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62章 少共国际师
    自毛主席率领红军开辟中央苏区之后,这片位于江西和福建之间的红色根据地,就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众所周知,蒋介石对于红军和共产党的仇恨甚至已经达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

    在蒋介石眼中,红军对于他的威胁之大,甚至已经超越了日寇等列强国家。

    他的臭名昭著“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基于这一点,蒋介石对于红色根据地的围剿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因此,在对于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失败之后,屡败屡战的蒋介石立刻部署百万大军,再次对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各红色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地围剿。

    其中,负责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兵力高达50余万。

    面对如此空前严峻的形势,当时的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在1933年2月8日开始了“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号召。

    一时间,扩红行动席卷各个红色根据地。

    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在中央苏区,兴国模范师、瑞金模范师、红军工人师等红军部队纷纷建立起来。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发出了“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

    1933年5月,少共中央局5月20日发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发出号召后,中央革命根据地上下掀起了热烈的参军运动,青少年参军的热情尤其高涨。

    1933年9月,先后有7个少先队模范团成建制地参加了红军。

    这些来自中央苏区各个县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纷纷拿着梭镖长枪在宁都地区集结,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有1万多人参加了少共国际师,这其中,共青团员占到了70%以上。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县城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正式成立。

    在少共国际师成立的大会上,这些刚刚参加红军的年轻战士们参加了检阅。

    检阅之后,少共国际师在军委代表的宣布之下,被编入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15师。

    当时少共国际师下辖三个团,分别为43团、44团和45团。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后,林彪的三杆枪之一,他最倚重的战将陈光①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政委为冯文彬,政治部主任则为罗华明。

    不过,冯文彬当少共国际师的政委时间很短。由于工作需要,他调离少共国际师。

    很快,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肖华就被军委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而当时,肖华甚至还未成年,年仅十七岁。

    由此,少共国际师从师长、政委到普通战士,都以巨大的年龄优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队伍。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时,指战员的平均年龄还不满18周岁。在整个少共国际师的队伍中,十四五岁的战士比比皆是。

    然而,年轻丝毫不影响少共国际师的战斗力,青少年本身就是最为激情澎湃的年龄阶段。

    而从根据地成立时就接受了红色教育的少共国际师指战员们,对于中国的革命更是无比热情。

    因此,少共国际师上下士气极为高昂。

    少共国际师宣布成立之后,由于这些年轻的红小鬼们并没有战斗经验,因此,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全面培训。

    首先是对于军队纪律、革命理想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及刺杀、投弹等军事科目,均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与训练。

    当时,由于红军几乎没有工业实力可言,再加上频繁的战事,因此,少共国际师的武器十分简陋;他们的装备大多是队员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红缨枪、梭镖等武器。

    直到红三军团打下了福建沙县,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师之后,少共国际师才从前线搬来了缴获的一个团的枪支弹药,真正装备了一下自己。

    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军事和政治训练之后,已经初步掌握军事技能的少共国际师,开始开赴第5次反围剿前线,与国民党军队作真正的较量。

    而众所周知,第5次反围剿的战争是极为惨烈的。

    尤其是因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装备、人数等诸多方面都居于绝对劣势的红军,不得不在正面战场与国民党军打起了堡垒战和硬碰硬的攻坚战。

    因此,虽然红军指战员表现得极为英勇顽强,但是,面对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和飞机大炮,红军损失依然极为惨重。

    正是在如此惨烈的情况下,少共国际师开赴前线开始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而在战场上,少共国际师的表现不弱于任何一支红军部队,哪怕首次作战,少共国际师依然打得有声有色。

    战场上的他们机智、顽强、勇敢,但又十分悲壮,许多尚未成年的红小鬼牺牲在战场上。

    不久之后,少共国际师再次换了师长,这一次,师长为吴高群②。

    少共国际师开始在师长吴高群和政委肖华的率领之下,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上,与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作战。

    1933年12月,在黎川东南部团村与敌人三个师作战时,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被国民党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陈光(1905年2月24日-1954年6月7日),湖南省宜章县人,原名世椿,乳名松善??,1926年从事农民运动,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代师长等职。1943年3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注②吴高群:江西省上犹县人,革命烈士。1910年生,1926年参加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北伐军。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战士,红四军第28团班长、排长、连党代表,第2纵队大队长,第11师第31团团长,红1军团第2师第5团团长,第2师师长,红5军团第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中共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12月中旬在江西黎川团村战斗中负重伤,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22日由于失血过多在福建建宁逝世。享年23岁。

    ③彭绍辉:(1906年9月6日-1978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科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处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大学副校长、分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平江起义、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百团大战、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陇东追击战、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