最兴奋的要数杨广了。派了一个人写了一封信就得了这么多战利品,这可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做过的唯一一个不赔本的买卖,所以擢升大功臣韦云起为治书侍御史。

    当然,韦云起的功劳绝不止区区一个治书侍御史这么简单。北方的草原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何解决边患是历代皇帝都很头疼的外交问题。而韦云起的完美表现,开创了隋唐时期‘以胡制胡’的先进外交解决方案,后世更有许多牛人开始纷纷效仿,甚至取得了更丰硕的成果,其影响甚至可以和长孙晟相提并论。而作为这套传奇方案的开创者,韦云起可谓前无古人,如果不是后面还有一位将借力打力这一套玩的更是天花乱坠让人叹服不已的晚辈,韦云起当属后无来者第一人,现在我认为应该跟那个人屈居并列。

    这一战既传奇而又功劳卓著,但是史书却很少有提及韦云起其人其事的。可能一是由于韦云起的功劳对国家外交影响深远但是对国内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有些埋没。还有一点则可能是,韦云起后来在风云变幻之际归顺于唐朝,但很不幸的是他是

    做事和能力很重要,但是站队问题同样不可忽略。

    至此,向这位有些被埋没的传奇英雄致敬。

    经略西域的奇人

    另一位主文的仁兄,可以一位来头可比韦云起要大的多,故事也更丰富多彩的隋朝传奇外交人物。

    此仁兄为裴矩,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虽然老家的名字很喜庆,而且出身是中国贵族史上来头很大的河东裴氏家族,祖上也确实是世代为官,但是裴矩的童年却是很悲惨的。

    因为还没等他多大,父亲就去世了,由他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作为小裴矩的监护人,裴让之还是不错,因为他也是位大官,不过很不幸的是,裴让之的主子是很难伺候的北齐变态皇帝高洋。又没等裴矩长多大,裴让之就被高洋给玩死了,此后裴矩再没有什么靠山,一切事情都得靠自己解决。

    历史又再一次证明,悲惨的童年生活并不完全是坏事,很多牛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裴矩也是。

    正是由于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才没有理由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裴矩没有被现实困难压倒,积极读书提高自己的内涵,而且脑瓜非常好使,颇善于心计和揣度人心。在没有靠山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头脑,裴矩在北齐的日子过的还不错,官不大但挺滋润。

    然后,我们都知道的,北齐没多久,也倒了。日子刚过滋润的裴矩又很悲催的以俘虏身份进入了北魏。

    到了北魏之后,裴矩经过辗转流落到一位总管大人手下当一个记室(官名)。一切都从零开始,裴矩整天写写书信、批批公文顺便给新主子出点谋划点策。渐渐的他能力和才学被这位新主子所看重,生活才重新开始进入阳光,而且上天终于眷顾这位一直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年轻人,这位看重他的新主子,名叫杨坚。

    此后裴矩鞍前马后的给杨坚效力,在杨坚建立大隋之后,劳苦多年的裴矩终于升任给事郎。和后世那种小官不同,给事郎在隋朝官员体系位虽不高但也不低,裴矩的工作单位可是三省之一的内史省(中书省),是替杨坚起草诏书的专业秘书部门。天道酬勤,能做到这份工作,也算是熬出来了。

    不过只是如此简单的励志故事的话,咱也不值得浪费这么多笔墨,类似的故事多如过江之鲫,可值得一提的都是其中越过了龙门的佼佼者。

    所以这些不是裴矩人生的终点,而是他富有玄幻色彩人生的

    其实说裴矩主文是相对韦云起而言的,也有点委屈了他,事实上裴矩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文武全才。

    开皇十年(590年),也就是杨坚刚刚灭掉陈朝不久,命令裴矩去巡行岭南。可等裴矩刚刚收拾好包袱启程上路,就被告知可以不用去了。不是倒因为杨坚改主意了,大家可能还记得,这个时间点正是南方高智慧他们发动大规模叛乱之际,全国上下为了平叛都忙得焦头烂额,自然没工夫管去南方巡行交通都被堵塞的裴大人。

    裴矩并没有被这点事情事情难倒,跑到杨坚面前说,他依然要履行职责去南方,而且还要马上行动!

    看跟了自己多年的裴矩这么积极,杨坚也不好打消他的积极性,索性就同意他去了。在杨坚看来裴矩能活着回来就算不错了,可没想到裴矩竟然会在南方打出一片天。

    裴矩艰难的跋涉到了南康,收拢了窝在这里不知何去何从的老弱残兵三千人。那到底带着这些人去哪里,去干什么呢?此时裴矩接到消息,有大量的叛军在围攻广州,所以裴矩就拍了一下大腿下令,去广州!

    可裴矩带着这三千人不是去广州旅游,而是去打仗的,包围广州的叛军也不是一小股,而是占据了数个据点的集团军,每个据点的兵力都远超过裴矩,这仗该怎么打?

    我也不知道裴矩是怎么打的,因为史书里根本就没有记载战斗的具体过程,只留下了裴矩的行军过程,然后给了个标注,所过皆克。也就是打一路赢了一路,最后把包围广州城的叛军首领吓跑了。

    随后裴矩还没忘了自己来南方的正事,安抚了周边二十多个州,并且任命刺史和县令等事宜,最后将此行的成果上报给了杨坚。

    裴矩由此一战成名,真正发迹了。回到隋朝之后,他被封自己的老家闻喜县县公,这是莫大的荣誉而且还被委任了内史侍郎,做了内史省的二把手。

    坐了两年办公室之后,裴矩又被调配到了北方处理突厥事务。虽然之前没有提及,但是跟突厥发生的那些事儿裴矩一个都没拉,陪着长孙晟杀了大义,陪着史万岁痛打达头,等等全部掺和一脚,而且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是靠着如此厚重的简历,裴矩进入了杨广的视野中。

    虽然杨广那首诗里把自己跟刘彻相比好像自己还强点,但他自己也知道汉武帝那实打实的功绩不是做一个太平天子打打嘴炮仗可以吹的过的。

    刘彻算是杨广想要超越的目标之一。

    在突厥人那里逞完威风之后,杨广把目光放在了刘彻走过的老路,西域。

    就当时来说,西域是一个范围的统称,既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也就是现在的也指除了玉门关和阳关之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那里土地贫瘠一毛不拔,中原人很少有愿意去那里体验生活的对那里知之甚少。可是从西域总会过来一些的形形色色长相奇特的人,而且他们还带着有很多新奇的动物、植物和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能让眼界。让人捉摸不透那么荒芜的土地怎么会有这么有趣儿的一批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西域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第一次为中国打开国际视野,让中原了解西域的人,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多的外交家之一张骞。关于张骞的历史事迹咱们就不多提了,只说一点,通过张骞的功劳汉朝设立了管理西域的西域都护府,不过经理了几百年的战乱和政权更迭,到了隋朝西域都护府已经成为了传说中有关部门,多年没有开启和行使职能了。

    所谓西域大部分地区就是现在中亚伊斯兰世界,那是世界上最热衷于做生意的民族之一。西域都护府没有了,不代表伊斯兰民族不想跟中国做生意,在杨广即位,国家太平之后,西域的各国的商人都纷纷来到张掖(今甘肃张掖),希望能做买卖。所以杨广就派了裴矩到张掖监管互市。

    这是份肥差,也是一份很清闲的工作。西域各国人千里迢迢跑过来又不是来打架的,只要随便维持一下治安,收收税,搞点小贪污弄点小就可以混的下去。裴矩没有消耗自己宝贵的时间,除了正常的职责之外,他还特别喜欢找人聊天,而聊天的对象正是西域各国跑来做买卖的生意人。西域商人当然不会愿意得罪此地最大的地头蛇,不过就是陪聊嘛,又不是赔钱,所以裴矩想怎么聊就怎么聊,大家都很配合。

    裴矩所聊的内容,是他们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等等当地都不是什么秘密但是隋朝都不知道的一系列情况。跟外地人聊自己的老家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裴矩很快就收集到了详尽的西域各国第一手时事资料。

    善于识人的裴矩自是清楚杨广的心思,他看出杨广对恢复西域的统治怀有野心,所以投其所好把关于西域情况的资料写成书,甚至还附上了很多插画,整理成册编为《西域图记》三篇送给杨广。

    这下正好拍到了杨广的马屁股上。杨广把《西域图记》当玄幻小说,翻过来翻过去,看的津津有味。同时裴矩还附赠一片内容很长的诏书,除了夸夸杨广,主要还是点明,目前他了解的西域国家差不多有四十多个,而且都是军事实力并不强的小国,人傻钱多,只要打通一条道路稍加安抚一下,就可以重新建立起西域都护府,不光可以威服四海,顺便还能增加税收。

    裴矩写的每个字都写到杨广心坎里去了,杨广看到裴矩的诏书也是心潮澎湃,那这条路到底要怎么打通呢?

    答案是清理吐谷浑。

    吐谷浑由来已久,成立之初可追溯到五胡乱华时代的早期,由鲜卑慕容氏所立,和慕容复的先祖那是一家子。

    吐谷浑长期占据着青海和甘肃等诺达一块地方,而且是当时立国时间最长的政权。这个摊子已经维持了二百多年,和它同期的政权早已消亡成历史的尘埃,它却依然,着实不容易。

    能坚持这么久,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吐谷浑占据的地盘虽然不小,却没有多少油水,身边强悍的草原民族跑来抢劫就算成功了也是赔本买卖,所以干脆让他们自由发展。而吐谷浑历代的掌权者都秉持着一个基本的外交元则,不得罪人。南朝强就服南朝,北朝强就服北朝,突厥强就服突厥,总之谁强就服谁。由于占据的地盘确实太贫瘠没有人看得上,所以吐谷浑这一套玩的很开,现在大隋强吐谷浑也服大隋,准备把这套玩法接着玩下去。

    可吐谷浑人没想到,到了杨广这里,他们就要玩不下去了。因为吐谷浑占据的地盘,正是隋朝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虽然吐谷浑人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让这条路线一直把持在他们手里,准备经略西域的杨广怎么想怎么觉得不舒服。

    想要在西域搞事情,就要先搞定吐谷浑是杨广和裴矩达成的一致共识。

    当然杨广也有些顾虑。吐谷浑老实巴交的,又没有惹什么事,怎么能说清理就清理呢

    隋代最盛产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杨广算一位,杨素算一位,裴矩也算一位。裴矩的事迹可能不如其他两人那么突出,但是如果给本文中所有隋朝点过名的人做个排行榜,裴矩可以拿两项第一:隋朝最聪明的第一人和隋朝最能混的第一人。

    裴矩在隋朝差不多相当于三国时代的贾诩和张辽,有一种跟谁谁倒霉陪谁谁完蛋而自己岿然不动一直很的那种强悍气场。就‘历史贡献’来看,除了加上一个贾诩一个张辽,还得加上半个司马懿才比得上这位裴矩。

    关于他的传奇人生,我们后面还会不止一次的提到。裴矩的这几年的故事很多都是负面的,更有人认为隋朝的灭亡跟他都有很大的关系。黄易先生的小说《大唐双龙传》里,最OSS,搅的天下大乱把群雄玩弄于鼓掌之中的邪王石之轩的原型就是裴矩裴大人。

    到底裴矩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们都知道,杨广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

    中国历史上爱旅游的皇帝有很多,比如嬴政、比如朱厚照、比如爱新觉罗弘历。但杨广是所有皇帝里,爱旅游到破纪录的一位。被他破掉的记录至少有两个:旅游时间最长,所到地区最远。

    自从即位之后,他先后组织了南下江都、北巡突厥,两个大型的旅游项目。但是杨广一生中所巡游的地方,可海了去了,并不仅仅只有这两次。

    据统计,杨广在位十四年,留在西都长安的时间不超过两年,住在东都洛阳的时间也不过四年,也就是有八年的时间,杨广是在巡游的路上渡过的,而且在长安和洛阳住的这段时间也不是完全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