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唐:错认李二为亲爹 > 第277章 吐蕃国书,两国交好
    坐在最上面的李世民随即起身,背负着双手在原地走了几个来回。

    “克明所言甚是,吐蕃国虽然是番邦的大国,但说到底也不是中原之人。”

    “我大唐开国至今已经有九年了,除去早些年处于乱世之外,也还是有过几年安稳日子的。”

    “可这吐蕃早不来玩不来,偏偏在我大唐刚刚败了突厥,又遭遇了大雪的时候来,若是没有什么企图,朕是绝对不信的。”

    “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诸位务必谨记,断然不能给这番邦小国以可趁之机!”

    这几位朝中重臣纷纷站起来朝李世民行礼,表明自己绝不会有什么纰漏,一定将李世民的吩咐记在心中。

    “既然如此,那就拟旨吧。”

    “让边防守将派遣一支精锐的千人部队护送吐蕃使团,一路上保护吐蕃使团的安全,命令沿途各州府放开道路,准备物资,不得加以阻拦。”

    “传令鸿胪寺那边,由大鸿胪李道宗主持,赶在吐蕃使团到达长安前,务必将一切礼仪和迎接仪式准备妥当,不得有误。”

    “传令御林军和禁军,加强宫中戒备,提升守卫。”

    “传令京兆府和金吾卫,这些日子确保长安治安,谁要敢在这个空档出乱子,朕饶不了他。”

    “房玄龄和杜如晦,务必在吐蕃使团到达之前,完成赈灾事宜,彰显我天朝上国的气势!”

    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纷纷站起来,一起朝着李世民行礼。

    “臣等遵旨!”

    接着才先后退出了李世民的书房……

    等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李世民冷厉的面容一收,长叹一口气,半躺在自己那张椅子上。

    “吐蕃,吐蕃,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赶在这空档?”

    “如今大唐国库空虚,节衣缩食,举步维艰,真是多事之秋呐。”

    “又忙起来了,不能去秦府蹦迪……”

    “啊,不是,不能去秦府探寻强国利器了,唉……”

    ……

    在李世民的命令之下,整个长安城迅速动了起来。

    沿街开始了治安和风气的整治,一队队禁卫开始充实皇宫各个角落,守卫森严程度更是以往的数倍。

    很快,吐蕃来使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长安。

    长安城街头巷尾的百姓们,每日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这事情。

    在紧锣密鼓的布置下,吐蕃国的使团一路穿过州府,迅速接近长安城。

    前后大概五日的时间,多达五百人的浩大使团就出现在了长安城。

    由江夏王李道宗,以大鸿胪的身份对使团进行了接待。

    在使团到来的当天,李世民就宣布第二日清晨召开朝会,专门接待吐蕃使臣。

    ……

    武德九年十二月末。

    大唐天子李世民在长安皇城的太极殿接见吐蕃使臣,朝中五品以上文武百官全部出席。

    “铛!”

    在朝会宣布开始的那一刻,悬挂在皇宫中的巨大铜钟被几名侍卫合力敲响,钟声瞬间笼罩整座皇城。

    在第一下钟声之后,鼓声也随之响了起来。

    李世民的身影才太极殿侧边出现,缓缓坐在了天子的宝座纸之上。

    群臣顿时三呼万岁。

    直到李世民示意众人平身,响彻皇宫的钟声和鼓声才停了下来。

    “宣吐蕃国使臣上朝觐见!”

    一道道声音传了出去,几名相貌和中原人明显不同的外邦男子,被侍卫领着上殿。

    在这几名男子的身后,是几件用红绸盖着的东西。

    一正二副三名使者走到指定的位置,随即一起跪倒在地,给李世民行了一个大礼。

    “使臣普耶,参见大唐大皇帝陛下!”

    两旁看着的文武百官都暗自点头。

    吐蕃国使者的礼仪是做到位了,最起码在称呼和行跪拜礼上符合标准。

    李世民脸上带着笑容,但心中却很平静的开口说道:

    “几位使者平身吧!”

    普耶站起来之后,又对李世民行了个吐蕃本土的礼仪表示尊敬。

    随后才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下臣此次前来,正是奉了我国新任赞普松赞干布的命令。”

    “给您带来最虔诚的祝福!”

    “愿您福寿无疆!”

    李世民笑着说道:“感谢贵国赞普的好意,也替朕转达对他的祝福。”

    普耶躬了躬身,接着转身解开了身后第一件物品的红绸,显露出了里面的一份文书。

    “启禀大唐皇帝陛下,这是赞普亲手所书写的国书,在此由臣敬呈于您。”

    李世民端坐了起来,随后一旁伺候着的宦官连忙快步走了下去,双手从普耶手里接过了国书。

    国书上的内容很简单,先是吹捧了一下大唐的国力强盛,富有四方,

    接着谦虚了一下吐蕃国实力弱小,夹缝中求沈村,然后表明希望两国之间友好共处。

    李世民看完之后,把国书放到了一旁。

    接着和颜悦色,面带笑容的对普耶说道:“贵国赞普在国书上所说,希望你我两国之间友好相处,更希望此后往来不动兵戈。”

    “这其实也是朕的意思,我大唐愿意和吐蕃国友好共处,邦交往来。”

    “你我两国之间理应世代交好,以求千年长存!”

    李世民的礼仪和场面话完全做到了位,不管心底里是怎么想的,但最起码明面上是和善无比。

    反正嘴上答应几句,又根本不损失什么,至于究竟是不是保持和平和长久共存,完全要看唐朝的需要。

    真正要打的时候,并不会在乎这份所谓的国书。

    毕竟华夏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的史册,都在说着一件事——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签或者没签过的纸,都不过是厕所里的纸罢了。

    国书,不过是贵点的厕纸而已。

    而普耶在听了李世民的话之后,当即再一次跪拜下去。

    “陛下请放心,下臣一定一字不差的将您的话转达给赞普,想必赞普也一定会对此感到欣喜。”

    “愿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