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04章 第赣州战役
    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自从组建以来,到抗日战争爆发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期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十年漫长岁月,历经过无数战场上的拼搏,打过大大小小不同的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然而,也有过少数战役失利的教训,其中,1932年2月的赣州战役就是典型的一例。

    赣州战役历时33天,在敌人守城部队的抵抗和外面援军的反击下,攻城红军腹背受敌,不仅城未攻破,反遭重大伤亡,损失师级将领三名,红军还险些被敌人包围。

    幸好毛主席指挥红五军团赶来增援,使部队及时撤出了阵地,脱离了战场,才免遭更大的损失。

    中革军委向红一方面军各大军团颁布《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令红三军团为主力攻城部队,红一军团一部阻击粤省的南方增援之敌,新组建不久的红五军团为战役总预备队。

    同时,三个军团的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分成主作战军、支作战军和机动部队三部分,由攻城部队、监视部队和地方工作部队组成。

    攻城部队由红三军团担任,第七军主攻东门,第二师主攻南门,第一师主攻西门。

    赣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占据着通往闽,粤,湘的交通要道。赣州东、西、北三面临水,唯独南面是陆地,是三江汇合之地,相当于一个倒着的“丫”字。

    这个“丫”字的两岔分别为章江和贡水,而那一竖则为章江和贡水汇集而成的赣江。

    赣州城就建在这个丫岔的中间,城墙一边是依贡水而建,而另外两边,环着章江,只有东面和陆地相连,类似半岛。城墙坚厚,易守难攻,素有“铁赣州”之称。

    当时,负责赣州城防的守军为12师34旅,旅长马崑,是个杂牌。当时城内正规军有两个团加一个独立连,三千人。

    加上赣南十七县的地主武装五千,以及商团武装共计万余人。

    攻城战斗打响之后,红军从三个方向发起第一次总攻。

    上午九时,红一师首先在西门爆破得手。但几经冲锋,却未能在爆破口立住脚。皆因爆破口被守军火力封锁,激战一小时,伤亡惨重,被迫撤出。

    主攻南门的二师组织突击队,预先埋伏在城墙外,等候爆破后攻城。但由于“棺材炮”药量没有计算好,城墙虽然炸倒了,却是向外倒塌的,结果把突击队全给埋在了下面。

    等再组织部队进攻时,为时已晚,守军重新封锁了突破口。这是当天红军攻击赣州城最为悲惨的一幕。

    由于赣州城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当红军战士组成的冲锋队用梯子爬城墙时,就给了敌人杀伤的机会。

    还有那些爆破队员,他们在几里外就开始挖坑道。但是他们没有什么机器帮助,全部都是手挖。

    敌人看到了我军在挖,于是就拼命向坑道这边扫射。不过敌人的火力虽然很猛烈,但是都抵不过我军战士想要赢得胜利的火热心情。

    红军战士三人一组,顶着敌人的炮火,日夜进行挖掘,终于把坑道挖到了城墙底下。

    在开始总攻的时候,红军用“棺材炮”,炸开了赣州西津门月城右边的一个墙角,终于有了突破口。

    不过还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虽然红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前去,但还是没办法抵抗住敌人猛烈的火力。打了很久,只能退了回去。

    后来我军又把南门炸开了一个角,我军组织几次进攻,都被敌人猛烈的炮火给逼了回来。

    本来红军准备好了三个“棺材炮”,炸开了东门的城楼,这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但是因为叛徒告密,所以敌人有了准备,导致我们的第4次冲锋,也损失惨重,依旧没能打进去。

    东门的红七军,通过炸开了几米的突破口,部分兵力已攻上城墙,但由于后续部队没能及时跟进,无法扩大战果,结果在守军不断的反冲锋之下,攻上城楼的部队大部壮烈牺牲,撤下城墙的部队被堵在城门洞里,进退不得。

    多天的攻城战,红军在东西南各个方向都炸开了城墙,但激战一天,一处也没有能得手。

    毕竟攻守双方实际接战的兵力相差不大,总是攻方吃亏,尤其是在缺少炮火掩护的情况下。

    红军在第四次攻城失利后,仍然错误地屯兵于坚城之下。

    守城的马崑想利用红军没有防御设施、攻城部队没有换防、部队伤亡较大、久战过度疲劳的弱点,拟在东、南门之间和西、南门之间各挖一条坑道,准备派部队从坑道出城袭击红军。

    为此,敌人工兵营趁夜色从江北偷渡入城,而红军却对此毫无察觉。

    凌晨时分,城里敌军通过城内向城外挖的地道偷袭攻城红军;城外敌援军同时从攻城红军背后发起攻击,致使攻城红军腹背受敌。

    由于城内敌军的地道正好挖到红一师师部附近,当敌人从地道出击时,红一师师部官兵在黑夜里撤离,指挥一时间陷入混乱。

    师长侯中英带领部分师部官兵边打边撤,终于比较安全地撤到了城南关外。

    这时,侯中英因自己在黑夜里指挥部队撤离,看不清全貌,担心还有部队尚未撤出。

    于是,他又返回去查看是否还有未撤出的部队。不幸的是,他因受伤被敌人抓捕壮烈牺牲。

    随后,红五军团师政委欧阳健,这位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的老战士,为解红三军团之围,在赣州城下与敌军激战,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

    也就在这个时候,红一军团第四军红11师奉命攻取大余新城,掩护红3军团攻打赣州。

    为完成阻击增援之敌的任务,师政委张赤男亲临前线,与团政委杨成武一道指挥战斗。

    敌人密集的子弹打在他们四周,封锁住前面一片开阔地和两个鱼塘之间的唯一一条通道。

    这时,战士们已在向前运动,一连又倒下了几个战士。突然一个战士又爬起来跃进。张赤男正在指挥部队改变进攻路线,看见这个战士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下十分危险,便不顾个人安危,猛站起来疾呼:“卧倒,卧倒!”

    那位战士听到他的呼唤卧倒脱险了,但张赤男却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场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赣州战役虽然失利,但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却大放异彩。

    不过,人们更多的是从赣州战役中感受到毛主席军事路线的正确。尤其是毛主席稍后指挥的漳州战役,更加证明毛主席的英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