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22章 内政焕然一新。
    梁储随即退了出去,然后李君羡也行礼道:“参见主公!”

    “李君羡!”

    “等级:SS!”

    “能力如下。”

    “武力:88!”

    “智力:56。”

    “内政:33。”

    “魅力:86。”

    “战绩:皇宫禁卫,惨遭冤杀!”

    “生成特性:守卫皇城,忠魂!”

    “守卫皇城:守卫皇城时,增加自身属性。”

    “忠魂:大幅度增加忠诚度。”

    看着李君羡的介绍,朱慈烺有些搞不懂这系统。

    明明是被冤杀的,为什么还会有忠魂这个特性,不应该是脑后生反骨呢嘛!

    不过也无所谓了,既然有守卫皇城的特性,那正好让他率领这一千关宁铁骑继续守卫皇宫。

    还干他的老本行吧!

    “李君羡听令,本宫命你率领一千关宁铁骑,守卫皇宫,不得有误!”

    “臣,听令!”

    安排完这二人之后,朱慈烺看着自己清空的成就点,心中开始盘算着现在应该怎么才能多赚一些成就点。

    如果他现在有着百八十万成就点,单单召唤出来的将领都能够直接扫平后金军了!

    就在朱慈烺仔细盘算的时候,李国祯焦急的声音传来。

    “殿下,不好了!左良玉率领大军五十万来勤王了!”

    朱慈烺一听直接跳了起来!

    五十万!这厮什么时候有五十万大军了?

    这是李国祯也来到了他的面前,他将一封信递到了朱慈烺的面前。

    后者随即打开。

    “左良玉率军五十万起兵勤王,以至邯郸,请朝廷迅速定夺!”

    信得下面盖着北镇抚司的大印,这消息是锦衣卫传过来的,日期则是昨天。

    邯郸距离北京七八百里,如果快马奔袭,现在估计都已经过保定了!

    朱慈烺连忙对李国祯问道:“侯询大人可有消息?”

    李国祯摇头。

    朱慈烺这次是懵了,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军,他都要玩阴的才能摆平。

    如今,左良玉率领五十万,如果强行进攻北京城,他肯定是要休息了!

    然而,经过短暂的惊慌过后,朱慈烺很快便断定以目前的形势开看,他左良玉是不会造反的。

    一来,他师出无名,目前崇祯还是皇帝。

    二来,目前大明政府也没有要动他的意思,只是让他带人干李自成,现在李自成被打跑了,他无非就是白跑一趟罢了。

    就在这时,又是一名士兵来报。

    “启禀太子殿下,侯询大人求见!”

    正主来了,朱慈烺闻言连忙说道:“快请!”

    不一会,侯询带着哭声进入大殿,朱慈烺见状又吓了一跳。

    “侯爱卿,你哭什么?难不成左良玉要造反吗?”

    侯询痛哭失声他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朱慈烺无语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打哑谜?

    就在朱慈烺准备发问的时候,侯询开口说道:“殿下,这左良玉虽然不是造反,可是也和造反差不多了!”

    “他带兵经过邯郸之后,听说殿下已经将李自成打败,于是又带着兵回到了驻地。”

    “说是要把张献忠彻底打垮再去打李自成!”

    “如此拥兵自重,臣真是瞎了狗眼才举荐他的啊!”

    “请,太子殿下和皇上治罪!”

    听完侯询的陈述,朱慈烺也松了口气。

    和他预料的差不多,目前左良玉还没有胆子造反。

    朱慈烺连忙将侯询扶了起来。

    “候尚书快快请起,左良玉之罪,罪不在你,你也是为国家选吧人才而已。”

    “人心隔肚皮,如今他拥兵自重,自有国法处置,您老人家还是安心处理政务为国家分忧吧!”

    随后,朱慈烺又亲自将他送到了户部,并且介绍了诸葛瑾、梁储二人。

    左良玉这个人养寇自保,拥兵自重,一切都是为了混碗饭吃。

    造反他还没那胆子,也没有必要。

    而如今,东北方向的吴襄父子暂时稳定了下来,南方军阀左良玉暂时安定,李自成回到了山西开始重新积蓄力量。

    北京城周围终于解除了戒备。

    当然一切也只是暂时的,如今朱慈烺手底下也就河北和山东两个地方。

    而且,这两个地方都已经被李自成等叛贼掏空了。

    想要恢复发展,谈何容易?

    南方七省虽然还属于大明,但是因为张献忠刘国能等人的存在。

    他们也没有办法全力支援北京,一切都还要靠自己。

    ……

    崇祯十七年,六月。

    在经历了一系列官员选拔,升迁最终制定出官员列表如下。

    京营总兵:关羽。

    五城兵马司都督:李国祯。

    禁军统领:李君羡。

    通政使:梁储。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海瑞。

    大理寺卿:侯询。

    兵部尚书兼文华阁大学士:于谦。

    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侯询。

    礼部尚书:暂无。

    工部尚书:诸葛瑾

    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贤。

    刑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梁储。

    京营总兵关羽自不必说了,现在的京营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关羽的练兵和扩充,已经真正有了五万士兵的规模,而且个个都是精兵。

    李国祯打仗不太行,但是管京城治安还是挺在行的,所以便一直让他干了下去。

    李君羡则一直担任禁军统领,没有其他大的变故,也不会改变,谁让人家忠心呢!

    海瑞干的是老本行,管骂人,在他的监督之下,京城所有官员全部都夹起了尾巴。

    别说贪污受贿,就连放个屁也得看看海阎王在不在附近。

    侯询回来之后,便主管户部和大理寺,老头子精力很足,一人身兼两职为还吃的消。

    梁储当过内阁首辅,政务方面十分熟悉,去哪里也能独当一面。

    李贤则主管吏部,这个位置本来是留给海瑞的,结果这大爷对官员选拔十分严格。

    然而,现在是非常时期,事急从权,如此效率就不行了。

    所以朱慈烺便让李贤上了,同样是内阁首辅的他,对这个职位也是得心应手。

    至于于谦,朱慈烺没让他干别的,就干一件事了!

    那便是兵员调动。

    东南七省的部队已经相当混乱了,不然的话,荷兰人也不会趁机将台湾岛占领。

    而且,倭寇最近也有抬头的迹象,朱慈烺正拜托于谦想办法压制呢!

    于谦本人也不负重托,各省军队换防之事手到擒来。

    几次换防加征集兵力之后,东南局势渐渐有了一丝稳定的样子。

    与此同时,今年夏季的赋税也从海上运到了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