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66章 可怕
    为了追求速度,李世民带的只是适合的骑兵部队,而不是攻城战的中坚力量步兵部队,甚至他连攻城器械都没带,薛仁杲如果严防死守,他根本不可能把折城拿下来的!可事实就是李世民所说的那样唐军以‘破竹之势’,打都没怎么打就打赢了,这个情况他不科学啊!

    在好奇心驱使下,这帮大老爷们围着李世民,希望他不吝赐教,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高深莫测的向他们解释,宗罗睺所部都是陇外之人,‘将骁卒悍’很有战斗力,在浅水原虽然打败了他们可主力仍在,如果接来下的进攻迟缓,等这些人到了折城为薛仁杲所用依旧是心腹大患。而加快进攻步伐进行追击,不让这些人有喘息的机会,让他们流落在陇外老家不能被折城吸纳,薛仁杲手中的兵力虚弱,前军主力遭逢大败,部将又人心惶惶,自然会容易击溃。

    精彩!确实精彩!其他人只是按照常规思维逻辑对战场的形势进行判断,而李世民则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对战争后续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算计到了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正确判断的关键条件,那就是人心。李世民对人心的预测、把握与控制,几乎到了人类所能做到的极限,跟他下棋你下一步想走哪他知道,跟他斗地主你下一张牌想出啥他知道,跟他躲猫猫你藏哪他知道,跟他打仗你怎么死的他知道你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独特甚至是恐怖的能力。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

    更恐怖的是,李世民还是一个性格很‘谦和’的人,不但没有兵败的薛仁杲和宗罗睺,还把他们的士兵都还给了回去,跟他们一起打猎谈心,互相亲密无间的一点不像刚刚还是要你死我活的敌人一般。可惜两边的梁子结的太大,后来薛仁杲和宗罗睺还是被李渊给杀了。

    能和敌人做朋友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李世民做这种事情并非逢场作戏摆摆样子就完了,从他一生的事迹综合来看,这根本就是他的一个生活习惯…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你跟自己最恨最想把他生撕活剥了的人(如抢了你女朋友的帅哥、抢了你领用钱的学长、一个劲儿让你加班还不给你涨工资的老板等)愉快的相处生活一辈子,大概就能理解这是有多难。

    当然李世民愿意跟他们做朋友,不是因为他是个烂好人,究其原因还是他们对他是有利用价值的。就拿薛仁杲来说,在李世民跟他交手的过程中,李世民就发现了唐军的一个短板,那就是骑兵。

    唐军有突厥人提供的战马,坐骑的硬件条件还是过关的,李世民也很是重视骑兵的作用,他打败宗罗睺和薛仁杲全靠骑兵的破坏力和机动性,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唐军骑兵普遍的战斗力都比西秦骑兵要弱。所有事都追求完美的李世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将自己的骑兵还有薛仁杲的陇右骑兵,组合成一支超高战斗力的特种骑兵部队。

    更恐怖的是,李世民还是一个性格很‘谦和’的人,不但没有兵败的薛仁杲和宗罗睺,还把他们的士兵都还给了回去,跟他们一起打猎谈心,互相亲密无间的一点不像刚刚还是要你死我活的敌人一般。可惜两边的梁子结的太大,后来薛仁杲和宗罗睺还是被李渊给杀了。

    能和敌人做朋友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李世民做这种事情并非逢场作戏摆摆样子就完了,从他一生的事迹综合来看,这根本就是他的一个生活习惯…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你跟自己最恨最想把他生撕活剥了的人(如抢了你女朋友的帅哥、抢了你领用钱的学长、一个劲儿让你加班还不给你涨工资的老板等)愉快的相处生活一辈子,大概就能理解这是有多难。

    当然李世民愿意跟他们做朋友,不是因为他是个烂好人,究其原因还是他们对他是有利用价值的。就拿薛仁杲来说,在李世民跟他交手的过程中,李世民就发现了唐军的一个短板,那就是骑兵。

    唐军有突厥人提供的战马,坐骑的硬件条件还是过关的,李世民也很是重视骑兵的作用,他打败宗罗睺和薛仁杲全靠骑兵的破坏力和机动性,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唐军骑兵普遍的战斗力都比西秦骑兵要弱。所有事都追求完美的李世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将自己的骑兵还有薛仁杲的陇右骑兵,组合成一支超高战斗力的特种骑兵部队。

    李世民建立的这支特种骑兵部队,由于他们都身着黑色的盔甲,所以被称为‘玄甲军’。这是一支注定要在中事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部队,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不过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单兵作战力强,集体作战力更是优秀。人数少也并不是玄甲军的缺点,当他们出现在战场时敌人往往会因为对方人少而轻视他们,等真正交手才会发现,他们拥有的完美突袭能力,几乎不可战胜,经常会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

    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玄甲军将跟随李世民的脚步,横扫这片乱世,打出一片天。只是目前这支部队还处于组建初期,少了些许灵魂人物的加入,暂时还不能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他恐怖的破坏力,想看到玄甲军的精彩表演,观众们还需再等两年(万幸这个时间是相对于李世民他们而言的)。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李世民一个,能拥有一支无坚不摧的精锐部队几乎是每一个统军将领的梦想,同时期中有字号的有杨广建立的骁果军还有李密建立的蒲山公营,没有字号的有张须陀军团和薛举的陇右骑兵等等。这些都是当时战斗力出类拔萃的部队,不过要论达到青史留名的程度,只有李世民算是真正成功的。

    李世民建立的这支特种骑兵部队,由于他们都身着黑色的盔甲,所以被称为‘玄甲军’。这是一支注定要在中事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部队,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不过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单兵作战力强,集体作战力更是优秀。人数少也并不是玄甲军的缺点,当他们出现在战场时敌人往往会因为对方人少而轻视他们,等真正交手才会发现,他们拥有的完美突袭能力,几乎不可战胜,经常会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

    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玄甲军将跟随李世民的脚步,横扫这片乱世,打出一片天。只是目前这支部队还处于组建初期,少了些许灵魂人物的加入,暂时还不能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他恐怖的破坏力,想看到玄甲军的精彩表演,观众们还需再等两年(万幸这个时间是相对于李世民他们而言的)。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带着瓦岗军紧攻洛阳,洛阳的守军接连遭遇惨败,东都随时都可能撑不住了。万不得已,杨广调令各地兵马支援洛阳,所有援军都受右御卫大将军薛世雄指挥。

    薛世雄曾在高句丽战场上表现非常不错,是隋朝少有的能拿出手的老将,得到皇帝的命令薛世雄就带着三万精兵出发了。当时薛世雄驻地在涿郡,向南行进的途中路过河间,突然心血来潮,想顺便把盘踞在河间的一股农民军灭了再继续走,就停下来剿匪。可薛世雄没想到自己这三万人最后居然被这股农民军给反灭了,虽说他逃回了涿郡,可老将军岁数也大了又有点想不开,回去没两天就给郁闷死了。

    薛世雄郁闷死了,杨广也很郁闷,人死了活儿还得干,他还得找个人来接替薛世雄,所以杨广又指派了一个人来做各路援军总指挥。李密探到这个消息,心里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如果来的是薛世雄倒是个麻烦事儿,因为他是认识薛世雄的,对这位老将的手段也有些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对付的角色,可这位新指挥就不一样了,据李密所知,这个家伙此前经常做文职工作没有在军方任职过,带兵打仗算是个半路出家的野和尚,这样一个人应该不会对他构成很大的威胁。

    不过李密如果知道这个人后来做的事应该就不会这么轻松了,因为杨广指派的这位‘新人’将会成为他一生最大的夙敌,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世充。

    翻开王世充的个人简历,只需粗读数句,便会被他的传奇经历所吸引,此人实在是一位鬼才!

    别看王世充姓王,其实他并不是汉人,甚至还不是一个‘中国人’。王世充本姓支,他的祖父是西域的胡人来到新丰讨生活,名叫支颓耨。这个名字比较难记,还好你也不需要记住,因为这个人很早就死了,王世充的奶奶带着还年幼的他爹支收改嫁到霸城的王家生活,从此他们家开始姓王。

    霸城王家不是什么显赫的豪门,何况王收还是小老婆改嫁带来的孩子而且还是个异族孩子,在这个新家庭中并不受重视。身在异乡寄人篱下便是王收同学童年生活的主要背景,很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他过的并不是很幸福。在这个国家如无根之浮萍,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万幸的是王收很努力的人,经过多年奋斗,他最后官至汴州长史(相当于开封市长秘书)。一个外族人能做到这个职位是很不简单的,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化储备还要有圆滑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再往前一步却是高山仰止,王收的人生高度在这里也就到头了,而他的另一个成就就是生孩子,他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其中老五就是王世充。

    王世充从他父亲的人生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笃信知识和拍马屁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所以王世充甚好读书,他喜欢读的书项目驳杂,几乎无所不读,涉猎的书目大都属于不太正经的‘课外读物’,其中比较有可读性的人物列传和兵法也就罢了,他竟还喜欢看卜卦算命还有天文历法等枯燥而深奥的学问,而且还看的津津有味。

    喜欢读那些难懂的‘课外读物’的人,往往是脑瓜非常灵活的人,王世充就是如此。成年之后王世充也开始进入,从普通基层左翊卫士兵(无品级)开始干起一直干到普通的基础干部兵部员外郎(从六品),成绩算是不错的。不过他是个三代之内才来到中国的侨民,他爹最高也只做到长史,没有其他的根基,想要在隋朝的官场再混出成绩就是很困难的了。

    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王世充,他很精明的搭上了杨素这条线,借着杨素这颗大树,王世充的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峰,在大业初年,这个祖籍西域的乔迁户愣是做到了民部侍郎(正四品)。这是一份跟骆家辉一样励志的从政经历,而且公道的说的,王世充能做到这个位置,也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王世充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修改意见,并且善于辩论精通法律,这里请注意‘善于’和‘精通’这两个词,不是简单的修饰词,而是感叹词。

    民部侍郎是个肥差,王世充也没有两袖清风的思想觉悟,经常打一下‘擦边球’,偶尔也会惹一些人看不顺眼,可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原因是他们说不过他。王世充辩论的能力已经到了诡异的程度,旧唐载‘有驳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辞议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要清楚这里的‘众’不是‘民众’而是‘官众’,就辩论而言这些都是国家最高级的职业辩手,而他们明知王世充犯了错都辩不过他,真是很难想象王大辩究竟有一副多么出色的好口才。

    当然,知识储备丰富和口才好只是王世充崎立官场不倒的能力之一。大业二年背后的大树杨素都倒了,可王世充的地位反倒有所提升,就江都丞兼任江都宫监,成为杨广下江南时的重要近臣之一,究其原因王世充除了靠知识改变命运还善于拍马屁改造命运。精于辩论的人心思都比较细,王世充一看杨广的脸色就知道该说什么话,在上朝论事之时,说的全都是杨广爱听的话,下了朝就送杨广奇物珍玩还有美女,深得杨广欢心。

    玄甲军四大统领之一翟长孙已经登场了哦

    翟长孙虽然是玄甲军的主将之一,不过他在玄甲军中主要作用,还是安抚陇右骑兵。

    在玄甲军主要将领中,只有翟长孙新旧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以李世民的心胸和立场还不至于将此人给抹杀掉,所以要么是他资质实在平庸,要么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战死了。

    所以玄甲军真正扛大旗的,还是后面几人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观众会不削一顾,这不就是个典型的靠献媚混迹的小人么,有什么可说道的。没错,王世充就是这么一个爱拍马屁的家伙,不过大家总有种误解,会想当然的认为这种人都没什么出息,其实爱拍马屁和有没有出息跟学习好和会不会赚钱一样,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既然兄弟我敢说王世充是‘鬼才’,他就肯定有除了拍马屁以外的其他压箱底儿的绝技。

    王世充的这个绝技,就是打仗。

    大业九年(613年),余杭的刘元进响应杨玄感造反在老家,他整合了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两支军,一共有十几万兵力,还称帝占领吴郡为首都布置了百官,搞得声势浩大。刘元进全在江都附近活动,而江都又是杨广的后花园,所以对这股叛贼尤为重视,他派了鱼俱罗和吐万绪两员大将前去清剿。鱼俱罗和吐万绪两人的工作能力还是不错,就是进展有些缓慢,杨广对他们工作的态度有点不满意,就把两人都叫了回去,还莫名其妙的的砍了这俩人的脑袋,然后让王世充顶上两人的空缺。

    我非常怀疑,杨广那时是不是一时兴起,才想起用王世充来替代鱼俱罗和吐万绪。这个任务可是块儿烫手的山芋,鱼俱罗和吐万绪攻打刘元进可不是没有一点成绩的,甚至打得还是很顺利的,几乎战无不胜,还斩杀了其三大头目之一的管崇,可还是被杨广抱怨进度慢而掉了脑袋。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这意味着这份工作不但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对速度的把握也很苛刻。而王世充的位置更是尴尬,他不是武将手底下也没有兵,甚至杨广也没有给他派兵,只是让他自己私募一支部队去战斗。王世充能够募兵的地方,只有自己的辖区江都,这里是著名的读书之乡,人们普遍喜文不好武,用这些人去打仗简直跟让王世充去送死没什么分别。

    可神奇的是,王世充居然把这块山芋吃的津津有味,一点没烫着嘴。

    王世充在江都募兵数万(新旧唐书中记载是万余,这里采纳资治通鉴的记载),为了解决部队的战斗力问题,他特意给这些温文尔雅的淮南子弟私人订制了专有军规,内容很简单就是给钱多,只要立有战功必然发奖金,得到什么战利品全部发下去做补贴。金钱的力量终究还是伟大的,尤其是对于直到今天都特别会赚钱的浙江人。在王世充的手中这帮刚刚拿起兵器的淮南籍新兵蛋子迅速的变成了职业的杀人利器,王世充独到的战争才能也在这里充分发挥出实力,几乎是顷刻之间就打翻了剩下的两大贼首刘元进和管崇。

    紧接着大业十年(614年),王世充打败了兵力远胜于他的著名山东贼帅孟让,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世充清完了格谦的余党以及打败并砍杀了盘踞在南阳的大贼卢明月(据传有兵力四十余万)。据不完全统计,王世充总共干掉了当时市面上将近四分之一的造反派农民军。所以我反复提到隋末农民看似混乱,但大多数不成气候,这便是证据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王世充接过了张须陀和杨义臣他们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的‘义军克星’。当然对于杨广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王世充在雁门之围时的精彩表现(忘记的朋友,可以翻阅前文),杨广觉得这是个既能干又忠心的人,所以他对王世充也格外的放心,将支援洛阳的重任交付与他。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观众会不削一顾,这不就是个典型的靠献媚混迹的小人么,有什么可说道的。没错,王世充就是这么一个爱拍马屁的家伙,不过大家总有种误解,会想当然的认为这种人都没什么出息,其实爱拍马屁和有没有出息跟学习好和会不会赚钱一样,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既然兄弟我敢说王世充是‘鬼才’,他就肯定有除了拍马屁以外的其他压箱底儿的绝技。

    王世充的这个绝技......

    这就是李密新的敌人,一个强大而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