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631章 于谦亮剑
    李若星记性不差,略微回想了一下便想了起来,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多尔衮豪格等人大规模劫掠山西、河北、京城、山东等地,自己跟随着家人去无锡避难去了,也正是在那时候,自己接触的东林党,并和其中的一些人,达成了交易。

    然而,这话确是不好说出口,毕竟国难当头,自己跑路,和自己刚才的话,完全相反。

    李若星沉吟片刻说道:“去无锡的外祖父家走亲戚了。”

    “多尔衮和豪格等人,曾经去过蚌埠劫掠,可从你家掠夺财物人口?”于谦接着问道。

    “没有,因为是七十大寿,所以我全家都去了。”李若星随口说道。

    于谦闻言笑了,他开口道:“那还真是运气好,只可惜山东的其他人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十一年,多尔衮和豪格一共从山西、北直隶、山东三省劫掠民财无数,劫掠人口三十余万人。”

    “三十余万人啊,这些人,没有身在无锡的亲戚,他们基本上都是老实的农户而已,他们所求不过是一粥一饭而已。”

    “只是,我等无能,坐看他们被多尔衮等人劫掠而走,这些人在辽东,必定是受尽苦难,被人当做畜生。”

    “造成这种局面,汝等居然不反思自己,还将罪过全都推到这些无辜百姓头上,当真是无耻至极。”

    说到这里,于谦声色俱厉的对着李若星说道:“李若星,你父亲是山东大户,母亲也是山东人,你外祖父,又怎么会在无锡?”

    “当着皇上的面,你也敢随口说谎,当真是可恶至极。”

    听到这话,李若星脸色立马变得苍白。

    他刚才不过是为了掩饰,随口说了个谎话而已,哪里想到于谦居然会深究?

    这时,于谦接着说到:“我调查过了,自从多尔衮入关以来,你们李家便举家去无锡苏州等地游玩,一直到十二年夏天才回来。”

    “之后,你们李家还强行征收佃租,逼死了几名年老体衰的佃户,后来买通知县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只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前段时间海瑞路过山东之际,已经将此案查明,现如今你父亲已经入狱。”

    “至于你,哼,所谓忠义也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当年多尔衮入关,你跑的比谁都快,如果真的遇到多尔衮,你怕是早就俯首磕头了。”

    被于谦一阵臭骂之后,李若星苍白的脸色又变得通红。

    “你……你血口喷人。”

    于谦对着崇祯拱手说道:“陛下,此人无锡根本没有亲戚,昔日只不过是避祸去无锡罢了,当着陛下的面,他居然还敢撒谎,这种人实在是罪当万死!”

    崇祯见于谦亮剑,他随即也是一拍桌子说道:“如此虚伪之人,当真可恶,着锦衣卫捉拿归案严加审理,查明案情之后,移交刑部,依法处置。”

    崇祯拍案,一旁的锦衣卫当即将李若星拖了下去。

    后者临行前还高呼道:“陛下饶命,陛下臣冤枉啊。”

    然而,锦衣卫根本不搭理他,直接将其拖了下去。

    在崇祯年间,东厂和锦衣卫实在是不风光,在文管集团的忽悠之下,崇祯裁剪了这些特务集团。

    按理说这也不是啥坏事,从朱元璋开始,东厂和锦衣卫就没干过什么好事。

    只不过,崇祯不是朱元璋,也不是嘉靖,他的实力不足,而崇祯年间的光景也不是明朝初期和中期能够相比的。

    朱元璋就不说了,如此劳模还需要用锦衣卫检查百官。

    而嘉靖虽然不信任太监,但是对锦衣卫还是挺信任的,尤其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那更是铁哥们。

    而崇祯即没有朱元璋的劳模精神和实力,也没有嘉靖玩弄群臣的智商,就把东厂和锦衣卫全都裁撤了,以至于消息闭塞,听的全都是那些文管集团给他的消息,以至于误判了当时的形势,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后来,在朱慈烺的建议下才重新建立了这两个部门。

    看着被拖出去的李若星,所有人都安静了。

    他们看向于谦的目光,也有些畏惧,他们从没想到,这个不显山不漏水的内阁首辅,居然有如此雷厉风行的一面,更没有想到崇祯居然也如此支持。

    于谦亮剑的同时,崇祯的大刀也落了下来。

    就这样,这些人决定收敛一下,至少在这件事上,不再和于谦争辩,毕竟赎回俘虏这种事情,和他们关系确是不大。

    见众人不再多言,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那边准许了,对了还有个范文程,把他换回来修为大臣没有意见吧。”

    听到范文程这三个字,朝廷中达成了难得的一致,那就是咬牙切齿。

    作为主动投降的秀才,在封建礼教极其严重的明朝,那可谓是千人踩,万人骂,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其他什么党派,就连当年九千岁的阉党也对这玩意恨之入骨。

    恨不得把他抓回京城千刀万剐。

    所以,对于这件事没什么好议论的大家全都同意。

    就这样,议政算是结束了。

    朱慈烺大获全胜,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全都达到了。

    第一点,敲打言官,让这些人在自己打仗的时候,别在鸟叫。

    第二点,获得朝廷允许,如此一来,就能正大光明的和多尔衮谈判了。

    第三点,找来了很多国子监的学生当老师,可以普及文化教育了。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些奏折。

    第二天,反对和多尔衮贸易的奏折便堆成了山,这些奏折基本上全都有千字,内容大致雷同,

    有的人还觉得自己上书写的太少,还连续写了好几份。

    对于这些东西,崇祯是没工夫看的,他直接下令,说已经收到了诸位大臣的意见,不同意朱慈烺和多尔衮做生意。

    同时,还将这些奏折全都装到了车上。

    联同六部之中,推出来的官员,以及国子监的学生,还有刚刚来到京城的孙可望和京营中的三万精锐士兵,全都打包送到了辽东。

    六部之中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埋头干活的老实人,其实于谦也不想将那些喜欢指手画脚,其实屁都不懂的人送去辽东。

    将这些老实人送去,可以帮助朱慈烺分担工作,还不会惹事,实在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