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319章 将星陨落③
    红6军、红3军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纪律松懈、地方观念、本位主义、农民意识、游击主义习气都较严重。

    黄公略倾注了大量心血来改变部队的不良习气,努力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优秀的主力部队。

    红6军干部缺乏,黄公略写信给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希望能从红5军、红4军中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到红6军来。为此,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彭德怀的大力支持。大批的优秀干部从红4军,红5军充实到红6军来,这大大提高了红6军干部的素质。

    又由于他的知人善任,敬贤爱才,干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他还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注重对干部战士进行群众观点和纪律性教育,反对本位主义和地方观念,引导指战员树立消灭新军阀,争取全国独立解放的革命思想。

    他还言传身教,督促师团干部学习文化知识。

    在黄公略的坚强领导下,红3军的队伍整体素质、思想觉悟、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很大提高。

    到1930年10月底,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已经拥有34个县,人口达到400多万,加入赤卫队的就有将近100万人。

    红军主力迅速发展,新组建了红20军、红22军、红35军。赣西南地区已发展成具有统一领导的、连成一片的大块红军根据地,为建立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础。

    黄公略的革命影响使国民党反动派深感不安,他们不惜采用种种卑劣的手段,企图动摇黄公略的革命决心。

    反动派悬赏通缉他的赏金从两万大洋增加到10万。何健两次派人挖了他的祖坟,把他的祖父、父亲的尸骨仍进湘江。

    反动派还把他的母亲和妻子扣在长沙,以此来要挟他。

    更有甚者,1931年5月,敌人竟然派黄公略的异母兄长黄枚庄,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和1500元银洋,潜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妄图诱降黄公略。

    黄公略义无反顾,大义灭亲,粉碎了蒋介石诱降的阴谋。

    毛泽东、朱德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黄公略公正无私、大义灭亲的坚定革命立场。

    此时,蒋介石的20万大军在700里长的战线上压向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毛泽东提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总前委决定由红3军担任白云山战斗的主攻任务。

    红3军在东固集结了20多天。

    5月15日晚,毛泽东赶往红3军军部,和黄公略一起为了寻找一条通往白云山的捷径而连夜进行实地考察,终于在一位老表的帮助下找到一条小路。

    红3军于拂晓前踏上这条小路迅速赶到白云山将军帽,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制高点,为歼击敌人争取了有利条件。

    这天上午10时许,公秉藩带着蒋军第38师直属部队1000多人抵达山坑,黄公略指挥红3军从山头上横压下来。

    顿时,枪炮声、喊杀声震天撼地。敌军突遇天将神兵,顿时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敌38师大部分被歼。

    公秉藩冒充文书,捡回一条命,仓皇逃至吉安。

    在白云山战斗中,红3军还和红4军配合,消灭王金钰的第47师一部。

    白云山之役,还缴获了一部功率为一百瓦特的无线电台。从此,总前委就可以和上海党中央、鄂豫皖等红区直接进行电报联系了。

    至此,白云山战斗胜利结束。

    毛泽东战后写了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这次战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黄公略和红三军赢得了“飞将军”的美誉。

    黄公略很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部队团结友爱。

    他还以自己的言行为部队作出表率。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他仍穿着单衣单裤和自己打的布草鞋,没穿袜子的脚常常龟裂。裤子破了,就把裤腿撕下来补上去,还戏称这是“灵活机动的战略”。

    黄公略指挥部队常常给敌军沉重的打击,使敌军坐立不安。

    有一次,伪军司令部贴出了一纸告示:“若有捉拿共军头子黄公略者,赏大洋5万元;若有击毙黄公略拿头来见者赏大洋2万元。”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若拔到黄公略一根汗毛者,赏黄金万两。”可见黄公略的影响之大。

    黄公略曾经声名显赫,与林彪、武中豪并称“朱、毛”麾下的三骁将。后来,他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国民党、蒋介石常用“朱、毛、彭、黄”来指代中央红军。

    黄公略才华横溢而又英俊潇洒,彭德怀与他结成生死之交。朱德称赞他智勇双全。毛泽东三次把他写入诗词之中,“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重借黄公略”,还称誉他为“飞将军①”。

    黄公略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最早夭折的一位。他的高尚品德和彻底革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航道奋勇前进。

    黄公略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飞将军”,即毛泽东词作“飞将军自重霄入”一句。

    附:①黄公略故居

    黄公略故居在湘乡市桂花乡朝阳村高木冲,距湘乡市44公里。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坐落在老虎山上,占地1200平方米,系一栋万字形平房,土墙青瓦,系黄公略祖父所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黄公略分得房屋5间,计113平方米。因原故居已毁,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了修复。

    附:②黄公略墓

    黄公略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境内。黄公略的忠骨,因当时战事紧张,起初安葬在黄陂背田村西北的山上,后遵照黄公略遗嘱:“就把我埋在东固,我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后迁往东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十分怀念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黄公略将军,决心要寻找到黄公略的遗骨,准备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几经努力都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