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67章 扩红,扩红③
    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杨志章,出生在新干县三湖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在回忆录中说道,当年带领11名撑船的穷伙伴,由新干,经永丰,到兴国,找到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的红五军去报名。

    接待的同志问:“你们为什么要当红军?”

    他们回答:“我们来当红军,是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为劳苦工农大众打天下。”

    接待的同志说:“当红军是很苦的。”

    他们异口同声对答:“我们都是受苦的穷人出身,不怕苦!”

    经过一番答辩,他们全被收下,都当了红军。??

    其次,收编地方武装力量。

    在革命武装力量需要迅速发展的时候,地方武装力量即可直接改编为主力红军。

    1934年7月21日第68期《斗争》刊发《应当把少先队变为红军的现成的后备军》一文中提到:

    “健全赤卫军和少先队的组织,使他们变成为红军的现成的良好训练的后备军和地方部队——五中全会决议。五、六月扩大红军的突击运动中,对于少先队是一个最好的学校,经过这两个月的训练,使他们认识、清楚他们自己的责任,他们自己的位置是在战线的前面,使他们认识保护土地、自由和苏维埃政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如瑞金这次整理赤少队中,河东区的模范营五百多人成立后,立即通过全体加入红军。”??

    再次,优待红军及其家属。

    苏区制定了各种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政策,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生活各方面都给以优待和抚恤。同时,为保证政策落到实处,在各级基层政权中,普遍建立优待红军委员会,负责指导督促此项工作。

    1933年4月5日出版的第7期《斗争》刊发了署名滴人的《长汀最近扩大红军所得的经验》一文。

    文中提到,关于优待红军,长汀是全县总动员,替新战士做冲锋劳动工,挑水、砍柴、耕田等。

    同时安排文化人替红军家属写信。乡政府派人检查土地分配情况,尽量为军属家庭抽肥补瘦,并经常募集物品去医院慰问受伤战士。??

    据1934年1月13日第143期《红色中华》刊载,党中央“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口号,不仅在苏区内,而且在苏区附近的白色区域,都得到广大群众实际的拥护。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如潮水一般涌到工农红军队伍里面来。

    为巩固红军的发展,为要使前线上的战士安心作战,不顾虑他们的家属,红军建立了普遍的、经常的、更好的优待红军家属的工作。??

    1932年1月至3月,中央苏区开展第一次扩红突击运动,江西全省扩红11833人。

    同年5月,苏区中央局决定开展“扩红突击月”,随后,又将7、8、9三个月定为扩红冲锋季,江西计划扩红12300人。

    到9月底,实际完成28690人。10月20日到12月20日,江西苏区又开展“两个月冲锋工作竞赛”,再次掀起扩红高潮。全省14个县不完全统计,两个月共扩大红军14991人。??

    1933年春,中共中央局提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的号召,整个苏区掀起前所未有的扩红热潮。

    兴国县模范师全师5161人率先加入红军,编为红三军团第六师。

    随后瑞金模范师4200人、胜利模范师2895人、博生县1700余人组成的模范师“博生团”、石城800余人组成的模范师“石城团”和于都模范师1900余人、赣县模范师1860人,均先后整师、整团加入红军。

    仅“红五月”一个月内,江西苏区全省就扩大红军约25000人。

    在扩红运动中,苏区到处可以看到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动人场面。??

    1934年7月7日,《红色中华》第211期第2版《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关于五、六两月扩大红军的总结》记载:扩红总数突破六万名。

    由于党中央适时的领导,突击队与地方干部的努力,全苏区扩红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绩。3个月扩大5万红军的最低限度计划,在50天内就完成了。

    截至6月30日止,竟达62269名。??

    1933年12月26日第40期《斗争》刊发了《中共中央局关于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给各突击队长和各省委、县委指示信》。

    信中说,中央局检查了扩大红军突击运动十天成绩,江西、福建、粤赣三省报名的数目,还只三千九百人,只当原定计划百分之十五六,送到补充师的只六百名左右。突击运动不能完成的危险已摆在我们的前面。中央局仔细分析了突击运动没有开展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由于在运动中没有具体的开展反机会主义的斗争,没有在实际上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以及突击队在组织上和工作上还有重大的缺点和错误。

    如果突击队里面存在有机会主义分子、官僚主义分子、消极怠工分子、不遵守纪律的自由行动的分子以至开小差的分子,那就会使突击队本身麻痹腐化,不仅不能担负党赋予的任务,并且要成为突击运动的阻碍。

    此外,在瑞金一部分区、乡突击队员中,发现有不少朝去暮归,做工半天,做零工以及跑来跑去参观的现象,并且还有开小差的分子。

    在瑞金正在开展反对上述现象的斗争,但这种现象在各县亦不可免的发生着。?

    二是扩红突击运动脱离当地党部的领导。特别是区、乡两级,如团的活动分子会、支部会都合并在党里面开,取消了团的独立动员工作。赤少队也是只开混合的干部会议。

    以及不动员一乡一村的苏维埃、工会、女工、农妇等组织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主要的是突击队企图脱离和超过这些当地的组织。

    另一方面就是有些地方党、团、苏维埃和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把突击运动看成突击队的事情,自己不积极去动员所领导的组织。?

    三是阶级敌人的破坏。群众动员中,阶级敌人无疑义的要起来暗中破坏,散布他们的影响,以至公开的反抗。

    例如在合龙、河东、下肖、黄柏等区发现成批逃兵反抗我们的归队运动,其中都有阶级敌人起组织的作用。?

    总之,中央苏区如火如荼的扩红运动中,广大工农群众给予了热情的响应,在一轮又一轮的扩红高潮中,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瑞金下肖区农民杨显荣生了8个儿子,1931年底把老大、老二送去当红军,不到三个月战死沙场;1932年,其他6个儿子又一齐报名参军,老七老八为参军还虚报了年龄;之后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殒命沙场;长征前夕老七、老八牺牲在广昌战斗中。八子参军,满门忠烈,流传至今。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出现了一幕幕“父母送儿上前线,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展现了苏区群众保卫苏维埃、保卫红色政权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