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之我吸取了万物魂魄 > 第六章 猛虎登门
    而楚汉骤然看到自己这个结义兄长的来信,更是震惊莫名!

    可是转念,楚汉又感慨自己太蠢,另一个时空中,赵云可是在公孙瓒那里待了足足七年,按常理推度,楚汉对历史的影响,又没有渗透到辽西,赵云身在此处,也是寻常。

    而赵云在此时给自己写信,自然意义非凡,大概是楚汉的行径,一直被这个结义兄长默默关注着吧?

    典韦看到楚汉的神色,便识趣地退下,顺便带走了两位小朋友。

    而楚汉的神色,渐渐平静下来。

    他打开信件,只见一股英气扑面而来,这赵子龙不愧是枪法足以传世的大家,连字都写得苍劲有力!

    楚汉淡淡一笑,便接着看了下去。

    “昭寻吾弟:”

    “今日使者光临辽西,愚兄方知,汝与圉县蔡氏,果真喜结连理,实在为一时佳话。”

    “只是碍于军中事务,愚兄不能及冀州,参观吾弟大喜之时。”

    “暌违三年有余,愚兄虽马不停蹄,也曾横枪立马,为众人敬仰,但终究与吾弟相比,只是蹉跎光阴罢了。”

    “近来军中有刘玄德借居,我二人常常谈论起吾弟风姿,说到酣处,难免浮一大白。”

    “吾弟手执利刃,雷雨中逼问赵忠之事,传到辽西之时,愚兄常常暗自悔恨,当初为何不偕同吾弟,纵横驰骋!”

    “公孙伯圭其人,初见是英雄洒脱,再见则泯然众矣,何况睚眦必报,并不体恤百姓,与吾弟在冀州的美名,实在相差太远,我常深夜辗转,可到底是受惠于人,怎能擅自离去?”

    “可叹!可笑!”

    “而公孙伯圭,近来时常纵马,面向南方,鹰视狼顾,颇有雄心勃勃之意,吾弟以为何如?”

    “愚兄:赵子龙。”

    楚汉一口气看完,只能知道赵云在公孙瓒那里,并不受到重用。

    想来也是,公孙家族世代就是占据幽州,乃是名副其实的北地主人,手下白马义从天下闻名,又怎会致力于发掘人才?

    恐怕都不知道赵云这么能打!

    楚汉只好叹了口气,赵云如此英雄,却要在公孙瓒手下蹉跎,实在可叹。

    只是心中也自然温暖,看来赵子龙,倒是从来没有放下过对楚汉的关注。

    “若有一日,我成为一方豪强,大哥可会来与我共事么?”

    “哈哈哈,到了那时,你可为君主,我为良臣!”

    三年前的誓言还隐隐在耳边回响。

    只是如今楚汉隐隐约约已经有了天下锋利之冠的势头,但相见之日,却不知何时也。

    楚汉默默将信收入怀中,向州牧府的厅堂走去。

    这里已经托了邺城最好的专家来布置,尽管良辰吉日是明晚,可现在已经张灯结彩不说,来自愿帮忙的士兵一茬一茬的,楚汉赶都赶不走!

    无他,这样的时代,跟随楚汉这样的主公,当兵实在太幸福了。

    首先,楚汉不会要求所有士兵都必须守在军营,而是分成两拨人,八小时工作组和轮岗组。

    ——基于现代社会的经验,楚汉认为一味地管制是无用的,且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这些士兵大多在邺城安家,或是将妻儿接过来,下班了就陪陪家人,然后种种地什么的,生活还是很愉快的。

    但楚汉并非什么事都笑嘻嘻的,在来到邺城的第二年,他看见帐下的士兵在值班期间饮酒,甚至还找来军妓作乐,他便一刀将此人的头砍下,吊在城门处,吓得军妓们好长时间,都不敢进邺城的大门。

    这样恩威并施的手段,倒是令士兵们彻底信服了楚汉。

    何况谁人不知,楚昭寻虽然年轻,但几乎没有打过败仗,而且说诛宦就诛宦,甚至毒害皇帝这一传闻,也给楚汉增添了一丝近乎鬼神的神秘感。

    楚汉望着众人手忙脚乱地挂着灯笼,忽然有些惭愧:自己才是新郎不是?

    恰在此时,门外忽然走进一人来,与田丰携手共行。

    “昭寻,快看是谁来了?”田丰笑眯眯地道。

    说起来,田元皓看待楚汉结婚,有种自己家的母猪终于配种了的感觉,甚至此次婚礼,楚汉还非要他做一个证婚人。

    楚汉心中微微一动,猝然转身,还以为是所想之人出现了!

    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三年未曾相见的江东猛虎!

    楚汉微微一怔,随即大喜道:“文台兄!”

    孙坚哈哈大笑,上前与楚汉携手,道:“昭寻,真是许久未见了,你如今果然英气逼人,已经不复当年洛都的少年模样了!”

    “只是长高了一些罢了。”虽然不是心中所想之人,楚汉倒也洒脱,便与孙坚坐下,道:“文台此行,可是受到了什么波折?”

    兴许是灵帝驾崩带来的连锁反应,孙坚提前做上了长沙太守的位置,如今也是士族同党,来参加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楚昭寻的婚事,实在是凶险而不讨好的。

    事实上,楚汉是默认此人不会到来的,毕竟相隔太远,一个两千石的官员,只是为了此等小事,就千里奔波,实在不伦不类。

    “并没有什么波折。”孙坚笑道,“虽然我帐下韩义公、程德谋都谏言我不要来此,但我想楚昭寻何许人物,又不会对我耍什么计谋,得了这样的喜帖,如何就是不来?”

    说着,孙坚将喜帖从怀中拿出,放在了桌面上。

    要说这喜帖,也实在是天下独一份了,东汉末年,天下式微至此,喜事恨不得和丧事一样办了,如楚昭寻这样大张旗鼓的人,实在罕有。

    “昭寻,要我说,你如今虽然听调不听宣,可与洛都的关系,也着实应该搞好一些。”孙坚眼神闪烁。

    楚汉一怔,方才笑道:“文台兄,此行究竟有几层意思呢?我楚昭寻只是要娶蔡昭姬为妻罢了,不谈国事!”

    “那昭寻你的喜帖又是几层意思呢?”孙坚毫不避让,尽管田丰在一旁,也是直言不讳。

    “啊,这个啊。”楚汉漫不经心地拿起喜帖,道:“文台兄是误会了,我未婚妻乃是才名冠绝天下之人,想要一切从简,可我心中所想,自然不同。”

    “咱们大丈夫,只顾着喝酒打仗,而把妻子随便扔在家中,大了肚子,生了孩子,就不管了么?”

    “我心中的确有愧,这喜帖昭告天下,乃是为了不让我结发妻子受委屈的意思,别无他意!”

    孙坚盯着楚汉良久,忽然笑道:“昭寻,莫说你我是旧相识,就算只看在你救了犬子一命的份上,我孙文台也是永感恩德,何必如此遮掩?难道到底是三年未见,你我生疏了么?”

    楚汉笑而不语。

    “若非你楚昭寻有心试探天下英雄对你的态度,又何故如此呢?甚至我听说,你连袁本初那家伙,也送去了一份喜帖!”孙坚拍案,“我以诚待君,君何不坦言相告呢?”

    “那文台又如何呢?”楚汉见他说话没有了顾忌,便也肆无忌惮起来,“你尚未落座,便要劝我与洛都打好关系,难道不是受了大将军的委托,所以怂恿我来了吗?”

    孙坚一愣,旋即苦笑道:“的确,这也是为兄的不是。”

    “凉州的动乱,始终没有平复吗?”楚汉喝着茶,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见楚汉心思如此剔透,孙坚干脆摊牌:

    “昭寻智谋出众,我也不必瞒你,正是凉州叛乱久久尚未平复,大将军又想起你这把锋利为天下冠的利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