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69章 窝囊
    武德元年(618年,既大业十四年,此时以唐历纪年)九月十一日,李密来到邙山。此行李密采用兵分两路的策略,一路有他带队去邙山,一路交给单雄信去偃师,两地之间比较近,完全可以相互呼应站住脚,然后就是考虑怎么打王世充。

    可没等李密有所行动,王世充就着急了。王世充终于盼到了李密,在他眼里不是军容浩瀚的瓦岗军,而是一堆堆白花花的热馒头,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发起进攻,攻击的对象是偃师的单雄信。

    也不知王世充是不是饿疯了,他只派出了几百骑兵去打单雄信。虽然史书没写,但我估计,王世充应该也派了几千个步兵,因为就这么点人居然把单雄信打的很惨。

    李密一看单雄信陷入苦战,马上派了坐下大将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去支援。两个营地之间真的距离很近,程咬金他们去的比顺丰快递还快,可并没有什么卵用,王世充那帮饿红了眼的士兵还真能打,他们也陷入了苦战,号称万人敌的裴行俨中箭落马,如果不是程咬金舍命相救就交代了。这个场景跟童山秦琼救李密很相似,不过程咬金战吼的效果好像不如秦琼那么强,仅能BUFF身边几个人,而王世充的军队全都如狼似虎,硬是压得瓦岗军喘不过气来。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日暮,双方才偃旗息鼓各自回营,清点一下战损,瓦岗军可谓损失惨重,裴行俨那点伤只能算是轻伤,李密手下有十几员大将被重创,几无再战之力。

    如果说之前李密对王世充还有轻视之心,经过白天这一战之后,他应该能吸取教训,更严肃一点的对待这个棘手的敌人。可李密依然故我,觉得这只是意外事故,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天夜里连基本的防御设施都没有布置就去睡觉了。

    对李密来说,他来到这里跟王世充的战斗不过是即兴游戏,而对王世充而言,他跟李密的每一战都是生死决战!王世充必须抓住每一个可以痛击李密的机会。

    所以在另一边的王世充充分利用这一晚上的时间给部队打鸡血,他亲自带了两百名骑兵深入邙山腹地,埋伏在山谷之中。

    王世充拿出仅剩不多的粮食让所有士兵和战马都吃饱喝足。他带来的这些兵,全都是他起家时的班底淮南子弟兵,这些人的面孔他全都认识,而且几乎个个都叫的出名字来,他完全信任这些人,就像他相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而现在就是他用双手创造奇迹的时候!

    接着王世充开始最后一次作战动员“今日之战,非直争胜负,死生之分,在此一举。若其捷也,富贵固所不论,若其不捷,必无一人获免。所争者死,非独为国,各宜勉之!”

    此战不成功,便成仁!

    九月十二日,拂晓。王世充带领着他的骑兵部队,向着李密的军营,发起进攻。

    九月十二日,拂晓。王世充带领着他的骑兵部队,向着李密的军营,发起进攻。

    李密根本没想到王世充动作会这么快,慌忙之间整备兵马迎战,可还是慢了一拍,没等队列成型,王世充的骑兵已经杀到了跟前。这些人不愧是王世充细心挑选的精锐,在占得先机之后对瓦岗军穷追猛打,打的他们连换气都困难,一点李密重新整顿队形的时间也不给。

    正在瓦岗军大乱之际,王世充又用出了他的杀手锏,早在骑兵冲锋之前,他就找来一个酷似李密的人,脸上抹抹灰绑在一边,等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热情四射的战场时,王世充将这个替身拉到战场中间,气沉丹田大吼一声“抓到李密拉!”。

    不错,王世充这招杀手锏就是传说中的‘替身战术’,看来一千多年以后的张牧之不是此招的唯一使用者。

    当时战况那么混乱,瓦岗军队伍又那么庞大,李密也没时间、空间和技术跟所有人去证明自己才是本尊,王世充演技又很出色说的言之凿凿,所以战场中很多普通士兵还真就信了。瓦岗军原本就杂乱的队形更加松动,王世充看准时机再次进行突破,还放火烧了李密的大营。

    瓦岗军这叫一个兵败如山倒,大部分人除了逃命什么都顾不上了,少部分人像之前曾强烈建议李密出兵的陈智略更是干脆又投降了王世充,三个月换了三个老板,真是不嫌跳槽累。

    来时瓦岗的十万大军顷刻之间被打的只剩下一万多人。眼看大势已去,李密心乱如麻,又做了一个很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带着剩下的残兵直奔回洛口。

    如果李密当时可以仔细分析一下王世充的情况,应该能考虑到王世充虽说猛了一下,但毕竟兵力不多后劲不是很足,他不该撤退的这么彻底最好是先去下偃师。

    偃师还有瓦岗军将领郑颋的留守部队,而且在偃师李密像王世充一样,也给他准备了一招杀手锏,而且比王世充的还要更厉害一点。李密在击溃了宇文化及之后,顺手得了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和他的三个儿子王玄应、王玄恕、王玄琼等亲人,此次跟王世充交战前李密把这些人都一起带来放在偃师,本来是用给王世充做思想工作的,可还没等派上用场,只是两天时间就被王世充给打跑了。

    不过要只是光这些人,也无关什么痛痒,可除了王世充的亲属,还有李密自己手下的大量亲属也都留在了偃师,这帮人也都丢下不管可就要了命了。

    没有李密的支撑,王世充轻松的诱降了偃师守军,得到了所有的家属,还抓住了委身在偃师的瓦岗高级将领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十几人。邙山之战以王世充的完胜而告一段落。

    战斗的经过大致是如此,不过邙山之战是一个疑点很多的战役,接下来将占用大家一点点宝贵的时间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些疑点。

    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两军战斗力差距有点不成比例,尤其是王世充的军队有点太强了。当时的瓦岗军可是在全盛时期,在隋末的所有军队武力值排名绝对在前三,参战将领单雄信、程咬金和裴行俨等都是当世一流猛将,参战兵力史书未曾交代,但保守估计也该在三四万人左右。可是这么强的阵容居然在两军第一次接触中,王世充只用了几百名骑兵就打得瓦岗军不要不要的,即便是加上几千步兵的添头也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王世充的第一次进攻不是偷袭,两军之间还隔着个运河,他特意修了浮桥进行攻击,如此看来单雄信完全有时间和空间对王世充进行拦截,瓦岗军是占着绝对优势的,可这一战偏偏打输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王世充在北邙山打的偷袭战,只用了两百骑兵(步兵是否参战依然没有记载,不过应该还是有点的),就把李密的数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虽说冷兵器时代经常会出现这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两天之内连续出现这样的高逆差战斗,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不正常(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般不正常的现象都会有比较合理的解释,邙山之战王世充会打得这么顺,很可能是个‘隐藏人物’的贡献,而这个人就是单雄信。

    单雄信是个非常值得怀疑的人物,他在偃师那么大优势的情况下,会被王世充打翻,作为瓦岗军的著名实战派将领,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而且前来支援他的程咬金和裴行俨都差点死在战场上,可却没有单雄信受到多大创伤的记载,同时在李密失利之后,单雄信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宣布投降了王世充,如果单雄信是在交战时故意给王世充放水甚至是配合王世充的所有行动,那这场战争就比较好解释了。

    本人本着阴谋怀疑论的态度,来审视这一事件的前因起末,应该是单雄信在翟让被杀时也险些丧命,而后在瓦岗军中也不太受李密重视,所以怀恨在心。至于他是何时和王世充搭顾在一起的,我想可能就是在李密开放跟王世充以粮换布那段时间,王世充可以很方便的跟单雄信进行联络,而且他也有李密不可能拿出来的钱来收买单雄信,甚至王世充买通的瓦岗军高级将领还不止一个,另一个高级反骨仔,还有邴元真。

    李密一直对邴元真不是很感冒,因为这个人是翟让推荐给他的,这就像一只别人穿过的袜子自己穿总感觉不对味。虽然李密也用邴元真,不过只是让他打打下手,一直没让他参与到核心事务中去,在出征前,李密也没想着带邴元真上场,就让这个他不太重视的人去看守他不太重视的洛口仓。可李密不重视,不代表镇守洛口仓的邴元真不重要,此人别有心机还很贪财,李密能和王世充通商贸易就是邴元真想要从中捞好处才极力撮合的,这样一个具备标准坏人品质的家伙当然要在李密落难的时候去踩上一脚。在李密即将到洛口仓时,邴元真就与王世充联系,想把李密卖一个好价钱。

    不过邴元真行事不周,他和王世充的勾搭上的事情刚好被李密给发现了。李密没有被邴元真出卖的失落,相反他暗自窃喜得到这个消息,这不是李密犯贱,而是他想将计就计,在王世充进军路上打伏击。

    这真的是个很好的机会,王世充要攻洛口,就要渡洛水,如果能在半路进行拦截,成功率是非常高的。李密从失败的阴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兴致冲冲的认为得到了这个情报一定可以大获全胜,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跟众将士们一起商讨作战的具体细节。

    李密输就是输在一个劲儿的开会上。第一次开会他的战术就是最合理的,可惜他选择相信群众的意见,然后才被一步步逼入绝境,这一次李密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他光开会布置战术的其他细节,却没有去加强后续的情报收集工作。

    打情报战,最重要的是得到情报的这个时间差。既然知道了王世充的战术,想要出乎他意料之外进行反偷袭,一定要善用情报,准时在他半渡洛水的时候进行攻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可李密偏偏疏漏了此次反偷袭战最重要一个讯息:他不知道王世充渡水的准确时间!

    等李密都安排好所有的工作后,他手下的斥候部队(情报部门)才慌慌张张的跑来告诉他,不用忙活了,王世充已经带领军队全部渡过了洛水。

    计划全部被打乱了,李密心里突然慌得要死,因为他在想重新组织部队拦截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瓦岗军将领并没有完全按照他命令那么着急的布置阵型,好像这场战斗的胜负跟他们无关一样,甚至还有点特意看他笑话的意思。李密默念了一下那些态度不积极的将领,好像都是早期就跟翟让混过的瓦岗老人。

    翟让在临死前最后看李密的那个眼神在李密脑海中过电般一闪而过,让他打了一个冷战。不知李密在这一刻有没有后悔当初做出的那个决定,但他真的是害怕了,这份怯意让李密无

    在逃亡的路上,李密的内心是崩溃了的。北邙山一战李密辛辛苦苦攒了两年的家底几乎赔干净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秦琼、程咬金全部被俘,曾围在他身边的强兵猛将基本都没了,还能提的上名字的,只剩下徐世勣和王伯当。

    不过也还好,至少李密还有徐世勣和徐世勣的黎阳。黎阳仓虽比不上洛口仓,也是大粮仓,何况徐世勣的兵力并没有折损,实力尚在,所以李密想先去跟徐世勣碰个头。可有人(黑户,不知姓甚名谁)把李密给拉住了,跟他说绝不能去黎阳,因为在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就差点挂掉,现在单雄信都叛变了,徐世勣估计也不保险。李密想了想,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也就换了个目的地,去找他的铁杆粉丝王伯当,这个人是最保险的,就算是陪他一起去死,王伯当也不会皱眉头。

    王伯当对李密的忠心确实没的说,不过实在是水平有限,在听闻李密大败之后,自感没办法守住金墉,就放弃了这个李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前沿阵地,退一步去了河阳。等李密在河阳跟王伯当碰头之后,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沉重完了李密觉得有必要再开一个会,讨论一下这个团队今后的继续发展问题(还是不吸取教训啊)。

    这次会议是瓦岗军最后一次重要会议,李密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做出第一重要发言。李密指出,综合考虑目前的形势,短时间内攻陷洛阳,基本是没戏了,他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黄河跟太行山这两大天然屏障,先抵挡住王世充的攻势,然后和徐世勣镇守的黎阳相互结成犄角,一点一点的往前拱。

    和以往一样,李密的发言说的入情入理,和现实情况非常吻合具有深度可操作性,但大部分将领仍然不同意,因为大家都刚吃了败仗,受不了刺激,留下来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跑光了,既然如此还不如选个地方大家一起跑,好歹跑的路上还有个照

    怎么说瓦岗军这帮人家伙呢,他们打仗只能打顺风不能打逆风,赢了就得意洋洋屁股翘的三丈高,输了就缩头龟孙无时无刻不想着跑路,带着这帮人能撑两年,也真是难为李密了。

    做这帮人的老大,李密最需要的不是正确的方针路线,而是一个心理医生。

    看着这帮怂货,李密一股凄凉之意从心中而起,他突然想起了在垓下听着四面楚歌的项羽,可项羽的楚歌还是刘邦给他唱的,现在跟他唱反调的都N妹自己人…越想越激动越想越悲愤,一怒之下拔出佩剑就要抹脖子。

    一看开会就要开成追悼会了,王伯当赶紧拦住李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他想开一点。李密也是一时冲动,没想真自我了断,冷静了冷静就把这茬接过去了。

    眼前这帮人虽说窝囊,可毕竟都是愿意跟自己混的(不愿意跟他混的都去找王世充了),不过接着当这些人的老大,不累死也得被气死,李密一拍大腿,这个老大不做了,西边不是还有个盟友么,干脆去关中投靠李渊去!

    就这样,瓦岗军最后一次会议结束,李密最终决定带着身边的人去投靠李渊的大唐。

    仔细想想,李密做的这个决定,还是有些冲动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回这个跟头栽再狠也没上回王世充栽的狠,王世充都能缓过来,李密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其实老老实实的按照他在会上规划的步骤取走就挺好的,李密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一方面是手下人心不齐,一方面是怀疑徐世勣的忠诚问题。

    可徐世勣根本就没有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徐世勣不是没有来,是李密根本就没请他来。咱们摆事实讲道理嘛,徐世勣最多算是个有犯罪动机的人,连犯罪嫌疑人都算不上,可李密连给徐世勣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就单方面判断他会像单雄信一样叛变,实在是太武断了。

    如果有人可以给李密补习一下基本的法治思维,也许瓦岗军还能在隋末乱世再多挺一段时间,可当李密率队开始西行的那一刻,瓦岗军和他所有的辉煌,都已经变成了历史。

    得知李密带着瓦岗军过来投靠,李渊非常兴奋。

    在进入长安之后,李渊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一是派儿子出去打架(这个…这个…),一是收容各地来的政民。李密无疑是所有李唐难民收容所里,分量最高的一个,所以李渊格外重视这次接收工作,在李密还未到达长安之前,就派出了数支使者访问团前去慰问,礼节方面做得无可挑剔。

    最近李密的烦心事太多,李渊能这么给他面子,是他这段时间得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所以李密也很高兴,还颇为得意的跟他身边的随从说,“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连城数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当尽至;比于窦融,功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李密说的这段话,前半段不用翻译,大家基本可以理解,后半段中的窦融是东汉初期时期的历史人物,曾在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前,率辖下五郡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