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唐:错认李二为亲爹 > 第362章 杜如晦的震撼
    意外得到了超出自己想象的收获。

    杜如晦和李世民的精神不由得更加振奋起来,言语之间贪图的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默默的把刚才得到的一些详细信息记在心里之后,杜如晦接下来又把话题往外引申开来。

    反正自己来都来了,那就得抓紧点机会,把一些关键问题都问出来,也好给自己做个参考,等日后再慢慢的进行改变。

    杜如晦眼珠子呲溜的转了几圈之后,脑海中灵光一闪,立马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

    “小郎君,据我所知,兵部当中,下辖有兵司、库司、驾司和职方司。”

    “别的我倒是没什么想说的,只是这驾司,在下倒是略微有些关心。”

    “我大唐虽然马匹数量不少,但那都只是日常用来拉货拉车的驽马,反倒战马似乎数量极少。”

    “你说这战马极度缺少的难题,应该怎么才能妥善解决?”

    秦渊顿时有些无语地看着他。

    “你关心战马问题做什么?难不成兵部这个战马的问题是由你负责的?”

    “你不是因为是杜相的亲戚,才有机会接手一些兵部的业务么?”

    “老杜,你不是一个小商人么?”

    “战马的事情哪轮的上你操心啊?”

    杜如晦当即略有些尴尬地摆了摆手。

    “怎么可能,兵部的战马和我们寻常用的,拉马车的驽马又不一样,根本就比不了。”

    “能够上战场的战马,也不会需要我们这些普通商人来圈养,我就是想接这笔生意,也不可能下放到我们手里来的。”

    秦渊摊了摊手。

    “既然如此,那你还纠结这个干什么,战马的来源朝廷自然心中有数,你一个小商人操这么多心,实在是没有必要。”

    杜如晦挠了挠头。

    “我这不也是心中有所好奇吗,毕竟按照小郎君你的分析,顶多一两年之内,我大唐就要和突厥开战,如果缺了优质战马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我也是心中有所顾虑,朝廷会对合格做出什么样的部署呢,还请小郎君为我解解惑啊!”

    秦渊叹了口气,手指关节在桌上轻轻的敲打了一阵。

    “我说老杜,你们几个可还真都是一群怪人,尤其是我家老头子,带坏了风气。”

    “你们说当商人多逍遥自在啊,非要往这官场里钻。”

    “朝廷没有请你们去做官,简直是埋没了人才啊。”

    说到这儿,秦渊自己心里也是忍不住吐槽起来。

    老头子和他的一众狐朋狗友。

    各个都喜欢讨论时政。

    一天天的,就喜欢针对着朝廷的各种政策和情境进行分析商讨。

    从他这边都套了不少东西走了。

    桩桩件件,足可以说是滔天大功了。

    结果呢?

    到现在也就混了个不入流的小官。

    都这样了,居然也没伤透他们的心?

    这样的好性格在古代还真是不常见……

    当然了,可能总有一些人喜欢在饭局上指点江山吧……

    毕竟大唐对于言论管的也不是那么严,还属于环境宽松的状态,因此衍生出一群这样先来无数,吃饱了不知干啥就谈点这个的商人,也是挺常见的。

    看了看自家便宜老爹,又看了看这个走火入魔的老杜。

    秦渊只好长叹一口气,然后靠在椅背上,翘着个脚。

    “行吧行吧,我也就勉为其难地给你们这些人,说一说朝廷在马政方面的举措。”

    虽然被吐槽了好一阵。

    但一听到正题,杜如晦还是精神振奋的点了点头。

    然后聚精会神地等待着秦渊接下来说得话。

    秦渊这回只竖起一根手指。

    “培养战马和培养普通的马,可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普通的马耐力比较强,经得住苦活和重活。”

    “但却非常不适合在战场上来回奔驰,千里奔袭,因此需要培育品种优良,体格高大健壮的战马。”

    “而培育战马的真正关键因素,一个是钱,另一个就是马种。”

    “以我大唐现在的实力而言,大体上来说是不缺钱的,最起码朝廷想要培育战马,这个钱绝对拿得出来。”

    “真正的难点就在于马种,这才是朝廷培育战马计划的关键所在。”

    杜如晦听了之后,不由得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也是大唐培养战马的难点所在。

    朝廷现在不缺钱,就是不知道具体的方法怎么搞。

    别说杜如晦这个兵部尚书关心这问题,就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他也时常因为这个而头疼。

    秦渊看老杜和自家便宜老爹认真倾听的模样,也就换了个姿势。

    然后接着说道:“想要获得优良的马种,要么就是买,要么就是换,要么就是去抢!”

    “正常的购买,这个方法不用我多说,北方突厥人两位可汗当中,肯定有一些心向大唐的部族。”

    “让朝廷悄悄联络一下,再悄悄的购置一批优良的马种,想必这没有难度可言。”

    “如果说交换的话,这就和我刚刚提到的兵器贸易有关了,把兵器卖给那些小国家,但是不要钱,要他们优良的马种。”

    “比方说新罗,这个国家就有体型较为高大的辽东白马,拿来配种的话,规模大一些,绝对诞生出继承高大特性的战马。”

    杜如晦和李世民顿时愣了一下。

    什么?

    辽东半岛那块地方上,居然还有优良的战马品种,这事儿他还真不知道。

    在满朝文武乃至天子李世民的观念中,高丽所占据的那块辽东半岛,无非就是一群苦哈哈罢了。

    野心是真的有野心。

    但穷也是真的穷。

    没想到他们那儿居然有战马的马种!

    辽东白马!

    不得了,这个关键信息要赶紧记录下来,看来和新罗进行交易往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了。

    甚至必要时候,还可以将辽东半岛纳入版图!

    这有战马的地方,和没战马的地方,可是两个地方。

    记下了这两条之后,杜如晦赶忙追问道:“那抢又是个什么抢法?”

    秦渊放下翘着的脚,把桌上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就是字面意思,谁有优良的马种,就抢谁的。”

    “北方的突厥人,其实就是个很好的抢夺对象,突厥刚刚受到重创,即便有部落想要和我大唐通商。”

    “在我大唐没有明确和突厥和平之前,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小规模贩卖优良战马给我们。”

    “所以大可干脆一点,直接实行抢夺之法,动用小规模的唐军,在不开大战的情况下,隔三差五的侵入草原,抢夺他们的马匹。”

    “甚至手段坚决一些,还可以抢吐蕃的,他们虽然生活在高原之上,但其实也不缺优良马种给我们。”

    秦渊说完之后。

    杜如晦也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端起茶壶,给三人都倒了一满杯。

    接着又问道:“用这三个法子获得大量的优良马种之后,接下来是不是就应该开设马场,进行培育了?”

    秦渊有些诧异地看了杜如晦一眼。

    “可以啊老杜,看来你还是懂点东西的。”

    “的确如你所说,通过这些方法获得了优良的马种之后,接下来就是开设马场,进行大规模的繁殖培育。”

    “这一点朝廷应该是心中有数,把那些优良战马拉倒一起,进行配种培育。”

    “一代两代的可能看不出什么,成功率也会很低,但是大量配种的基础上,总会有成功的例子。”

    “最多三代之后,马场就能大规模产出精良战马了,这算是最靠谱的法子,实行起来也不艰难。”

    “所以我估摸着朝廷应该有所规划了,你也实在没什么值得担心的。”

    杜如晦听到这里,已经算是把所有的疑惑给搞了个清楚。

    不由得心里有些苦笑,朝廷对此还真就只有一个草拟的方案,但具体的实施计划,却并没有拿出全面妥善的方法来。

    也并没有像秦渊这般系统直接的一个整理,都是平常朝中大臣零零散散的汇报一些想法和建议。

    因此两相对比之下,倒显得朝廷的方案有些滞后,以及非常的不完善。

    长叹一口气之后,杜如晦默默的把这些细节内容给记下,觉得今日谈论这些政事问题也差不多到了火候。

    因此接下来也就不说正事了,反倒厚着脸皮跟着老李蹭起饭来。

    ……

    吃完饭。

    杜如晦抓紧赶了回去。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到政事堂,写一份奏折,把今日所听到的这些东西整理一遍,然后上表陈述。

    这可都是事关兵部改革,以及牵扯到与别国之间的大政方针的事情。

    不论是兵员招募制度,还是兵器贸易,又或者战马培育,辽东三国的制衡。

    这些有一件算一件,都是头等大事,反倒是他最开始的目的——

    兵部兵器铠甲淘汰,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点。

    马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皇城,杜如晦直奔自己办公的地方。

    然后就开始了奋笔疾书,一阵飞快的誊写,将自己脑海中记得的东西,都写下来了。

    好一阵子之后,看着密密麻麻的一张白纸,杜如晦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然后装进了奏折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