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71章 临危受命
    组织上正式与叶媚媚谈过话,希望她能留在苏区坚持武装斗争。

    组织上对叶媚媚说,本来想让她随红军转移,但因为她曾经在野战部队里长期任职,有管理部队的经验,所以组织上考虑让她担任红24师的政治部主任,以加强留守部队的领导力量。

    叶媚媚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即刻去红24师报到。

    红24师是被留下来的主力红军部队,直接受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领导。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央红军决定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希望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和围剿。

    当时掌握红军命运的“三人团”,对于战略转移的目标还是模糊的。

    他们初拟转移到湘鄂西去,那儿有红二和红六军团。在那儿开辟新的根据地,伺机再打回中央根据地。

    至于同陕北红军会合,当时并没有想那么远,毕竟从江西到陕西,路途遥远,并非易事。

    殊不知最不愿意做的,最后还是做了。这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也是红军历史上最为壮烈的一幕。

    红军长征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参加长征的红军都是红军的主力部队。

    不过在原苏维埃区域内,还留下来了一部分红军。中央和中革军委给他们的任务是,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和掩护主力的突围转移。

    为了迷惑敌人,为主力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这些部队还同时要做出主力仍在苏区内的假象。

    它包括继续维护原有的办事机构、机关设施,以此来进行宣传战,让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正在组织力量与他们决一死战,而让敌人花费更多时间组织进攻。

    而当敌人展开进攻的时候,留守部队便四下出击,布置疑兵,令敌人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

    或者带着敌人远离主力部队的撤离路线,以诱敌深入,使敌人总是找不到主力部队的确切位置。

    这支部队便是著名的红24师,一个不惜自我牺牲,也要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的英勇部队。

    这个红二十四师,忠实地执行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

    在被掩护部队拖延了一个多月后,敌军才发现了红军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懊悔不已!

    但最佳的阻击时机早已错过了一一红军主力已经通过了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

    叶媚媚到达红廿四师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去了。

    这支部队的师长是周建屏,他1892年生于云南,毕业于讲武堂,是南昌起义中的主要军事指挥之一。

    周建屏历经中央苏区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这次,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周建屏毅然决然挑起掩护主力突围的大任,带领红24师浴血奋战。

    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通过地下组织辗转前往上海医治才捡回一条命。

    1938年,周建屏在抗日的战火中不幸因病逝世,享年46岁。

    红24师的政委杨英,1911年生于湖南宝庆,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百色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他原本是红7军58团政委,后调入24师担任政委。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转移的战斗中,杨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部队辗转应敌,不屈不挠,悍不畏死。

    在会昌天门嶂突围战中,杨英身受重伤,不幸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红24师的参谋长龚楚,生于广东乐昌,在24师掩护主力突围转移的作战中,他带领麾下在赣南一带展开游击战斗,多次重创敌人。

    但因敌我众寡悬殊,部队伤亡惨重,又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此时的龚楚已然弹尽粮绝,陷入绝境,他彻底绝望了,对革命事业失去了信心。

    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龚楚的内心产生了动摇,想要找机会叛变投敌。

    于是,他在一个夜晚,找借口溜出部队,做了叛徒。

    这件事情让龚楚悔恨终身,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龚楚年事已高,暮年心伤之时,他坐上了返回老家乐昌的火车,希望在那里了此残生。

    就在这列火车上,龚楚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与世长辞。

    同一个红军24师,三段不同的人生,有的人舍生取义,有的人甘愿同流合污。结局不同,评价不同,历史自有公论。

    生命的价值不在乎长短,个体的幸福与否也不能说明上天没有公道。两个英雄虽然英年早逝,千秋万代却会铭记和感恩。

    而一个叛徒,尽管活到九十高龄,也不过是虚度余生,用后半辈子进行忏悔和自责,一生难以走出那份羞耻。

    无论如何,人民都将会记住那个英勇的红军24师,他们为红色中国保留珍贵的革命火种,给黑暗的旧中国留下来一丝光明和希望,让后辈们永远瞻仰铭记,在历史上永远留下悲壮凄美而又光辉灿烂的一页。

    叶媚媚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她协助师长周建屏指挥,在周建屏负重伤、杨英牺牲后,毅然接过大旗继续战斗。

    1935年1月底,国民党军队以十几个师近二十万兵力,加紧对中央苏区进行分区“围剿”。

    在国民党军占领于都、会昌两县大部分地区后,又沿于(都)会(昌)河南北推进,企图将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及红军主力封锁在西江、黄龙、宽田之间的狭小地区,以实现其聚而歼之的目的。

    形势十分危急。为避开敌人优势兵力,免遭被合围而全军覆灭的危险。二月初,中央分局召开井塘会议,讨论有关突围问题,未决。

    项英只好连日发电报,向党中央请示。

    二月五日,收到了中央书记处的紧急回电:“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临近苏区堅持游击战争……”。

    据此,中央分局立即作出了转移的决定,机关部队全部转移到于都禾丰区。

    2月18日,国民党粤军获悉留守中央苏区的机关部队全部转移走了,急令驻防会昌的部队行动。

    第八师和驻守于都县城及其东部地区的第十四师、第九十四师沿贡江相对开进。

    并沿途布防,构筑堡垒、加强警戒,企图切断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部队向东、北两个方向游击“溃窜”之路。

    而后包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及其机关部队,一举“剿灭”。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共中央分局根据中央“二月五日来电”精神,决定:

    以留守红军主力二十四师为主,游击运动至敌后,开展游击斗争,调动敌军主力,改变整个战略态势。

    据此,红二十四师及于都独立团、东区游击大队数千人,在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的统一指挥下,主动出击。

    部队从禾丰出发,直插于都县城南岸地区,计划伺机粉碎敌军布防,转移到敌后赣县、兴国一带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