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514章 议政
    听着侯询的分析之后,崇祯开口道:“写封信,确实是太子秘密寄给我的,我当时也并没有同意,但是这信走的是官方的驿站,理应不会外泄,可是现如今这万民怎么会得知的呢?”

    “而且,他们似乎不是陆续得知,一传十十传百的,而是突然之间,全国都掀起了这股浪潮,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汝等可知?”

    听到这话,负责刑部的梁储上前道:“回陛下,臣自从听到这些消息之后,便下令刑部彻查此时,现如今只知道是在山东的驿站出的问题。”

    “然而当臣想要继续查下去的时候,那驿站的驿丞和驿卒全都突然暴毙了,如今线索已经断掉,不过臣还在努力追查之中。”

    听到这话,崇祯点了点头:“这就对了,我想这应该是有人蓄谋已久针对太子的事情,不然的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整个大明都人尽皆知。”

    听着崇祯的话,侯询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了,他背后自然有士人家族的存在,对于朱慈烺的政令也是有些不满,但是他不会傻到闹罢工去抗议。

    见崇祯不给自己准话,他于是上前道:“陛下,如今于谦于首辅尚在辽东,臣暂代首辅之位,现如今六部九卿都在等着内阁回复,还请陛下早做决断,是否驳斥太子殿下的密信?”

    崇祯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侯询道:“你以为应该如何?”

    听到崇祯的问话,侯询自然是神情紧张,因为他知道,他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其身份却表明了自己站在哪一方。

    而且,之前朝廷再议政的时候,他便反对朱慈烺的改革方案。

    现如今,密信外泄,国内一片大乱他自然就成了崇祯最合理的怀疑对象,所以,接下来的回答,如果一方面的倒向士人那边,势必会被崇祯猜忌,可是如果不说清楚情况,万一天下进一步混乱,到时候再想收拾,可就为时已晚了。

    思考良久,侯询说道:“殿下所请虽有些激进,但是却也有理有据。”

    “然而,现如今天下还未大定,改革为时尚早,如果强行推进,到时候各地如今激烈反抗的话,势必会影响大局,所以臣看来,此时应该搁置下去,等到时机成熟再和六部九卿的官员们一起商议。”

    “毕竟,这关系的是天下间所有黎民百姓的税赋,也关系到的是,咱们整个大明未来百年的国运,绝对不可能是这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所以,臣请求陛下先驳斥太子,稳定民心,等之后时机成熟,再商议是否改革税制。”

    侯询说的自然是有理有据,崇祯听到后满意的说道:“侯爱卿说的不错,就按你的意思去办吧,以我的名义起草诏书,昭告天下,就说太子年幼无知,所呈摊丁入亩、士人纳税之法,朕不会批复,让那些学子和官员们一切照旧。”

    听到这话,侯询连忙点头道:“是陛下,我这就去办。”

    说到这里,侯询脸色上略微有些犹豫,崇祯见状问道:“怎么还有一些其他事情吗?”

    侯询点了点头道:“确实还有一些其他事情陛下。”

    “那些暴民在这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如何处决?”

    崇祯淡然道:“有国法在,该送交刑部的送交刑部,该正常判决的正常判决。”

    然而侯询为难道:“那些流民还有的要罢免太子的太子之位,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按着律法,是要诛灭九族的,如此……”

    听到这话,崇祯忍不住冷笑出声:“哼,这些人,居然打起了罢免太子的主意,他们怕是以后太子登基以后,还会推行这种政策吧,真是一群暴民。”

    说道这里,崇祯显然已经有些温怒。

    内阁众大臣低下头颅,等待着崇祯的下文。

    良久之后,崇祯开口道:“算了,我大明不以言获罪,好好查查这些人的底细如果没有其他犯罪的话,关上几天就算了吧。”

    “些陛下宽宏大量。”侯询磕头退下。

    此时,内阁之中便只剩下崇祯、梁储、李贤等人。

    前者是皇帝,朱慈烺的父亲。

    后者是被朱慈烺召唤出来的文臣,朱慈烺的死党。

    崇祯看着这些人缓缓开口道:“收到那密信之后,我便开始思虑,不过兹事体大,就算我是皇帝,也不能立刻做出决定。”

    “所以这件事,我本来打算等太子回来再和诸位商议的,只是现如今密信外露人尽皆知,诸位已然是知道了。”

    “所以,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梁储、李贤等人都是坚定的太子党,同时,他们的品格确是不如于谦海瑞等人干净。

    这几年的时间中,他们借着身份,在京城附近也是划了一些土地到了自己名下,只不过,并没有多少,获得的收益最多也就是够正常生活的吧。

    毕竟明朝的官员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就是如此也还经常拖欠,他们身为内阁成员,六部尚书为了做出表率,也经常是暂时领取工资。

    如此一来,想要活下去也只有这样。

    尽管如此,和京城的其他官员相比,他们已经算是两袖清风的清官了。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他们的收入是合法的,也没有压榨百姓,只是让国家少收了一些赋税罢了。

    从这一点上朱慈烺的改革是会触动他们的利益的。

    所以,梁储李贤等人,确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太子一方和那些士人一方共同考虑。

    梁储思索了一会之后,对着崇祯拱手说道:“陛下,就国家而言,太子殿下的谏言,是真知灼见。”

    “如果按着太子殿下的计划推行,我大明赋税短时间内可以直接翻上一倍,甚至是更多。”

    “但是,国家俸禄太低,一些官员们依靠登陆,确实是养不活自己和家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想要收取士人赋税,我想首先要做的事情,就要提高官员们的俸禄,不然的话,就算改了,这些政策也推行不下去。”

    “毕竟,收税的那些官员们他们不可能自己收自己的银两给国家,到最后多出来的赋税还是会压到老百姓的头上,到时候还不如不改。”

    梁储的话,也是大实话,毕竟千里做官只为钱,没油水谁会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