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之我吸取了万物魂魄 > 第七章 凉州无人
    楚汉只顾喝茶,倒令孙坚急得一头是汗。

    “昭寻,难道听调不听宣,只是你用来搪塞洛都的一句谎话吗?如今天下板荡,为何不见你楚昭寻挺身而出呢?”

    楚汉听到这句话,终于放下了茶杯,眼神中的凌厉,竟然令孙坚一时色变。

    田丰看在眼里,也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那么文台兄,我且问你。”楚汉言之凿凿,一字一句地说:“当日洛都阉人横行,我是否挺身而出了呢?”

    “自然,诛宦大事,你楚昭寻乃是首功!”孙坚连忙点头。

    “如今我又如何呢?”楚汉淡淡一笑。

    孙坚瞠目结舌,一时无言。

    是啊,若是楚昭寻的功绩,当真如孙坚所言,乃是首功,为何却蜷缩在小小的冀州,当一个名不顺言不正的冀州牧呢?

    依这样的功劳,封侯拜相不说,至少也得给一个将军位吧?

    而他楚昭寻若是将军,天下士族,岂能暗中诽谤他?

    皇权这东西,其实就是人心中的枷锁,今日楚汉之所以郁郁不得志,不也是由于袁本初当日连同十九名御医,诬陷楚汉弑君么?

    那么若是楚汉做了将军,在东汉这个注重表面文章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因为袁本初的一席话,而倒戈相向呢?

    只怕没有,那么这三年,楚汉又何至于一退再退,于冀州休养生息呢?

    “我知道昭寻这三年来,过得很苦。”孙坚不敢看楚汉的眼睛了,“袁本初那家伙我也看不顺眼,他日定能为昭寻正名!”

    “那么文台兄做了长沙太守,手下精兵强将无数,又有没有为我楚昭寻正名?”

    楚汉一时冷笑,竟然将这样足以摧毁二人关系的话语都抖落了出来!

    孙坚面红耳赤,终于叹了口气,道:“昭寻是明知故问了,若是如此,韩当、程普二人乃是忠正之士,怎会劝阻我来冀州?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是我一味为昭寻摇旗呐喊,这长沙太守,又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呢?”

    “哈哈哈哈哈,文台兄倒是爽快。”楚汉脸上的阴霾瞬间消失了,干净得让人怀疑这个人真的恶语相向过吗?

    “但……但此事不就是契机么?”孙坚急切道:“若是昭寻可以平定凉州,天下士族又怎能挑刺?”

    “自然可以!”楚汉一副看惯风云的表情,道:“我乃是冀州人士,出兵凉州并且平定,你让前线作战的张温如何想?难道不会猜忌我吗?你让稳坐洛都的董卓怎么想,难道不会以为我手握重兵,必须要削职吗?你也是与他们共事过的,为何如此急切地,就要怂恿我去平定凉州?”

    孙坚哑然半晌,终于道:“昭寻这几年,或许是深受舆论之苦,可是……”

    “没什么可是。”楚汉截断他的话语,“说起来,张温可以击败北宫伯玉,名震天下,为何就不能击败韩遂?文台可曾仔细思量过?”

    孙坚拱手道:“正要求教。”

    “那自然是我们的董将军暗中使力了。”楚汉叹息道:“两年多以前,张伯慎、董仲颖以及你孙文台,都在凉州平乱,张温其人虽然智谋并不出众,可是对面那些羌人也是乌合之众,侥幸击败了北宫伯玉是不假,可后来擦屁股的,其实还真是董仲颖啊!”

    孙坚一脸羞愧道:“此言不虚,我还曾向张将军谏言,说董卓不堪其用,想想真是羞赧。”

    “如今董仲颖以大汉良臣的姿态坐镇洛都,而张温仍在平乱……话说,张温这太尉,也是贿赂得来的吧?”

    孙坚只觉得满头冷汗,道:“并不知情,只是传闻如此。”

    楚汉冷笑道:“那多半就是真的了。昔年我迁往邺城之时,有过路流民告诉我,这年头,传闻才是真相。”

    孙坚诺诺不敢言,与楚昭寻不同,他还是要走仕途的,不能胡言乱语。

    “张温之所以要这个位置,也是心虚了。”楚汉自顾自地说着,“他的目的便是尽早班师回洛都,不再前线过这样的生活,落一个征讨无力的名声。”

    “可是尝到甜头的董仲颖,自然不会允许张温这样名动天下的将领,回到洛都与他分食了。”

    “文台兄你想,二人的经历何其相似?平定凉州叛乱而后入洛,那他董仲颖又如何一家独大?”

    “故而,张温之不能平定凉州,定然有董仲颖暗中操作的缘故,他以太尉之身,而居于朝堂之外,恐怕也是董仲颖推波助澜,不许他班师回朝的结果!”

    孙坚心中本就隐隐约约想到此事,可是终究身为汉臣,觉悟没有楚汉这样的穿越人士高罢了,是以从来没有想到如此深的地步!

    “而且我敢断言,以目前的形势,张温很快就要以平乱无功,而被朝廷罢免了!”

    孙坚急道:“既然如此,那凉州难道要脱离我大汉统治?”

    楚汉看了他一眼,笑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依我看,很快就是天下各自为政的时代了!”

    “既然昭寻看得如此清楚,那么凉州的动乱该如何呢?”孙坚也是微微有了怒气,诘问道。

    “很简单。”楚汉慨然道:“不论是你是我,又或者是其他武将,平定凉州不成,则名誉尽失,或许还要被问责处斩。平定凉州成了,那便是面临被中枢猜忌而玩弄至死的结果,皆为我所不取也。”

    “而最好的办法,便是中枢自行前去平定!”

    孙坚一时动容道:“昭寻的意思是……”

    “凉州叛乱,不一向是由董仲颖把持的么?为何将他不算在内?就因为大将军对此人宠召了?真是笑话!”

    “大将军也是有他的难处的……”孙坚支支吾吾道:“董卓此人飞扬跋扈,颇有边郡武人的粗俗之气,其实大将军想要请动你我,也是要再去制衡董仲颖的意思。”

    “制衡,制衡!”楚汉忽然大怒,道:“为了一个窟窿,再去拆一面墙,他何遂高就是没有一点长进吗?另外我且问你,文台不要唬我,你多半也能看出天下板荡,日后的洛都并不是什么好去处,为何要承接下来这份诏令,而不是安守在长沙,等待汉室倾颓,与天下英雄争锋呢?”

    孙坚万料想不到楚汉竟然将这样的话堂而皇之地说出口,一时间局促无比,望着田丰不答。

    “田先生乃是我的心腹、良师与挚友,你无不可言!”楚汉沉声道。

    但田丰终究识趣,自行寻了一个理由,退出了这间屋子,只是心中暗想:“若是依主公所言,其他的诸侯,恐怕也也要有所动作了吧?”

    殊不知,田丰此言倒是一语成谶,明日便见分晓了。

    待田丰走后,室内无人,孙坚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终于痛下决心,道:“我深信昭寻不会出卖与我,故而给你看一样物事。”

    “即使我有心出卖与你,天下谁又相信我这个弑君之人呢?”楚汉不免嗤笑。

    孙坚点了点头,便扯开了胸衣。

    楚汉惊讶地发现,如今已经初春,冀州尚且温暖,孙坚所在的位置乃是南方,岂不炎热?

    可他居然还穿着盔甲!

    “莫非文台做了太守以后,民心不稳,要提防刺杀么?”楚汉指着孙坚的胸衣笑道。

    孙坚面露苦笑,将护心镜拆下,拿出一件物事,“哆”地一声放在了桌子上!

    楚汉霍然起身,望着那件物事,脸色大变!

    “这就是我的依仗了。”孙坚也是屏息凝神,淡淡道。

    桌子上那件物事,玉雕飞龙,通体发光……

    竟然便是大汉朝的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