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1171章 搬家
    根据朱慈烺规划的战略图,未来想要北上控制西伯利亚区域,锦州就会成为最核心的一个点之一。

    能够从海上承接四方资源,然后不断的给军队输入后续力量。

    所以,锦州军工厂的规划,是按着两百年的战略目标规划的。

    属于最有潜力的一点。

    目前滑膛炮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嵌入式炮膛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已经可以直接装备了。

    这种炮膛能够在膛线磨平之后完全的松动,直接就能够取出来,然后再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将新的炮膛装填进去,如此一来,这炮膛更换的问题就解决了。

    而开花弹目前也已经储备完成。

    金州、山海关的仓库早就已经堆满了,随时可以支持朱慈烺南下收复国土。

    除了滑膛炮,宋应星还研究出了火箭弹,这种是由汽油为燃料的火箭炮,脱胎于明军水师的惯用火器,火龙出水,最大射程十公里。

    威力很大,但是准头不好,而且杀伤性十分残忍。

    宋应星在奏疏上也只是提了一嘴,并没有建议朱慈烺使用。

    对于这种汽油当核心的导弹,朱慈烺也是十分明白,这东西来对付惨无人道的海盗还行,要是对付自己人实在是有违天和,况且,现在朱慈烺的装备无论进攻那座城池都能够打下来,根本用不上这东西。

    除了军用物品之外,中科院还在石油之中提炼出了很多民用物品。

    包括塑料、柴油、煤油、蜡烛、沥青……

    这种被称为黑色黄金的东西,着实让宋应星是大开眼界,目前这些东西全都在按着朱慈烺留下来的手册进行民用。

    尤其是塑料,这种东西,简直太方便了。

    现在的各种污染还没有成为主流,对于塑料制品,朱慈烺想了想最终也是没有加以限制。

    目前教育方面,也步入了正轨。

    辽东、朝鲜、倭国现在全都是选用的统一的教材。

    教材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历史思想四种。

    语文自然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打底,然后编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小故事,即能够让人读书认字,又不至于太过枯燥。

    反正现在辽东不考科举,也不用对四书五经死记硬背。

    数学的大多数学科都是朱慈烺留下来的,其中还有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都是未解之谜之类的东西,朱慈烺也想不明白,所以便都写到了数学课本的背后,用来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自然科学就比较复杂了,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地理,毕竟后世如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牛人还没有出生,朱慈烺对这些理论也全都一窍不通。

    所以也只能将大明现有的这些东西全都编撰了起来,勉强凑够了六年的教材。

    至于历史思想就是现在的历史、思想品德的聚集体。

    要论历史,大明说第二,整个太阳系都没人敢说第一。

    作为一个五千年来文明从未断绝的国家,历史书实在是太过厚重。

    当然,这历史肯定也经过删减的,毕竟很多东西实在是促进民族仇恨,尤其是倭国和朝鲜,要是照实说,估计两家得天天打。

    所以删减了跟多,但是如戚继光抗倭、岳飞抗金、李舜臣海战之类的民族英雄事迹,于谦还是原封不动的,写到了课本上面的。

    毕竟,这才是历史的精髓所在。

    至于思想也并非是只有儒家一家了。

    道家、法家、墨家乃至心学以及朱慈烺留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学科都在里面。

    这些东西各有各的道理,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够选择出最适合大明的道路来。

    这三大地区目前都已经开始普及相同教材了,而台湾哪里,新的教材也已经送了过去,相信用不了多久,也能同步起来。

    只要大家学习的都是同样的书本和学科,长大了之后,三观就算有些差距,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另外,在于谦等人的统筹下,还开始发行报纸。

    不过,这报纸还没有能够做到每天一张,而是每个月一张。

    报纸上发行的有政府的最新政策,各省发生的大事,还有哪里的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被海瑞还干掉了,哪里的将领吃空饷被砍头。

    这些事情,全都是用最简单的白话文写成的,不存在咬文嚼字的情况,只要认字都能看懂。

    而因为义务教育的原因,一些孩子就认字,他们能够给大人读这些政策。

    如此一来,这些老百姓们也就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的完全听凭那些官员们忽悠了。

    就比如说完全免除农业税,就因为这一点,就让海瑞干掉了三十六个想要蒙骗老百姓们继续缴税的县官,要知道,整个辽东分割的县,也不过一百来个,这一下子就是三分之一。

    目前原本的六部架子正在拆分,向着后世的各个部门一步步拆分而去。

    这样让那些官员的责任义务更加明确,可以减少很多扯皮的事情。

    这些文书朱慈烺一连看了三天,才算是勉强看完,当看完之后,朱慈烺只觉得头昏脑涨,活像是大病一场似得。

    现在家庭也算是和睦下来了,阿尔托莉雅这家伙也丝毫没有当伯爵的觉悟,整天拉着杨若虚和乌云游山玩水不务正业。

    朱慈烺都想着给她扣工资了。

    这段时间,于谦也没闲着,他在得到朱慈烺的命令之后,也是以他的名义下令,将主要办公地点向着沈阳迁移。

    而金州作为整个辽东的经济核心,于谦也派遣了最得力的干将徐尚真,徐胜年镇守。

    这二人可算是双壁,有这两人在金州万无一失。

    虽说沈阳有足够的地方能够装填这些部门,虽然目前铁路已经修建完成,各种东西装上火车就直接能够到达沈阳。

    但是,这项搬迁工作还是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才完成。

    当朱慈烺来到爱新觉罗氏修建的紫禁城中之后,他蓦然间想起了自己在北京的时光。

    就在朱慈烺感叹之际,一旁的于谦突然说道:“对了殿下,现在您住在这里,是不是应该再找一些宫女太监之类的伺候您?”

    朱慈烺曾经下过命令,不允许再阉割太监,然而现在面对这么大一个皇宫,就是每个月擦洗一遍,朱慈烺手下这二十多个人也完全不够。

    所以,于谦才提出要找一些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