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19章 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发生于1933年11月20日,是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由于他们的抗日要求和行动得不到蒋介石政府的支持,与蒋的矛盾日益激化。

    1932年,国民党军第19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触犯了南京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

    1934年1月21日,泉州、漳州失守,福建事变失败。

    福建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事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1932年凇沪抗战的参战主力是十九路军(后期增加了中央军第五军),迫于日本压力,蒋介石政权签署中日《凇沪协定》,十九路军被调离上海,开赴福建剿共。

    在《淞沪停战协定》签订的第二天,蒋介石对“违令”抗日的19路军进行“整肃”,下令将该军3个师分别派到皖、鄂、赣三省“剿共”前线参加内战。

    6月,19路军陆续入闽后,蒋介石整肃、收编了陈国辉、张贞等杂牌部队,并举兵进占闽西苏区和闽南游击区,在军内外进行反共活动。

    年底,蒋介石改组福建省政府,任命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为省主席、军长蔡廷锴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兼19路军总指挥。

    1933年6月1日《塘沽协定》签字后次日,蒋、蔡在福州发表通电,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出卖华北。

    接着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和“剿赤”军事失败的刺激下,放弃了抗日与“剿赤”并行的方针。

    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和红军代表彭德怀在南平王台签订停战协定,划分“国界“,并于10月26日派代表至江西瑞金与中国工农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为事变的发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20日,李济深等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发表《人民权利宣言》。福建事变爆发。

    11月21日,李济深等通电脱离国民党,随后联合第三党和神州国光社成员发起成立生产人民党,以陈铭枢为总书记。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于1933年11月22日正式宣布成立。

    由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冯玉祥(余心清代)、黄琪翔、戴戟、蒋光鼐、蔡廷锴、徐谦、何公敢、李章达等11人组成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由李济深担任主席。

    人民革命政府废除南京政府年号,改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福州为中华共和国首都。

    废除原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另立新国旗。

    并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受到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的拥护,但同时也遭到蒋介石政府的舆论攻击和军事镇压。

    12月下旬,蒋介石抽调进攻江西苏区的嫡系部队十余万人,以卫立煌、张治中、蒋鼎文为三路前敌总指挥,在海、空军的配合下,由赣东和浙江分路进攻延平、古田等地。

    卫立煌行动迅速,很快抵达福建北部,对十九路军形成夹击之势。

    刚刚成立不到百日的“人民革命政府”由于内部不团结,许多事情还没有商定,就宣告夭折了。

    卫立煌为了截断十九路军经泉州退入广东的道路,又迅速行军,隐蔽地绕到闽江以南进行阻击。

    同时,蒋介石大撒金钱,收买十九路军高级将领,使其内部自乱阵脚,军长师长几乎全部向中央军投诚。

    1934年1月上、中旬,延平、古田、福州先后被蒋军占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

    21日,在蒋介石分化瓦解和优势兵力的攻击下,泉州、漳州相继失守,福建事变终告失败。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逃往香港。

    事变的领导人逃亡后,第十九路军的番号被取消,军队被蒋介石改编,除保留60、61、78师三个主力师番号,军官大多调整为黄埔系。

    福建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事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不仅为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而且为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从一个侧面增进对统一战线这一革命“法宝”的丰富历史内涵的了解。

    ”福建事变”本来是工农红军打破蒋介石第五次大围剿的契机,却没有很好地把握。若是很好地把握住了,也许红军的历史将要改写,中国革命的历史将要改写。

    当时蒋介石为了对付“福建事变”,命令进攻苏区的部队改进攻为防御,就地构筑碉堡封锁线与红军对峙,主力则调往福建、浙江等地镇压十九路军。

    众所周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其实中央红军一直有取得第五次反围剿胜利的机会,最后一次机会便是“福建事变”。

    事变发生之后,毛主席根据时局的变化,向中共临时中央提出:利用“福建事变”,红军主力应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皖浙闽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威胁敌人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

    毛主席说,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粉碎其向中央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政府。

    当时的中共临时中央,却错误地认为十九路军的反蒋行为,是国民党内部的“狗咬狗”争斗,“是反动统治的一种新的欺骗”,根本不打算真的与之联合共同反对蒋介石。

    他们不仅完全无视毛主席的建议,还宣称十九路军是蒋介石的“帮凶”,最终导致红军失去了最后一次避免长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