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58章 偷袭
    大海寺就是李密为张须陀选的葬身之处!他精心挑选了上千名死士早已埋伏在大海寺的林海之中,并让翟让佯装战败(其实是确实打不过)把张须陀勾引到此处,而现在张须陀来了,一切都要看李密的表现了。

    在张须陀进入包围圈后,李密一声令下,伏兵骤出,喊杀声萦绕于密林之中。张须陀心中一惊,暗呼中计了。张须陀身经百战,自然知晓此处于他是大大的不利,他手下战斗力最强的是骑兵,在树林中骑兵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而他面对的这支伏兵行动迅速、动作统一,半点不似先前所遇到的那些乌合之众。而且在混战之中,他的指挥系统几乎完全瘫痪,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反击,一群部下只能各自为战,非常被动。

    事实上,为了阻击成功,李密很是动了一番心思。这支伏兵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瓦岗军中的精髓,跟李密一起参加行动的除了他忠实的追随者王伯当还有智将徐世勣,此二人对他的战术领会的非常彻底,着实让隋军吃了一番苦头。同时翟让看李密伏击成功,也杀了个回马枪,加入到混战之中。

    眼看战术即将获得成功,李密激动万分,可他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点。这倒不是他的计划出现了什么漏洞,严格来说这一点是无法预测的,那就是张须陀实在太猛了。

    人的名树的影,张须陀的猛将头衔不是白给的,何况他身边还有秦琼、罗士信这等盖世猛将,虽然无法组织起来全面的反攻,可是他想突围,瓦岗军也挡不住。没多久张须陀就带着身边的人把李密的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跑了出去。

    李密的眼睛一直死死的盯着张须陀,当他看到张须陀冲出了他伏击圈不由得心中一紧,手心都浸出了一层冷汗。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些小喽啰杀多少都比不上张须陀一个人。现在让张须陀跑了,以他的威望能力再带起来一直队伍是很容易的,而李密想要像今天这样偷袭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战局对瓦岗军依旧非常有利,可李密一直非常纠结追不追张须陀,不追此战可说虽胜尤败,追自己这边又有人能拦得住这位猛将?

    就在李密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须陀自己回来了。

    在历史的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须陀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勇猛、比如无畏、比如坚韧等等,但他最宝贵的品质,应是敢于担当。

    李密不把那些普通的隋兵当回事,可不代表张须陀不在乎自己的部下。在看到手下的士兵们仍陷入苦战之中,张须陀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折返回去,继续战斗。

    既然我带你们来了,我也要带你们走,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抛弃你们。

    这是张须陀的承诺,也是他的担当。

    在危难之中没有丢下信任自己、追随自己的士兵们,问天下众将有多少人可做到?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张须陀不但是一位猛将,还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男人。

    李密一见张须陀杀了回来,又愁又喜。喜的是自己还是有机会解决掉张须陀的,愁的是自己该怎么解决掉张须陀。

    此人生猛依旧,而李密手下还是没有能拦得住他的人存在,如果将张须陀列为重点目标进行攻击,并不见得会有效果,反而可能会打乱自己的战术节奏。经过缜密的思考,李密决定维持原战术不变,依旧保持己方的优势,将隋军分割成数段彼此无法联系的小包围圈,进行歼灭。

    张须陀回来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就是想带着所有还陷入苦战的隋军脱围出去,所以李密的对策也是简单,我就是不让你全都带走。

    非常激情而戏剧性的一幕在此战中上演了。张须陀凭着他的勇猛冲进了战团然后帮助士兵突围,可他虽然救出了一些人还是有很多士兵被围困,所以他又带着他执着重新加入到新的战斗中去,如此反复。

    张须陀在大海寺与赵子龙在长坂坡何其相似。两人都是那么英勇无畏,在绝对劣势之中杀进战场,来来有如走城门,简直视敌军于无物。不同的是赵子龙七进七出最终成功带着阿斗扬长而去,但张须陀四进只有三出。

    张须陀可称得上是一位钢铁战士,可毕竟不是钢铁侠。在三次营救行动成功之后,高强度的战斗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可对己方的败势仍然于事无补。李密的大脑如同精密的仪器,他苦心积虑设置的计划没有任何纰漏,无论张须陀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会战败的事实。

    在看到自己如此多努力之后,部下依然溃散败逃,张须陀不仅仰天长叹“兵败如此,何面目见天子呼?”,随后放弃最后逃脱的机会,下了战马与围上来的瓦岗军力战而亡。

    张将军,你无须为这一战的失败而自责,因为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并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之所以会战败不是你无能,实在是对手太狡猾。坦白来说,输在李密手里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何况你还死的很有尊严,足以问心无愧。

    他看到饥困交迫的百姓们,没有接受任何命令依然冒大不韪开仓放粮;王薄等人横行无忌的抢劫,他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依然踏上了为国家平叛之路;在绝境之中,他放弃了自己原本可以求生的机会,也要为他人、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人去要求他,但他依然觉得这是他的职责,他完美的阐释了什么叫天下为公。

    看在评书和戏剧之中,张须陀经常是以一个形象并不好的反派登场。诚然在立场上他好似‘助炀为虐’可他只是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更公正的历史记载中,他是一位勇猛与柔情并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而这种人我们一般叫他英雄。

    在张须陀死后,所部官兵尽夜嚎哭,数日不止。这些张须陀用生命救出来的幸存者用眼泪为他们的英雄,做了最后的告别。

    进击洛口仓

    和张须陀那样理想主义的浪漫战士不同,李密是个实用主义者。

    曾在绝境中坚持下来的李密清楚的了解乱世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活下来,只有不择手段的活下来才能变得更强大,所以他更现实,所以他打败了张须陀。

    李密是最大的胜利者。

    这一战的关键所在,不是打败了隋军,不只是打败了张须陀,而是李密用胜利证明了自己领导的实力和策略的正确。他那些曾经被众人嗤之以鼻的理想被证明并不是个不能被实现的梦,所以众人都倾向于相信他所说的话,他的理想有了更多的信徒。

    从此刻开始,李密在瓦岗中的威望一飞冲天。

    翟让也意识到这种改变,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能让立了最大功劳的李密,再局限为一个幕后策划的谋士。所以他将李密从他身边的剥离出来,分给李密一部分士兵让他建起自己的直属部队,这支部队以李密父亲的封号命名为蒲山公营。

    不过翟让并不喜欢这种改变。他很讨厌身边的人看李密时眼睛带着崇拜的色彩,那原本是属于他这个老大的,可现在被李密给抢了。所以尽管翟让一手促成了李密的蒲山公营,实际上在背后使了很多绊子。翟让分配给李密的士兵大多都是些老弱残兵,或是把看不顺眼的人打发了过去。

    可对李密来说,是不是老弱残不重要,是人就行了。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班底,至于战斗力,那是可以训练的。

    周围的瓦岗军很快发现了李密的蒲山公营跟他们的区别,这支部队受到了非常严厉而专业的训练,即使是在盛夏也每天都像寒冬一般全副武装进行练。在自由散漫惯了的瓦岗军中,这种高强度训练简直不可想象,为了让自己的部下们可以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训练,李密也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得到的金银财宝全部都分发给部下。重赏之下所有新成员都很听话,而且训练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李密的部队从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变成了气质截然不同的精锐部队。

    翟让又不爽了,没想到使绊子没绊到李密,反而让自己摔了一跤。他想压制李密,奈何智商实在不够用,所用的伎俩不过是让自己的手下挑衅侮辱李密的手下,妄图制造事端,自己再来拉个偏架,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地位比李密要高。

    对这种幼稚园级别的小心眼儿,李密是一笑了之,完全无视翟让的小动作。比起争那些虚头巴脑的风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翟让也觉得自己这点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整日待在野心和能力比他都要高很多的李密身边压力又很大,所以找到李密说,现在抢的物资已经很很充足了,是时候回瓦岗老家了。事业才刚起步的李密当然不愿意回去,他也劝翟让留下来跟他一起共图大业。翟让料到这个结果,他现在最想的就是离开这个跟自己的生活节奏完全脱节的人,所以向李密表示,你愿意做什么你去做吧,我一定要回去,咱们就此别过吧。

    不顾李密的挽留,翟让执意回瓦岗老家,在临走前,他还很道的带走了此行抢来的绝大部分粮草物资。

    这算是翟让能想的出来最狠的一招。没有根据地,没有粮草,你这支孤军可以坚持多久?我看你什么时候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

    翟让走了,带着几乎所有的家当。李密看着翟让离去的背影,沉默不语,因为他早就知道他跟翟让是两条路上的过客。

    你可以选择回去,但我必须前进。

    李密也走了,向着翟让相反的方向,他的下个目标,是康城。

    在李密击败张须陀之后,改变了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李密在河南的名气变得非常响亮。不止是在各军中,在河南官军中也是如此。李密是可以打败猛将张须陀的男人,各路隋朝官员有谁能觉得自己会比张须陀更猛?听说李密带军过来了,沿途各个城池的首脑官员都提不起半点反抗的意志,纷纷主动交城投降。进军康城比李密相信中的还要顺利,没费什么功夫就拿下数城,得到的物资甚至比翟让带走的还要多。

    刚走没多久的翟让,听到李密的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固然有安全感,不过那边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翟让的本质仍是一个强盗头子,按照他的职业素养来看目前的问题,虽然他带着很多抢来的战利品,可就这么回瓦岗还是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经过瞬间的思考之后,他决定回去找李密。

    看到人家赚了钱就眼红跑回来,翟让也觉得脸红,见到李密之后他赶紧跟李密解释,上次走的时候咱说的不是Good,是seeyoulater,你懂的,对不对。

    李密笑呵呵的回答,完全理解,正好现在还有事找你一起商量呢,我想再抢一票大的。

    这句话一下子勾起了翟让的兴趣,他就是为了这个来的,所以也笑呵呵的问,抢哪?

    洛口仓!

    翟让被这个答案吓了一大跳。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洛口仓是一个粮仓,距李密他们所在之地也不算远,就在郑州的边上。翟让就是来抢劫的,距离近的粮仓里所以当是他的目标,可他并没有想过去拿下洛口仓,是因为洛口仓还有一个别称,那即是隋朝第一大粮仓。

    洛口仓,也叫兴洛仓,位于洛水、黄河和大运河三岔交汇口,在大业二年修建东都洛阳时便被选为洛阳的主要仓储中心。事实上洛口仓的存粮不光是为洛阳使用,也是隋朝最重要的战略储粮基地,和军粮运输中心,在进攻高句丽时上百万军队的粮草都是集中到这里再往北方运输的,所以不光粮食很多,对隋朝的战略意义也非常重要。

    面对李密那的胃口,翟让感觉有点口干舌燥,他下意识的咽了一口吐沫。这么厉害的地方,能是说打下来就打下来的么?翟让有些畏缩,但他不能对李密说不,这回是他自己找上门来的,就这么退回去面子挂不住不说,以后队伍也不好带。

    翟让咬了咬牙,对李密说,“你这是英雄之略,我自愧不如。这样你带队先行,我来殿后,咱们拼了,其他事在拿下洛口仓再说。”

    李密满意的看着被他哄上贼船的翟让,脸上挂着得逞的笑容,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大业十三年(617年)春,李密与翟让带兵七千由阳城出发,奇袭洛口仓。隋朝对河南的控制力竟然薄弱到连洛口仓这么重要的战略基地都没布下一些像样的防御措施,守备人员仅千人,在李密的进攻下很快就被攻下来。

    这下李密他们发财了。

    洛口仓不愧为隋朝第一大粮草,此仓围地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个窖中藏粮八千担,也就是有两千四百万担粮食,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差不多是28亿斤。

    这么多粮食他们瓦岗军所有的人撒开了吃,也能吃一百年以上,所以很明显李密的想要拿下洛口仓的意图不光是为了自己填饱肚子。

    拿下洛口仓后,李密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下令向周边所有人都开放粮仓,只要来个人,绝对不会让他空着手回去,只要能拿得动粮食随便拿!

    河南的老百姓,完全沸腾了,拖家带口的跑到洛口仓拿粮食,很短的时间内,前来取粮的人多达几十万。

    饶了这么多弯,费了这么多力气,李密才拿下的洛口仓,自然不是为了做慈善事业。这几十万饥肠辘辘的难民吃了李密的嘴短,拿了李密的脚软,为了能跟李老大蹭吃蹭喝,绝大部分愿意参加瓦岗军。

    这回瓦岗军一次性扩编了七八万人,整体实力上升了数个台阶成为真正的顶级义军势力,有了跟大隋王朝正面叫板的资本。

    国内第一大仓储中心被抢劫,而且就在自己的边上,留守在洛阳的越王杨侗大为震惊。慌忙之余他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前去剿匪。

    不过不光杨侗很慌,翟让也很慌。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自然有被围剿的心理准备,可新招来的民兵没有经过训练,不能马上用来战斗,而能战斗的人员只是人家刘长恭的四分之一,所以心里没底的翟让捉摸着是不是多吃几顿饱的就赶紧撤了。

    李密又把翟让拉住了,“你忘了?这里还有我呢。”

    来围剿瓦岗军的刘长恭并不慌。他认为,此次洛口仓被占,只是一个普通盗贼团伙的抢劫行为,而他所带领的部队是洛阳的精锐之师,用的装备都是高级货,人数也是碾压型的,没道理解决不了这些占着粮仓的鼠辈,故而刘长恭没有感觉到此次围剿行动有什么困难之处。

    很快刘长恭就在石子河碰见了等候他多时的瓦岗军。事实好像正如刘长恭所判断的那样,在他带来的隋军跟瓦岗军对上后,明显感觉得到这帮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并不难对付。

    刘长恭犯了一个和张须陀一样的错误,这支瓦岗军战斗力确实不给力,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翟让的部下,而李密的人一个都没有。

    一年前李密用翟让在前面挡刀,成功偷袭了张须陀,一年之后李密仍然用翟让在前面挡刀,不过他不再需要偷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