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200章 圣旨到
    陈平安听到动静连忙回首:“爷爷,您也来了。”

    老者点了点头,然后用平淡的语气说道:“你去山东吧,这里的事情我来处理。”

    “爷爷,我……”陈平安还想解释什么,但是老者只是摆了摆手。

    陈平安见状闭上了嘴巴退了出去。

    ……

    于家,梁储亲自询问杨若虚,李贤做笔录,诸葛瑾做公证人。

    一番询问之后,梁储小心翼翼的将笔录收了起来。

    “杨姑娘,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杨若虚客气道:“哪里哪里,毕竟死了人,配合调查也是应该的。”

    李贤将笔放下,然后捋了捋胡须说道:“杨姑娘,杀人案现在已经和你没关系了,不过有些事情我还要向你打听一下,以为后面的适宜做准备。”

    李贤要打听的自然是杨若虚的家室,虽然听质真提了一嘴,但是具体还要详细调查,造册,毕竟关系到皇室血脉,马虎不得。

    然而,杨若虚却有着不明白的说道:“后面的事?后面什么事?”

    诸葛瑾闻言哀怨道:“这是礼部的事情啊,咱们三个在这里商量,好像有点越俎代庖了吧。”

    李贤没好气道:“礼部有人吗?现在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好不容易抓上来和徐胜年,结果也被调南京去了。”

    梁储同样点头道:“是啊,难不成礼部没人,这太子妃的册封大典就不办了吗?咱们三个加把劲,反正礼部都有现成的规矩,照着做不就行了。”

    确实,每位太子妃的册立都是有记录的,包括摆了多少桌宴席,桌子上都有什么菜,什么人应该请,什么人不应该请,皇宫里应该怎么装饰,民间又应该怎么装饰,等等等等。

    总之照本宣科就行了。

    不过这也是看着简单,大明朝都已经N年没有册立过太子妃了,而且现在皇宫也是破破烂烂的,朝廷没钱,宫里也没钱,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尤其是现在又在和后金军死磕,全国的精力都在边关,哪里有力量举办一场太子妃的册封大典呢?

    于是诸葛瑾开口道:“你以为册封大典那么简单啊?告诉你这是皇家娶亲,礼部的明细记录摞起来比你还高,要是等你慢慢研究,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梁储反问:“那你说怎么办?”

    诸葛瑾:“必须得抓个专门干这件事的来。”

    杨若虚此时也听明白了,这三个家伙是在给自己和朱慈烺张罗婚事呢。

    “三位大人!”

    “嗯?”三人同时看过来,目光灼灼,看的杨若虚都有着发虚。

    然而,窗户纸终究是要捅破的,她轻声开口道:“我并没有当你们太子妃的打算,所以你们……”

    “什么?”杨若虚话还没说完,三人便站了起来大声叫道。

    杨若虚心一横,接着说道:“我杨若虚虽然是穷苦百姓出身,但是却也有自己的选择。”

    “要我成亲,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男方家庭不得是达官显贵。”

    “其二,生下来第一个孩子,必须遂我姓杨。”

    “他贵为太子,和他成亲之后,我便必须住进皇宫,然后便再也不得出来,这我是不可能接受的。”

    “而且,他是皇子,生下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随我姓杨呢?”

    “所以,我们之间是根本不可能的。”

    杨若虚说完,那三个“媒人”傻眼了。

    她的这两个条件,就算是朱慈烺答应了,他们也不可能答应。

    太子妃不住皇宫住哪里?太子生出来的儿子不姓朱姓什么?

    这根本就是严重超越底线的问题,连一丝一毫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关键时刻,还是李贤脑子活泛他上前一步劝解道:“杨姑娘,你的这两个条件我们实在不能答应,别说是我们,就是全天下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也不可能答应。”

    “所以,你还是换个条件吧,金银财宝,宫女太监,还是封荫家人,我们都能商量。”

    说完李贤又给诸葛瑾一个眼神,后者即可会意说道:“对,这条件根本不可能接受,或者说你说出这句话本身就是大逆不道,杨姑娘虽然太子爷喜欢你,但是你也不要持宠而娇肆无忌惮啊!”

    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想要将杨若虚一军,哪成想后者是个彻头彻尾的软硬不吃,她目光一冷说道:“三位大人,我的家人是被太子爷接来京城的,如果不是他,我也不会来京城,而是在我家魏县种田养家呢。”

    “之前在南京攻破李定国的时候,太子就曾经问我要什么封赏,我杨若虚家中无所长,但是母慈女孝,所以我只愿回家照料爹娘。”

    “李大人说的什么金银财宝,我不在乎,也不需要。”

    “至于诸葛大人说的持宠而娇肆无忌惮,更是无从谈起,我若是真的持宠而娇,我又怎么会在京城受这种委屈?”

    说完,杨若虚站起身来道:“三位,请回吧,不日我便将离开北京城,我就不信,堂堂大明朝,就找不到另一个可以给太子爷当太子妃的人。”

    杨若虚一番话将三人怼的是一点脾气没有,就在三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尖锐的笑声传了进来。

    “嘿嘿,三位尚书大人也在啊!咋家这厢有礼了。”

    循声看去,只见一个老太监带着几个士兵已经来到了院子里,他手上还拿着一把宝剑以及一份圣旨。

    来人正是王承恩。

    从陈家出来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向着于家赶来,现如今正好碰上。

    见是熟人,三人连忙拱手道:“王公公客气了。”

    一番客套之后,王承恩双手持剑给杨若虚递了过去。

    “杨姑娘,这是你的宝剑吧,我原物奉还。”

    看着王承恩手中的湛卢剑,杨若虚伸了伸手最终还是没拿起来。

    “这不是我的剑,这是你们太子殿下的剑,我也只是暂借而已,既然到你们手上了,那你们就替我交给他吧。”

    王承恩笑着说道:“姑娘,既然是你借的自当是你当面还给殿下,哪有我们代还的道理?所以你还是收下吧。”

    说完,王承恩将剑放到了桌子上,然后缓缓拿出圣旨。

    李贤三人见状连忙跪了下来,杨若虚一时没反应过来竟现在那没动。

    王承恩也不敢念了,他笑道:“杨姑娘,请跪下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