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70章 入关
    说起来两人的处境倒也是有点类似,不过窦融归汉时可没吃什么让他走投无路的大败仗,而且带给刘秀的五郡都是实打实的地盘,这方面李密就差很多了。什么‘拥众百万’不过是李密吹吹牛败败火,真正跟他进入函谷关的不过两万人,而且他前脚刚走,后脚那些跟他点头哈腰的郡县头头们转脸就投入了王世充的怀抱,愿意舍弃地盘跟李密入关投唐的并不是很多,其中最有分量的还是徐世勣。

    李密拍拍屁股就走人,留下的大部分地盘是都归了他没带上的徐世勣所有。此时徐世勣是有条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的,但他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跟随李密的脚步入关,而且还是把要献给李渊的公示文书交由李密来呈递上去,不作为自己邀功请赏的资本。此时的徐世绩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连李渊都觉得这小伙子太仗义了,没有叫他来长安而是接着留在地方上处理当地事宜,还特赐徐世勣改姓李,从此徐世勣改名叫李世勣,这也是徐世勣人生中第一次改名。

    什么是李世勣送来的,什么是李密送来的,李渊分得很清楚。投奔也是要看身价的,过于乐观的李密很快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寄人篱下,什么是世态炎凉。

    在刚到长安之时,李密就很失望,甚至还很愤怒,因为大唐的中基层干部都对他们很不感冒,不但态度很差,连基本的伙食供应都没有提供,愣是让李密和他的两万手下们饿了几天肚子。高层干部对李密更是傲慢无礼,居然明目张胆的以各种名义跟他索取贿赂,从未受过这种待遇的李密气的胡子都歪了。新老板李渊倒是对李密很亲热,天天弟弟来弟弟去的叫着,封了他‘上柱国’荣誉称号,‘邢国公’荣誉爵位,还把舅舅的闺女嫁给他做老婆。李渊的舅舅那也是杨广的舅舅,两朝国舅的闺女可是当时贵族圈儿里的知名名媛,能娶这么个老婆,看起来也真算是不错了。

    不过只是‘看起来不错’,李渊给李密安排的最关键的具体职务是光禄大夫。

    所谓光禄大夫,即是执掌光禄寺的老大,位列九卿之一…好了不故弄玄虚了,虽说光禄寺是九卿之一,可九卿也分上中下三等,不幸的是光禄寺就属于下九卿,职能是管理宫中伙食的。也就是说,最有希望成为天下之主前瓦岗军领袖李密荣幸的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新任厨师长。

    李渊!你TM确定不是在玩我?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也许都为李密不平,觉得李渊做的有些过分,其实李渊也有他的难处。

    李渊未必是想亏待李密。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前来投奔,不但可以消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还能提高自身的响力和军事实力,可谓好处多多,李渊心里是很开心的,不然怎么会把自己表妹嫁过去以示恩宠?

    可坏就坏在李密来得不是时候。此时大唐已经正式挂牌上市了,而他没有对大唐的前期建设有过丁点功劳,现在突然闯进来,立刻就进董事会还要跟各大股东分股份,谁能开心的起来?所以看他不顺眼,给点小鞋穿,都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情况就是董事会主席李渊也没办法改变。

    终归李密还是太年轻了,来之前至少应该先跟李渊商量商量团队合并后的待遇问题,还还价,然后再签一份股份认购协议和劳务合同,事情就好办多了,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

    不懂法,在任何时代都很难混的。

    法盲李密同学是没时间和精力去补习一下相关的知识了,很快他就接到新工作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在即将举行的大朝会上安排宴会伙食。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任务也是很重要的,身为光禄卿李密必须考虑好怎么才能铺张还不太浪费,既要照顾大家的面子也要照顾大家的肚子,还得根据李渊的口味做出合理的搭配献出最美味的菜肴,让皇帝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活力,若是把这项工作干好了不但可以得到皇帝的嘉奖,还能从饭菜之中榨出点油水赚点外快,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

    不过李密只从这个工作中感觉到他高贵的自尊心受到了玷污。

    李密强忍住掀桌子的冲动,默默的做完自己的工作,然后退出了这场几乎让他恶心到呕吐的朝会。

    回首自己曾带领几十万大军围攻洛阳指点江山那是何等的飒爽英姿,如今竟沦落到去端盘子递菜,李密终于体会到人在屋檐下的凄凉,甚至比于他在北邙山之败犹有过之。心情灰败的李密一肚子委屈需要找人去倾诉,在偌大的长安城能听他倒苦水的人,只有王伯当了。

    相对来说,王伯当混得还是可以的,他被分配的官位是左武卫大将军,这个职务按王伯当的水平看,是不算低的,但王伯当并不满意。王伯当是个合格的粉丝,他不满意现状的唯一理由是偶像李密对现状不满意。

    李密如今身边只剩下这一个知己,所以就把王伯当作为心灵垃圾桶,倾诉自己的委屈,本来只想赚取王伯当一点廉价的眼泪和安慰,但在诉说完毕之后,他才发现好像王伯当并没有认真听他说话,而是在想别的事情。

    看样子王伯当对自己的处境也不是很关心了,李密心中是一阵失落。可没等李密再去感慨人生,王伯当那边已经把脑子里想的事儿想完了,他认真的盯着李密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

    “天下事在公度内耳!”

    这八字个,让李密的心跳猛然加快。结合当时的语境,王伯当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既然干得不爽,那就别干了,咱们再去打天下去!

    接着王伯当再向李密分析,东海公(即李世勣)在黎阳,襄阳公(名为张善相)在罗口,黄河以南各方兵力屈指可数,以李密的号召力在那里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何必在长安做这个什么光禄大夫?

    王伯当说的李密又何尝不知。一番热血的肺腑之言重新燃起了李密被王世充熄灭的斗志,他决意不再像三年前那样碌碌无为的生活下去,至少要把从王世充那里丢掉的全都夺回来!

    所以第二天,李密就向李渊献策,他要去山东重新收罗旧部跟王世充斗。

    李渊捏着胡子听完李密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觉得也是蛮有道理的。王世充大唐肯定是要去处理一下的,直接派兵路途遥远还人吃马喂的成本比较高,让李密回去就地招罗人马成本就很低了,也就是少个厨房管理员。而且听说李密的那些部下都不怎么服王世充,重新招过来也很靠谱。

    在当年十一月底,李渊正式命令李密去山东收罗旧部。李密接到这个他心中期待很久命令后,还向李渊提了一个条件,他要贾闰甫跟他一起随行。贾闰甫是原瓦岗军粮仓管理员,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李渊一口答应下来,并请两人一起吃了一顿饭算作送行。

    饭吃得差不多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李渊对着两人先是一通猛夸,最后提了一句关键的话“大丈夫说话,千金不变。确实有人不希望你此行东去,但我还是很信任兄弟你的,放心去吧。”

    这句话让李密心里一揪,冒了一身冷汗,心中暗道好险!

    就是为了让李渊放心的放自己去山东,李密才特意点了不起眼儿的贾闰甫做为随行,以降低仇恨值,看来还真是有点必要。

    和李密那些小算计不同,李渊显得心胸很宽,看的很开,他不但同意李密走,还特意安排了王伯当作为他的副手,满满的都是诚意和信任。

    在李密自告奋勇去山东时,朝中其实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李密去山东欠妥,估计会造反,但李渊坚持认为应该给李密这个机会。对李密,他去山东可以建立军功,攒足资本再回大唐就有了分股份的权利,对李渊,有李密去山东和河南镇场子,不但节约成本,还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互惠互利,是双赢的事情。而且李密是主动投奔过来的,现在又主动去撕毁合约,这么蠢的事李密应该不会做。

    可李密走之后不久,李渊突然改主意了,迫使他改主意的是一个叫张宝德的人送来的一份奏折,里面写着:李密必反!

    张宝德不是李渊的心腹,甚至李渊对这个小人物都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而此人之所以能让心志坚定的李渊改变主意,因为他是李密的人,而且就在李密东去的队伍之中。

    但张宝德这封奏折也有问题,因为张宝德在李密的团队里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举队叛逃这么大的事情李密怎么会去找这个不重要的人物去商量?

    答案是李密根本没去找张宝德商量这件事,甚至没有跟任何人说起此事,李密会不会反张宝德根本不知道。不过张宝德这个人比较贼,看出来李密可能有这个苗头,怕被牵连,所以上了一封假奏折,黑了李密一把。

    李渊拿到这封奏折,倒也没有偏听偏信,但是心里也是犯嘀咕,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李渊做领导还是很有水平的,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然有争议那干脆验证一下,派人让东去的队伍原地待命先把李密叫回来,将这件事说清楚,解释完了再该干嘛干嘛去,两全其美。

    然而李密接到让他回长安的命令,却没有这么乐观。他对贾闰甫说,当初一起喝践行酒时,李渊就说过有人说他坏话,现在朝令夕改,估计是那些流言起了作用,回去就死定了,不如不管这道命令,就近在桃林县抢些武器和粮草,直接奔黎阳找李世勣,重图霸

    贾闰甫是个老实人,一听李密的话,赶紧劝李密千万莫冲动,冲动是魔鬼!咱们归顺大唐蛮好的,李渊待你也不错,何况人家还是符合谶语的人,现在咱们还在人家地盘上你又无兵无势百屁儿没有,就算反了又能去哪?不如按照命令行事,先去长安跟李渊解释清楚,反正咱也什么都没做,解释一下也无妨,估计还会让你去山东的。

    贾闰甫的思路很清晰,他说的也是最保险的方案,可他一提到‘谶语’俩字,李密就炸了。

    老子也是姓李的,我也是符合谶语之人!凭什么得天下的是他李渊而不是我李密?回长安?再去给李渊端盘子?我不干!李渊不过是占了关中,可山东还是我的,今天你愿意走就跟我走,不愿意走我砍了你再走!

    眼看李密心意已决,贾闰甫最后劝了李密一句,现在你想当老大,已经没戏了。现在可是乱世,就你这点人想重新撑起瓦岗军的大旗,谁会听你的?别忘了,你可杀了把老大的位子让给你的翟让,现在有谁敢把兵交给你?

    以上文字并非贾闰甫说的原文,他说的还是比较温和的也是句句属实字字忠言,可惜对李密来说太逆耳,再温和也是听着也是带刺儿的。李密听得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当时就想把贾闰甫砍了,不过周围的人给他拦住,才没砍成。

    贾闰甫虽说自己不怕死,可也不想等死,找着空隙就跑了。留下的王伯当,心中也是十分后悔,他本来只想劝李密振作起精神,重新干出一番事业,没想竟劝到要叛变的地步。王伯当跟贾闰甫一样也认为他们根本没条件叛唐自立,但是李密心意已决,他也没有办法改变。

    虽然我无法说服你,但我也不会抛弃你。义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伯当与公同死耳。

    失去理智的李密,在确定自己团队里没有反对声音后,杀了李渊的使者,就近抢夺桃林县的武器粮草,正式撕毁与李渊的合作协议。

    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李渊勃然大怒,下令全国缉拿李密。本来李密跟李渊并没有什么矛盾,可现在手上沾了人命,再考虑到他以前杀过翟让的案底,两人已是不死不休了。

    李密根本没心情去管,他跟李渊现在到底是什么关系,他唯一关心的是一下步的出路在哪里。想来想去李密想到先去伊州,伊州刺史张善相是他的旧部,也是一个靠得住的人。

    现在原隋朝天字号逃犯李密又成为了唐朝天字号逃犯,抓他的海捕文书跟雪片一样漫天飞舞,去伊州大路是不敢走了,相对来说小路还是安全一点,所以他决定人不知鬼不觉的从南山的小路向伊州方向前进。

    李密已经被野心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大部分思考能力,但还剩下小部分头脑仍可以正常思考,他明明要走南山去伊州,可对外宣传的是去洛州,李密希望可以打这个马虎眼以便安全度过南山这条险路。

    可安全只是相对来说,从南山借道去伊州,途中紧挨着宜阳郡,如果诸位记忆清晰,应该还记得李世民早先从洛阳撤回长安时,曾派了两个人在宜阳郡驻守,这两人一个叫史万宝一个是盛彦师。

    抓李密的公文发行速度是非常快的,史万宝和盛彦师都已接到这道命令,而具体执行上,两人的分歧比较严重。史万宝是唐朝知名的怂包将军,一听说要去抓李密那种天下一等一的悍匪,当时就怂了,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而盛彦师却坚持一定去抓住李密。

    盛彦师之所以对抓李密这件事非常积极,是因为他猜中了李密的心思,料定李密绝不会去洛州,只可能去伊州找张善相,所以早早就带人去南山设伏。

    李密自负的以为,绝不会有人看破他的计划,他将为自己再一次轻视对手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为他的自负买单。

    剩下的事情,非常简单了,在李密进入盛彦师的埋伏圈后,立刻受到弓箭手们的集体欢迎。

    一位本有机会去书写历史的枭雄,就此陨落在密集的箭雨之下,李密和他忠实的追随者王伯当双双毙命。

    客观的说,李密的性格,是不适合自己做老大的,投奔李渊是他在冲动下做出的正确选择。

    也有人认为李密在李渊手下终究还是混不长,不过我不这样看,我反倒觉得李渊对李密是真的非常欣赏的。

    证据有两个。

    其一是在李密死后,李渊将其尸首交给了李世勣。看起来像是为了震慑一下李世勣,而我认为李渊是在自己不方便亲自出面的情况下,让李世勣给李密一个体面的葬礼。李世勣收到李密的尸身,嚎啕大哭并以君臣之礼为李密服丧,以李世勣的身份,做这些事情即敏感又僭越礼制,而李渊对此事没有做任何其他处理,看这反应像是默认了李世勣的行为。

    其二更是非常可疑,那就是李渊对盛彦师的态度。盛彦师能成功伏击李密,是一位智谋及胆识都算不错将领,其后在一次战斗中失利被俘,而宁死不屈,表现也算是忠肝义胆,可李渊对他不咸不淡,甚至为了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就把盛彦师给斩了。若是李渊觉得盛彦师对国家是有贡献的,不能把人家杀的这么莫名其妙吧,若是由于其他的事迁怒于他,比如擅自杀了李密,倒是容易理解。

    当然,各位观众们也可以不相信我一家之言,毕竟所谓的真相已经掩埋在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除了猜测,根本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