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20章 阅兵与二苏大会场旧址
    “二苏大”的阅兵仪式还是在原“一苏大”阅兵时的红军广场。

    周勇原是特务旅的通讯班班长,因为小时候在家念过几天私塾,组织上想培养他,几个月前被选送到“红校”读书。

    “红校”大改组,他这一期的学员被分到“彭杨军校”,恰是参加“二苏大”受阅方阵的学校。

    本来,这一个月,他们这一期的学员就要毕业了。

    就在周勇他们离开学校之前,突然接到命令,由他们学校学员组成一个阅兵方阵,参加即将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会)开幕式的阅兵式。

    前方在打仗,后方在兴师动众地准备开大会,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太合适。但这是中央下达的政治任务,必须认真完成。

    于是学校暂停了学员的毕业分配工作,集中在校的几百名学员开始了紧张地队列操练。

    差不多一个月来,他们就在陈赓校长的亲自指挥下,练习走方阵。

    一月二十二日,是“二苏大会”正式召开的日子。

    这一天天还没亮,周勇他们就整装完毕。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每个人还发了一个擦得锃亮的钢盔,这是从各个部队缴获的战利品中集中起来,专为这次盛典准备的。因为数量不多,仅够周勇一个学校的方队使用。

    六点多钟,参加阅兵式的各个方队,都集中到了中共临时中央机关所在地一一瑞金沙洲坝。

    在一个叫鹅公岽的地方有一片空地,这就是著名的“红军广场”,因为“一苏大”的阅兵也曾在此处。

    这次也一样是作为临时阅兵场使用的。

    临时阅兵场边上搭了一个简易的检阅台,届时毛主席等领导人都会站在检阅台上检阅。

    检阅开始前传来几声炮响,因为事先己经通知了大家要放礼炮,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慌乱。

    阅兵分列式开始后,走在最前面的是“红军大学”的学员方阵。这个方阵学员全部都是师团级指挥员。

    周勇他们看去,这些学员穿着都跟他们不一样,都是崭新的斜纹列宁装、马裤和皮鞋,显得非常神气。

    周勇彭杨步兵学校的方阵走在红军大学方阵的后面,却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眼球。这或许是他们的步伐特别有力整齐,或许是他们戴的钢盔和枪剌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当周勇的方队进入会场时,立即引起观众们非常热烈的掌声。

    当听到队前指挥口令时,他们“唰”地一声把头转向主席台致敬。

    台上站着的有毛主席,博古,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他们都曾到学校讲过课,所以周勇这些学员都认识。

    走在他们方阵后面的是周勇特务旅的方阵。周勇看着自己的老部队组成的方阵,看着队伍里走着的许多熟悉的身影,心中非常地激动。

    特务旅后面跟进的方阵有公略学校和其他学校以及社会团体的方阵。

    阅兵一结束,周勇他们立即返回了学校。在学校的操场上,陈赓校长宣布了命令,他们这一期学员除留校和留在总部工作的少数人外,分别被分配到新组建的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因为前方战事吃紧,命令周勇他们立即赶往部队。

    令周勇意外的是,他被分配到九军团,而特务旅己经编组到九军团去了。所以他很顺利地回到了老部队。

    二苏大会旧址在江西赣州瑞金市城西北部的沙洲坝境内。

    这是在一片树林中,建造的一座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人们把这座大礼堂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二苏大会”,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大礼堂由“二苏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钱壮飞担任图纸设计,总务厅主任袁福钦组织实施,并在江西和福建各选调了200多名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担任大礼堂的具体施工任务。

    大礼堂由8月1日动工兴建,中央政府毛主席经常到工地慰问工人。

    每次见毛主席来,工人们都会说:“这是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开会的地方,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会按时间、保质量把大礼堂建好。”

    果然只用了4个月时间,一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

    大礼堂整个外形非常别致,从空中往下看,就象一顶红军的八角帽。

    当时整个建筑用了48根木柱,这些木柱都是原有的大树,为防止被敌人空军发现,树顶上的枝叶都还保留着,是很有创意的。

    这个大礼堂做得很大,楼上楼下可容2000余人。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门多,便于疏散,在这四周共有17道门;二是视线好,无论坐在大厅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看见主席台;三是回音效果佳,不用麦克风,可以清晰听到台上的讲话。

    另外,在礼堂的北侧10米处,还修筑了一个回字形防空洞,可容上千人。这显然是为预防敌机轰炸特意设计的。

    在大礼堂的门首上方,还嵌着黄亚光书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字和他设计的地球仪图案。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礼堂内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1500人左右,每个代表都领到两本油印小册子,那就是毛主席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

    在会上,毛主席致了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

    大会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以及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决定。

    大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等17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36人。

    2月1日,“二苏大会”胜利闭幕。

    2月3日,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礼堂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选举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人民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在原有九部一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粮食人民委员部。

    此外,大礼堂内还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如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红军家属代表大会等。

    红军主力长征后,“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东路军第10师、第36师占领瑞金,并把大礼堂拆毁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大礼堂于1956年重新修建,室内陈列的是“二苏大会”历史场面复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