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弹劾朱元璋 > 第七十二章 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蟒椅之上。

    朱允熥态度强硬,盛气凌人,一脸傲然地睥睨着眼前的鞑靼使者。

    他的眼眸中充斥着肃杀之气,霸气外露,大有目空一切之意。

    “一世命,即万世命。”

    “回去告诉你们的大汗,不日,本王便会亲自斩下他的狗头,以祭皇天厚土,换我大明永世昌盛!”

    一众鞑子闻言,顿时虎躯一震,双眼瞪得浑圆。

    他们满目骇然地看着朱允熥,脸上流露出丝丝惊惧之色。

    与此同时。

    在众人前头的鞑靼使者不禁紧咬牙关,心头一时震怒不已。

    尽管他胸中怒火滔天,可面对朱允熥身上传来的恐怖威压,这名鞑靼使者却还是怎么也挺不直腰杆。

    他甚至不敢对朱允熥表露出半点不敬之意。

    下一秒,鞑靼使者与身后的数名护卫同时站起身来。

    一众鞑子看着眼前高高在上的朱允熥,左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旋即,鞑靼使者不苟言笑,肃然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战场上见吧!”

    顿了顿,他神色一凝,扫视帐内众将,冷声道:“我们鞑靼部尚有四十万大军,这其中十万,乃鞑靼大破北方罗斯诸国,招降而来的。”

    “顺便提醒你们一句,这里是草原深处,可不是中原!”

    话音一落,帐内诸将顿时面露怫然之色,瞪着鞑靼使者,一时杀意乍现。

    明摆着,这名鞑子是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想让他们知难而退。

    可这群久经沙场的将军们,岂会当不战屈人之兵?

    朱允熥剑眉一舒,看着眼前那几名一脸严肃,怏怏不服的鞑靼人,顿时豪迈地笑出声来。

    “哈哈哈!”

    “鞑靼一部不过是粗野蛮族,而今连同了一群乌合之众,便欲与我大明百万雄师一斗?”

    顿了顿,朱允熥收敛笑容,眸中陡然迸射出一道冷厉的寒光。

    “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另一边,朱棣神色冰冷如霜,怒视着一众鞑靼人,眼中丝丝杀气外露。

    按照正常历史的走向,这位后来的永乐大帝,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打得蒙古众部都不敢再以草原霸主之名自居。

    可见,朱棣便如潜龙在渊,必有腾天之时!

    当然,因为朱允熥的存在,这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朱棣霸气侧漏,怒声道:“放肆!”

    “我大明诸将所率五十万雄兵,威如猛虎,气吞山河,岂容尔等草原蛮夷在此卖弄威武,狺狺狂吠!”

    二虎同心。

    受命出使的一众鞑靼人,一时间都被朱允熥和朱棣的强大威压,吓得心惊胆战,脸色煞白。

    可令人颇感诧异的是,为首的那名鞑靼使者,脸上却浑然不见惧色。

    鞑靼使者面不改色,下一秒,脸上突然闪过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喜悦。

    是那种计谋得逞之后的窃喜。

    一直在凝眸注视着鞑靼使者的朱允熥,瞬间捕捉到了他脸上的细微变化。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不由眉头微皱,心中一阵狐疑。

    这厮莫非是在算计自己?

    鞑靼一部派出使者的目的,难道并非真心求和,实则另有所谋?

    这般想着,朱允熥暗暗揣测起了鞑靼人的意图。

    可除了鞑靼一部慑于大明兵威这个理由,朱允熥便再也想不出帖木儿此意何为。

    与此同时,朱棣也注意到了那名使者的神色变化。

    朱棣神色一凝,旋即当机立断,大手一挥道:“拿下!”

    话音一落。

    大帐内,刀鸣之声骤然响起。

    鞑靼人周围的明军得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刀出鞘。

    数把锋利无比的杀器,瞬间架在了鞑靼人的脖颈之处。

    眼见此景,一众鞑子顿时大惊失色,被吓得不敢动弹。

    鞑靼使者瞪大双眼,脸上惧意乍现,直勾勾地盯着朱棣和朱允熥,惊慌失措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你们大明不最是讲究礼节道德吗,难道只是装腔作势?还好意思称我鞑靼部为蛮夷!”

    闻言,朱棣冷冷一笑道:“礼节?”

    “礼节是用在人身上的,可不是你们这群茹毛饮血、嗜杀成性的蛮族!”

    另一边,朱允熥亦正颜厉色道:“对待野蛮,需要野蛮的手段。”

    旋即,他的眸中陡然掠起一抹狠戾之色,话锋一转道:“帖木儿此次命你前来,到底意欲何为?”

    “说出来,本王大可开恩,饶你一命,让你免受皮肉之苦。”

    “如若不然,本王定要让你知道何为凶残!”

    面对朱棣和朱允熥的威吓,身处明军大营的一众鞑子,满脸恐惧,额上冷汗直冒,只觉大祸临头。

    但他们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尽管心中万分惶然,却没有半点想要屈服的意思。

    鞑靼来使恶狠狠地盯着朱允熥,强装镇定道:“要杀要剐,来便是了,就算极刑加身,老子也不会向你们汉人屈服!”

    朱允熥一扯嘴角,在脸上勾勒出一道阴险的笑容,朗声道:“好!”

    见朱允熥如此,朱棣不禁神色一凝。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之后,这群鞑子生不如死的模样。

    看着那一众鞑靼人,朱棣冷冷道:“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

    喂粥,片肉,修手修脚,入罐……

    不得不说,帖木儿派来的鞑子确实是意志坚定。

    朱允熥对这群鞑靼人施以酷刑,想从他们口中问出点什么。

    只要他们肯透露,朱允熥大可给他们一个痛快。

    可那群鞑靼人足足惨叫了半个时辰,身上到处都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却硬是死不开口。

    到头来,明军一点有用的情报都没有获取到。

    这令朱允熥颇是心神不宁,总觉得鞑靼大军在酝酿什么阴谋。

    朱棣和众将亦是如此,心如乱麻,思索良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经过商议过后,东部三十万大军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向着乌尔格城缓缓挺进。

    他们倒也想通了,按照目前的战况,明军只要稳步进军,保证后勤补给,就不会让鞑靼一部有机会逆转战局。

    半个月后。

    此时,东西两路明军已经合兵为一,并挺进至乌尔格城三百里处。

    放眼望去,只见整齐排列的无数明军营帐,威严肃穆,仿佛生根于草原之上一般,密密麻麻如同黑云,绵延十余里。

    还是北伐之初的布阵,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营,每个营寨兵力五万人,相当于同时期的一个小国的全部兵力。

    而居于四营之中的大营,更是屯兵二十余万,军营的前后辕门,甚至横跨五里之远!

    由天上俯瞰,这五里之地,黑压压一片,全是明军军帐!

    而瓦剌二十万大军,则在明军后方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以防鞑靼大军绕后偷袭。

    这半个月时间里,明军虽与鞑靼军偶有交锋,可却未曾遇见过鞑靼的主力大军。

    很显然,他们是撤回乌尔格城了。

    另一边,距乌尔格城百里外的军营里,四十万鞑靼大军亦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不日,草原之上便会迎来一场遮天蔽日、足以在史册中大放光彩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