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36章 这年头兵部尚书不好当
    “不可能!”一个御史得到周延儒的暗示,马上跟那锦衣卫怼起来,“滦城有建虏驻军,又有城墙防御,一千人怎能攻克下来,就算攻克下来也无人镇守。”

    骆养性看不下去,开始护犊子,“这么说,大人是在怀疑锦衣卫欺君?”

    御史继续道:“非也,本官只是陈诉自己的观点。”

    那锦衣卫继续道:“孙钤为先锋,在前面追击皇太极,孙承宗带着主力部队跟随,现在孙承宗已派人镇守了滦城。”

    御史还是不信,“这必然是假消息,孙承宗绝对是在联合建虏演戏,目的就是让京师防备松懈,然后攻过来。”

    周延儒趁机插话,“皇上,臣觉得也是如此。”

    区区一千人,就收复滦城,这是在难以想象,朝廷众臣都很坚定,这消息就是假的。

    唯独骆养性深信不疑,帮着孙承宗父子说话。

    崇祯却一言不发。

    “皇上,快下令定孙承宗父子叛国罪吧,要不然他们父子还要演戏!”周延儒往前迈了一步,说道。

    “这……”崇祯不愿,可架不住群臣围攻。

    “报!报!”

    忽然,又有锦衣卫冲进来,“报,皇上,孙钤已收复永平!”

    哗!

    现场一片哗然,先收复滦城,又收复永平,果真有这事?

    “哈哈,此来好消息啊!”崇祯终于笑了。

    如果收复滦城是假,那收复永平必然是真。

    因为建虏要是联合孙承宗父子演戏那话,不可能用两座城池来演戏, 这代价带大,建虏不可能那么干。

    骆养性见崇祯笑了,内心终于松了口气,他很清楚,自己押宝押对了,只要孙钤得到胜利,皇上必然赐婚,到时候他跟当朝驸马爷就是铁哥们,前程必然似锦。

    “呼……真险。”骆养性暗自感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刚才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倒戈,但崇祯一直没表态,他就坚持了自己的站队。

    周延儒看到骆养性的小动作,内心鄙夷一番,随后对崇祯道:“皇上,不可掉以轻心,这消息是真是假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滦城、永安接连收复,这简直超乎想象,周延儒始终觉得有诈。

    何况孙钤只是憨货,岂能接连收复两座城池。

    温体仁跟着道:“是啊,小心驶得万年船,皇上还是不可大意。”

    崇祯极为不悦,事到如今,这两人还不相信孙承宗父子!

    “报!”

    又有锦衣卫冲进来,“ 报,皇上,孙钤已收复迁安!”

    “报!孙钤已收复遵化!”

    “报!北方四城全部收复,建虏已逃回关外,京师之危已解,孙承宗已派兵镇守四城,不日大军回朝复命!”

    一瞬间,三个锦衣卫先后冲进来, 弄得众人反应半天,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竟然……竟然真的收复了失地!”

    “这,这会不会还是假的?”

    “怎么可能,北方四城收复,建虏退居关外,若是假的建虏就太傻了。”

    “可孙钤又是怎么做到,一千人接连收复失地?”

    “不知,但现在看来此事千真万确!”

    “……”

    一时间,朝堂上窃窃私语,再无人敢说收复失地乃是假的。

    众臣都把目光聚集在周延儒身上,事到如今,他得表个态。

    现在的周延儒,脸色极其难看。

    起初,他坚定滦城收复是假消息,后来永平收复,他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孙承宗打成叛国罪,即便孙承宗父子真收复失地,也逼得无路可走,不反也要反。

    再后来,迁安、遵化收复,周延儒懵了。

    最后,孙承宗已派兵镇守了四城,马上就要回京师了,周延儒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周延儒见势不妙,立即放弃进攻,改口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北方四城收复,此来皇上皇恩浩荡之功,此来大明之幸!”

    论起不要脸来,周延儒还真不输给温体仁。

    一旁的骆养性,不屑一笑,鄙夷的看了周延儒一眼,老匹夫翻脸还真快。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京师从此恢复太平!”温体仁跟着说道。

    众臣自然不会落后,齐声道:“恭喜皇上……”

    ……

    孙钤这边,自从把皇太极赶回关外后,他足足睡了两天这才缓过来。

    没办法,从京师一战到遵化收复, 孙钤就不吃不喝不睡,如今建虏已退,他是该好好休息一番。

    待他缓过劲来,孙承宗已安排好四城的镇守事务,随即带着大军返回京师。

    “父亲,我们这次长了大明的威风,皇上不会食言吧。”孙钤期待着崇祯赐婚那一天。

    孙承宗抚摸着胡须,开口道:“此次大捷,你功劳最大,即便皇上想食言,他也没有借口。”

    孙钤松了口气,“那就好,如此我放心了,等几年后,我让父亲你报个孙子。”

    孙承宗疑惑不解,忙问:“为何要等几年后?”

    孙钤嘿嘿憨笑,抓着脑袋道:“孩儿喜欢18岁以后的姑娘,即便皇上赐婚,孩儿也想等永安公主年满18再成亲,然后等她20岁后再生娃。”

    孙承宗却怒了,“你个憨儿,16岁正是成婚生子的好年纪,你为何要等20岁后!”

    孙承宗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自然希望孙钤早点生娃,好让他抱上幼孙。

    孙钤却不想跟未成年鼓掌,也就解释道:“正因为孩儿憨,担心生下来的孩子也憨,所以孩儿想过几年,等孩儿成熟了,没那么冲动了,再生娃较好。”

    “既然如此,为父就不管了。”孙承宗一直觉得孙钤虽憨但不傻,如果让他经历的多一点,见识的多一些,或许就成熟稳重了,再也不会冲动蛮横。

    孙钤见孙承宗同意,也就松了口气,虽然他喜欢永安主公,可原则性问题不能犯。

    “对了,父亲,回到京师,孩儿建议你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孙钤话锋一转,开始聊起朝堂之事。

    孙承宗眉头一皱,他还计划给兵部洗牌呢,“为何?”

    “孩儿也解释不了,总之,你别再做兵部尚书就好。”孙钤无从解释。

    自己总不能告诉老爷子,崇祯一朝很是奇葩,皇帝与臣子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而崇祯在位的17年,就换掉了19任首辅大臣,撤换50个内阁大臣,换了14个兵部尚书,17个刑部尚书,其中有一半兵部尚书死于崇祯之手。

    总之,这年头兵部尚书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