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203章 争论
    崇祯点头道:“是,之前喜峰口只有五千多人,后来关将军又派过去一些人,想不到还是难以支撑。”

    杨若虚想了想说道:“陛下,喜峰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城池却不坚固,而且守军也少,后金军从哪里进攻也不奇怪。”

    看着杨若虚,崇祯突然想起来朱慈烺给自己的书信中曾经有这么一句。

    若虚好谋略,虽读书不多,但是对兵法却能无师自通,我能这么快平定江南,若虚功不可没。

    “既然你深通兵事,那等会议政,你便在一旁旁听吧。”

    杨若虚也有些想要帮忙的意思,毕竟如果喜峰口被破,后金军长驱直入,就算攻不下北京,到时候劫掠河北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河北刚刚经历的灾荒,秋天的粮食刚刚入库,明天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如果再被后金劫掠一把,到时候恐怕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一会,李贤侯询等人便来到了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说完崇祯把信递给了王承恩,后者会意的将信转递给了李贤等人。

    他们看了两眼随即脸色凝重起来。

    侯询最先站出来说道:“陛下,喜峰口绝对不容有失,臣以为,应该立即将关羽将军调到喜峰口驰援。”

    李贤点头道:“目前京中兵力已经没有空余的了,剩下的还要防备李自成,而且也没有能够统御士兵的将军了,调关羽将军应该是唯一的办法了。”

    又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当年曹文昭和卢象升就是这么调来调去被整死的。

    崇祯开始纠结,就在这时,他的身后是一声大喝:“拆东墙补西墙,后金军会攻击喜峰口,难道就不会攻击宣府吗?”

    发言人,杨若虚。

    杨若虚的话,让所有人都是一愣,随后目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这时,杨若虚才意识到自己并非在朱慈烺的军营之中,御书房里崇祯的地盘。

    而面对的也不是同等年纪的徐尚真、史可法等人,而是侯询、李贤这些长辈。

    她被这么多人看着,很快便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于是她后退两步低下了头。

    这时提出这个方案的侯询不满道:“你是何人,竟敢在我们和皇上议事的时候吵闹,不怕杀头吗?”

    李贤忙解释道:“侯大人,这位是杨姑娘,太子殿下的……贵客。”

    “贵客?什么贵客?”侯询不解。

    这时崇祯开门见山道:“候爱卿,杨姑娘是未来的太子妃。”

    侯询东林党出身,理学家,他一听是太子妃,连忙追问道:“陛下,太子选妃极其严格,要从民间海选入宫,再交由内监调教数月,最后再择选三人,由皇上和太子共同挑选。”

    “虽然太子殿下喜欢这位姑娘,但是如果不按着规矩来,未来后宫的金册上也难以写上这位姑娘的名号。”

    这时梁储瞪大了眼睛问道:“侯大人,你对太子妃的册立怎么这么清楚?”

    侯询扬起了头道:“在下不才,做过几年礼部尚书,通晓其事。”

    众人一听笑了,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崇祯指着侯询说道:“你不说我还忘了,之前还让李贤等人操办婚礼事宜,看来这件事非候爱卿莫属了。”

    “呃,陛下,您真的要?”

    崇祯点了点头:“嗯,我相信皇儿的眼光,从今天起你就兼任礼部侍郎吧,反正短时间内也没有税收可忙。”

    “呃!这……”侯询有些无语。

    虽说现在税收都已经缴纳上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户部就没活了,今年的财政报表,和明年的财政计划都要在年底搞出来,然后年末议政的时候再提出来讨论。

    可是,如果在忙活太子妃册立的事情,那自己估计得累死。

    还不等他推辞,崇祯就直接用话给堵死了:“候爱卿就辛苦些吧,也不着急,反正皇儿还在辽东,等明年夏天之前办妥就行。”

    崇祯都这么说了,侯询也不好再推辞了,他点头道:“是陛下。”

    随后他又看向杨若虚说道:“既然是未来的太子妃,那还请杨姑娘先出去吧。”

    梁储不解道:“侯大人这是为何?听闻杨姑娘甚知韬略,如果有她在或许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侯询一捋胡须道:“按着太祖留下来的祖制,后宫不得干政,杨姑娘既然是未来的太子妃,那就算是后宫之人,按着规矩不得参政议政。”

    侯询此话一出,其他人都闭上了嘴巴,就连皇上崇祯也不知道说什么了,他虽然是皇上,但是面对朱元璋的祖制,他也就是个孙子。

    然而,就在这是,杨若虚开口了,她上前一步毫不怯场的对着侯询呵斥道:“侯大人,先不说我是不是未来的太子妃,就算是,那也是以后得事情了,现在我只是一名大明的子民,难道在这国家危难时刻为大明出一份力我不行吗?”

    侯询冷笑:“杨姑娘,你若真想为大明出力就赶快走出这御书房,不要打扰我们商讨军务,要知道军务紧急,延迟一天便不知道有多少士兵死于非命,所以你还是赶快出去吧。”

    之所以不想让杨若虚呆在这,除了祖制,自然还有面子问题。

    他侯询是现在的东林党领袖,虽然现在李贤、梁储等人风头正盛,但是也动摇不了他身为文官领袖的地位,于谦虽然贵为首辅但是他一心扑在军事上对于结党之类的活动也不感兴趣。

    而内阁之中,大多数问题都是侯询说了算。

    可是今天,杨若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责他的不对,这自然让侯询大为恼火。

    杨若虚自然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她也不管你是什么官员,只要你说的不对,我就敢怼。

    “侯大人,我虽然现在是一介平民,但是之前可是三品的巾帼将军,论兵事,你肯定不如我。”

    然而,侯询闻言更加轻蔑了。

    “哼,莫说你之前是三品将军,你就是现在是三品将军又能如何?我等皆是二品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按着以文制武的规矩,你也只有听从指挥的份。”

    “看在太子爷的面子上,今日我不与你计较,快下去吧!”

    杨若虚闻言更是大为恼火:“以文制武?哪里的规矩?武将为什么要听从你们这些不懂兵法的文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