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630章 党争
    因为,这次崇祯只是从每个部门抽调一两个人,人数少,就是抽签抽到自己的几率也不大。

    所以,还能慢慢磨。

    而且,无论是朝廷六部还是街头大妈居委会,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埋头干活,不巴结领导,不闹事,还没啥背景的人。

    只要运动运动,将这些老实人送过去,一切都万事大吉。

    崇祯见状眼睛微垂,随后他接着说道:“关于和多尔衮做生意这件事,大家刚才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不过,朕听着觉得混乱,这样,这件事大家全都写个奏疏递上来,阐明不能做生意的理由,如果理由充分,那这生意不做也罢,不过如果理由不充分的话,则还需要再次议政。”

    此话一出,朝中各个官员几乎都打定了主意,那就是一定要一口气阐明理由,绝对不再在这冻饿一天了。

    搞定了这件事,崇祯看着这些人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于是开口道:“众爱卿商议国事整整一天未曾休息进食了,现在就先休息一下,等会我让御膳房弄些吃的过来,大家一起吃些东西,再行商议,免得饿着肚子说话,说错了话。”

    听到这话,哪些官员们一个个如蒙大赦,几乎全都默契的找公共厕所去了。

    憋了这么久,这些人膀胱几乎都憋炸了,还有的人,喉咙几乎都要冒烟,那些小太监们端过来些热水,那些大臣们也不管烫不烫,张口就往嘴里灌。

    崇祯看着这些人,估计着,经过这次朝会,这些人怎么也得病上几个。

    有了这次教训,相信这些人再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应该就不会如此积极了。

    很快御膳房的米饭送来了。

    这米饭相当寒酸,上面只不过盖了一点油汁并没有丰盛的菜肴。

    崇祯端着一碗吃的津津有味,那些大臣们饿了一天,也顾不得其他了,全都开始猛吃。

    吃饱喝足,接下来,才是正事。

    崇祯开口道:“关于和女真人做生意的事情暂且搁置,可是用多铎和豪格,交换我大明子民俘虏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和女真人做生意这事本来就不靠谱,朱慈烺也就是提一嘴,同时为后面的事情铺路,还能顺带敲打敲打那些言官。

    交换俘虏才是真正的主题。

    听到这话,于谦首先发表意见说道:“陛下,我建奴掳掠我大明子民数十万,这些子民在建奴手中被当做奴隶牲口使唤,只可惜现如今我国力不足,还不能犁庭扫穴。”

    “现如今,用多铎豪格二人交换我大明子民,极为划算,一来可以解放我等同胞,二来可以为辽东迅速补充人口,三来,也可以让建奴失去大量劳动力,也能变相削弱他们的力量。”

    然而,于谦说完,旁边立刻有人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于谦大人所说不妥。”

    发言人,李若星。

    虽说侯询这个东林党领袖和于谦等人关系还算可以,但是这不代表其他东林党人喜欢于谦。

    作为著名的党争代表,东林党人,一向以党同伐异为开派核心。

    他们做事从来都对人不对事,当年张居正是他们的目标的时候,这些人全都跳着脚的骂,差点把人从坟里刨出来。

    后来和齐党,浙党搞斗争的时候,这些人又表示张居正是大好人,当真是无耻至极。

    现如今,于谦已经变成了这个目标。

    他们想要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将于谦这个朝廷首辅从上面拉下来。

    原因,也仅仅是这家伙不是东林党人。

    见李若星气头,剩下的那些东林党人,也纷纷附和道。

    “是啊,子曰:礼义廉耻,这些人被建奴俘虏,为之奴役,这已经玷污了我大明的血统,就算是回来了,也绝对不能当做我大明子民,应当为奴户。”

    “就是,这些人都已经被建奴同化,他们和建奴都已经成为一体,就算赎回来又有什么用处,还是将那豪格和多铎斩首示众的好,一来震慑建奴,二来也能卸去我等的心头之恨。”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可为,这些俘虏都已经被建奴奴役多年,他们突然回归,分辨难度很大,如果中间掺杂着奸细的话,不仅对辽东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召开祸患。”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总之一句话,这事不好办,不应该办。

    这次于谦彻底愤怒了,一直以来,于谦对于党争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对于李贤等人,私交也不深,在官场上完全就是独行侠。

    他觉得,当官就是为了报效国家,为民请命,对于一些私利实在是应该摈弃。

    只不过他不管吏部,对于东林党一般也懒得搭理,就算是有些不同意见,他也很少辩驳,只是默默干活。

    然而,这次这些东林党人竟然连赎回自家俘虏这种事情都反对,这实在是触动了他的底线。

    他回过头横眉冷对那些东林党人。

    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对于那些上过战场,杀人如麻的将军,都有着极大的压制力,对于这些文弱书生,自然也是有着血脉压制。

    “诸位大人,汝等觉得赎回俘虏这种事情不应该?”

    于谦声音不大,但是,几个熟悉他的人,确是从中听到了其中的愤怒。

    几个东林党人先是深情一滞,随后李若星又强撑着说道:“对,我等坚决反对,子曰:忠孝礼仪信,这些人干为建奴效力成为努力,便不再是我大明子民。”

    听到这话,于谦冷笑道:“那你们觉得,如果有朝一日,建奴的铁骑,来到你们面前,你们应当如何选择?”

    “自然是以死报国!”李若星言之凿凿。

    听到这话,于谦忍不住给李若星拱了拱手:“李侍郎高风亮节视死如归,自然是我等楷模,只是不知李侍郎是哪里人?”

    李若星昂首挺胸道:“蚌埠,孔子之乡!”

    之前想进入东林党要求比较高,基本上需要在东林书院念过书,而且还要有人引荐。

    现如今,东林党的这些人为了扩充实力,自然是什么人都要。

    于谦也不意外,他沉声问道:“不知,十一年的时候,李侍郎在何处?”

    听到这话,李若星眉头一皱,他有些不明白,于谦问这句话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