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唐朝大丈夫 > 第421章 作诗
    程处亮:“这小子玩了,彻底没了,当朝公主岂是他能训斥的?”

    李泰:“公主竟然会听别人的训斥?”

    李承乾:“原来她真的喜欢上杨凡了,这下可好,父皇怎么都不会答应的。”

    众人心声不一,长孙冲依然痴傻。

    唯独是杨凡与妙仪两人还在吃饭,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经过了杨凡的眼神注视,李丽质也想起了在杨家被支配的恐惧,吃饭时温柔了很多,抓着羊排非要挨个儿问一遍 别人吃不吃,再喂到自己嘴里。

    “大兄弟你是不是过了点儿?你这么搞别人会以为我逼你做过什么!”

    安静了没一会儿,杨凡还是没忍住,压低了嗓音看着李丽质。

    后者一脸委屈,“除了你也没人教过我啊!”

    此话一出,李二紧锁的眉头终于散开。

    他疼公主,可没有到宠溺的地步,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同时也能有大家闺秀的端庄。

    所以一听说杨凡教她,她竟然会听,心里说不出的舒畅。

    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女儿,被别人教训还是不好的,所以他瞟了眼杨凡。

    可惜,杨凡正盯着李丽质,根本没发觉。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

    李丽质抿着红唇,可怜兮兮的望着杨凡。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

    这边杨凡压低了声音与李丽质不断的说着,桌对面的长孙冲则是眼中忽然冒出精光。

    原来公主殿下从小缺乏管教,只要稍微教导她一下,她就会心生感激。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他面色平静,心中早已嫌弃惊天骇浪。

    至少他明白了突破公主殿下心理防线的口子。

    剩下的,只需要时间就够了。

    一顿饭很快便吃完。

    杨凡刚要回到车厢,忽然被李二叫住。

    “跟着朕一起吧。”

    此话一出,杨凡腿肚子一软。

    悠然自在的快乐。

    啪。

    没了!

    一同的妙仪打了个饱嗝,已经犯困了。

    倒是李丽质,听到这话高兴的厉害,拉着李二的手来回摇。

    几人八乘马车,车厢内足以坐下十来人。

    杨凡与妙仪自然是坐在最角落。

    马车的维裳是撩开的,所以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

    如今也是初冬,树叶该落的早已落下才是,偏偏是这山上的树叶刚刚开始下落。

    李二盯着外面的微风细雨落叶,一时心有所感,喃喃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念到这里,他忽然停住。

    他本想来一首打油诗,可话说到一半,他不知道后面该如何去说了,只能怔怔的望着外面。

    车厢内的数人也都同一时间陷入沉默,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咳咳。”

    尴尬的气氛,李二干咳几声,想要人来解围。

    可是没有一人作声。

    杨凡本在出神,听到轻咳,还以为是李二在让人接话,下意识的背出以往看过的打油诗:“九片十片千百片,飞入丛中皆不见。”

    余音未散,他便见到其他人都盯向自己。

    什么狗屁诗。

    李泰眉头微蹙,正要出言嘲讽,可李二却抢先一步赞道:“与朕所想无二。”

    “真是好诗。”

    圣上点了头,其他人自然都跟着夸赞起来。

    一段小插曲过去。

    不等杨凡放下心神,李二又转头看向他:“曾闻名洛阳的离思,是你做的?”

    什么离思?

    杨凡面带疑惑:“小人不知。”

    “就是你跟我说的,半缘修道半缘君!”

    李丽质连忙提醒一句。

    李二斜了眼她,眉头微蹙:“你自己的诗你不知道吗?”

    “微臣……记性不太好,所以忘了。”

    “好,那就现在重新做一首吧。”

    闻听此言,李二一拍大腿,指着外面的树说道:“就拿树为题目。”

    不是能吗?

    作吧,以父皇的性格,做不出来,死路一条。

    心念至此,李泰也在旁边煽风点火,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做出来了,好的话,本王送你一套白玉镇纸,可若是做不出来……”

    话说到一半,他停了下来。

    言下之意谁都明白,李二自然也知道。

    可他没有阻止,因为他也想知道杨凡如何作诗的。

    有如此才能,又为何知道太子遇上他,他才崭露头角,以往都是愿意躲在市井之中。

    “做吧,若是可以,本宫同样送你一对汉白玉镇纸。”

    李承乾微笑着附和一句。

    原本只是白玉镇纸,被他这么一说,李泰要送的就是汉白玉镇纸。

    这二者之间的差价可是足以在长安买下一大套宅院。

    如此良机,杨凡怎么会放弃?

    他不等李泰说话,朗声说道:“微臣领旨。”

    接着,他装模作样的看着外面尚且留有一些青色的树木,面露忧伤,沉声念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离别诗。

    应时应景。

    李二眉头微蹙,一时间竟然也有些惆怅。

    若是不出意外,明峰寺确实是他最后一次过来。

    他转头看着窗外的青色树木,面露哀伤。

    见此一幕,李泰以为是父皇对此诗不满,当即说道:“好大的胆,杨凡,你!”

    “不错。”

    突然,李二轻声嘟囔一句,打断了李泰的话。

    李泰反应也快,话锋一转:“你做的诗确实不错,应时应景,改赏!”

    “对,本宫愿意与卫王一同赏你三百粒金粒子,权当做是为了种植土豆的费用!”

    李承乾见李泰吃瘪,再次跟着补充一句。

    话音落下,李泰的脸都快憋青了。

    他常年呆在宫中,又整天花费不少钱银找寻天下文学之士充斥文学馆,手中的钱少得可怜。

    结果李承乾这三两句话就把他剩下的钱基本掏空。

    “微臣叩谢太子殿下、叩谢卫王殿下。”

    杨凡见状赶忙要跪拜行礼。

    李二听着李承乾时间的拌嘴,长叹不语。

    也许是因为杨凡的诗句,他的心情格外阴郁,巧的是正在这时,天边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

    天地间一片昏暗。

    朕,哪里做错了吗?

    他盯着昏暗的天空,再度长叹,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自然不惧风雨。”

    忽然,杨凡的声音再度响起。

    他回头看去,只见杨凡搂着妙仪的小腰,指着外面的花草轻声念道着:“你我都是凡人,但天下间再也没有第二个妙仪,也不会再有我第二个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