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28章 游击司令李乐天①
    封天宇和胡杏儿的独立营,还有丰金娥的游击队被特委和军分区编为独立团,由特委和军分区直接指挥。

    1935年3月,国民党军开始对赣粤边实行大规模地清剿。独立团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损失很大。敌我众寡悬殊,很快敌人完全占领了赣南省。

    其实,在如何开展对敌斗争方面,特委和军分区内部产生过分歧。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经中央分局和赣南省委决定,于十一月成立了粤赣边特委和信康赣雄军分区,李乐天任特委书记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尚奎为副书记,王龙刚为组织部长,方维夏为宣传部长。

    十一月初,李乐天率领特委和军分区机关干部、一营红军共七八百人,从于都小溪出发,渡桃江,越凤山,经过王富圩、大陇、上乐等地,于十二月初回到油山,与刘符节、叶明魁、曾彪等率领的游击队会合,以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配合中央根据地坚持长期的对敌斗争。

    到达油山后,特委和军分区领导人对于如何采取积极斗争的方针,认识不统一。

    李乐天从多年在油山地区打游击的经验出发,想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若干游击队,利用油山、北山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复杂的地形开展游击战争,以达到长期坚持斗争的目的。

    但是,参谋长向湘林却主张集中兵力,与敌人刀枪相对地干。

    李乐天考虑向湘林曾经指挥过红军一个团,要尊重他的意见;另外,李乐天本人的想法也仅是出自个人的斗争经验,而不是来自对形势的透彻认识,所以,没有能够作为一个方针问题召开会议认真讨论研究。

    因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部队仍然集中行动,被动地在崇山峻岭中转来转去,陷入了徘徊不定的局面。

    一九三五年三月中旬,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带着中央分局一路部队来到油山。

    李乐天在(南雄大兰廖地村)特委住地附近的一片竹林里迎接了他们。

    他高兴万分地说:你们来了,“赣粤边的斗争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了”。

    过了几天,又迎来了赣南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和省少共书记陈丕显带来的赣南省委机关和军区剩下的八十多人的部队。

    从此,项英、陈毅直接领导粤赣边根据地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油山便成了在南方继续坚持斗争的中心区域。

    当时干部战士的思想比较混乱。有的认为,主力红军到湖南打几个胜仗就会回来;有的则认为主力红军走了,游击队也坚持不下去了,主张把部队拉出去同敌人拚到底;有的则认为不如让大家回家去耕田,等主力红军打回来再说。

    李乐天向项英、陈毅作了详细汇报,并在南雄坪田坳大岭下彭屋召开了干部会议,讨论形势和坚持粤赣边斗争的方针问题。

    由于敌人的骚扰,四月初,李乐天率特委机关和司令部,由油山转移到大余长岭继续开会,并请陈毅在会上作了报告。

    陈毅说:“我们只要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现在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十个人的队伍,几十个人就可以成立几百人的队伍,几百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队伍。那时,只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才是抗日的主干。”

    陈毅还强调说:“目前主要是保存力量。现在留下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血本’,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

    “我们要十分珍惜党的这些财富。革命红旗不会倒,斗争一定要开展!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①

    李乐天组织到会干部对陈毅的报告开展热烈的讨论,他发言表示坚决拥护陈毅的主张,批判了那些认为只有“拚掉几个算几个”的盲动主义倾向和“只能打打土豪,找找生活出路”的失败主义情绪。

    他说:虽然中央红军转移了,但游击队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帮助,一定可以坚持下去。

    同时也指出,敌人践踏中央根据地以后会很快集中兵力对付游击区,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准备坚持艰苦的斗争。

    在他和蔡会文、陈丕显、杨尚奎的支持下,到会绝大多数人同意了陈毅的意见,终于通过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并作了分兵的部署:

    蔡会文率两个大队到崇义、大余边境,向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一带发展;黄成则(队长)和张日清(政委)率一部分队伍向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发展;李乐天随项英、陈毅坐镇北山,掌握和指挥各游击区的斗争。

    长岭会议是粤赣边斗争的新起点,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有重大意义。

    此时,敌人开始向粤赣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清剿”。

    蒋介石以他的嫡系部队第四十六师驻扎赣州、南康,调动广东军阀余汉谋的第一军三个师,加上江西保安团等地方反动武装共三、四万人,在东面的桃江,北面的章水,南面的浈水,控制所有渡口,构成第一道封锁线。

    在大余、南雄、南康、信丰的公路沿线,驻军队、筑据点、修碉堡,构成第二道封锁线。

    在游击区周围的墟镇,如南雄的乌迳、大塘、邓坊、里栋,大余的黄龙、青龙、池江、新城,南康的贤女埠、龙回、禾稿、黄坭巷、李林,信丰的犀牛、黄泥排、大小窝、禾秋、九渡、小江、小河、崇仙,以及赣县的王母渡、大龙等地,驻军扼守,构成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企图把红军游击队在封锁地区打死、烧死、饿死、困死。

    面对强大的敌人,李乐天根据长岭会议精神召开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军事干部会议。

    向湘林在会上激烈反对陈毅提出的调整部署分散打游击的意见,重弹“拚掉几个算几个”的老调,说什么“红军主力马上就会打回来,说不定明天就会打回来,我们应该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决一死战”。

    李乐天怒不可遏,严厉批评向湘林的错误观点。

    他指出,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决不能搞那一套“集中”和“正规”的作战方法,我们可不能再吃这个苦头,唯一的出路是按照长岭会议的方针办!制止了向湘林的错误。

    根据大家的意见,李乐天作出部署:以南岭山脉为依托,以油山、北山为中心,坚持游击战争;战术上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反对与优势敌人决战,采取小规模的、分散的游击活动方式,以打圈子的战术对付敌人的“清剿”。

    他把部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南雄北山,一队在三南,组成以三、五人为一组的武装工作队,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特委和军分区的领导干部,分别带短小精干的工作组,分散到各游击区指导工作,陈丕显到大余,以小汾、黄种、彭坑等地为中心开辟工作。杨尚奎在梅山和北山一带开辟工作。

    刘新潮到信丰,以上乐为中心开辟工作。

    李乐天自己除随项英、陈毅坐镇北山、油山指挥外,还到最边远困难的“三南”指导工作。

    同时,建立秘密交通站,选派最忠诚可靠的同志开辟从油山伸向“三南”和从油山伸向梅山、北山两条交通干线以传递信息。

    结果,何翠姑被派去建立秘密交通站。随同的有封天宇和胡杏儿原特遣队的成员。

    丰金娥仍回到寻乌的罗浮镇去。