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5章 阴谋
    杨乐兴在富城站不住脚,就将乐心茶庄盘给了别人,和妻子杨柳氏回到了荷溪镇。

    杨乐兴此人乐言好客,喜欢为人抱不平。但即使这样,他还不曾与人结冤。他虽然为人抱不平,却是说得在情在理,让人不得不服。所以在荷溪镇,杨乐兴的口碑、人缘都不错。

    但是杨乐兴忽视了一点,即俗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杨乐兴的祖传之宝一一飞庐,有一个人一直惦记着。这个人就是肖思汉。

    肖思汉名义上是在淦城的茶庄当经理,暗地里早就跟玉龙山的杜显之相勾结。那个时候杨乐兴还在富城开茶庄,肖思汉就在谋划怎样将杨乐兴逼回荷溪镇。

    几个回合以后,肖思汉如愿以偿:杨乐兴卖掉了在富城的产业,回到小镇开了一个茶馆。杨乐兴无儿无女,就想凭着往日的积蓄,加上这个小茶馆,聊以度日。

    但是肖思汉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把杨乐兴赶回荷溪镇,杨乐兴在富城开茶庄又不碍他的事。他将杨乐兴逼回荷溪镇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杨乐兴的那件传家室一一飞庐。

    肖思汉是这样想的,杨乐兴在富城开茶庄,家业越兴旺,捧场的人就越多;三教九流结识的越多,要想得到飞庐就越不容易。只有把他逼回荷溪镇,在这个弹丸之地,还不是由他拿捏了!

    而在杨乐兴还没有被逼回荷溪镇之前,肖思汉就公然投靠了杜显之,当上了杜显之的二当家。

    实际上肖思汉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淦城茶庄的老板,一个就是玉华山的二当家。这两个身份他变来变去,很长一段时间居然蒙混了世人的眼睛。

    而杨乐兴一直是被蒙在了鼓里。他不认识肖思汉,当然不知道肖思汉的险恶用心,不知道肖思汉为了得到飞庐而绞尽脑汁,布下这么大的一个局。

    直到有一天,他的小茶馆来了三个客人。这三个客人杨乐兴不认识,因为他们不是本镇人。

    杨柳氏也看出他们仨人是外地人。而外地人很少在他的茶馆里出现。所以杨柳氏格外热情。

    三人很矜持,言语不多,有什么话多以手势代之。杨乐兴心里就不舒服。他见过世面,阅历丰富,他越看越觉得三人不是善类。

    杨乐兴对三人中的一人颇为注意。从这人的行为举止看,这人应该是三人当中的头。而且,他好像对此人有点印象,总觉得在哪儿见过这个人。

    三人喝了一会儿茶,什么也没谈,似乎纯粹就是喝茶。在平常,这种情况有。本镇人大有这样的人:纯粹的喝茶。

    但是外地人在这儿纯粹喝茶,没有。他们是第一个。外地人喝茶多是为做生意,他们显然不是为做生意。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说什么话。而且,他们并不像是做生意的人。

    这三人喝了一会儿茶就走了。有一个人付了茶资。

    客人走了之后,杨柳氏说:“当家的,看来咱家要时来运转了。”

    杨乐兴说:“老婆,此话怎讲?”

    杨柳氏说:“外地人一般不到我们茶馆来,原因就是我们茶馆偏僻。”

    杨柳氏的话让杨乐兴心里一凛:“是啊,这几个人舍近求远,所欲何为?”

    躺在床上,杨乐兴一直在想:那个人是谁呢?我在哪儿见过呢?

    有一天,镇上有几个人又到茶馆来喝茶,他们的谈话引起了杨乐兴的注意。

    安光明说:“原指望匪患己除,该享几天太平了。殊不料又冒出一股土匪。荷溪镇又要遭殃了。”

    “你们不晓得,其实在玉华山冒出的这股土匪还是杜显之的土匪,就是杜显之的二当家,叫肖思汉。”崔石生说。

    “肖思汉?难怪上次没有看到他的尸首,原来他是逃了。”李维之说。

    这肖思汉虽是杜显之的二当家,但他从没在荷溪镇上露过脸。只有进过土匪窝的人,也许见过他的尊容。所以议论了许久,人们也不知肖思汉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不久,肖思汉就把魔爪伸向荷溪镇了。他放下话,每家每户按人丁捐款,叫保护费。有不捐者,抓往玉华殿。

    结果,很多不交的人,真的被抓往玉华山。这些人轻则被打成重伤,重则当时就被砍了头。

    人们这才真正认识了肖思汉,都说他是比杜显之更为凶恶的活阎王。

    这下杨乐兴联络全镇各界,联名上书富城县政府,请求政府速派军队灭了肖思汉,保护老百姓。

    一封封联名书投向县政府,县政府派员实地调查,证实联名上书所言不虚。经报请上峰批准,特调省保安三团驻访荷溪镇,并限期剿灭之!

    保安三团来驻防,有一段时间确实平静了不少。听说肖思汉为了保命,想撤离玉华山,准备躲到鸡笼山去。

    谁知这保安三团驻而不剿。时间久了,肖思汉的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虽然不像先前那样暴戾,但还是时不时地骚扰老百姓。

    后来,听小道消息说,这保安三团与土匪肖思汉达成了秘密协定:互不干扰。不知是真还是假。

    尽管上峰不断催促保安三团的团长朱治文加紧剿匪,但朱治文却很少有作为,两年过去了,肖思汉还是肖思汉,朱治文还是朱治文。

    不过,肖思汉对杨乐兴的传世之宝却在加紧窃取。当然,这是在朱治文走了之后。

    有一天的晚上,杨乐兴夫妇在床上安歇之后,突然听到楼板上有响动。起先以为是老鼠在打架,后来听出来那响声很像人的脚步声。

    杨乐兴打开手电爬楼梯上到二楼,却任什么也没看见。他把旮旮旯旯都照了个遍,还是任什么都没看见。

    杨乐兴下楼来说与妻子杨柳氏听。杨柳氏就说:“瞎讲。我们家哪有什么与人想偷?”

    但是他们同时都想到了传家之宝一一飞庐。杨乐兴赶紧去柜子里找,见飞庐安然无恙,才放了回去。

    第二天,杨乐兴不放心,就将飞庐带到地下室,找个安全地方藏起来。

    第三天,夫妻俩刚收拾完准备上床睡觉,就见十来个人破门而入。他们都穿着夜行衣,蒙着头,拿着枪和刀。杨乐兴一看,祸事来了,这十有八九是奔飞庐来的。先前晚上的种种响动,都与这些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