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70章 女红军的抉择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32名女红军随军出征,其中30名最终到达了延安。

    30名女红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夫人,如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等。

    一部分是卫生部门的女同志,如邓六金、刘彩香、李桂英等。

    一部分是工作组的成员和政治战士,如李伯钊、王泉媛等,主要担负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等工作。

    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女同志来讲都是一种荣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队长征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

    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

    对于女同志参加长征,中央当时规定了3个条件:

    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二是有独立工作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要身强体壮,能适应艰苦环境。

    当时最“恐怖”的是妇女“怀孕”,“怀孕”基本上就意味着与长征无缘。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

    李维汉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要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随部队转移,到湘西去开展工作。你们妇女部先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

    还明确告诉她,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和中央直属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女同志的去留可以不考虑,由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军队工作的女同志,由总政治部决定。

    谁去谁留?李坚真费尽思量,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拿出了一份名单,她们是:邓六金、吴富连、吴仲廉、钱希钧、贺怡、李桂英、甘棠、钟月林、刘彩香、王泉媛、危秀英、谢飞、蔡纫湘、谢小梅、危拱之、曾玉、陈碧英、黄长姣……

    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了,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妇女来讲都是一种荣耀;有的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

    但并不是每一位女战士都能紧随大部队,有许多人不得不留下来,面对更残酷的局面,接受人生的考验。

    就算是名单上的女人们,也并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她们首先要通过体检关。这是中央的决定。

    被通知体检的女红军们兴冲冲来到红军卫生队所在地梅坑。

    她们都很兴奋,同时也很恐惧,她们从生下来就没有进过医院,更没有见过那个神秘笨重的X光机。

    但检查身体是政治纪律,必须严肃对待。

    她们忐忑不安地走进苏区红色医院的大门,平生头一次量身高、测体重、验血、验尿、照X光……

    她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了。

    出发时,彭儒、黄长娇因故留在苏区,最后只有30名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征程。

    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本来也是要随主力红军一起转移的,但他的丈夫毛泽覃临危受命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她也便留在瑞金打起了游击。

    这一留,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有想跟着大部队走的,也有想留下来的。邓颖超就是一个。

    邓颖超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营养严重不足,正患着在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结核病。

    此时,她精通中医的母亲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苏区陪伴唯一的爱女。

    那时,真正执掌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是李德、博古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

    作为“三人团”成员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很清楚组织上会让自己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但大病未愈的她顾全大局,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病给组织上和他人造成任何麻烦。

    她恳求丈夫:“恩来,我还是留下来吧。我的病还是这样子,怎么和部队一起行动呢?留在苏区不是一样干革命吗?更何况妈妈也在这里,我们还能互相照顾的。”

    周恩来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他知道这次转移不是简单的与敌人周旋,尽管“三人团”商议的只是打算将红军转移到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后,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但作为部队的高级领导人,部队真正要走多远,当时还是个谜。即使面对妻子,他也难以说出确切的答案。

    他只是对妻子说:“小超,谁走谁留是经过中央小组认真讨论的,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至于妈妈,我们也只好请留下来的同志帮助照顾她老人家了。”

    去还是留?女人们各怀心思。但不管怎样,1934年10月16日傍晚起,红军还是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几十位女红军也离开了苏区这片相对稳定和安宁的红土地,开始了前途未卜的长途跋涉。

    她们的行装很少,因为中央有纪律,只许带15斤重的东西,其中包括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粮食由部队发放,同时还给她们每人配发了一只大搪瓷缸子,里面塞着毛巾和牙刷。

    女红军们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间,成了红军长征途中一道别致的风景,成了男人队伍中的女人花。

    陈碧英那时和董必武新婚燕尔,她早就做好了随队长征的准备。

    可体检结果出来后,因体重差了一斤,组织上决定让她留下来。

    最重要的是,当时她怀孕了,不利于长途跋涉。

    她央求董必武去说情,但董必武劝说她接受组织的安排。

    没想到,从此后两人天各一方,再未晤面。

    时任中央工农监察部委员的黄长娇,早就做好了随大部队前进的准备,检查完身体后就回驻地收拾行李。突然,她接到通知说让她留下来。

    “为什么?”她大惑不解。原来,她已经怀孕3个月了,只能无奈地服从了中央的安排。

    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战士邓六金在回忆录中写道:

    “尽管我们这些姐妹后来有的客死异乡,有的漂泊流离,与党失去了联系,但她们中没有一个叛党变节的,至死保持了对党的忠诚,保持了一个革命者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强意志。”

    叶媚媚这次回到瑞金,就再也没有回到挂点的村子去。那个村子她一蹲就是好几个月。如今静下来的时候,她一闭上眼晴,杨大娘的影子就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